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05412
美国国家地理百年未公开珍藏图集
以行星、星系等地球之外宇宙万物的独特视角,重新定义宇宙
权威首发47张权威地图 57张宇宙星云图 超过90页的细致地图
太空望远镜拍摄的80帧高清太空图像
8大行星、系外行星、黑洞及暗物质等*探索信息
从太阳系开始描绘,走向*遥远的星系,探索多重宇宙的秘密
★美国国家地理百年未公开珍藏图集,行星地图与天体影像的超值炫目合集
美国国家地理权威出品,汇集前所未见的太阳系天体全彩地图,收录太空望远镜、探测器和人造卫星所拍摄的恒星、行星、卫星惊人影像,呈现了天体物理学中对宇宙可能图景的*描绘
★苍穹之上,丈量宇宙,展现太空神奇之美
与以往的太空图集不同,本书特别以行星、星系等地球之外宇宙万物的独特视角,重新定义了宇宙“地图集”,完整呈现了行星及其卫星的崭新地图、恒星与星系的梦幻图像、人类对宇宙不断深入的理解
★是时候,来一场烧脑的太空旅行
从太阳系出发,行经银河系群星,飞向更远的宇宙。一路上,我们将会遇到水星上太阳炙烤下的岩石,目击寒冷辽阔的柯伊伯带,搜寻深空中暗物质和宇宙的其他秘密
★巴兹·奥尔德林作序推荐,天文学专家权威推荐
北京大学天文学系教授吴学兵;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传播中心主任、研究员郑永春权威推荐
翻开本书,你将看到前所未见的行星地图与天体影像的炫目合集
书中从居住的太阳系开始探索,从被太阳灼烧的水星,到柯伊伯带之外冰冷浩瀚的地带。透过美国NASA与其他国家的太空探测器,读者将可以追踪整个太阳系的生命周期、扫描分析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成分,并一窥恒星从星际尘埃中诞生的瞬间。结束太阳系精彩的旅程之后,你可以再与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艾德温·哈勃漫步于令人心醉神迷的银河系,*后再剖析浩瀚无垠的神祕宇宙,探索太阳系外行星、暗物质与黑洞,与*知名科学家、物理学者畅谈宇宙的生与死,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
序言13
关于本书16
导言19
夜空26
太阳系38
银河系188
宇宙252
未解之谜295
附录和索引
太阳系基本数据表306
术语表314
地貌类型表315
总索引319
地名表325
序言
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
年复一年,世代更替,有赖于新科技的发展和新的思考方式,我们观察宇宙的方式不断地演进着,我们观察遥远时空中的恒星与星系的能力也越来越强。我们拥有了空间望远镜和行星际探测器,它们从数百万公里外向我们发回信息,这些信息被我们接收到后,成为我们所见的那些绝美影像。基于这些信息,前所未有的宇宙“地图”得以绘制,这是你从未见过的崭新世界,而本书将会为你徐徐呈现这些精彩。
这本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出版的《太空全书》对我有特别的意义。作为少数几个曾经登上月球的人类之一,我至今仍感荣耀。在苏联发射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之后仅仅12年,1969年7月20日,尼尔·阿姆斯特朗和我站在了月球上。对于我来说,月球不再是太空中一个遥远的天体,而是我曾经度过一段时光的一个真实的地方,是我脑海中仍能浮现的一处风景。看着这本书上的月面图,仿佛是在追忆曾经的一段假日旅程。
也许在阿波罗11号之后降生的人不记得了,但是所有曾目睹阿波罗11号发射成功的人都会记得——阿波罗11号代表了科技迅猛发展、太空探索大步前进的十年。美国毫不动摇地把国力凝聚在长期目标上,从而发展出了很多新材料、火箭、飞船和宇航服,做出很多想要实现让人往返月球所的科学突破。
成功完成登月任务需要很多不同种类的“地图”,同时我们也借助任务绘制出了很多“地图”。飞船轨迹接近和降落机动的终端区航图,尤其是目标着陆区域的地图,是尤为重要的。自首次登月以来的四十多年中,有500多名宇航员曾经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都是在近地轨道。人类进入太空尽管仍然复杂、危险和昂贵,但也已经变得越来越寻常:已经有人在计划发展太空旅游业,等着去太空一游的旅客们也已排起长队。
同时,设计精巧的无人航天器,从空间望远镜到飞往深空的行星际无人探测器,都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绝伦的发现,包括月球、木星的卫星和火星上曾经或者现在仍然有水的证据。现在,我们已经发现了400多个围绕其他恒星运转的系外行星。(截至译本出版前夕已有3000多个。—译注)这幅“地图”包含以上所有的信息——我们拓展了“地图”一词适用的范围,在这里,“地图”包含了我们的太阳系、我们的星系和整个宇宙。
现在,又一卷宏大的宇宙路线图正在徐徐展开:人类将再次回到太空探索事业中。这次的探索目标是火星。要实现这一诱人的目标,我们需要人才、资源和适应情势变化的能力。在为前往火星而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必将取得一系列令人惊叹的成就。要抵达火星,我们需要新的、可重复使用的飞船。这些飞船是庞大的航天飞机舰队的继承者,它们将能适用于很多有着特殊目标的任务,包括火星与地球之间往返的长航程飞行。我们还将需要太空的新航图,就像大航海时期的欧洲探险家在刚刚开始探索新世界时要做的功课一样。
正如在阿波罗任务时代,“月海”这一名称进入了美国人的日常词汇库,有关彗星和其他近地天体的名称也将随着我们的造访而为人所熟知——像是维尔塔宁彗星、哈特雷3号彗星、小行星毁神星等等。我们将会拦截小行星,获取它们的岩石和土壤,研发出必要的仪器设备来研究这些构成了宇宙的基本天体。我们将会飞向古老彗星的金色彗尾,在那里收集样本,这是来自星系创生之初的古老物质。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图景将不断变化,我们的宇宙“地图”也将随之改变。
我们将一步一步走向更远,直到终于登上火星的卫星——火卫一。在那里,我们将能直接控制火星表面的无人探测器。这一步过渡将使我们得以发展长期载人太空飞行所必需的技术,有了这些技术,我们才能历史性地登上这颗红色行星。如果我们毫不懈怠地持续努力,人类将能在2035年踏足火星——这将是我们降落在静海基地之后的66年、莱特兄弟在小鹰镇起飞之后的第二个66年,但我们得抓紧开始了。
这个充满雄心的计划需要恒心和毅力,即使在经济波动、政局更迭的时候也不能动摇。为了去往火星,我们需要齐心协力。也许重要的是,这项任务定将触及人类挑战时间、空间、质量、能量等基本物理概念的能力极限。但在我看来——以我43年前就曾登上月球而观之——我知道我们能做到。
没有地图,人类不可能取得现今的成就;没有地图,我们也不可能走向更远的世界。这本由詹姆斯·特赖菲尔撰写、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出版的《太空全书》之所以如此令人激动,正是因为它拓展了人类对太空疆域的认识,呈现了人类从载人航天到无人探测任务的太空探索活动所取得的大量信息,并将所有的新数据翻译成流畅的文字、动人的图像和简洁明了的“地图”。
从过去,到未来;从地面观测,到进入太空、飞向深空;从地球出发,到太阳系、银河系之外的宇宙;从小行星、彗星和行星,到恒星、星系和星云;从可观测的宇宙,到看不见的黑洞、暗物质和暗能量;《太空全书》几乎无所不包。绚丽的图片,精炼的文字,不仅呈现出人类数百年太空探索的精华,更将启迪我们的思想,勇敢探索未知的疆界。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传播中心主任、研究员郑永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