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7546293
这是*部以“车辙印连起长征路”的著作,书中给出了详尽的重走红二方面军长征路行驶路线,使重走长征路有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性;作者以自驾重走的亲身经历〔重走起点为湖南慈利县溪口镇“红军树”,重走终点是宁夏西吉县将台堡、兴隆镇,其间经过了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青海、甘肃、宁夏共8个省/自治区〕,行程二万余里,写下了开篇和寻访长征地70站、上百余处长征遗迹、遗址、旧址所在地的详实记载,精选了800多幅珍贵照片,并以详实的图文记录了今日长征路的现状,再现了红红二方面军军艰苦卓绝的长征历程。书中列举了不少*手资料,挖掘鲜为人知的细节和故事,全书集史实和沿途所见所闻于一体,纠正了一些史料错误,对今后的长征研究具有一定的补充意义,使本书更富史料价值。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仅走过了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历程,而且还先后走过了中央红军暨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的长征历程,即首次完成了重走四支红军队伍长征路全程的创举,并先后出版为《重走长征路》全套5本书,本书为此套书之一。
本书以红二方面军的长征路线为基准展开撰写,通过作者自驾,解决了“怎么走,走多远,到哪里,看什么(感受到什么)”这些重走长征路中*实际的问题。
本书创新性地给出了详尽的重走长征路的具体路线、路程(距离)、到达地点与所见长征遗迹遗址、旧址现址及纪念馆、展览馆、陈列馆等。按照行驶路线,即可一站一站、一个一个地点到达红军长征经过的众多地点。通过这些一站一站、一个一个地点间的行驶,停下来寻访、参观,回顾历史,不仅可以连起红军在长征期间的历程,还可以感受昔日先辈们的艰难困苦和长征的辉煌。
本书重点记叙了红二方面军长征途中重要的战斗地、宿营地、会议地、会师地以及渡口、雪山、草地等。再现了红二方面军在长征途中,纵横驰骋,斩关夺隘,强渡澧水、沅水,挺进湘中,转战黔西北,回旋乌蒙山,横扫滇西,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草地,完成伟大长征的壮举。
从书中可以品出长征路上的路线转折及其历史背景;可以回顾长征路上的战役、战果;可以看到长征路上的雪山在哪里,长征路上的草地在哪里……等等。
从书中可以品出当年历史背景下,长征途中政治路线斗争的曲折;可以感受到长征路上战役的残酷和取得战果的喜悦;可以看到长征路上的雪山、草地;可以看到今日长征路上的风土人情……。
书中记载了许多鲜有人去的地点,如红二、六军团渡过的猫跳河、顺岩河,长征路上留下女红军诗作之地(云南鹤庆彭屯村),红二、六军团抢渡金沙江时的6个渡口,红六军团与来迎接的红四方面军部队的会师地甲洼、瞻化(今新龙),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一同走过的青海班玛,等等。
本书结构合理,语言简练,细节曲折生动,配图丰富,在较好地汇集长征史实的同时,反映出今日长征路,有较强的可读性。
这是一本相当完整记录今日长征路并能指引读者重走长征路的书。
开篇 第004站 桃源县、辰溪县、芦溪县 第008站 会同县、洪江市
第001站 张家界溪口镇、三岗村 第005站 溆浦县、新化县 第009站 芷江县
第002站 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 第006站 涟源市、洞口县 第010站 新晃县、玉屏县、江口县
第003站 沅陵县 第007站 绥宁县 第011站 木黄会师地
第012站 石阡县 第032站 香格里拉市 第052站闾井镇、梁坪村、龙池湾
第013站 瓮安猴场 第033站 四川瓦卡镇、云南幸福村 第053站 康 县
第014站 瓮安县、开阳县 第034站 得荣县城、乡城县城 第054站 略阳县
第015站 修文县、清镇市 第035站 甲洼会师、理塘补给 第055站 成 县
第016站 黔西县 第036站 新龙县 第056站 徽 县
第017站 金沙县 第037站 甘孜县城 第057站 两当县城
第018站 大方县 第038站 甘孜会师地 第058站 太阳工作站
第020站 赫章县、镇雄县 第040站 阿坝县、红原县 第059站 凤州村
第021站 彝良县奎香乡 第041站 日干乔 第060站 娘娘坝镇
第022站 盘 县 第042站 班 佑 第061站 礼辛镇
第023站 沾益县、宣威市、会泽县 第043站 巴西乡 第062站 鸳鸯镇
第024站 六甲阻击战、丹桂红军村 第044站 牙 弄 第063站 榜罗镇
第025站 禄劝县翠华乡 第045站 古潘州、三军同道 第064站 通渭城
第026站 富民县、禄丰县 第046站 求吉乡 第065站 义岗川
第027站 楚 雄 第047站 俄界(高吉村) 第066站 会宁城
第028站 南华县、祥云县、宾川县 第048站 茨日那村 第067站 界石铺
第029站 鹤庆县 第049站 腊子口 第068站 平峰镇
第030站 金沙江石鼓渡 第050站 哈达铺 第069站 兴隆镇、单家集
第031站 金沙江五渡口 第051站 三十里铺村 第070站 将台堡
这是一本重走红二方面军长征路的工具书,这是一本寻觅红二方面军足迹,了解红二方面军长征事迹的教科书;这是一本对红二方面军长征研究具有一定补充意义的史料书。
这是一套给想走长征路的人看的书,拿着书,就可以复制一群老兵们走过的长征路全程;
这是一套给关注长征路今昔的人看的书,看了书,就如同和老兵们一起走过了今日长征路,也回顾了昔日长征的艰难与辉煌;
这是一套给红军后代留存给儿孙们的书,红军先辈们的艰难历程跃然纸上,他们长征的足迹和时间、地点、光辉业绩依着长征路线得以展示;
这是一套给研究长征史的人看得书,从书中大量的长征路现地图片、资料里,能够发掘出更多的史料。
沅陵县
从洪家关出发,经过桑植县城到沅陵县城(沅陵镇),再到沅陵镇白岩界村。
(中括号内是公路编号,两地之间的数字是大约行驶的km数。)
洪家关村向南[X027县道]6km→[S305省道]14.5km→右转进入[S228省道]37km→左转1km→从“张家界西入口”进入[S10张花高速]往“茅岩河/花垣/G65”方向131km→转接[G65包茂高速路]50km→转接[G56杭瑞高速/常吉高速]80km→从“沅陵出口”下高速路5.1km→经“沅陵收费站”进入[S228省道]2.7km→左转进入[X004县道]0.4km→左转进入沅陵县城[文化路]0.6km→右转进入[滨江大道]0.8km→右转进入[胜利路]160m沅陵县(烈士陵园),向北[乡道]→20km白岩界村王家大院(红二、六军团攻打沅陵县城指挥部)。
注:从桑植县城到沅陵县城也可不走高速路而走S228省道,约200km,我们选择走高速路。
沅陵县隶属于湖南省怀化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沅江中游,与桃源、安化为邻,素称“湘西门户”,是湖南省面积的县。
沅陵苏区,是红二、六军团长期活动并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地。在红二、六军团实施战略转移之前,贺龙、萧克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为配合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先后转战沅陵。1934年11月-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在沅陵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前后历时一年多。在中共湘鄂川黔省委、湘鄂川黔省苏维埃政府和红二、六军团的领导下,沅陵先后建立了火场、七甲溪、大合坪、筒车坪、军大坪等苏维埃红色政权,并组建农民自卫队和游击队,相继成立了火场、中村、南溪坪、大合坪、七甲坪伍家、明溪口窝棚溪等15支游击队,有1000余名游击队员,其中340余人参加了红军。红二、六军团在沅陵留下了“抢渡沅水”“激战不知溪”“血洒南溪坪”“进袭沅陵城”等革命史话。现存有红二、六军团攻打沅陵县城指挥部旧址王家大院、七甲坪金氏祠堂等15处革命遗址。
沅陵还是红二、六军团离开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始长征首先经过的地方。红二、六军团离开桑植后,于1935年11月21日突破澧水后,兵分两路向沅江(沅水)出发,连续行军150余里,于11月21日晚分别抢占了沅江北岸的洞庭溪和大宴溪(图1),迅速消灭了两岸的敌人,胜利地突破了敌人的第二道封锁线。
抢渡沅江后,红二、六军团分兵3路,向辰溪、溆浦、安化进发。11月22日,贺龙率部驻扎在七甲坪镇。22至23日,红二、六军团2万多人从清浪滩(清浪乡)的滩头和滩尾抢渡沅水进入桥梓坪,在桥梓坪分兵3路向湘中挺进。右路由贺龙率领红二军团的四师、五师8000多人,经半溪、陈家滩、茅坪、长界、洞头白雾坪、松溪铺越过湘黔公路;左路由萧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所部8000多人,取道天湖池、杨家溪、辰州坪、界亭驿,占领湘黔公路要塞官庄,于26日越过湘黔公路;中路由任弼时率领红二军团直属队、红校、六师4000多人,经长界、电垭、高坪占领楠木铺、马底驿一线,向湘中挺进。
自红二、六军团前锋部队于1935年11月21日进入沅陵,至27日后卫部队全部离去,前后历时7天,经过洞庭溪、北溶、官庄、凉水井、麻溪铺5个区,及洞庭、清浪、七甲坪、蚕忙、高坪、官庄、沃溪、陈家滩、肖家桥、楠木铺、长界、马底驿、郑家村、张家坪、张家滩、池坪、麻溪铺、筲箕湾、楠木铺、杜家坪等共21个乡镇、116个村庄。
我们先到达沅陵县烈士陵园。沅陵县烈士陵园位于沅陵镇鸳鸯山居委会李家溶组,距县城约3公里,占地20余亩。于2012年9月开始修建,2014年7月竣工,共迁葬、安葬各时期革命烈士762名。2015年9月,在此举行了盛大的烈士陵园落成和全国首个烈士纪念日公祭仪式。
沅陵县烈士陵园里竖立着烈士纪念塔(图2),还有一块碑文简要记载了土地革命时期的历史:土地革命(1927—1937),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1934年冬天,贺龙、萧克率部来沅陵火场、七甲溪、大合坪、简车坪一带开展武装斗争。天井游击队长杨远庆领导游击队打击地主武装,平分地主水田到户。沅陵籍工农红军高级将领李芬率部参加湘赣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在平江黄金洞战斗中牺牲,年仅30岁。根据史志记载,我县共有174名同志在斗争中牺牲。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