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240767丛书名: 乳业科学与技术丛书
编辑推荐
本从书的特点在于如下几个方面:1 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性结合性较强,本书不但论述了世界乳业的新科技进展,同时也关注工程应用。2 .内容涵盖范围广 从乳品的基础特性到加工技术,同时还介绍了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3 .结构安排合适,条理清晰,层次分明。4写作简明扼要;文字陈述尽量简单明了,尽量避免理论性很深的知识的罗列和堆积,将科学的知识描述得更加简练清晰,繁而不琐。
内容简介
本书由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光明乳业研究院多年从事益生菌科研和应用的专家、学者编写而成,从益生菌的分类、鉴定、生物活性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评价、肠道微生态、益生菌分子遗传学与基因工程等方面着重对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也纳入了研究团队近年来在上述领域部分的研究结果。本书同时也对该领域目前新的研究方法和动态进行了介绍,并对部分益生菌的产业化应用作了概述,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
本书可作为从事益生菌研究的科技人员、产品开发人员及有关高等院校师生的参考用书。
本书可作为从事益生菌研究的科技人员、产品开发人员及有关高等院校师生的参考用书。
目 录
第一章 益生菌概述
第一节 益生菌的分类
一、益生菌及其相关种属
二、益生菌常用的菌种
第二节 益生菌的分离保存
一、益生菌的分离
二、益生菌的筛选
三、益生菌的保存
第三节 益生菌分类鉴定的技术与方法
一、用于细菌分类鉴定的特征
二、生理生化试验方法
三、化学分类特征的分析方法
四、基于遗传信息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应用
第一节 益生菌与胃肠道健康
一、 益生菌与胃肠道健康的关系
二、益生菌治疗各种胃肠道疾病的研究进展
三、益生菌促进胃肠道健康的机制
四、展望
第二节 益生菌与免疫
一、益生菌的定义及种类
二、免疫应答的主要类型
三、益生菌对免疫系统的刺激作用
四、益生菌免疫调节 作用的途径
五、益生菌的免疫调节 作用具有菌株特异性
六、益生菌免疫调节 作用的应用
第三节 益生菌的抗血压作用
一、益生菌通过调节 血脂代谢发挥抗高血压作用
二、益生菌通过改善糖尿病症状,减少糖尿病共生性高血压的发生
三、益生菌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 作用
四、益生菌和体内食物来源植物雌激素的代谢
第四节 益生菌及高胆固醇血症
一、益生菌降胆固醇机制
二、益生菌降胆固醇的动物试验与临床研究
三、益生菌给药新方法
四、展望
第五节 益生菌与糖尿病、肥胖
一、 糖尿病与肥胖的概念、分类及常规的防控治疗手段
二、糖尿病、肥胖的发病机制
三、 肠道微生物与糖尿病、肥胖
四、 益生菌用于糖尿病、肥胖的改善和防治
五、 功能性益生菌的筛选
第六节 益生菌与衰老
一、衰老的概念、分类及表现
二、关于衰老及延缓衰老的研究的意义
三、衰老的机制
四、衰老研究的方法
五、益生菌对宿主机体衰老的延缓作用
六、功能性益生菌的预筛选
七、结语
第七节 益生菌与益生元
一、益生元效果的研究方法
二、益生元及具有益生元潜质的化合物
三、聚半乳糖和果聚糖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益生菌的代谢产物及其生理活性
第一节 短链脂肪酸
一、SCFA的产生及影响因素
二、SCFA的吸收
三、SCFA的代谢
四、SCFA的生理功能
第二节 细菌素
一、细菌素的分类
二、细菌素的合成及分泌
三、细菌素的作用机制
四、细菌素的免疫性
五、细菌素的抗性机制
六、Ⅱa类细菌素
第三节 胞外多糖
一、产EPS的菌株
二、EPS的种类和结构
三、EPS的生物合成及遗传调控
四、EPS的发酵生产及分离纯化
五、EPS的结构分析
六、EPS的理化性质
七、EPS的生物活性
第四节 维生素
一、乳酸菌发酵生产叶酸
二、乳酸菌发酵生产维生素
三、维生素K类
四、维生素B1和维生素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肠道微生态
第一节 肠道菌群的结构
一、人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
二、人体肠道核心菌群
三、肠道菌群中有重要生理意义的细菌
四、人肠道菌群的功能
第二节 影响健康人肠道菌群结构的因素
一、宿主的基因型
二、年龄因素
三、饮食因素
四、城乡生活方式
五、宿主的性别
六、运动情况
七、抗生素
八、疾病
第三节 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方法
一、基于分离培养的方法
二、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
三、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益生菌分子遗传学与基因工程
第一节 LAB遗传分析——基因转移
一、转化
二、接合
三、转导
第二节 LAB遗传工程
一、食品级载体系统的基本要素
二、食品级的选择标记
三、食品级克隆系统
四、食品级基因表达系统
五、代谢工程
六、过量生产风味物质
七、异源基因表达
第三节 转座子
一、IS 序列与转座子
二、Ⅱ型内含子
三、转座子与假基因
第四节 CRISPR/Cas系统
一、CRISPR/Cas系统的发现
二、CRISPR基本结构
三、CRISPR介导的防御过程
四、CRISPR的应用
第五节 分子生物学在益生菌鉴定中的应用
一、基于rRNA/rDNA的序列分析
二、指纹图谱分型技术
三、DNA芯片技术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益生菌系统生物学——从序列到功能
第一节 乳酸菌基因组研究进展
一、微生物基因组学简介
二、乳酸菌基因组学发展现状
三、乳酸菌基因组特点
四、乳酸菌重要功能基因
第二节 乳酸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一、蛋白质组概念
二、蛋白质组学原理及研究的基本流程
三、蛋白质组学主要技术
四、乳酸菌蛋白质组学
第三节 乳酸菌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一、转录组概念
二、转录组学研究方法
三、乳酸菌转录组学
第四节 乳酸菌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一、代谢组概念
二、代谢组学的研究流程
三、乳酸菌代谢组学
四、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益生菌在乳品中的应用
第一节 乳品用益生菌的种类及选择
一、菌株的筛选
二、益生菌的安全性
三、益生菌在临床和配方食品中的应用
第二节 益生菌的制备技术
一、乳酸菌的规模生产
二、双歧杆菌发酵菌种和发酵剂
三、乳杆菌发酵剂浓缩物
第三节 益生菌的产品稳定性
一、益生菌的活力、消费量和货架期
二、益生菌的存活
三、益生菌的微胶囊包埋
四、乳酸菌在发酵乳中的稳定性
第四节 益生菌乳制品
一、乳制品作为益生菌载体的优势
二、双歧杆菌及其制品
三、嗜酸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乳
四、其他益生菌乳品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益生菌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第一节 益生菌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一、青贮饲料
二、益生菌在反刍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三、益生菌在猪生产上的应用
四、益生菌在家禽生产上的应用
五、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第二节 益生菌在非乳制品中的应用
一、益生菌在发酵肉制品中的应用
二、益生菌在植物性发酵食品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一节 益生菌的分类
一、益生菌及其相关种属
二、益生菌常用的菌种
第二节 益生菌的分离保存
一、益生菌的分离
二、益生菌的筛选
三、益生菌的保存
第三节 益生菌分类鉴定的技术与方法
一、用于细菌分类鉴定的特征
二、生理生化试验方法
三、化学分类特征的分析方法
四、基于遗传信息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应用
第一节 益生菌与胃肠道健康
一、 益生菌与胃肠道健康的关系
二、益生菌治疗各种胃肠道疾病的研究进展
三、益生菌促进胃肠道健康的机制
四、展望
第二节 益生菌与免疫
一、益生菌的定义及种类
二、免疫应答的主要类型
三、益生菌对免疫系统的刺激作用
四、益生菌免疫调节 作用的途径
五、益生菌的免疫调节 作用具有菌株特异性
六、益生菌免疫调节 作用的应用
第三节 益生菌的抗血压作用
一、益生菌通过调节 血脂代谢发挥抗高血压作用
二、益生菌通过改善糖尿病症状,减少糖尿病共生性高血压的发生
三、益生菌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 作用
四、益生菌和体内食物来源植物雌激素的代谢
第四节 益生菌及高胆固醇血症
一、益生菌降胆固醇机制
二、益生菌降胆固醇的动物试验与临床研究
三、益生菌给药新方法
四、展望
第五节 益生菌与糖尿病、肥胖
一、 糖尿病与肥胖的概念、分类及常规的防控治疗手段
二、糖尿病、肥胖的发病机制
三、 肠道微生物与糖尿病、肥胖
四、 益生菌用于糖尿病、肥胖的改善和防治
五、 功能性益生菌的筛选
第六节 益生菌与衰老
一、衰老的概念、分类及表现
二、关于衰老及延缓衰老的研究的意义
三、衰老的机制
四、衰老研究的方法
五、益生菌对宿主机体衰老的延缓作用
六、功能性益生菌的预筛选
七、结语
第七节 益生菌与益生元
一、益生元效果的研究方法
二、益生元及具有益生元潜质的化合物
三、聚半乳糖和果聚糖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益生菌的代谢产物及其生理活性
第一节 短链脂肪酸
一、SCFA的产生及影响因素
二、SCFA的吸收
三、SCFA的代谢
四、SCFA的生理功能
第二节 细菌素
一、细菌素的分类
二、细菌素的合成及分泌
三、细菌素的作用机制
四、细菌素的免疫性
五、细菌素的抗性机制
六、Ⅱa类细菌素
第三节 胞外多糖
一、产EPS的菌株
二、EPS的种类和结构
三、EPS的生物合成及遗传调控
四、EPS的发酵生产及分离纯化
五、EPS的结构分析
六、EPS的理化性质
七、EPS的生物活性
第四节 维生素
一、乳酸菌发酵生产叶酸
二、乳酸菌发酵生产维生素
三、维生素K类
四、维生素B1和维生素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肠道微生态
第一节 肠道菌群的结构
一、人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
二、人体肠道核心菌群
三、肠道菌群中有重要生理意义的细菌
四、人肠道菌群的功能
第二节 影响健康人肠道菌群结构的因素
一、宿主的基因型
二、年龄因素
三、饮食因素
四、城乡生活方式
五、宿主的性别
六、运动情况
七、抗生素
八、疾病
第三节 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方法
一、基于分离培养的方法
二、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
三、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益生菌分子遗传学与基因工程
第一节 LAB遗传分析——基因转移
一、转化
二、接合
三、转导
第二节 LAB遗传工程
一、食品级载体系统的基本要素
二、食品级的选择标记
三、食品级克隆系统
四、食品级基因表达系统
五、代谢工程
六、过量生产风味物质
七、异源基因表达
第三节 转座子
一、IS 序列与转座子
二、Ⅱ型内含子
三、转座子与假基因
第四节 CRISPR/Cas系统
一、CRISPR/Cas系统的发现
二、CRISPR基本结构
三、CRISPR介导的防御过程
四、CRISPR的应用
第五节 分子生物学在益生菌鉴定中的应用
一、基于rRNA/rDNA的序列分析
二、指纹图谱分型技术
三、DNA芯片技术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益生菌系统生物学——从序列到功能
第一节 乳酸菌基因组研究进展
一、微生物基因组学简介
二、乳酸菌基因组学发展现状
三、乳酸菌基因组特点
四、乳酸菌重要功能基因
第二节 乳酸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一、蛋白质组概念
二、蛋白质组学原理及研究的基本流程
三、蛋白质组学主要技术
四、乳酸菌蛋白质组学
第三节 乳酸菌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一、转录组概念
二、转录组学研究方法
三、乳酸菌转录组学
第四节 乳酸菌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一、代谢组概念
二、代谢组学的研究流程
三、乳酸菌代谢组学
四、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益生菌在乳品中的应用
第一节 乳品用益生菌的种类及选择
一、菌株的筛选
二、益生菌的安全性
三、益生菌在临床和配方食品中的应用
第二节 益生菌的制备技术
一、乳酸菌的规模生产
二、双歧杆菌发酵菌种和发酵剂
三、乳杆菌发酵剂浓缩物
第三节 益生菌的产品稳定性
一、益生菌的活力、消费量和货架期
二、益生菌的存活
三、益生菌的微胶囊包埋
四、乳酸菌在发酵乳中的稳定性
第四节 益生菌乳制品
一、乳制品作为益生菌载体的优势
二、双歧杆菌及其制品
三、嗜酸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乳
四、其他益生菌乳品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益生菌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第一节 益生菌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一、青贮饲料
二、益生菌在反刍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三、益生菌在猪生产上的应用
四、益生菌在家禽生产上的应用
五、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第二节 益生菌在非乳制品中的应用
一、益生菌在发酵肉制品中的应用
二、益生菌在植物性发酵食品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前 言
近年来,居民膳食结构的调整和消费者喜好的变化促进了乳制品结构的巨大改变,加速了乳品工业发展成为技术设备先进、产品品种较为齐全、初具规模的现代化食品制造业。2014年中国乳制品产量2651.8万吨,液体乳产量达到2400.1万吨。
牛乳是除母乳外营养为均衡的全价食品,富含健康饮食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很多研究已证实乳制品在骨骼健康、肠道调节、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作用。2014年我国人均乳品消费量已提高至约33 kg,仍与世界人均118 kg的饮用量相差甚远。随着中国城市化速度进一步加强,中国必将成为世界上乳制品消费大的潜在市场,如今世界各大知名乳品企业纷纷落户中国,给国内乳品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迫使乳品企业和乳制品从业人员对乳品科学与技术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我们曾于2004年出版了《现代乳品加工技术》丛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乳制品行业无论是技术还是科学研究都有了新的进步,非常有必要将国际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反映出来,所以修订或新编了《乳业科学与技术》丛书。
这套《乳业科学与技术》丛书包括《液态奶》、《发酵乳》、《乳粉》、《益生菌》、《乳品安全》五本,由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光明乳业研究院多年从事乳品科技的、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编写而成。
《液态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液态奶的基础理论和各种加工技术,反映了国内外乳品科学技术的新进展。主要内容包括:乳的营养、液态奶产品分类、液态奶制品基本加工工艺和设备、液态奶制品加工中应用的高新技术、功能性液态奶制品、液态奶加工厂设计等,反映了当今液态奶制品的非热加工技术、胆固醇脱除技术等国际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使读者能够较好地掌握液态奶产品加工的重点和难点。本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综合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
《发酵乳》主要介绍发酵乳科技的新发展,涵盖内容广泛、深入,涉及发酵乳的健康功能、乳酸菌遗传学、发酵乳生产关键和新技术、规模化生产工艺、自动化控制、检测、产品开发等方面。发酵乳涵盖范围广,在世界范围内是重要的健康食品。我国酸奶科技、生产也发展迅速,尤其是生产量和消费量大幅增加,乳品企业推出高附加值产品的同时也带动了行业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本书结合了丰富的实践内容,阐述了发酵乳生产的突破性进展,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
《乳粉》结构体系完整,充分考虑目前行业热点和技术发展情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大家对营养和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粉状乳制品作为配料被广泛应用于普通食品、营养保健品、甚至特殊配方产品。国际、国内相关部门和组织针对婴幼儿配方食品制定多个相关法规和管理办法等。本书详细介绍粉状乳制品的分类、组成、生产设备、工艺、配方设计、营养研究、法规、工厂设计和管理、质量评价方法等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
《益生菌》从益生菌的分类、鉴定、作用机理、生物活性代谢产物以及生物活性评价等方面对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也纳入了研究团队近年来在上述领域部分的研究结果。近十年来,随着研究方法的提高和研究的深入,对益生菌的认识取得重大进展,尤其是对益生菌健康促进作用的机理逐渐清晰。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干预/治疗试验,获得了对益生菌更全面、客观的认识,益生菌对代谢综合征如高血脂、糖尿病、肥胖、肠易综合征(IBS)、炎性肠炎(IBD)等作用以及在改善和预防过敏方面的作用积累了大量的证据,对益生菌相关健康促进作用的作用机理和生物效应分子等进行了阐述,并从总体的角度阐述了益生菌与机体的行为、认知能力和心情的关系, 提出了“脑肠轴”的概念, 从单一菌的作用发展到免疫、激素分泌、神经活动和心因性活动等多角度进行综合评价。本书同时也对该领域目前新的研究方法和动态进行了介绍,并对部分益生菌的产业化应用作了概述。
《乳品安全》立足于乳品安全的新发展态势,系统介绍影响乳品安全的主要危害因素及其目前新的检测方法,深入客观地描述了引起乳品安全的各种难以避免和预知的因素,并针对每一因素列出现有的有效的检测方法,简要介绍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根据不同乳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深入全面剖析将来可能影响到乳品安全的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估,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本书详细叙述了各类乳制品的安全生产过程,在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和溯源体系的理论和方法的正确引导下,对乳品安全进行更加有效合理的控制,使乳品工业的发展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本丛书得到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2012BAD12B08、2013BAD18B01、2013BAD18B02)、科技部农转项目(2013GB2C000153)、上海市人才基金项目(201343)、上海市技术带头人项目(14XD1420300、15XD1520300)、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资助出版。
本书编写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书籍和文献,理论和实践并重,希望可以帮助乳品研究人员、教师、学生和生产工作者详细了解和系统学习乳品相关的知识、生产技术、质量管理及相关法规,同时希望有助于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在此,衷心感谢为本书写作付出大量心血和汗水的朋友和同事们。限于编者的水平和能力,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委会
2015年8月
牛乳是除母乳外营养为均衡的全价食品,富含健康饮食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很多研究已证实乳制品在骨骼健康、肠道调节、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作用。2014年我国人均乳品消费量已提高至约33 kg,仍与世界人均118 kg的饮用量相差甚远。随着中国城市化速度进一步加强,中国必将成为世界上乳制品消费大的潜在市场,如今世界各大知名乳品企业纷纷落户中国,给国内乳品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迫使乳品企业和乳制品从业人员对乳品科学与技术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我们曾于2004年出版了《现代乳品加工技术》丛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乳制品行业无论是技术还是科学研究都有了新的进步,非常有必要将国际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反映出来,所以修订或新编了《乳业科学与技术》丛书。
这套《乳业科学与技术》丛书包括《液态奶》、《发酵乳》、《乳粉》、《益生菌》、《乳品安全》五本,由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光明乳业研究院多年从事乳品科技的、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编写而成。
《液态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液态奶的基础理论和各种加工技术,反映了国内外乳品科学技术的新进展。主要内容包括:乳的营养、液态奶产品分类、液态奶制品基本加工工艺和设备、液态奶制品加工中应用的高新技术、功能性液态奶制品、液态奶加工厂设计等,反映了当今液态奶制品的非热加工技术、胆固醇脱除技术等国际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使读者能够较好地掌握液态奶产品加工的重点和难点。本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综合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
《发酵乳》主要介绍发酵乳科技的新发展,涵盖内容广泛、深入,涉及发酵乳的健康功能、乳酸菌遗传学、发酵乳生产关键和新技术、规模化生产工艺、自动化控制、检测、产品开发等方面。发酵乳涵盖范围广,在世界范围内是重要的健康食品。我国酸奶科技、生产也发展迅速,尤其是生产量和消费量大幅增加,乳品企业推出高附加值产品的同时也带动了行业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本书结合了丰富的实践内容,阐述了发酵乳生产的突破性进展,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
《乳粉》结构体系完整,充分考虑目前行业热点和技术发展情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大家对营养和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粉状乳制品作为配料被广泛应用于普通食品、营养保健品、甚至特殊配方产品。国际、国内相关部门和组织针对婴幼儿配方食品制定多个相关法规和管理办法等。本书详细介绍粉状乳制品的分类、组成、生产设备、工艺、配方设计、营养研究、法规、工厂设计和管理、质量评价方法等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
《益生菌》从益生菌的分类、鉴定、作用机理、生物活性代谢产物以及生物活性评价等方面对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也纳入了研究团队近年来在上述领域部分的研究结果。近十年来,随着研究方法的提高和研究的深入,对益生菌的认识取得重大进展,尤其是对益生菌健康促进作用的机理逐渐清晰。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干预/治疗试验,获得了对益生菌更全面、客观的认识,益生菌对代谢综合征如高血脂、糖尿病、肥胖、肠易综合征(IBS)、炎性肠炎(IBD)等作用以及在改善和预防过敏方面的作用积累了大量的证据,对益生菌相关健康促进作用的作用机理和生物效应分子等进行了阐述,并从总体的角度阐述了益生菌与机体的行为、认知能力和心情的关系, 提出了“脑肠轴”的概念, 从单一菌的作用发展到免疫、激素分泌、神经活动和心因性活动等多角度进行综合评价。本书同时也对该领域目前新的研究方法和动态进行了介绍,并对部分益生菌的产业化应用作了概述。
《乳品安全》立足于乳品安全的新发展态势,系统介绍影响乳品安全的主要危害因素及其目前新的检测方法,深入客观地描述了引起乳品安全的各种难以避免和预知的因素,并针对每一因素列出现有的有效的检测方法,简要介绍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根据不同乳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深入全面剖析将来可能影响到乳品安全的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估,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本书详细叙述了各类乳制品的安全生产过程,在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和溯源体系的理论和方法的正确引导下,对乳品安全进行更加有效合理的控制,使乳品工业的发展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本丛书得到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2012BAD12B08、2013BAD18B01、2013BAD18B02)、科技部农转项目(2013GB2C000153)、上海市人才基金项目(201343)、上海市技术带头人项目(14XD1420300、15XD1520300)、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资助出版。
本书编写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书籍和文献,理论和实践并重,希望可以帮助乳品研究人员、教师、学生和生产工作者详细了解和系统学习乳品相关的知识、生产技术、质量管理及相关法规,同时希望有助于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在此,衷心感谢为本书写作付出大量心血和汗水的朋友和同事们。限于编者的水平和能力,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委会
2015年8月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