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0开纸 张: 宣纸包 装: 线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274037
推荐您购买联合天畅其他畅销书:
★男耕女织,岁序四时,四十六幅图艺术再现农桑文化,小农经济的理想图景。
★彩绘孤本,别具一格,康熙御笔亲题,后世影响巨大。
★西洋画技与传统绘画的交融与碰撞,画工纤细,笔墨生动。
★原尺幅影印,色彩还原度极高,手工宣纸,黄绫封面及函套,精工细作。
【前言】
《耕织图》是一部成套描绘我国农桑生产图像的农书,早为宋楼璹编绘,成书于南宋高宗时期,意在劝说朝廷重视农业生产和民间疾苦。楼璹字国器,浙江鄞县人。绍兴年任临安於潜县令时,走访田夫蚕妇,选择农事二十一、织事二十四场景为之图,并各配以五言八句诗一首,形象记录下当年耕织劳作境况。南宋嘉定三年(1210),楼璹之孙楼洪、楼深等刻石传于后世,南宋嘉熙元年(1237)有汪纲木刻复制本。宋以后关于本书的记载已不多见,较著名的有南宋刘松年编绘的《耕织图》,元代程棨的《耕织图》四十五幅。明代初年编辑的《永乐大典》曾收《耕织图》,已失传。明天顺六年(1462)有仿宋摹本,日本延宝四年(1676)京都狩野永纳曾据此版翻刻。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帝南巡时,江南士子进献藏书甚丰,其中有“宋公重加考订诸梓以传”的《耕织图》。康熙帝即命焦秉贞据原意另绘耕图、织图各二十三幅,由内府雕版成册,并附有皇帝本人的七言绝句及序文。
康熙内府刻本《御制耕织图》共四十六幅,首冠六版康熙三十五年(1696)春二月社日“御制耕织图序”,清圣祖玄烨题并书。有耕图二十三幅,依次名为浸种、耕、耙耨、耖、碌碡、布秧、初秧、淤荫、拔秧、插秧、一耘、二耘、三耘、灌溉、收刈、登场、持穗、春碓、簏、簸扬、砻、入仓、祭神。织图二十三幅,依次名为浴蚕、大起、捉绩、二眠、三眠、分箔、采桑、上簇、灸箔、下簇、择茧、窖茧、练丝、蚕蛾、祀谢、纬、织、络丝、经、染色、攀华、剪帛、成衣。宋、清《耕织图》的布景与人物活动大同小异,绘画内容略有变动,御制耕图增加“初秧”、“祭神”二图,织图删去“下蚕”、“喂蚕”、“一眠”三图,增加“染色”、“成衣”二图,图序亦有变换。康熙《御制耕织图》将图画中的风俗易为清代,所绘更为工细纤丽,在技法上还参用了西洋焦点透视法。每幅图上题七言诗,为圣祖手书,前有长方阴文“渊鉴斋”、后有两方阴文“康熙宸翰”及阳文“保合太和”木记。画面空白处,有楷书小字,题写画名并配以咏诗。耕图后一幅“祭神”诗左,及织图后一幅“成衣”左下椠双行小字,题“钦天监五官臣焦秉贞画/鸿胪寺序班臣朱圭镌”。
焦秉贞,生卒年不详,字尔正,山东济宁人,清代宫廷画家。康熙时官钦天监五官正,供奉内廷。擅画人物,吸收西洋画法,重明暗,楼台界画,刻划精工,绘有《阅兵图》、《仕女图》,《百子团圆图》等。朱圭(约1644—1717),字上如,江苏吴郡人。善绘事,工雕刻。选入养心殿供事,以效力得官,授为鸿胪寺序班。刻有王原祁、宋骏业绘《万寿圣典图》,沈喻绘《避暑山庄图咏》,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金古良绘《无双谱》,石濂绘《石濂和尚行迹图》等。
《御制耕织图》初印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后又出现了诸多不同版本,或翻刻摹刻,或石印影印,版本种类颇多,如康熙三十八年(1699)张鹏翮刻本,康熙间雍亲王胤禛绢底彩绘本,乾隆间广仁义学黄履旲刻本,光绪五年(1879)上海点石斋《御制耕织图》影印本,光绪十一年(1885)上海文瑞楼石印本,民国间武进陶湘石印本等。
在我国农业历史上,耕与织相伴发展了数千年,《耕织图》则较为完整地记录下各生产主要环节,再现了先民辛勤劳作的场景。此国家图书馆所藏《御制耕织图》彩绘孤本,别具一格,民国二十年(1931)八月四日,由时任国立北平图书馆副馆长袁同礼先生代购入馆。殆清代后期人整理施色,装帧考究,将康熙三十五年原版书重新裁贴,装裱为一册经折装,本高广40×31cm,图框24×24cm,四周单边。画面详实生动,雕工技法娴熟。色彩丰富,着色协和,精描细绘,运笔流畅,点染有致,浓淡分明,使得图像更为饱满艳丽,实为稀见佳本。(苏晓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