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716255
☆ 全书配有2个印张的彩色插图,图文并茂,相映成趣。
房龙生当乱世,他始终关注的一个问题便是各种文明之间如何才能破除此疆彼界,达到相互的宽容与理解。
在20世纪的历史学家和科普作家中,房龙不仅素以多才多艺、学识渊博著称,行文汪洋恣肆,辞采丰赡,而且始终以敏锐的目光和深邃的洞察力思考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本质问题,以真理之光和宽广的胸怀启迪和滋养着读者的心智。可以说,房龙是少数几位能够站在人文主义的立场审视全人类的历史与文明的思想家。
郁达夫曾评价说:“房龙的笔,有一种魅力……无论大人孩子,读他的书,都娓娓忘倦了。”著名学者曹聚仁也评价说,房龙的书“这50年中,我总是看了又看,除了《儒林外史》、《红楼梦》,没有其他的书这么吸引我了。”
译者序
第一章 生活在我们这世界上的人
第二章 地理的定义,在本书里我将怎样使用这定义
第三章 我们的星球:它的习惯风俗和礼仪
第四章 地图非常短的一章一个迷人的大课题,人怎样学会在地球上找出路来
第五章 四季及其形成
第六章 关于本星球的几片大陆为什么有的叫洲,有的不叫洲
第七章 欧洲的发现和住在那地区的人
第八章 希腊,突出在地中海中部的岩岬旧亚洲与新欧洲的连接点
第九章 意大利,一个由于地理位置既能成为海上强国也能成为陆上强国,视情况而定的国家
第十章 西班牙非洲与欧洲撞击之处
第十一章 法国,要什么有什么的国家
第十二章 比利时几纸公文创造的国家什么都丰富只缺内部和谐
第十三章 历史珍宝卢森堡
第十四章 瑞士,崇山峻岭和出色的学校的国家,说四种不同的语言却团结一致的国家
第十五章 德国,创建得太迟的国家
第十六章 奥地利,在它消失之前没有人欣赏的国家
第十七章 丹麦一堂客观的课:小国因某些长处可以胜于大国
第十八章 冰岛北冰洋上一个有趣的政治实验室
第十九章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瑞典王国和挪威王国的领土
第二十章 荷兰,由北海边的沼泽地转变成的王国
第二十一章 大不列颠,荷兰海岸外的一个岛屿创造了为足足四分之一的人类的幸福
第二十二章 俄罗斯因地理位置限制无法确定自己属于欧洲或亚洲的国家
第二十三章 波兰因其为走廊而永远受苦,现已有了自己的走廊
第二十四章 捷克斯洛伐克,凡尔赛和约的产品
第二十五章 南斯拉夫,凡尔赛和约的另一产品
第二十六章 保加利亚,巴尔干国家里最健全的国家,她那养蝴蝶的国王在大战里赌错了马尝着它的苦果
第二十七章 罗马尼亚,一个有石油和皇室的国家
第二十八章 匈牙利或其残余
第二十九章 芬兰,又一例证说明在不利的自然环境下苦干与聪明所能取得的成就
第三十章 发现亚洲
第三十一章 亚洲对世界各地的意义
第三十二章 亚洲中部高原
第三十三章 亚洲西部大平原
第三十四章 阿拉伯,它什么时候是亚洲的一部分7什么时候不是7
第三十五章 印度,自然和人都在大规模生产的地方
第三十六章 亚洲南部另一个大半岛上的缅句、暹罗、安南和马六甲
第三十七章 中国,东亚大半岛
第三十八章 朝鲜
第三十九章 日本帝国
第四十章 菲律宾,墨西哥的一部分领地
第四十一章 ”尾巴摇狗”的荷属东印度
第四十二章 澳大利亚受大自然歧视的孩子
第四十三章 新西兰
第四十四章 太平洋的众多岛屿,那里的人不耕不织,照样生活
第四十五章 非洲矛盾和对比的大陆
第四十六章 最幸运的美洲
第四十七章 新世界
亨利克·威廉·房龙(1882年一1944年)是个荷兰血统的美国人,1882年生于荷兰的鹿特丹,1903年到美国读康乃尔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和历史工作,为他以后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他从20世纪初叶开始出版作品,往往还为自己的作品绘制插图。本书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原名《人类的故事》,是专为少年儿童写作的读物。1922年获美国杰出儿童读物奖:纽贝丽奖章。后来房龙把这书进行了修改润色。现在这个译本是根据他1932年修改后的本子译出的。
这本书因为流行很广,后来索性被读者叫做了《房龙地理》,时间久了,这称呼似乎比原名《人类的故事》更响亮了。我们曾考虑过恢复历史原貌,把译本称作《人类的故事》。但是,《房龙地理))这名字在我国已经流行了70年,名气很大,反映了读者的爱好,我们觉得还是尊重现有的传统为好。于是仍然采用了《房龙地理》的n1法,附上原名《人类的故事》——也还考虑过使用更为规范的形式,作《房·龙地理》。后来也觉得没有必要,放弃了。
对于本书的特点作者房龙曾作过这样的说明:
“一般说来,我对地理的纯‘人文’方面比对它的商业方面给予了更多的注意,虽然从事大规模生产的时代把商业看得非常重要。
“但是经验教育了我,不管你谈起进口、出口、煤产量、石油蕴藏量和银行存款时如何头头是道,你却不能让读者记住从这一页到那一页的任何东西……
“在这本地理书里,人是第一位的。
“其次才是人的物质环境和背景。
“剩下的篇幅才谈其他问题。”
人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人的物质环境和背景。这是本书的基本特点。
它的第二个特点是:它是为青少年写作的,因此特别注意了直观性,深入浅出,适合青少年心理。
比如光年的概念,原本有点玄虚.他却用了一个算术式作了表述。他先解释了光速为每秒186000英里,然后列出了光年的公式:1光年=565天×24小时×60分×60秒×186000英里。这就连小学生也不难理解了。
又比如他说:“我们习惯于信口开河.说某块古老的岩石在时光变化面前永远岿然不动。可是,现代科学并没有那么自信。它把那些岩石和一切岩石都看做随着永恒的变动而变动的有生命的东西。雨的飘洒,风的吹拂,种种因素都让一座座山峰每过十个世纪就要降低三英寸……。即使是喜马拉雅山,经过了大约116000000年,也就会变成莽莽荒原。”这就以浅显的例证极大地扩展了读者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让他们从浩瀚的太空来看地球.以亿万年为单位来看世界了。
又如他讲火山爆发所引起的地壳堆积和褶皱,用几张手绢重叠,再往正中一拢,就让读者从高处看见了那种状态。
他有不少新颖的独具只眼的看法,很能发人深省。
比如对人类商业交通的形成和发展,他提出了一个理论:那是因为人类爱美。这说法初听去很难理解:那么复杂艰苦的商业交通怎么会是为了爱美?可是他举出了历史事实为证:原始的人类追求黄金和白银就是因为爱美。那还不够,他们还追求玛瑙、珍珠、龙涎香之类,也都是因为爱美。他说:“对于龙涎香的寻求驱使许多船只远航到巴西、马达加斯加和马六甲海岸。那可比寻找青鱼、沙丁鱼或其他有用的食物的船只还多。”他的结论是:“最初的贸易线路全是寻求奢侈品的道路”(59页);“在探索的道路上的开路先锋并不是需要,而是奢侈”(78页)。
因为他以人为第一位,他总围绕人的历史解释地理。令人遗憾的是,他也因此看见了人类的许多阴暗面。对此他并不掩饰。因为那是历史的事实,虽然丑恶;也因为我们应该从中总结出教训,用以处理现实的问题,让明天更美好。
比如对号称人类古代文明发源地的雅典,作者并不讳言它的另一面。他说.雅典人在建立了卫城和城市之后.就“安顿下来,过起既搞贸易又当强盗的生活。不久以后他们那……壁垒就成了整个的地中海地区最富有的大城市。”这说法令人大吃一惊,似乎是对人类文明的大不敬,可那是野蛮时代的入的历史真相,用不着讳饰的。
令人难堪的是,号称文明的现代入分明比古代的野蛮人还更野蛮。
他陈述了黑奴贩卖的悲惨历史后说:“非洲的不同霸主和阿拉伯奴隶贩子在沉默的塞内冈比亚森林所犯下的罪行,使我们希望但丁在地狱里专为那类独特的妖魔设置一个炼狱。”
如果我们把这箱子运到亚里桑纳州大峡谷,巧妙地平衡在那道低矮的峭壁顶上(那峭壁的壮美旖旎令人震惊,令人望断脖子,也见证了各种永恒的力量)。,然后叫来了猎犬“小面条”,让它用它那棕色的软鼻子对那笨重的玩意儿轻轻一拱——小面条很聪明,也乐意照办,于是箱子往下滑,发出了磕碰和破裂的声音,木板铲松了岩石、灌木、和大树,然后缓慢地、更加轻微地、磕磕绊绊地往下滑。突然,轰隆一声巨响,箱子外缘砸在了科罗拉多河岸上。
随之而来的只有阒寂和遗忘!
葬礼箱里的人类立即被忘得干干净净。
峡谷将照它诞生后的一贯做法继续跟空气、风雨和日光斗争。
世界将在没有测绘出的星球之间继续平稳地运行。
或远或近的星球上,天文学家们观察不到任何异常。
一百年后,一个荒烟蔓草覆盖的小丘陵也许可以指明埋葬了整个人类的地方。
如此而已。
我很能想象出,某些读者不会太喜欢我这故事——我把他们引以为骄傲的人类贬得那么卑微。
不过,这问题也有另外一面,却可以把我们人数的稀少和身体的孱弱化作骄傲,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沉的骄傲。
我们就在这里,世界上一小撮可怜的无力抗争的哺乳动物。从第一天的黎明起就遭到四面八方一族族一群群的生物的重重包围。它们在生存竞争里的优势比我们强了不知多少。它们有的长达一百英尺,重得差不多像个小火车头;有的牙齿锋利得像圆锯;许多物种办理日常公务也都穿上中世纪骑士的盔甲;有的虽小得人眼见不到,繁殖的速度却惊人,如果不存在天敌,能以和它们的繁殖速度近似的速度消灭它们,它们在一年之内就可以独霸全世界。而只能在最有利的环境里生存人类却只能到高山和大海之间的并不太多的陆地上寻求住处。但是,我们这些过客伙伴意气风发,什么山也不嫌高,什么海也不嫌深,显然是用特殊材料作成的,可以藐视自然环境而存活下去。
我们还从杰出的权威材料知道:某些虫子可以在石油里优游自在地生活,而我们却很难设想石油能成为我们每日的主食。我们还知道,某些虫子能在急剧升降的温度里生活,而那环境能在几分钟里把我们彻底绝灭。我们还会带着腻味和惊惶发现:有些棕黄色的甲虫似乎那么钟情于文献典籍,即使失掉了两条腿、三条腿、甚至四条腿也能绕着书架飞跑,平静如常,不用养病。而我们呢,哪怕只在脚趾里扎了一根刺,也就成了残废。我们有时开始意识到从我们在这块飞旋的大石头上出现后就不得不坚持与之斗争的对手们是什么样的。而我们的这块石头已在一个麻木不仁的宇宙的最黑暗的外圈里迷失了方向。
在我们这些大自然的粉红色玩物硬撑着用后腿蹒跚地行走,而不肯依赖方便的树枝或棍子时,在旁边看热闹的河马、犀牛真不知如何地笑破了肚皮!
但是,那霸占了差不多二亿平方英里的陆地和海洋(那体积无法估量的难以捉摸的空气还没有算)的骄傲霸~tl’l,现在怎样了?他们当年曾经主要依靠暴力和狡猾称霸世界。
他们的绝大部分现在都已见不到了,只有自然历史博物馆还大方地赐予他们一席之地,把他们叫做“展品甲”或“展品乙”。还有的则为了在现有的生物之间存活下去,只好以参加家庭劳动换取生活之资。并为我们提供皮革、蛋类、奶类、保肋肉,或者为我们拖运我们嫌重,懒得拖运的东西。更多的则去了我们允许它们去的穷荒绝域,在那里寻找食物和草料,繁衍子孙。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觉得不用把它们赶尽杀绝,霸占它们的地盘。
简而言之,在短短的两千个世纪里(从永恒的角度看,两千个世纪也只不过是一秒钟),人类已经把自己变成了每一寸土地的无可争议的主人。而现在,他又名正言顺地提出把天空和海洋都纳为自己的领地。而这一切,对不起,也已被寥寥可数的几个亿的人作到了。这些人除了神圣的智慧的天赋,并无其他征服对手的优势。
而且,即使在这个问题上,我也有些言过其实。具有智慧天赋的更为神圣的形式和为自己考虑的能力的,只有很少的几个男人和女人有。因此,他(她)们成了主人,掌握了领导权。别的人无论怎样悻悻不平,也只好唯唯听令。结果出现的就是一种走走停停的奇怪步伐,因为无论人们如何努力,每一个真正的先驱者的背后都有一万个人在拖后腿。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