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心理学社会心理学醒来:凡真实的,必会相遇(著名身心灵作家张德芬被其深深触动并作序推荐!)

醒来:凡真实的,必会相遇(著名身心灵作家张德芬被其深深触动并作序推荐!)

张德芬被其触动并作序推荐!揭开皮囊之下灵魂深处的真相,暗黑、疗愈、直击人心! 《醒来》里的故事让人无法置身事外。全然地投入、勇敢地探索、潇洒地离开,这本书让人大开眼界。

作者:丁锐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7年04月 

ISBN: 9787550293830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27.99

类别: 社会心理学 SKU:5c238b1a421aa9858779e86f 库存: 缺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293830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大概没有哪本书能像《醒来》一样,收录了这么多真实鲜活的生命样本,像须弥芥子般让我们窥探这大千世界的光怪与荒诞,和自己的灵魂深深处。作者不断地碰撞人性、揭露阴暗、直面死亡、拥抱创伤,过程精彩有趣。他笔下的各个人物,都流露出真实的“人性”,有的丑恶,有的可笑,有的可敬,有的可悲,有的令人不忍。

读这本书时,你会惊讶于作者错综庞杂的知识量和缜密的哲学思维,也会钦佩于他对自己下手的狠劲儿,他总是毫不留情地把人性撕得稀巴烂,也总有从零开始的洒脱和被讨厌的勇气。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挑战脑洞,直击人性的心理成长类图书。或许你从未遇到过这样一本书,它尖锐犀利,满是恶意,还带有强烈的死亡气息,可当你拿起它来读的时候,一定会被它深深吸引:它有趣、麻辣、丰富且深重,通俗的地方可以俗不可耐,思想深邃的地方又烧脑到让人叹服。

 

本书中,作者丁锐(ting)讲述了自己在出现人生的“白洞”之后,以自身为饵,激烈地碰撞这个世界,他不停地对人性发起质疑甚至攻击,他所到之处总能引发一场人性之战,这是一个不怕事儿大的孙悟空一样的人物。《渴望见鬼的姑娘》《沼泽里的童年》《一秒钟看尽人生》等68个生命样本,个个精彩难忘。但是*出众的样本还是作者自己,他有极少人有的自我剖析能力,不但大胆真实,而且绝不手软地拿着锋利的手术刀划开自己的面具外壳,勇敢地向黑暗中的自己伸手抓去。

作者简介

丁锐(Ting)生于70年代,“醒来死亡体验馆”创始人。

目  录

目录

1.不知

渴望见鬼的姑娘

沼泽里的童年

一秒钟看尽一生

女子风干师

人肉念佛机

没那么容易死去

菩萨蛮

青楼救生员

他不动了

自由令人惊骇

 

2.不觉

灯下有多黑

三打胖骨精

毒

八戒只能煮着吃

宝剑遇流水

逻辑并非因果

怪力可乱神

你看,你看,道长的脸

灵性剩女

同类

 

3.道场

现代社会的仙姑

顾老师

巧玉

娜娜

恶比善更真诚

无名的孩子

小蚊子的生命力

“无我相”的阿亮

贪花朵朵开

 

4.初心

小喇嘛见实

上师像个小女孩

体验

分水岭

生机

中医的人与术

朱大哥的身份病

伶

 

5.生机

解药

地图和远方

信关系

奎师那攻略

玫瑰的眼睛

匹诺曹的人格战场

第三种难

寂寞海上萍

外熵

一个念头,就是一个小宇宙

 

6.生死

你好,恐惧君

底线之后

如是

活人

逃往公益的地下铁

无明总是双向道

空白

亲爱的,你还活着吗

 

7.因果

微言

念尘

三界

生花

无常

彼岸

空色

归零

初心

醒来

前  言

张德芬推荐序

    收到ting寄来他的新书样稿,我看了几篇就被深深吸引,决定要花时间好好看完再帮他写序。ting身上有一种特质,有人说是死亡气息,有人说是尖锐犀利,他自己说是恶意,我觉得是一种说不出来的综合口味,让我觉得他非常迷人。这本书的内容其实就像他的人一样具有多重性,有趣、麻辣、丰富又沉重,通俗的地方可以俗不可耐,而思想深邃的地方烧脑到我投降。这个推荐序,还真不好写。不过既然他是我有生以来为亲密的男gay密,我必须花时间好好帮他的处女作写序、推荐。

    ting的特质在我眼中,其实是很美的。我喜欢他,除了他干净、舒服、好看的外貌,机智幽默、损人不遗余力的尖刻,就是他看似充满叛逆、恶意、攻讦的外表下,那颗勇敢、真挚、坦率的心。后这几个特质,现在很少人有了。我觉得他完全可以作为现在流行的一本书《被讨厌的勇气》活脱儿的示范样本。他是反传统、反束缚、反假道学、反虚伪……的大反叛者,没有勇气——尤其是被讨厌的勇气——很少人能像他活得那么自在。

    身为一个作者,他有悲天悯人的胸怀、巨细靡遗的洞察力和锋利敏锐的直觉,再加上犀利刻薄又丰富的语言,所以他笔下的各个人物,在读者眼里都是活生生地跃然纸上的精彩。这本书中,选录了几十位“生命样本”,个个生动,令人难忘。但是出众的样本还是他自己。我发现他有极少人有的自我剖析能力,不但大胆真实,而且绝不手软地拿着锋利的手术刀划开自己的面具外壳,勇敢地向黑暗中的自己伸手抓去。关于他自己的几篇文章,谈到进入“白洞”的心路历程、追求灵性成长的旅程、重新再创业、失败、加入公益组织、父亲过世底线被捅破、母亲过世时无奈真挚的表白,每一篇都是真实诚挚得让人不敢逼视。

    虽然他的工作是与死亡有关的,这本书记载了很多相关的生命样本,但是我觉得真正令人动容之处,还是他笔下的各个人物流露出的真实“人性”。有的丑恶,有的可笑,有的可敬,有的可悲,有的令人不忍。我其实了解为什么死亡这个话题会吸引ting,因为他是一个无法忍受虚伪的人,而死亡就是这个世界上确定也真实的东西。不过,我还是喜欢这本书中所有样本所展露的真实本性,那么赤裸裸的、没有包装,直接就会打动你的内心深处,引起一阵共鸣。

    而由于我是混灵性圈的,ting收集的各种灵性圈的小人物、大师、大腕样本,更是让我兴致盎然。其实可以这么说:让我眼界大开。虽然我在内地身心灵领域混得挺久了,有所谓的“鸡汤教母”的称号(ting没认识我以前,就常常嘲笑我。当然,认识以后,嘲笑得更厉害了,咳!),但是我很少能接触到这些这么具有草根性、代表性的灵性圈的市井人物,或是说,这些人在接触我的时候,都会把自己包装一下(唉,我是不是也该自我检讨一下啊?!),才出现在我的面前。所以,我看到的灵性圈怪现象,和ting所描绘的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他描述自己如何去攻击那些卫道人士或高高在上的灵性大咖,看得我莞尔一笑。其实他真的不是攻击他们,只是说了实话,问一些别人不敢问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我灵性成长的过程中也困扰过我,只是不会像他那样当面去诘问对方。身为灵性圈中人,我其实非常佩服ting的求道之旅:全然地投入,勇敢地探索,后潇洒地离开。我在这里不想为灵性圈辩解,或探究“鸡汤”到底有没有效。我只想说我看到ting展现的两种特质,是我为推崇,也是我自己正在努力培养的——诚实和勇气。

    如果这是一本探讨死亡与生命的书,就让我们以无比的诚实和勇气去面对吧。

    如果这是一本揭露灵性圈种种怪现象的书,也让我们以无比的诚实和勇气去接受吧。

    如果这是一本阐释、对比人性阴暗面和光辉面的书,也让我们以无比的诚实和勇气去围观并且对号入座吧。

    后,我觉得这本书其实是ting个人的英雄之旅——不断地碰撞人性、揭露阴暗、直面死亡、拥抱创伤,过程精彩有趣,让作为观众的我们忍不住竖起中指,给他一个赞!哈哈。ting,中指哦!

 

生命样本简介

      2008年,我实现了经济自由,但同时也丧失了“生机”,整个生命状态就像进入了一个“白洞”,看不到任何可以前进的方向。每天早上醒过来,都有个巨大的问号悬浮在眼前——我是谁?接下来要做什么?意义何在?

    每个配置“正常”的人生,在不同阶段都有些天然的重点,比如赚钱、恋爱、养小孩、送父母等等。一般过着过着人就老了,纵有“此生为何”的一闪念,也会随着生活中层出不穷的现实问题烟消云散。

    但我首先是个gay,既不想要小孩,跟家人之间也没有特别亲密。其次是我对名利的追求无可无不可,并不特别贪恋社会成就,对环游世界什么的也缺乏激情……萨特说自由令人惊骇,我并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达到惊骇的程度,但我确知自己需要自救——如果任由这种“枯萎”的感知不断蔓延,我很可能再也不会感到“生机勃勃”。

    高远而缥缈的哲学问题,从未如此清晰地呈现在现实生活里。所以我从杭州迁到上海,并开始了追寻生机的求道之旅。

    一开始是从心理学入手的,但中国的心理学教育还停留在照本宣科的阶段,我在跟几乎所有代课老师吵过架之后,开始转战哲学和宗教……因为有钱任性,后来我还自己办了一个“道场”(讲道理的场所),把国学、玄学、中医、灵修、瑜伽、心理学、佛家、道家、儒家等领域的老师请来做各种讲座。然而遗憾的是,绝大部分老师都在挂羊头卖狗肉,他们尚未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真理背后是变现的压力。

    所以撕了吵,吵了撕……两年时间,累计徒手“撕”过不下上百位老师。

    同时,我也在做心理咨询,这些人极大地拓宽了我对“人性”的认知。他们就像镜子一样,映照出我自己内心中从未彰显出的那些侧面。这确然是一个丰富和完整自我意识的过程,完整不是完美,是不断照亮潜意识里的沟沟壑壑。

    两年之后,我终于厌弃了一切形而上的论道方式,无论是高僧大德还是怪力乱神,都不再能引起我丝毫的兴趣——在历经了“广度”和“高度”之后,我终将开始追求“深度”。

    “深”不是指在理论研究上的深浅,而是知行合一的能力——道理就像玻璃罩,阻隔了活人与这世界真实的感受。我必须去经历真实的悲伤与恐惧、愤怒或狂喜,把自己置于真正的体验之中。何谓真?何谓假?何谓宠辱不惊?……这一切说起来容易,但落地起来难乎其难,正是在这一点一点“作死”的过程中,我渐渐体会到了“生机”的复苏。

    “醒来”生命样本系列记录了这个过程。但因为断断续续写了三年多,这并不是所谓的风格统一的作品。原本我也只是抱着自娱自乐的心态,写到哪里算哪里,但这些年里不断有人反馈给我同一个信息——ting,我遇到了跟你一样的“白洞”,我一口气看完了你所有的样本,这对我非常重要!谢谢你!

    由此,我觉得这些文字或有其“温度”,或许是因为真实不欺,能映射出同类们相同的“求生”路径。所以,当有机会将硬伤修复、脉络连缀,或可带给你一点点“生机”的种子。

    书中,个单元讲的是“不知”——当人们对命运、环境、机遇等“外部因素”无从把控时,就会抱着一两个真理不放,犹如溺水之人抓住的那根稻草。无论学佛修道,抑或是算命打卦,人们总会期待有一揽子解决问题的“真理”出现,但凡找到一个貌似安全的区域,就直接躺下,拒绝进一步探索的可能。

    第二单元,说的是“不觉”。求知也会带来“所知障”,大多数人被知识遮蔽了双眼,以至于无法产生对自身的觉察。在这个单元里,我开始进入心理学的系统学习,但所遇到的老师和同学都因为掌握了一些贴标签的方法论,并利用自己的知识,粗暴地分类处理着复杂的现实世界,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而当你内心无力之时,就会下意识地求仙问道,希望冥冥之中有股神秘的力量替自己决定命运中的取舍。无论是看星座、奇门、紫薇、周易,工具本身并没有错,但把生命的走向放在某个工具的测算之上,就是放弃了人宝贵的自由意识。

    在第三单元中,“道场”的参与者们次第登场。我的关注点开始从哲学层面的泛泛而论,慢慢聚焦到更为复杂多维的“个人”——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则是另一回事。在求道之路上,能否遇见“知行合一”的修行者呢?一个人内心的自省和自觉,能否在他日常的行为中呈现出来?

    第四单元,是在对“坐而论道”失望透顶后,开始身体力行的求道之旅。我和伙伴们因为一系列的机缘,登上川西高原亚青寺,寻访传说中的阿秋法王。虽然法王并没有给我带来不一样的启迪,但我遇到了所谓的“神迹”,促成了一个巨大的生命拐点。

    我试着为那个“神迹”找到世俗中的落点——我不希望自己从此远离“凡俗”,却不知道该如何培育“初心”的种子。所以,从中医到宗教,我用新的目光搜寻和审视,与内心的感受一一对照。

    在第五单元里,除了向外搜寻,还有一条路径是向内看。我看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种“修行”——在人世间步步为营,把“念头”化作“物质”呈现出来。在我初的理解中,念力只有在物化的过程中,才会产生出真正的“生机”。

    在第六单元里,我花光了500万的积蓄投资了一个网站,经历了各种创业者所能遭遇的失败。这是一个既惨痛又有趣的“烧钱”之旅。

    而后我重新启程,来到了公益圈,从临终关怀这个终极命题入手,打算从头开始“修行”……但颇具喜剧色彩的是,当你越是要用力的时候,就越会发现事与愿违——越大的命题之下(比如生死),实际支撑物就越是空空荡荡。

    在国内,临终关怀几乎是一个无处着力的命题,中国人绝口不谈死亡,那你关怀的究竟是什么?由此,我开始进入“醒来死亡体验馆”的构建——所有向外的寄托都逐次幻灭,那么我就必须自己去构建一个“涅槃”。

    在第七单元里,也就是“醒来”生命样本后十篇,主要是哲学思辨,有点像在自言自语。这十篇文章可能会佶屈聱牙、荒唐晦涩,但这已是我以自己的微末之力,所能给出的好思考。在追寻“生机”的道路上,我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但回头看去,任何因果都不是巧合,它像个成熟的剧本,虽然充满了“意外”,但逻辑上丝丝入扣——这十篇文字,就是在说那个冥冥之中的“因果”。

    这并不是一个故事,所以没有“结局”,以我个人的微小之力,这些探索的感悟或许都是某种妄谈。但我如是地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念记录在案,谨以此,向终极命题致敬。

媒体评论

读者评论:

 

@张德芬

这本书的内容其实就像他(作者)的人一样具有多重性,有趣、麻辣、丰富又沉重,通俗的地方可以俗不可耐,而思想深邃的地方又烧脑到我投降。

 

@时东路

看到生命样本,知道有一个人在整理这团毛线就觉得温暖和感动,我几乎是一口气看完所有样本,意犹未尽。我来到这个世界也想遇到一些有趣的事,弄明白一些道理。

 

@沈阿猫

有人抽筋剥皮剔骨流血地扒上井沿看了眼井外的世界,我只是听着就觉得白骨森森却又春意盎然,光听不够,我也要爬上去看。

 

@Lillie Shan

断断续续地看了一些,又从头到尾通读一遍,有那么几天完全进入Ting创造的世界里,就像初中时彻夜不睡读武侠一样。有很多次会心一笑,也有很多次流泪不止。这些嬉笑怒骂不拘一格的文字,让我看到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生命,和对生命的反思追问,它们组成一道强烈的光线,恰恰在我*需要的时候,穿透到我自己生命的深井里。透过另一个人的眼睛,我开始看到我自己。我感到自己不再是孤独的了。

 

@韦建琴

夜以继日地看完了《醒来》。震惊、痴迷。因为我想要真诚,所以我把自己的黑暗全部袒露给你看,你还敢抱我吗?

 

@朱峻骁

看了二十几篇生命样本,然后准备在电脑上一篇一篇下载下来,再去外面打印装订成册的,既然要出版了,那就等着吧!《薄伽梵歌》里有这么一句箴言:“在众生身上看到自己,在自己身上看到众生”。

在线试读

渴望见鬼的姑娘

小轻找到我时,句话就问:“ting,你能让我相信这世上有鬼吗?”

我想笑,这又是一个喜欢怪力乱神的姑娘,于是反问:“你为什么要相信这个?”

小轻说:“你就说这世上到底有没有鬼吧。”

我沉吟一下:“我觉得是有的,只是它不一定是我们理解的样子。”

小轻迫切追问:“那它是什么样子?怎么样才能看到它?需要什么法术吗?”

我隐隐觉得不对头,因为小轻的眼神里不只是好奇,还藏着很多别的东西。我看着她青白的面孔,也追问了一句:“你为什么那么想见鬼呢?”

小轻缓缓地说:“爸爸去得早,我跟妈妈和姐姐生活。我姐姐前阵子要结婚了,去婚检的时候居然查出了性病。姐姐是老实人,也不知道从哪里染的,我妈妈嫌丢人,就一直骂一直骂,结果……姐姐就当着我们的面,从楼上跳下去了。”

我屏住了呼吸。

沉默片刻,小轻接着说:“葬礼过后,我觉得姐姐死得太冤枉,就冲我妈妈发火……妈妈突发了心脏病,当着我的面,也过去了。

“我想相信有鬼、有天堂,这样她们就能原谅彼此,妈妈也能原谅我。如果死亡就这么终结一切,我还有什么指望?……但我是理工科的学生,从小就很唯物,我根本无法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鬼神,我……我到底该怎么办呢?”

小轻的语气没有变化,平稳如常。她盯着我问的时候,就像在求教一道化学习题,只希望能得出一个完美的公式。

我看着她,犹如临考的学生,脑子里什么也想不起来。

 

沼泽里的童年

我次看到阿满出格的举动,是在一家“私塾”里。他当时正在“走钢丝”,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屋角的细铁架上试探前行,对外婆的尖声呼叫充耳不闻。

所谓私塾,就是前几年风行起来的一种私人学校,少则三五个孩子,多则几十个,每天从读《弟子规》《道德经》开始,条件更好的还能习武练字。南怀瑾就开了这样的一所学校,学费每年30万起,很多家长趋之若鹜。

我到的这个私塾位于上海郊区的奉贤,因为有位妈妈突发大愿,要成立一个“温良恭俭让”的国学之家,就把自己的宅子奉献出来,到处挂满了打印出来的古诗古文。不过当地的乡亲们都很实惠,国学啥的咱弄不懂,但家里的“问题儿童”总算是有地方去了。太好了!有不要钱的托儿所,还有古装的女教师看哟!(为了体现国学为本,这位妈妈总是穿着汉服。)

几天之内,这家私塾就收到了一个只会牛叫的女孩、一个断了胳膊没人照看的男孩,还有这个看起来全无毛病但是手段极为可怕的少年阿满。

刚八九岁的阿满已经被三所学校退学,找不到肯接收他的学校了。他在学校里几乎每天都要想出一个新鲜的危险游戏,比如在同学座位上钉钉子,用强力胶堵教室锁眼什么的。但这些还都是小事,等后来当他开始钻研物理、化学(据说一路看到高中课本),就已经是研制小型炸弹、买化学制剂了,据说有一次还在教室门上做了个石灰包,推门中招的老师差点被烧瞎了眼。

但阿满无敌的地方,就是他毫不介意任何后果,无论是肢解、切碎一只动物,还是弄残一个活生生的人,对他来说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甚至对于任何严厉的制裁,他都嬉笑着坦然面对。

他爸妈问我:“你说这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我当时觉得很奇怪,但我的疑惑不在阿满身上,而是这对父母看起来丝毫不以为意,甚至说起儿子的种种劣迹时还有掩饰不住的得意,落点永远在“他真聪明啊,连这都想得到”。与此同时,外婆寸步不离阿满身边,一手拿水,一手拿面包,只要阿满停止说话或动作,她就双手递上:“要吃吧?要喝吧?”

阿满跟我们一路前往私塾,他总是笑嘻嘻的,并没有什么出格的征兆。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路程里,他的爸妈已经把他的事迹讲了十几遍,他外婆的眼睛一秒钟也没有离开他的脸。

我感到一种陷入沼泽般的窒息感,整个车厢里黏腻得让人难以呼吸。阿满嘻嘻笑着,但眼神中分明有种森冷的东西……可怜的孩子,处在外围的我连一个小时都难以忍受,他却时时刻刻都要浸泡其中。

是的,幼苗长于土壤,没有无缘无故的异种。他的种种劣迹,可能都只是想要突围而出,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罢了。溺爱就像沼泽,尤其对于“天才型”的少年,的抗争就是闯出各种各样的“祸”吧。

可是,我又能帮他做什么呢?

当天的私塾里正在举行宴会,乡亲们“喜大普奔”,纷纷贡献了瓜果梨桃和免费的劳动力。我看到阿满一个人溜进厨房,他父母忙于向新认识的人普及孩子的“特长”,外婆在院子里四处搜寻。出于同情心,我一声没吭。

过了好一会儿,我们同行的一位姑娘牵着阿满走出来,我悄悄问她:“怎么了?阿满做了什么?”

那个姑娘神情淡定:“阿满他在后面把自己胳膊上的血痂揭开,吸里面的血。我问他为什么要吸血,他说血很鲜,很好喝。”

我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只能接着问:“那你怎么办,让他不要喝吗?”

姑娘举重若轻:“我就用红糖加味精,给他调了一碗‘血汤’,他喝了,还说真好喝啊。”

真想给这姑娘点个“赞”。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也许这才是对待所有“怪孩子”的康庄坦途。

 

一秒钟看尽一生

我有个美国的朋友,叫格雷戈,60多岁,头发纯白。

我是在一个道观里认识他的,他当时正跟着师父学太极,师父说他有点问题,我跟他聊了半天,也觉得他的确有点不太对头。

格雷戈是个画家,但从来不跟我说画画的事,我们的话题口味很重,没有一个适合在道观这种地方讲。格雷戈是gay,年轻时进过精神病院,出院后从伦敦搬到纽约,一晃就是几十年。我在纽约时住过他的小房子,干净整洁,但墙上贴着一行中文大字:“别紧张啊!”

我问他那是什么,他说是因为前列腺排尿不畅,所以每当上厕所前,就要用中文默念“别紧张啊!”,好像还挺管用。但据他自己坦言,管用的方法其实是每隔十天打一次飞机,哪怕年事已高,这还是锻炼前列腺的途径。

格雷戈的情绪永远是羞怯而惊悚的,如果不幸坐上一辆没有安全带的车子,他就会一直念一直念,生怕自己凭空飞了出去。跟我在一起的时候,每当听到奇怪的言论,他就会捂住眼睛笑着叹息:“我的天哪!”笑完接着认真听。

我问格雷戈:“你怎么进的精神病院?你的性格是之前就这样,还是出院后变成了这样?”

格雷戈说,他小时候有一次爬树的时候掉了下来,在落地的一瞬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一生。这种“看到”是超越了时间维度的,就好像我们从三维空间看二维平面图那么一目了然。在那一瞬间,格雷戈仿佛是从四维空间看到了三维的一生——从头到尾,毫厘不爽。

我问:“那你就知道了未来所有的事吗?”

格雷戈摇摇头,说:“不是那样。那不是事件,而是一种‘known’,它打破了任何事情的意义感,让你不再能确定活着的意义。我不知道该怎么向你形容,它不是用语言可以说明白的,真是抱歉。”

所以,格雷戈的一生都过得恍恍惚惚的,完全没有重点。上一次见他时,格雷戈正在为要不要搬回英国而纠结,其中难解的点,是他的椅子可能没法带走……作为朋友,我很认真地对他说:“格雷戈,亲爱的,我确信英国一定也有椅子卖!”

我曾经看过很多类似的案例,比如“人虫说”,就是指从四维或更高维度观察人类,从出生到死去所运行的轨迹看起来就是一条长长的虫子——头是卵子,尾是骨灰。如果真的有四维空间的生物,我们的存在(包括任何努力)对于它而言,的确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所有的因果都可以一目了然。

格雷戈送了我一幅他的画,是一个饱满圆润的杧果,如果按尺寸来算的话,价值220美元。他说,他给这幅画注入了一些特别的能量,至于是什么,他还是说不清。这幅画就放在我的书架上,散发着幽幽的气息。

抢先评论了 “醒来:凡真实的,必会相遇(著名身心灵作家张德芬被其深深触动并作序推荐!)”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自我(第2版)

EUR €53.99
阅读更多
缺货

个体心理学

EUR €27.99
加入购物车

社会动物(理性固然可以让你成功,但感性的社会能力才能让你幸福!全球畅销40万册,被翻译成20种语言,蝉联世界各大畅销书排行榜超过20周)

EUR €43.99
加入购物车

乌合之众(西方学术经典·精装版)

EUR €19.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