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8106205
推荐理由1:马歇尔古德史密斯是美国管理研究院(IMS)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过去25年内仅有的两名获奖者之一),也是全球高级领导者教练领域的先驱和权威,为数不多的曾受邀对超过150名CEO及其管理团队进行辅导的咨询师之一。
推荐理由2:在本书中,古德史密斯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它以每日问答为框架,提出了6个“迷人”的积极问题,帮助我们克服环境中的消极诱因,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意义深远的改变。
为什么我们成不了那个最想成为的人?
l厨房里飘来培根的香味,让我们胃口大开,却忘记了医生让我们控制胆固醇的建议;
l手机铃声响起,我们的眼神不由自主转向亮起的屏幕,却错过了朋友和家人最真挚的眼神;
l时钟走到7:51时你保证8:00开始工作,8:32的时候你会把闹钟设在9:00,你成了一个“整点爱好者”,患上了严重的拖延症。
我们的反应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通常是环境中消极诱因(特定的人或事)的产物。它们诱使我们以一种完全不符合自我认知的方式对自己的同事、伙伴、父母或朋友做出反应。但如古德史密斯所说,看起来环境总是不在我们的掌控中,我们却能选择自己的反应。
然而,选择不等于行动,无论需求多么紧急,改变对我们来说总是很难的事。知道应该怎么做并不代表我们就能成功。我们是优秀的策划者,但当环境在工作与生活中发挥影响时,我们就变成了蹩脚的执行者。
在本书中,古德史密斯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它以每日问答为框架,提出了6个“迷人”的积极问题,帮助我们克服环境中的消极诱因,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意义深远的改变。
前言发现改变的诱因,完成从自控到自律的跨越
第1章我们是高级策划人,却是低级执行者
你曾想过在生活中做出哪些改变?减肥?跳槽?换个发型?给卧室的墙壁换换颜色?你有这种想法多久了?是不是你每天早上起床都对自己说“今天我要做出改变”?然而,改变为什么没有发生?
为什么我们难以成为理想的自己?
自律的15个魔鬼误区
你不改变环境,环境就会改变你
自律利器:反馈环与诱因矩阵
如何为自己创造自律的环境?
高级策划人vs低级执行者
三步预测改造习惯的微环境
设计你的改变之轮:创造、保留、消除、接受
第2章6个问题,让你的投入度轻松翻倍
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七个小矮人一样吹着口哨快乐地工作?为什么公司安排的员工投入度培训总是适得其反?“你有明确的目标吗?”和“你尽最大努力为自己设定明确目标了吗?”虽然只是几字之差,去可以让你的投入度提升一倍。
员工培训为何总是收效甚微?
6个逆向投入度问题
每日问答:最便捷的自律工具
教练:自律计划中至关重要的跟进人
自律第一原则——三思而后行
第3章规划:把自控力升级为自律力
艾伦用一个简单的规划,把亏损127亿美元、摇摇欲坠的福特公司重新推上美国第一汽车制造商的宝座;执掌市值200亿美元部门的纳迪姆,用一个规划性问题就走出了人际关系的困局,打通了自己的高管之路。他们实现职场成就的规划究竟是什么?
没有规划,我们难以变得更好
找到属于你的规划脚本
“自我损耗”时,如何自律?
最不想要帮助时,恰恰最需要帮助
每日问答强化版:每小时问答
避免掉入“差不多”陷阱
成为自己和他人的自律“诱因”
第4章 假如生活一成不变,你会遭遇哪些危机?
成年后,令你印象最深刻的行为习惯改变是什么?大多数人都会嘲笑一家从不修订菜谱的酒店,但我们不会这样责备或嘲笑自己。假如你一成不变,不断变化的环境一样会给你迎头一击。
思考一次自律式的改变
不知道要改变什么,就永远不可能改变
开启一个牢不可破的投入度循环
结语 自控是不变,自律则是改变
译后记 你理想中完美的自己
肯布兰佳
享誉全球的管理大师
《一分钟经理人》作者
我是马歇尔·古德史密斯的忠实拥趸!相信我,等你读完《触发》,也会和我一样。马歇尔承诺,他认真写一本书,然后你认真读,认真学,你就会离理想的自己更近一步,度过没有遗憾的一生。听起来不错,赶紧开始阅读这本书吧!
戴维艾伦
百万级畅销书《搞定》作者
我认识马歇尔30年了,也和他一起工作了30年。《触发》不仅揭示了自我修养的令人惊叹的真理,而且是马歇尔光辉职业生涯的又一座里程碑。
菲利普·科特勒
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教授
现代营销学之父
一本关于如何自我实现的智慧之作,里面充满了有趣的故事。
戴维·乌尔里克
人力资源领域世界第一思想家
马歇尔又成功了!他出色地提出了一系列见解深刻而实用的建议,促进可持续的行为习惯改变。读这本书时,我感觉就像马歇尔在和我促膝长谈,对我亲自指导。从他的思想中学习,从他的故事里汲取养分,并进行积极的行为改变,我感到十分地荣幸。对于所有追求进步的人而言,马歇尔真是上天的恩赐。
自律的15个魔鬼误区
2001~2013年,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Bloomberg)一直担任纽约市市长一职,他是一位不知疲倦的“社会工程师”,始终致力于把人们的行为变得更好(至少他是这么想的)。不论是在公共场所禁烟,还是规定所有市政车辆全部改用混合动力,他的目标始终是纽约市的自我完善。
2012年,在布隆伯格的第三个任期(也是最后一个任期)即将结束之际,他决定向日益蔓延的儿童肥胖症宣战。为此,他禁止销售容量大于16盎司(约合454毫升)的含糖软饮料。布隆伯格的行为值得商榷,因为其中确有一些漏洞,但我们应该都同意,抑制儿童肥胖症是一件好事。布隆伯格试图从一个小方面入手,改变这种诱导人们消费太多含糖饮料的环境。他的逻辑可谓无懈可击:如果商家不提供32盎司包装的饮料,消费者——比如电影院观众——花再多钱也买不到超过16盎司的大杯,那么他们就只能买小容量包装的饮料,从而摄入更少的糖。布隆伯格没有明令控制人们喝含糖饮料的总量(人们仍然可以买两杯16盎司的饮料),他只是设置了一个小障碍,以此来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就好像你关上了自己办公室的门,如果有人要见你,就必须先敲门。
就个人而言,布隆伯格的规定和我没有半点儿关系。我不是来这里当判官的。我的任务是帮助人们成为理想的自己,而不是告诉他们理想的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我把布隆伯格抑制儿童肥胖症的规定作为案例,只是把它看作在人们抵制改变的重重阻力中的一场练习。
社会各界掀起了一股批评“保姆型政府”的风潮。这个名叫布隆伯格的家伙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居然想要管我怎样生活?地方上的政客也表示反对,因为布隆伯格没有事先咨询他们的意见,他们痛恨这位市长的专横作风;美国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NAACP)之所以反对,是因为他们认为布隆伯格在限售软饮料的同时,还减少了拨给学校的预算,所以这不过是一种伪善;而那些“夫妻店”老板之所以反对,是因为该禁令豁免7-11之类的便利店可以继续出售大包装饮料,这可能导致“夫妻店”的倒闭。《每日秀》主持人乔恩斯图尔特(JonStewart)揶揄这位纽约市长:“卖大麻罚款100美元,非法销售大包装软饮料呢?200!”
诸如此类的反对和嘲讽之声还有很多。最后,在一连串的诉讼之后,纽约法庭认为这项禁令“武断而任性”,将其否决。我对此事的看法是:哪怕改变某种行为习惯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无可置疑的好处,我们却依然擅长编造各种理由,竭力避免改变。想办法攻击那些想要帮助我们的人,驳斥他们的想法,比努力解决问题更容易,也更有趣。
轮到我们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时,我们会把人类善于逃避的天赋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我们会拥奉一套滋生否认、抵制与自欺欺人的思维,这种思维比找借口更可恶。借口是我们在辜负他人的时候,顺手丢给对方的解释,一般都是在紧急情况下就地取材编造的。例如,我们不锻炼,是因为“这不好玩”或者我们“太忙了”;我们迟到了,是因为“堵车”或者“孩子们有急事”;我们伤害别人,是因为我们“别无选择”。这些借口,基本上都是小学生说“狗把我的作业吃了”的改编版,一看就知道是胡编,即使当事人没有说谎,别人也很难相信。
然而,当我们辜负自己的时候,心里暗藏的文过饰非的想法又是什么呢?单单一个“借口”已经不足以描述这些内心想法,它们代表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借口只是在事后解释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而我们那些内心想法,往往产生于事发之前,是它们诱发了失败,扼杀了持久改变的可能性。我们拿这些想法当信条,为自己的不作为辩解,就这样放弃本可以达成的目标。我把这些想法称为思维误区,以下是15中常见的思维误区。
误区1如果我知道,我就能做到
我在本书中提到的每一件事都是有用的。它们不是“有点儿用”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有用”,而是有实实在在的作用。我基于几十年指导高管的经验和涉及数千人的大量研究,提出了这些建议。我的建议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很简单。看过之后,你将懂得如何跨越“理想的你”和“真正的你”之间的鸿沟。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你能做到。
有时候读者会告诉我:“你这都是老生常谈,我看不出其中有什么以前不知道的新玩意儿。”这是针对大部分励志类书籍的常见点评,你现在或许也会这样想。对此,我的一贯看法是:你说得很对,但是我敢打赌,你在本书中会读到大量你没有做过的事情。
如果你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场研讨会或者同事聚会上,大家一致同意下一步应该怎么做,结果一年以后一切还是老样子,你就会明白“知道”和“做到”完全是两码事。仅仅知道怎么做,并不能保证人们真的会去做。“认为知道就能做到”的思维误区诱发了概念的混淆。
还有14种常见的思维误区。你或许对它们都很熟悉,或许认为它们并不适用于你。但这种想法也同样是值得怀疑的。
误区2我意志坚强,不会向诱惑投降
我们崇拜意志力和自控力,看不起缺少这些能力的人。那些通过非凡意志力取得成功的人,是“强大且英勇的”,而那些需要他人帮助或者需要做规划的人,却是“软弱的”。这种想法可以称之为疯狂,因为很少有人能精确评估或者预测自己的意志力。我们不但高估了它,还习惯性地低估了那些让我们误入歧途的诱因,我们所处的环境像是一台威力巨大的振动器,会不断抖掉我们身上的意志力。
在《奥德赛》中,英雄奥德修斯(Odysseus)在结束了特洛伊战争后返程的路上,遇到了很多危险和考验。有一次他的船必须经过海妖塞壬(Sirens)所在的海域,塞壬美妙的歌声会引诱水手,让他们驾驶航船触礁沉没。奥德修斯很想听听塞壬的歌声又不想送命,于是把蜡融掉后堵住随从的耳朵,把自己绑在桅杆上,这样即使他听到塞壬的歌声,也没有能力做出疯狂的举动。奥德修斯知道,光靠意志力不足以抵御塞壬的诱惑。
大多数人都不是英雄,不能像奥德修斯一样预见自己将要面对的挑战。于是,我们在设定目标时假定拥有的意志力,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却发挥不出来。征途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突发情况,摧毁我们驶向目标的航船。“认为自己意志坚强”的思维误区诱发了过度自信。
误区3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
当我们想为错误的行为找借口时,每一天都可以被认定为“特殊的日子”。我们让步于冲动和一时兴起,因为今天有超级碗比赛,或者是我的生日,或者是我们的结婚周年纪念日,或者是休息日,或者是国家饼干日(或许你还不知道,这一天是12月4日)。等到明天再让一切回归正常,到时候我还是那个能够自律的我。
如果我们真的想要改变,就必须接受这种现实:不能每次当日历给我们提供一个更有诱惑的替代选择时,我们就赦免自己,放弃正确的选择。把时间的流逝归咎于外部事件的打扰,会诱发我们愈加放纵自己的反复无常——这对改变行为习惯来说是致命打击。
成功的改变不会在一夜间实现。这是一场持久战,不是闪电战,某个特殊日子里的瞬间喜悦并不能证明你已经成功。
误区4“至少我比×××强”
在遭遇失败或挫折的低谷时刻,我们会对自己说:“至少我比×××强。”我们奖励自己轻松过关,因为我们还不是全世界最差的。因为这个借口,我们看淡了许多事,降低了我们的积极性和自律性。“毕竟还有人比我更需要改变”的错觉,诱发我们给了自己豁免权。
误区5我不需要规划和帮助
危害最大的思维误区之一,就是看不起简单的规划和帮助。我们过于自信,认为不需要规划和帮助就能完成看似简单的任务。例如,就像阿图·葛文德博士(Dr.AtulGawande)在《清单革命》(TheChecklistManifesto)一书中所讲的一样,当医生们按照一个简单的五步清单执行操作后,虽然只是类似洗手、清洁患者皮肤、插入导管之后使用消毒纱布等机械动作,却几乎彻底消除了重症监护室里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情况。
然而,尽管多年以来的事实证明按清单操作的成功率极高,医生们却依然拒绝这样做。在经过几年的医学培训之后,很多医生认为这种啰嗦的固定提醒是对自己的侮辱,如果护士在一旁提醒,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
这种自然反应结合了三种强烈的冲动:
l我们轻视简单的事情(只有复杂的事情才值得我们关注);
l我们轻视指导,不愿意遵循指导;
l我们坚信自己可以完全靠自身力量取得成功,尽管这种信心毫无依据。
以上三点结合起来,在我们心中诱发了一种不讨喜的例外主义。当我们自以为比那些需要规划和指导的人更聪明时,我们就缺失了进行改变的最关键因素之一:谦逊。
误区6我不会累,我的激情也不会消退
在早上做计划的时候,我们并不累,于是为自己设置了很长的工作时间。我们这时可能神清气爽、充满精力,但是在工作几个小时候以后,我们就会开始疲劳,更容易放弃原有计划。
在我们计划如何达到目标时,我们相信自己的精力不会衰退,永远都不会失去努力改变的激情,却很少意识到自控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当我们疲劳时,自控力也会衰减,甚至完全消失。需要投入百分之百的绝对努力才能完成的计划,会诱发损耗。
误区7我有很多时间
我们的意识中同时存在两种相互对立的思维,它们混合形成了一种扭曲的时间观:
l习惯性低估做好一件事所需的时间;
l相信时间是没有尽头的,足以让我们最终完成所有的自我完善目标。
我曾向自己承诺,今年要读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结果我已经连续承诺了43年。这种相信时间可以无限宽容的信念,诱发了拖延。
误区8我不会分心,也不会有任何意外事件发生
在为将来做计划时,我们很少考虑分心的因素。在我们的计划中,自己会一直活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尽管这种不受任何打扰的状态从未发生,我们依旧按这样的设想做计划,好像将来肯定会有这种天堂般的世界存在。我们在开始工作时没有考虑这样的事实:生活总是会闯进来改变我们事先安排好的优先顺序,考验我们的专注程度。
攻读数理经济学学士学位,让我知道了小概率事件高概率发生的现象。我们没有为小概率事件做计划,因为从定义上来说,它们当中的任何一个都几乎不会发生。谁会计划爆胎、意外事故,或者因为路上一辆车翻车造成的交通堵塞呢?不过这些事件中至少有一个会以高概率发生。我们都是这种现象的受害者,我们遭遇的交通堵塞、爆胎和意外事故,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认为自己不会分心”的思维误区诱发了不切实际的期望。
讽刺的是,正当我在星期天下午敲这些文字的时候,收到了一封客户邮件,她说:“我在工作中遇到了紧急情况,需要你深思熟虑后给出建议。我们现在能找时间谈谈吗?”尽管她在星期天下午联系我紧急会谈的概率接近于零(她之前从未这样做过),但是很显然,星期天下午发生某些让人分心的事件的概率相当高。
在我对高管进行指导时,一般会和他们合作18个月之久。我提醒每一位高管,这个过程会比他们想象得更长,因为总会有波折出现。我说不出具体是什么波折,但它一定会是合理而且真实的,例如一次并购、一次研发失败、一种主要产品召回,都有可能大幅增加实现积极改变所需的时间。我们无法预测会发生什么,但是我们必须要有所预期——意外事件将会使我们分心,并因此放慢脚步。
误区9一次顿悟将会瞬间改变我的生活
顿悟,表示这种改变来自洞察力和意志力的突然爆发。它当然有可能发生。一个陷入低谷的酒鬼,一个破产的赌徒,一个受到解雇威胁的糟糕的CEO。有时会在刹那间看到希望的曙光。但更经常发生的情况是,顿悟诱发了一厢情愿。
我怀疑所有“立竿见影”的经验。它们或许能在短时间内催生改变,但是不会带来任何有意义或持久的改变——因为这个过程的形成基础是冲动、希望和祈祷,而不是策略和规划。
误区10我的改变将是永久性的,我再也不用担心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