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578598
内容简介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沃伦·巴菲特及其合伙人投资了多家20世纪盈利能力*强且*能代表未来趋势的公司。但他们怎么知道自己是在做正确的投资呢?巴菲特及其合伙人是如何甄别具有未来前景的公司呢?其他人如何才能效仿和学习他们的方法呢?
对于寻求成功投资框架的巴菲特追随者而言,《巴菲特的估值逻辑》无疑是一个上佳的礼物,因为它对巴菲特迄今为止的长期投资组合,做了*为详尽的分析。
作为资深投资人,本书作者从巴菲特1958年对桑伯恩地图公司的投资开始,连续追溯了另外19个巴菲特的主要投资案例,如喜诗糖果公司、《华盛顿邮报》、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美国航空集团、富国银行和IBM。
借助于合伙人信函、公司文件、年度报告、第三方参考资料和其他原始信息,作者把巴菲特投资的独特性定位为:时点的把握、本能的发挥、外界信息的运用和投后的运作。而且,作者还从中辨识出适用于所有投资者的成功要素,无论拟投资公司规模大小、所处国内还是国外。
作者还按照年代顺序对案例背后更为广阔的国际事件和美国股市起伏做了相关解读,并由此提出:巴菲特*重要的特质可以说是其专业知识的广度。
目 录
目 录译者序致谢前言部分 合伙制年代(1957~1968年) // 001第1章 1958:桑伯恩地图公司 // 004第2章 1961:登普斯特农具机械制造公司 // 018第3章 1964:得州国民石油公司 // 029第4章 1964:美国运通 // 034第5章 1965:伯克希尔-哈撒韦 // 051第二部分 中期(1967~1988年) // 067第6章 1967:国民保险公司 // 069第7章 1972:喜诗糖果公司 // 073第8章 1973:《华盛顿邮报》 // 078第9章 1976:政府雇员保险公司 // 091第10章 1977:《布法罗晚报》 // 099第11章 1983:内布拉斯加家具卖场 // 103第12章 1985:大都会广播公司 // 109第13章 1987:所罗门公司——优先股投资 // 125第14章 1988:可口可乐公司 // 135第三部分 近期(1989~2014年) // 151第15章 1989:美洲航空集团 // 154第16章 1990:富国银行 // 168第17章 1998:通用再保险公司 // 179第18章 1999:中美能源公司 // 197第19章 2007~2009:北伯灵顿公司 // 211第20章 2011:IBM // 231第四部分 经验总结 // 247第21章 巴菲特投资策略的演进 // 248第22章 我们能从巴菲特身上学到什么 // 254附录A 巴菲特有限合伙企业的业绩表现(1957~1968年) // 263附录B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业绩表现(1965~2014年) // 264参考文献 // 266
前 言
前 言在过往的30年间,巴菲特及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已经家喻户晓了。同样地,对于投资界的人来说,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再也不是美国中西部一座默默无闻的小镇了。由于巴菲特传奇般的投资业绩,许多小投资者都想像他那样投资,而许多专业投资人则想效仿他的投资策略。但巴菲特伟大的投资项目到底是哪些?他是在什么背景下做的这些投资?从他的经历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呢?本书的焦点就是通过梳理巴菲特投资生涯的轨迹,揭示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具体而言,我整理了巴菲特所做的20个投资案例——我觉得它们是对巴菲特的投资演进轨迹产生重大影响的投资项目。为此,我主要基于下述这组因素挑选了这些投资案例:投资发生时它们的相对规模、不同的投资类型以及我发现有特别信息价值的投资。 在分析这些关键投资案例时,我重点关注巴菲特做投资决策中所采取的具体行为,并设法从一个第三方的角度去理解,他或任何投资者在每个案例中所遵从的逻辑依据是什么。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会设法用同一时期研究相关企业投资分析师的角度,来凸显巴菲特独一无二的观点。与传记类的书籍不同,本书主要通过聚焦巴菲特的关键投资案例来阐述巴菲特的故事。相比其他含有相关投资信息的出版物(包括巴菲特自己的年度信函),本书旨在利用原始文档和其他可能的历史信息,进一步拓展知识。我写作本书的总体目标是:就巴菲特所做的那些关键投资项目,给予读者一个现实的分析,希望读者可以借此归纳出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本书的前三个部分按年代顺序撰写。部分详述了巴菲特在1957~ 1968年间所做的5项关键投资。那时,他运营的是一家叫作巴菲特有限合伙企业的组织,也是他在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之前,所管理的一家私募投资合伙企业。第二部分详述了他在1967~1988年间所投的9个项目,这个时期是伯克希尔–哈撒韦作为巴菲特投资载体的个二十多年。后一部分聚焦于1989年以来的伯克希尔时代。在这三个部分中,每个部分都有一个简介阐述相关的投资项目是如何镶嵌在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之中的,并描述美国股票市场和巴菲特投资所涉及市场那个时期的背景情况。书中每一章都围绕着一个具体投资项目展开,即把每个项目作为一个研究案例。本书的后部分旨在反思巴菲特作为一个投资者的历史演进过程。它还概括了我的学习所得,即我对巴菲特20个关键投资案例分析的收获,以及有关他投资哲学和投资策略的学习所得。 在我深入分析巴菲特的具体投资案例之前,我想要定义一下在我的分析中所追求的系统方法。在评估一项投资时,我的方法是首先理解相关投资的定性要素和相关背景,然后才是它的估值。就估值来说,我设法寻找的是内生价值,即主要基于公司可持续盈利水平的利润来确定它的价值。通常,这包括基于企业生命周期因素所做的调整。有时,我会针对维持性的资本支出进行比较,就折旧和摊销做一些调整;有时,我就简单地采用过往一年的利润。为了保持一致性和简便,我主要采用基于标准化数据的企业价值/息税前利润,作为利润的估值指标,并把市盈率作为一个二级指标。在其中的几个例子里(即我感觉适当之处),我没有使用基于利润的估值方式(或在利用了利润估值方式之外),而采用了基于资产的估值方式。无论我选择定性评估方式还是估值方式,都不是判断这些公司可接受的方式。我的分析包含了不少的解读成分,当然,有些地方的解读是需要一些其他调整来补充的,但我并没有这样做。总之,这本书的目的是想基于我所能得到的数据,给予所涉公司一个准确的投资分析。总体来说,它们也呈现了我对巴菲特投资决策的理解和解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