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1138732
l 读历史故事,学官场进退,悟成功之道
遴选十五位鼎鼎有名的历史人物,系统讲述人物生平,条分缕析人生轨迹,重点昭示心路历程。我们将会看到,那些被忽视的闪念,如何影响了我们的一生。
l 权力与道德的博弈,历史从来如是,真相在你我心中
善恶之分,荣辱之道,不过一瞬;一生所求,浮生所寄,不过心安。为求心安,有人杀戮,有人谋福;有人践踏,有人捍卫。于挣扎浮沉之际,历史传来颂歌。
l 千古谋臣,运筹帷幄,荣辱进退,知古鉴今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历史彀中,身不由己。只有不断上位,才能实现雄心壮志。看大智之人如何提升双商,看大才之人如何应对命运。从别人身上,我们照见自身。
本书讲述包括李斯、窦婴、赵普、蔡京、寇准、胡惟庸、严嵩、高拱、魏忠贤、温体仁、索额图、张廷玉、和珅、奕?在内的帝国重臣的人生起落,抽丝剥茧寻找隐藏在历史迷雾背后的帝国重臣们的奋斗轨迹和心路历程,从荣耀与惆怅、灿烂与失落之中总结历史的规则,让读者在轻松畅达的文字中满足对重臣生活的窥探,在人物曲折多变的命运中寻找对自我的启发。
第 1 章
李斯:命运设计师的悬念与意外
思考 / 002
机遇 / 005
危机 / 008
死生之事 / 015
第 2 章
窦婴:仕途浮沉观察
出局 / 020
入局 / 024
再出局 / 027
再入局 / 029
后的起承转合 / 032
第 3 章
赵普:三度为相背后的出招与变招
临场应变 / 040
仕途表演秀 / 044
情景喜剧 / 047
马屁拍在马蹄上 / 050
每一步都可疑 / 055
第 4 章
苏轼:不懂政治人事学
我行我素 / 060
非暴力不合作 / 062
一份谢表导致的悲剧 / 064
尴尬 / 067
毕竟是书生 / 070
第 5 章
蔡京:左右逢源是一门大学问
看家本领 / 074
仕途风波恶 / 078
“触底反弹”的深层原因 / 081
四度为相的传奇及终结 / 084
第 6 章
寇准:一个猛人的悬念人生
开局很美好 / 088
“绑架”皇帝 / 091
禀性难移,自食其果 / 096
第 7 章
胡惟庸:掌控不住仕途的欲望丞相
帝国的人事变动 / 100
论相谈话 / 105
被疑 / 109
制度的牺牲品 / 112
第 8 章
严嵩:多张面孔示人
清纯 / 118
柔媚 / 123
阴狠 / 127
沮丧 / 132
第 9 章
高拱:与人斗,其乐无穷,其哀亦无穷
仕途初亮相 / 136
较量徐阶 / 139
较量张居正 / 144
第 10 章
魏忠贤:一个男人的发迹与覆灭
官场异数 / 150
扳倒王安 / 154
数不胜数的牺牲品 / 156
威望到达顶点 / 158
两个男人的博弈 / 160
第 11 章
温体仁:让崇祯遭瘟的内阁首辅
把水搅浑 / 164
党争陷阱 / 170
腹黑之人恩将仇报 / 173
迷惑力的仕途人物 / 175
第 12 章
索额图:始荣终败
手心出汗 / 180
立场问题 / 185
在危险的道路上狂奔 / 188
第 13 章
张廷玉:仕途大佬的后悬念
起点很高 / 192
一帆风顺 / 195
不能言去 / 198
一只被猫反复戏弄的老鼠 / 201
第 14 章
和珅:命运的宠儿与弃儿
说什么话重要 / 206
发达 / 209
败亡 / 213
第 15 章
奕:离皇位一步之遥
兄弟之争 / 218
封号事件 / 221
致命的提议 / 224
“同治”:触底反弹 / 227
流星人物 / 229
仕途背后的翻云覆雨手
在中国历史上,仕途其实是由一个又一个局组成的。历朝历代朝廷上衮衮诸公在一起钩心斗角是局;改朝换代是从一个权力场转到另一个权力场。既是转场,又是出局与入局。总之,从“局”的角度看权力场上的人生,一切人事便有了意味深长的感觉。封建社会的局是圈子,是组织,其实也是江湖。江湖风波恶,局也一样,充满阴谋与算计。有明规则,更有暗规则。它划定权力场的等级与秩序,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互动,有悬念,从而形成了一个权力场内部的运动轨迹。这便是中国封建时代历史的看点所在,从里到外看隐蔽的仕途历史,我们便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和感悟。
仕途上权力场与权力场之间虽然各有千秋,却也大同小异。因为权力场是人设的,也是人在演绎。人在社会,便有等级之分。有等级之分,便有攻和防。以大名鼎鼎的仕途中人张居正为例:在隆庆末年阻力重重的情况下,张居正先是联冯(冯保)倒高(高拱),稳住自己的阵脚;之后借李太后之力,成功上位内阁首辅,搭建权力铁三角(李太后、冯保和张居正组合);在这个基础上,他华丽转身为帝王师,成功登顶权力。与此同时,整合内阁成员,使张居正党羽人际关系互动良好,但正所谓成也铁三角,败也铁三角。曾经固若金汤的铁三角在万历亲政后彻底崩塌,张居正死后还遭清算,仕途之凶险由此可见一斑。
之所以说仕途“险恶”,是因为权力场是权力的集中地,腹黑和厚黑的学问全在其中。康熙九子夺嫡、雍正手足相残,清代权力场充斥着颇多杀机,是人性之恶,更是“局杀”的代名词。
我们关注“仕途”其实是为了关注仕途中人的生存状态。当然,关注仕途中人的命运是离不开历史大背景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看得更透彻。过去有句话说“皇帝是历史的奴隶”,意思是贵如帝王者,其命运也不能自主,同样被历史所绑架。如果从“仕途中人”的角度重新品味这句话,或许会让我们觉得,彀中人人生败局千回百转的路线图,是无人可以逃脱其中的。
公元前208年7月,仕途走到终点的李斯被处以“具五刑”“夷三族”。死前“身具白骨而四眼之具犹动,四肢分落而呻痛之声未息”,惨不忍睹。一个时代的大人物的故事戛然而止。李斯的仕途曲线先扬后抑,泾渭分明,使人印象深刻,以至于很多年后,唐朝诗人胡曾还感慨万千,为他的墓题诗“上蔡东门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归?功成不解谋身退,直待咸阳血染衣。”
真是一声叹息,仕途的惆怅,个中滋味一言难尽。
范军
第 1 章
李斯:命运设计师的悬念与意外
思 考
公元前280年前后,这个世界还好吗?如果用关键词来指代,除了阴谋、杀戮与死亡,是否还有其他的意境?
战国末年,秦将白起率军攻赵,夺取光狼城(今山西省高平县西),斩杀赵人三万。随后白起顺汉水南下,攻克郢都,生擒楚怀王。楚国被迫割上庸(今湖北省竹溪东南)及汉水以北部分地区给秦国。战国诸雄的多年厮杀似乎在这一年要见分晓了,秦国很有统一天下的霸气,但其实不然。历史向来讲究的是欲擒故纵——从这一年算起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真正统一天下,差不多还需要六十年的时间。六十年一轮甲子,时光荏苒,历史在起承转合。一位重要的人物——李斯,刚刚出世,与此同时出世的还有另外三位重要人物,分别是范增、吕不韦和韩非。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这些不同凡响的人相生相克,注定要掀起波澜。
本文的主人公李斯可以说是在一个诗情画意的地方出生的。这个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人的出生地草长莺飞,有成群的野兔出没,另外,李斯家乡的东门外水草丛生,空气湿润,让人流连忘返。事实上,它是一种矛盾的存在。在风姿绰约的水草里险象环生,如同此时的楚国及各邻国。这位出生于乱世的男人若干年后走在刑场的路上时,曾百感交集地对其儿子感叹道:“我多想再和你到上蔡东门外牵黄犬逐狡兔,不知是否还有机会?”这些充满意蕴的话,似乎参透了人生的得与失。
李斯的人生张力很足,跌宕起伏一个轮回下来,势大力沉,非常人可以比拟。现在看来,李斯人生轨迹的个拐点源于他的深度思考。走什么样的路、做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想过,但李斯不是想,而是深度思考。
李斯的思考源于两只老鼠,他曾看到一只在厕所里吃人粪的老鼠,而另一只是在仓库里吃粮食的老鼠。前者惊慌失措,骨瘦如柴;后者怡然自得,心宽体胖。同样是鼠,为什么差别会这么大呢?李斯观察后得出的结论是“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一句“在所自处耳”昭示了李斯的命运将是不断变化的。唯有行动才能终改变命运。此时的李斯只是上蔡县城一个掌管文书的小吏,仰人鼻息,没什么前途可言。在他心里,自己或许和在厕所里吃人粪的老鼠没有多大区别,人前人后都谈不上光鲜亮丽。于是改变就从那一刻开始,李斯改变的初衷有逻辑基础、性格基础和欲望基础。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一个人心动之后就立马行动的。李斯后来的人生之所以丰满而立体,在于他从不将人生的起点当作终点,即便许多年之后,从终点再回到起点,但此起点已非彼起点,一切物是人非,斗转星移。李斯恰恰就是这种“我来了,我看见了,我经历了,而结局无所谓”的人。
荀子作为李斯的老师,也是一个一生漂泊的人。荀子的漂泊不仅仅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虽然后人的评价当中,荀子的人生要宏大和深刻得多。但至少在李斯拜他为师前,这个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经奔走于秦、赵、齐等国家,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乱世中仁术式微。在秦国,荀子建议秦昭王重用儒士,“力术止、义术行”,未果;在赵国,荀子向赵孝成王提出“善用兵者”“在乎善附民”的主张,未遂;在齐国,荀子对“女主乱之宫,诈臣乱之朝,贪吏乱之官”的国之乱象提出批评,碰壁。虽然他一度被春申君任命为兰陵令,但对时政的影响实在有限。所以当他五十岁才游学于齐国并出任稷下学宫的祭酒时,其从政之路可以说是坎坷的。这样的坎坷化作人生经验,便是荀子告诫他的学生李斯在毕业找工作时需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师从荀子学帝王之术,有所成就后对恩师如是说:“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荀子彼时的心情想必是百感交集的,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他当年西去秦国碰壁而归,如今学生李斯却要重蹈覆辙。荀子建议他在楚国首都的政府机关里当一名小公务员。而李斯的回答却是“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向西的决心不可动摇,在设定目标的道路上,李斯不玩曲线救国,更不肯降低目标,苟且一生。“做一只什么样的老鼠”关系着他的人生质量。他人的经验虽然可以参考,毕竟时移世易,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李斯和荀子此时此刻心态的不同预示着人生道路的不同。荀子授之以道——儒家之道,李斯学之以术——法家之术,这就像一个硬币的正反面,所谓各取所需。
从此,李斯的人生从心动开始行动,凡是和既定目标偏离的干扰因素,都要剔除。公元前238年,荀子逝世。同年,嬴政亲政。这位十三岁就被拥立为秦王的人物是当时的传说。李斯的机遇隐约可见,可是,他能抓住吗?走近一个人与走进一个人的心里是有本质区别的,初出茅庐的青年李斯能否跨越其中的沟壑?无人知晓。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