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畅销榜心理学 畅销榜讨好型人格——为什么我们总是成全别人,委屈自己?

讨好型人格——为什么我们总是成全别人,委屈自己?

5.00 超出 5 基于1客户评级
(2评论)

与其讨好别人,不如取悦自己。把讨好别人的精力用在自己身上,这个世界就会讨好你!

作者:黄志坚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9月 

ISBN: 9787568259613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28.99

类别: 人格心理学, 心理学 畅销榜 SKU:5c238a67421aa9858779e19d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2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8259613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一味地讨好,并没有换来自己想要的和谐和来自他人的尊重、认可。

二、看清楚面具下面的自己——我们会被自己的讨好震惊,讶异于自己原来如此可笑。
三、讨好型人格七大特点:极度敏感,能敏锐洞察他人需求;有求必应,拒绝他人难为情;害怕和有意避开冲突和竞争;把别人摆在首位,基于别人的期望而行事;不会轻易求人,害怕给别人添麻烦;凡事都说好,不发表不同意见;认同感来自外部,关注点在自身缺点上。
四、很多人看起来在生活,其实是在讨好世界。你有多久不曾善待自己?

 

内容简介

    讨好型人格,在心理学中又称为“迎合型人格”。心理学家Sherry Pagoto博士指出,讨好型人格是潜在的不健康的行为模式,而不是人格障碍。讨好型人物,一方面是害怕被拒绝,
   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对失败的恐惧。本书通过梳理“讨好型人格”的各种表现,分析“讨好型人格”的内在逻辑,让此类读者认识到自己行为方式中的限制性思维,从而摆脱这种不健康的心理模式。
作者简介
    黄志坚,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在长期的咨询工作和学术研究中,发现迎合行为广泛存在于一些心理求助者当中,于是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案例,对这类人群做了更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帮助众多有较为明显的迎合行为特征的人群改善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有众多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外期刊上。
目  录

【目录】

Part 1 我们身边的那些老好人们

极度敏感,能敏锐洞察他人的需求 … 003

有求必应,拒绝别人难为情 … 007

害怕和有意避开冲突和竞争 … 011

把别人摆在首位,基于别人的期望而行事 … 015

不会轻易求人,害怕给别人添麻烦 … 019

凡事都说好,不发表不同意见 … 023

认同感来自外部,关注点在自身缺点上 … 027

“好好先生”是多种矛盾心理孕育的产物 … 031

Part 2 剖开老好人思维逻辑,撕开伪装的人设面具

用委屈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 037

博得他人另眼看待的心理补偿 … 041

内心空虚,外求关注填充 … 044

处于弱势地位时的生存之道 … 048

担心人设崩塌,容易心口不一 … 051

同理心过于发达,容易被人利用 … 055

太过友善是伪装,太过无私是病态 … 059

自卑心理作祟,一切问题的根源 … 063

Part 3 为何越想讨好,却越被看不起

从讨好型人格形成的根源说起 … 069

人人都有取悦他人的心理 … 073

自以为“无害”,别人暗骂你别有用心 … 077

自以为会做人,别人认为你软弱可欺 … 081

自以为与人为善,别人暗地里笑你犯傻 … 085

不在意你的人,你付出再多也是廉价的 … 089

每一次讨好,都是对自我的践踏和凌辱 … 093

违心的代价是委曲求全与内心的煎熬 … 097

如果讨好有用,还要努力干什么 … 100

Part 4 增强人际关系的边界意识,设置心理底线

八面玲珑不可取,留出两面防御 … 105

最易迷失不是丛林,是人群 … 109

距离是美,与人交往请保持安全距离 … 113

没有绝交就没有至交,平摊温柔不可取 … 117

爱心不可透支,善良必须设置密码 … 121

量力而行,拒绝被人情套牢 … 125

防守隐私的雷区,纵使闺蜜也不可侵犯 … 129

建立底线思维:有原则就敢于拒绝 … 133

Part 5 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会说“不”

拒绝是每个人最正当的权利 … 139

多少人吃了不懂拒绝的亏 … 143

你又不欠别人什么,为何有求必应 … 147

不伤面子的拒绝是学问,也是修养 … 151

四处救场的“便利贴”做不得 … 155

一切拿业绩说话,不必过度迎合老板 … 159

违心的应酬,巧妙拒绝别为难自己 … 163

最亲近的人,也要敢于拒绝 … 167

Part 6 拼命取悦他人不如丰富自己

人以群分:圈子不同,不可强融 … 173

为合群而讨好别人,等于浪费生命 … 177

享受刚好的孤独,不在无效社交中迷失 … 181

收养一种“爱好”做朋友,对抗无聊 … 185

倾听内心的召唤,别被外人所左右 … 189

不屑取悦别人,就要习惯在孤独中成长 … 193

唯有孤独能成全最好的自己 … 197

别费心证明自己,也不必违心取悦别人 … 201

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有力量得多 … 205

Part 7 戒除讨好,关键要建立自我轴心

纵是万人迷,也做不到让人人都喜欢 … 211

清除心理障碍,你才会活得轻松 … 215

你无法左右别人,但可以掌控自己 … 219

克服性格缺陷,别让有企图者抓住死穴 … 222

做人要有主见,就算权威也不可迷信 … 226

高度自省,拒绝自我欺骗的迷醉 … 230

把时间花在“别人”身上多可悲 … 233

掌控人生:拒绝成为别人的影子 … 237

Part 8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改变第一步,要有站起来的强烈企图心 … 243

找回为自己负责的胆量和勇气 … 247

讨好别人,不如提升自尊 … 251

收起玻璃心,改掉你的弱者思维 … 254

拓宽视野,多与阳光和有格局的人交往 … 258

挖掘你的闪光点,强化自身优势 … 262

一时强硬不起来,可以先假装“不好惹” … 266

你若不坚强,谁替你勇敢 … 270

免费在线读

Part 2 剖开老好人思维逻辑,撕开伪装的人设面具 

  身处五彩斑斓的世界,诱惑太多,上瘾者见怪不怪。常见的诸如烟瘾、酒瘾,极端有毒瘾,可以说人有所好,就比较容易上瘾,但如果说讨好别人也容易上瘾,估计大家难以理解。

讨好者之所以会像上瘾一样不断讨好别人,其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个最大的动机:期望他所讨好的对象,能够给予他相应的回报。这就是所谓的互惠原则:我对你这么好,你应该也会对

我好。

正是这种错误的思维逻辑像旋涡一样把自己卷入巨大危机,难以自拔。有时不妨站在别人的角度审视一下自己,我们会更加看清面具下面的自己——我们会被自己的讨好震惊,惊讶地发现自己原来如此可笑。

 用委屈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一个总是哭闹的小孩子,听到妈妈说:“你如果不哭,我就给你糖吃。”为了吃到这块糖,他忍住心里的千般委屈,擦干眼泪,停止哭闹。

一个经常调皮捣蛋犯错误的孩子,屡屡被妈妈训斥,直到妈妈说:“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为了不被抛弃,他努力管住一颗好动贪玩的心,做个听话的孩子。一个长期默默长,被父母忽视的孩子,偶然发现只要自己每次考试得第一,爸爸就会摸摸他的头,妈妈会冲他笑,夸他真棒。于是,为了经常感受到这种温暖,他拼命学习,每次都考第一。

一块糖、不被父母抛弃、爸爸妈妈的关爱……这些孩子们为了想要得到的东西,需要压抑自己真实的内心和天性,只要按照父母的要求,迎合父母的喜好,去做父母心里希望的那个乖孩子、听话孩子,便可以得到。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形成一种惯性思维,那就是:用讨好、取悦父母的模式来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直至长大成人,自己早已经不是小孩子了,真实地表露自我、靠自己的能力一样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可这种用“委屈自己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思维模式已经固着,讨好型人格已经形成。

于是,当他内心孤独,自我认同感很弱,渴望得到别人的喜欢和认可的时候,他便竭尽全力去对别人好,放弃自己内心真实的喜好去努力迎合别人,牺牲自己的利益而对别人的要求有求必应,从而在大家眼里树立一个美好的形象,换得别人说一句:我喜欢你,你这个人真是不错。

当他内心缺乏安全感,渴望得到稳固的人际关系,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的时候,他便处处宽容、忍让,尽力避免冲突和不愉快,并且事事理解别人,从别人的角度出发去想问题。哪怕自己心里充满了委屈,也要先满足别人的需求。因为在他看来,只有这样,他才能换来他需要的人际和谐,换来别人对自己的好。在讨好者这种拿委屈换取心理需求的背后,潜藏着三个错误的信条。

 1.我很弱小,没有足够的力量获得我想要的东西

在讨好者的心里,他们不自知地把自己当作那个需要压抑自己讨好父母的孩子,认定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通过正常的方式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像小时候那样,委屈自己,讨好别人,才可以达到目标。

2.我只有照着别人喜欢的样子去做,才能换来我想要的东西 

我对你好,你才会对我好;我想得到你的尊重,我就必须无底线地尊重你;我不和你争,你就也会让着我……他内心越是渴望别人怎样对他,他就会越没有边界地如此去对别人。可现实中却常常是,他掏心掏肺,委屈自己成全别人,并没有换来自己想要的,结果受伤害感层层积累、幽怨重重,也只能在心里弱弱地问对方:“你怎么能这样对我呢?”

3. 我不能要求别人什么

   因为是自己需要的,必须委屈自己去换取,自然不能直截了当地去索要。基于这种信念,讨好型人格的人从不主动提出自己的需要,从不清晰说明自己想得到什么。要他直接说出自己内心的需求,实在是太难张口了。纵然心里有再多再强烈的渴求,纵然对方是自己最亲近的父母或者伴侣,也只是默默付出,以期用委屈自己,取悦对方的方式来换取。

    就像一个对冰淇淋充满渴望的小孩子,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也不敢直接对父母说,我想吃。只是一味讨好父母,顺从父母,等着他们说:“你这么乖,给你买冰淇淋吧。”可成人的世界里,我们若不表达,谁会主动来满足我们内心的需求呢?

    一个来访者讲了这样一件事。她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上班时间办公室不能没有人,所以他们同办公室里的三个同事要轮流去吃午饭、午休。每天这个时候,三个人会简单交流一下,谁先去吃饭,谁先去休息。今天同事A很直截了当地说:“我先去吃饭,我都饿死了。”

明天同事B撒着娇说:“哎呀,我今天先去睡一会,头都疼了。”只有她从来不发表自己的想法,都是那两人定下来自己的时间后,她依据两人的情况被迫安排自己何时吃饭何时休息。很多时候,她是有渴望的,比如也想早点或者晚点,但她说不出口。内心里也有期望,她每次都依着那两位先定,他们是不是也回报她一次,问问她:你想什么时候吃饭?你先来选吧?但一次都没有。他们早就习惯了她怎么都行的外在了,没有人关注过她内心的真实需求。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肯定和喜欢,都希望通过努力建立和谐的人际氛围,可是靠委屈自己去换取,非但换不来自己想要的,还会遭受更大的委屈。人的心理是很微妙、很复杂的:我们的第一次讨好会让对方受之不安,想着回报我们一下;但我们多次讨好之后,对方便习以为常,觉得理当如此;若我们停止讨好,反而会换来他的不满:你怎么不对我好了呢?讨好者该如何打破这些错误的逻辑和信念?如何正视和尊重自己的内心需求?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会有进一步的阐述。

博得他人另眼看待的心理补偿

    在一个有多个孩子的家庭里,父母把疼爱和宠爱给了最大和最小的孩子,处在中间的我们,常常被父母无意识地忽视掉。我们常常安静地看着比自己大的、比自己小的其他孩子,在父母面前撒娇、耍横,看着父母宠溺的目光扫过他们的背影,温暖的手拂过他们的头顶…

   在单位里,我们工作业绩平平,无论怎么努力突破,也不显山不露水,也没其他特长和技能,新年联欢会上,别的同事唱歌、跳舞、弹钢琴,而我们只能当观众。很多时候,同事们看我们的眼神都是飘忽的,只做片刻停留便投向了别处。领导更视我们为空气,只在月末检查考勤表的时候,目光从我们的名字那里扫过,还想着单位有我们这样一个员工……

    置身类似上述环境中的我们,该如何面对?我也拿这个问题来问自己。我想我如果是那个被父母忽视的孩子,我会努力自己照顾好自己,在心理不平衡的时候,朝着父母跺脚:“你们偏心!”在觉得自己被冷落的时候,蛮横地喊:“我也要,我要跟他们一样!”甚至故意闯祸、惹乱子,以引起父母对我的注意。如果我是单位里那个业绩平平、能力平平、坐在角落里不起眼的人,我会想办法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去学习、去充电,找到突破瓶颈状态的途径和方法,或者做个兼职,学点自己感兴趣的小技艺,把业余的时间利用起来,让人生有所突破。

    而同样的境遇搁在“讨好型人格”的人身上,他们却是这样做的:为了引起父母对自己的关注,他尽心尽力地去做他们喜欢的事,说他们喜欢听的话。像个小天使一样安静地待在一边,看着兄姐弟妹打闹,在父母面前撒娇耍横,甚至帮着父母灭火,去安抚看起来没他懂事的其他孩子,只期盼听到父母说一句:“你最乖。你是家里最让我们省心的孩子。”如此,他心里就觉得很欣慰。而在单位,他会尽力讨好每一个人,去帮这个同事打水,给那个同事发传真,总之,只要他能做的,总是不遗余力、不计条件地去做。只为了引起同事对他的看重,而不是把他当空气。当人们总是需要他的时候,总要他做这做那的时候,他心里是欣慰的,因为他找到了存在感。正如小品《有事您说话》里的郭子,因为在单位不受重视,“分带鱼自己拿的是最窄的,分苹果,我拿最烂的,好不容易分本挂历,我缺俩月。”如何才能让别人瞧得起自己呢?自己是要啥没啥,只好到处跟人说:“有事您说话。”极其热心地帮

   别人做这做那。“我要不再上杆子给人买两张车票,人家谁瞧得起我啊?”正反映了他靠讨好别人求得心理补偿的心理。所以说,在讨好者心里,讨好别人博得他人对自己的关注、认可,可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如意带给自己的缺憾感。也就是说,他们把做好事、帮助别人、讨好别人,当作一种博得他人另眼相看的心理补偿。在这种错误理念的指引下,个人价值感越匮缺,存在感越弱,他们越是强烈地,不知疲倦地去讨好别人。

电影《芳华》里的刘峰,就是在这种错误心理的作用下,一步步在取悦别人的路上迷失了自己。在原著中,

添加评论 取消回复

2个讨好型人格——为什么我们总是成全别人,委屈自己?评论

  1. 评分 5 / 5

    天天向上 – 2019年1月12日

    挺好的,通过故事来治愈,关注了作者的微博,比较有深度,有实质性内涵。

  2. 评分 5 / 5

    半张嘴 – 2019年1月12日

    本书的版式设计也是我喜欢的风格,简洁大方,赏心悦目。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动机与人格(第3版)

EUR €28.99
加入购物车

生命的真相-葛吉夫的第四道(张德芬倾情推荐 九型人格鼻祖葛吉夫的第四道体系全揭秘)

EUR €28.99
阅读更多
缺货

天生不同 人格类型识别和潜能开发

EUR €28.99
加入购物车

性格的力量

EUR €27.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