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编辑推荐
《活法》
这本《活法(新版)》是一部风靡全球的超级畅销书,让无数人在迷茫时代找到活着的意义,修炼灵魂,保护美德,瞬间激发自身潜在的伟大力量,从未做过赔钱的生意,稻盛和夫一生创办两个世界500强企业,让无数独生子女找到组织的关爱,让无数孤独的人体会到集体生活的幸福,让每个人价值*化,高效团队的基本原则,通读三遍,人生从此不寂寞。
《心法》
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成功又是什么呢?稻盛和夫用他博大精深的哲学告诉我们,“成功也是一种试练。有的人在成功时得意忘形,就会堕落,而有的人在成功后意识到成功并非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还要不断努力,提升心性。”在本书中,类似这样给人醍醐灌顶感觉的思想火花不胜枚举。娓娓道来之中,何为正确跃然纸上,让人有感同身受的共鸣感。不管是深陷困境的失败者,还是春风得意的成功者,特别是对自己的人生抱有不安、丧失自信、陷入苦恼漩涡的人们,阅读此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可以引领你的人生走向更高的层次。
《干法》
稻盛和夫授权版本
总结了“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先生70多年工作经验
并收录了他在2014年杭州报告会讲演
季羡林、张瑞敏、马云倾情推荐!
内容简介
《活法》
做企业的目的是什么?赢利!做企业人的目标是什么?帮企业赢利!然而,为什么在财务报表形势喜人、经营业绩节节攀升的同时,我们还会听到公司员工对老板的私下抱怨,看到高层们面对发展的十字路口无法舒展的愁眉,甚至此时正目睹着各界舆论对业界翘楚、时代精英们毫不留情、铺天盖地的指责与奚落?诚然,所有企业及企业人都恪守着赢利——这一亘古不变的原则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前进,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参透了利益背后的玄机?中国并不需要“道义放两边、利字摆中间”的商业大鳄,更不会提供给缺乏德行、忽视修为的企业人广阔发展的康庄大道;如果想在白热化的竞争中一枝独秀,就必须要剖开经济的表象,探求企业的本质,找到得以在如今的世道中生存下去的活法。这本《活法(新版)》的作者稻盛和夫是日本战后经济的传奇,他不用优美的文字取胜,也不用高深的说教让人五体投地,而是将其多年心得以质朴的文字向我们娓娓道来。企业人会从中领会真正的企业发展之路,而普通人亦将感受到*境界的“为人之道”。
《心法》
经营者何以成功?这是诸多在经营道路上徘徊的经营者,始终苦苦思索但又很难求解的命题。在本书中,稻盛和夫从一个经营者的角度,把经营企业的哲学回溯至人生乃至宇宙万物的原点去思考,他从人类存在、生存价值、宇宙、造物主这些宏大而又略显抽象的内容谈起,一步步逼近对人的本性的反思,进而推论出人应当怀着利他之心磨练自己的心智,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赢得经营的成功。没有晦涩难懂的高深理论,只有通俗易懂的娓娓道来,稻盛和夫就像拉家常一样告诉你,人生哲学和经营哲学是相通的,经营的成功源自正确的人生哲学。对于想要了解稻盛和夫经营成功背后秘密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必读书。
《干法》
首次完整阐释了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关于工作的看法、做法。从字面上讲,《干法》似乎是讲述如何有效工作的方法。但其实这本书的重点,专注于人生观中的“劳动观”、“工作观”,而这个问题,在浮躁的当下具有重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干法》既是稻盛先生70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分享,也是被多家企业的成功实践证明了的正确哲学。尤其是,它不是被简单地误读为,“只要埋头苦干,经年累月就能成功”的鸡汤说教,它是“不能放弃对自我的人生责任”的信念。
作为*版本,本书收录了稻盛和夫2014年杭州报告会讲演。
《干法》既是稻盛先生70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分享,也是被多家企业的成功实践证明了的正确哲学。尤其是,它不是被简单地误读为,“只要埋头苦干,经年累月就能成功”的鸡汤说教,它是“不能放弃对自我的人生责任”的信念。
作为*版本,本书收录了稻盛和夫2014年杭州报告会讲演。
目 录
《活法》
自序
推荐序一 稻盛哲学的原点
推荐序二 稻盛拯救日航的意义
序言
混乱的时代中追问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炼灵魂
单纯的原理原则就是不可动摇的人生指针
人生真理在勤奋工作中领会
改变“思维方式”,人生将发生180度转变
“心想事成”是宇宙的法则
不断带给人类睿智的“智慧的宝库”
严格自律的“王道”人生观
第一章 实现理想
只有主动追求的东西才可能到手——一条人生法则
睡也想、醒也想,持续强烈的愿望最重要
将要实现的状态以“彩色”在头脑中呈现
只要思考达到每个细节,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成功需要缜密的计划和精心的准备
生病领悟真理
心态决定命运
锲而不舍干到底,结果只能是成功
持续努力,变平凡为非凡
天天钻研创新,孕育巨大飞跃
倾听工作现场的“神灵之声”
人生要时时“有意注意”
描绘梦想使人生飞跃
第二章 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
人生和经营的原理原则以单纯为好
迷惘时的航标——“人生哲学”
决不随波逐流,死守原理原则
仅是知道不行,贯彻落实才有意义
“思维方式”决定人生方向
自己的人生之戏如何编演
不在现场流汗什么也学不到
拼搏在当下这一刻
“喜欢”燃起热情
战胜自我向前进,人生大变样
抓住本质,复杂问题简单化
国际问题也不妨单纯化
与外国交涉,“正当性”重于常识
第三章 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日本人为什么丢失了“美好的心灵”
对领导的要求是德重于才
时时反省,不忘磨砺人格
磨砺心志的“六项精进”
将感谢刻于童心的“隐蔽念佛”
随时准备说“谢谢”
喜悦要直率表露
托尔斯泰的感叹
切断蛊惑人心的“三毒”
拔“正剑”成功,拔“邪剑”灭亡
劳动的喜悦是人世最大的喜悦
将释迦的“六波罗蜜”铭刻于心
每天的劳动磨砺心志
重新认识劳动和勤奋的价值
第四章 以利他心度人生
托钵化缘中邂逅人心之美
天堂地狱之分由心态决定
利他本来就是经商的原点
利他拓展视野
参与新事业的动机每晚自问自答
为社会为世人勇于自我牺牲
利润只是受委托临时保管,最终需要贡献于社会
日本应将“富国有德”定为国策
怎能忘记珍贵的美德
以德为本的人格教育刻不容缓
别让历史重演,构筑新日本
从自然界学习“知足”
人类一旦觉醒,“利他”的文明之花将会盛开
第五章 与宇宙潮流协调和谐
主宰人生的两只看不见的手
懂得因果报应法则,就能改变命运
不必担心结果,因为因果必报
宇宙的意志促进森罗万象生生不息
“伟大之物”向一切事物注入生命
我为什么皈依佛门
不完美不要紧,贵在持续“精进”
心中存在真理的“内核”
灾难消“业”该庆贺
与其追求开悟,不如运用理性和良心去磨砺心志
凡是存在都有价值
踏着人生的正道,走向光明的未来
后记
推荐序一 稻盛哲学的原点
推荐序二 稻盛拯救日航的意义
序言
混乱的时代中追问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炼灵魂
单纯的原理原则就是不可动摇的人生指针
人生真理在勤奋工作中领会
改变“思维方式”,人生将发生180度转变
“心想事成”是宇宙的法则
不断带给人类睿智的“智慧的宝库”
严格自律的“王道”人生观
第一章 实现理想
只有主动追求的东西才可能到手——一条人生法则
睡也想、醒也想,持续强烈的愿望最重要
将要实现的状态以“彩色”在头脑中呈现
只要思考达到每个细节,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成功需要缜密的计划和精心的准备
生病领悟真理
心态决定命运
锲而不舍干到底,结果只能是成功
持续努力,变平凡为非凡
天天钻研创新,孕育巨大飞跃
倾听工作现场的“神灵之声”
人生要时时“有意注意”
描绘梦想使人生飞跃
第二章 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
人生和经营的原理原则以单纯为好
迷惘时的航标——“人生哲学”
决不随波逐流,死守原理原则
仅是知道不行,贯彻落实才有意义
“思维方式”决定人生方向
自己的人生之戏如何编演
不在现场流汗什么也学不到
拼搏在当下这一刻
“喜欢”燃起热情
战胜自我向前进,人生大变样
抓住本质,复杂问题简单化
国际问题也不妨单纯化
与外国交涉,“正当性”重于常识
第三章 磨炼灵魂、提升心志
日本人为什么丢失了“美好的心灵”
对领导的要求是德重于才
时时反省,不忘磨砺人格
磨砺心志的“六项精进”
将感谢刻于童心的“隐蔽念佛”
随时准备说“谢谢”
喜悦要直率表露
托尔斯泰的感叹
切断蛊惑人心的“三毒”
拔“正剑”成功,拔“邪剑”灭亡
劳动的喜悦是人世最大的喜悦
将释迦的“六波罗蜜”铭刻于心
每天的劳动磨砺心志
重新认识劳动和勤奋的价值
第四章 以利他心度人生
托钵化缘中邂逅人心之美
天堂地狱之分由心态决定
利他本来就是经商的原点
利他拓展视野
参与新事业的动机每晚自问自答
为社会为世人勇于自我牺牲
利润只是受委托临时保管,最终需要贡献于社会
日本应将“富国有德”定为国策
怎能忘记珍贵的美德
以德为本的人格教育刻不容缓
别让历史重演,构筑新日本
从自然界学习“知足”
人类一旦觉醒,“利他”的文明之花将会盛开
第五章 与宇宙潮流协调和谐
主宰人生的两只看不见的手
懂得因果报应法则,就能改变命运
不必担心结果,因为因果必报
宇宙的意志促进森罗万象生生不息
“伟大之物”向一切事物注入生命
我为什么皈依佛门
不完美不要紧,贵在持续“精进”
心中存在真理的“内核”
灾难消“业”该庆贺
与其追求开悟,不如运用理性和良心去磨砺心志
凡是存在都有价值
踏着人生的正道,走向光明的未来
后记
《心法》
序言
第一章 关于人的存在和生命的价值
第二章 关于宇宙
第三章 关于意识
第四章 关于造物主
第五章 关于欲望
第六章 关于意识体和灵魂
第七章 关于科学
第八章 关于人的本性
第九章 关于自由
第十章 关于青少年犯罪
第十一章 关于人生的目的
第十二章 关于命运和因果报应的法则
第十三章 关于人生试练
第十四章 关于烦恼和憎恶
第十五章 关于逆境
第十六章 关于情和理
第十七章 关于勤奋
第十八章 关于宗教与死亡
第十九章 关于共生和竞争
第二十章 关于知足
第二十一章 我走过的人生道路
《干法》
译者序
中文版序
前言
第1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为什么要工作
我们为什么而工作
工作造就人格
“极度”认真地工作能扭转人生
那些智慧迸发的瞬间
乍看的不幸,实际上是幸事
努力工作的彼岸是美好人生
坚持“愚直地、认真地、诚实地”工作
要每天反省
第2章让自己喜欢上所从事的工作:如何投入工作
改变“心态”
“迷恋”工作
感动给人注入新的动力
“抱着产品睡”
倾听“产品的哭泣声”
成为“自燃型”的人
勇于在“旋涡中心”工作
第3章以“高目标”为动力:
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不断树立“高目标”
首先“必须得想”
把愿望渗透到“潜意识”
当你竭尽全力时,神灵将会现身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乃是自然的机理
第4章持续就是力量:抓紧今天这一天
持续的力量能将“平凡”变为“非凡”
比昨天更进一步
全力过好今天这一天
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已经不行了”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开始
苦难和成功都是考验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哪怕险峻高山,也要垂直攀登
第5章追求“完美主义”:怎样才能出色工作
出色的工作产生于“完美主义”
橡皮绝对擦不掉的错误
最重要的是“注重细节”
事先“看见完成时的状态”就定能成功
抓住一切机会磨炼“敏锐度”
不是“最佳”,而是“完美”
第6章“创造性”地工作:每天都要钻研创新
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扫地”改变人生
外行的长处是可以自由发想
既然定了计划,就一定要实现
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实行
将创造发明导向成功的“正确的地图”
结语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做人的“正确的思维方式”
附录干法:经营者应该怎样工作
关于盛和塾
中文版序
前言
第1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为什么要工作
我们为什么而工作
工作造就人格
“极度”认真地工作能扭转人生
那些智慧迸发的瞬间
乍看的不幸,实际上是幸事
努力工作的彼岸是美好人生
坚持“愚直地、认真地、诚实地”工作
要每天反省
第2章让自己喜欢上所从事的工作:如何投入工作
改变“心态”
“迷恋”工作
感动给人注入新的动力
“抱着产品睡”
倾听“产品的哭泣声”
成为“自燃型”的人
勇于在“旋涡中心”工作
第3章以“高目标”为动力:
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不断树立“高目标”
首先“必须得想”
把愿望渗透到“潜意识”
当你竭尽全力时,神灵将会现身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乃是自然的机理
第4章持续就是力量:抓紧今天这一天
持续的力量能将“平凡”变为“非凡”
比昨天更进一步
全力过好今天这一天
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已经不行了”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开始
苦难和成功都是考验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哪怕险峻高山,也要垂直攀登
第5章追求“完美主义”:怎样才能出色工作
出色的工作产生于“完美主义”
橡皮绝对擦不掉的错误
最重要的是“注重细节”
事先“看见完成时的状态”就定能成功
抓住一切机会磨炼“敏锐度”
不是“最佳”,而是“完美”
第6章“创造性”地工作:每天都要钻研创新
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扫地”改变人生
外行的长处是可以自由发想
既然定了计划,就一定要实现
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实行
将创造发明导向成功的“正确的地图”
结语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做人的“正确的思维方式”
附录干法:经营者应该怎样工作
关于盛和塾
媒体评论
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季羡林
著名学者
稻盛先生是我*尊敬的企业家,他的著作让我很受启发。
——张瑞敏
海尔集团主席兼CEO
我把做企业,从当成一种乐趣,到做成事业,再把它当成做人一样。这一路上,我学到了很多。我对稻盛先生的思想、哲学、观点尤为赞赏。
——马云
——季羡林
著名学者
稻盛先生是我*尊敬的企业家,他的著作让我很受启发。
——张瑞敏
海尔集团主席兼CEO
我把做企业,从当成一种乐趣,到做成事业,再把它当成做人一样。这一路上,我学到了很多。我对稻盛先生的思想、哲学、观点尤为赞赏。
——马云
免费在线读
《活法》
只有主动追求的东西才可能到手——一条人生法则 世事难遂人愿——对于人生中发生的各种事情,我们无意 中就会产生这种看法。然而,正因为我们有“事不遂愿就是人 生”的想法,才导致了“事不遂愿”的结果。因此,不如意的 人生,就产生于你自己消极的想法。
一个人的人生就是他思维的产物,许多成功哲学都这么强 调。从我自己的人生经验出发,我把“心不唤物,物不至”作 为自己坚定的信念。就是说,只有自己内心渴望的事情,才能 将它呼唤到可能实现的射程之内。首先要明白“心不想,事不 成”。
换句话说,一个人心中描绘的事情或心中的愿望,会如愿 地在其人生中出现。因此要想做成事情,首先要思考“要这样、 必须这样”,这种愿望比谁都强烈,热情达到燃烧的程度,这比 什么都重要。
我第一次切身感受这个道理是在40多年前,第一次听松下 幸之助先生的讲演。当时的松下先生还没有像后来那样被神化, 我也刚开始创业,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中小企业的经营者。
当时松下先生谈到了著名的“水库式经营”。未建水库的河 流,遭逢大雨,就会引发洪涝,而连日干旱,河水就会枯竭。
因此要建水库蓄水,使水量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免受天气和 环境的影响。企业经营也一样,景气时要为萧条期做好储备, 经营应该留有余裕。
听松下先生这么讲,挤着几百名中小企业家的会场里,不 满的声音如波纹般传开。我坐在后面,明白这些牢骚的内容。
“说什么呢?正因为没有余裕,所以大家才每天挥汗如雨、 恶战苦斗,如果有余裕,谁愿意如此辛苦呢?我们想听的是怎 样才能建水库,而你现在只是强调建水库的重要性,有什么 用呢?” 在交头接耳的埋怨声中讲演结束,开始答疑,一位男士站 起来,表达了这种不满:“如能实现水库式经营,当然很理想, 但现实是做不到。怎样才能做到,如果不教我们具体的方法, 说这些有什么用呢?” 听到这个问题,松下先生温和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沉默 片刻,他便自言自语道:“那方法我也不知道,尽管不知道,但 必须要建水库,你必须得这么想。”听松下如此回答,全场一片 哗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松下先生答非所问,因而感到失望。
然而,我却既没有失笑更没有失望,不仅如此,我受到了 莫大的冲击,犹如电流通过全身。我一时竟有些茫然失色,因 为我感觉到,松下先生的话对我而言,是极为重要的真理。
睡也想、醒也想,持续强烈的愿望最重要 “你必须得这么想”——松下先生自言自语说出的这句话, 传递了一个真理:“首先得想”这很重要。造水库的方法因人而 异,不存在千篇一律的办法可教,但是,首先得有建造水库的 强烈愿望,这种愿望是一切事情的开始。松下先生想表述的肯 定是这个意思。
就是说,如果你内心不予呼唤,方法也不会来,成功也不 会来。因此,首先得具备强烈而切实的愿望,这一点最重要。
这种愿望成为起点,最终定能实现。一个人的人生,和他内心 描画的蓝图一样。愿望就是种子,为了在人生这个庭院里扎根、 长茎、开花、结果,种子是一切的开始,是最重要的因素。
这个贯穿我们一生的、时隐时现的真理,在松下先生有点 踌躇的喃喃自语里,我初次感受到,尔后又在自己实际的人生 经验中进一步学习、领会和掌握。
但是愿望要变为现实,普通程度的、随便想想的愿望是不 够的,必须是“非同寻常的、强烈的愿望”,这一点很重要。
“如果能那样该多好啊”这种淡然的、可有可无的、不迫切的愿 望不行。愿望强烈的程度,促使你睡也想、醒也想,一天24小 时不断地思考,透彻地思考。从头顶到脚底,全身充满了这种 愿望,如果从身上某处切开,流出来的不是血,而是这种“愿 望”。抱着这样的愿望,聚精会神地、一心一意地、强烈而透彻 地进行思考,这就是事业成功的原动力。
能力和努力程度几乎相同的人,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 他们的区别在哪里?人们立即会说,那是因为运气、因为命运, 但是我却认为,原因在于他们所持的愿望在高度、深度、热度、 大小程度上的差异。
我这么说,有人或许不赞同,认为我的说法过于乐观。但 是,废寝忘食,思考、再思考、透彻地思考,这可不是简单的 行为,必须持续抱有不同寻常的、强烈的愿望,乃至不知不觉 中让这种愿望渗透到潜意识之中。
在企业经营里,特别是要开展新事业,要开发新产品时, 用头脑思考一下,多数人的判断是“这很难啊,不大可能成 功”。如果一味顺从这种“常识性”的判断,那么“可能”也 会变成“不可能”。如果真的想要做成一件新的事情,不可或缺 的首先就是“强烈的愿望”。
要将不可能变为可能,首先需要达到“痴狂”程度的强烈 愿望,坚信目标一定能实现并付出不懈的努力,朝着目标奋勇 前进。不管是人生还是经营,这才是达到目的的唯一方法。
一个人的人生就是他思维的产物,许多成功哲学都这么强 调。从我自己的人生经验出发,我把“心不唤物,物不至”作 为自己坚定的信念。就是说,只有自己内心渴望的事情,才能 将它呼唤到可能实现的射程之内。首先要明白“心不想,事不 成”。
换句话说,一个人心中描绘的事情或心中的愿望,会如愿 地在其人生中出现。因此要想做成事情,首先要思考“要这样、 必须这样”,这种愿望比谁都强烈,热情达到燃烧的程度,这比 什么都重要。
我第一次切身感受这个道理是在40多年前,第一次听松下 幸之助先生的讲演。当时的松下先生还没有像后来那样被神化, 我也刚开始创业,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中小企业的经营者。
当时松下先生谈到了著名的“水库式经营”。未建水库的河 流,遭逢大雨,就会引发洪涝,而连日干旱,河水就会枯竭。
因此要建水库蓄水,使水量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免受天气和 环境的影响。企业经营也一样,景气时要为萧条期做好储备, 经营应该留有余裕。
听松下先生这么讲,挤着几百名中小企业家的会场里,不 满的声音如波纹般传开。我坐在后面,明白这些牢骚的内容。
“说什么呢?正因为没有余裕,所以大家才每天挥汗如雨、 恶战苦斗,如果有余裕,谁愿意如此辛苦呢?我们想听的是怎 样才能建水库,而你现在只是强调建水库的重要性,有什么 用呢?” 在交头接耳的埋怨声中讲演结束,开始答疑,一位男士站 起来,表达了这种不满:“如能实现水库式经营,当然很理想, 但现实是做不到。怎样才能做到,如果不教我们具体的方法, 说这些有什么用呢?” 听到这个问题,松下先生温和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沉默 片刻,他便自言自语道:“那方法我也不知道,尽管不知道,但 必须要建水库,你必须得这么想。”听松下如此回答,全场一片 哗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松下先生答非所问,因而感到失望。
然而,我却既没有失笑更没有失望,不仅如此,我受到了 莫大的冲击,犹如电流通过全身。我一时竟有些茫然失色,因 为我感觉到,松下先生的话对我而言,是极为重要的真理。
睡也想、醒也想,持续强烈的愿望最重要 “你必须得这么想”——松下先生自言自语说出的这句话, 传递了一个真理:“首先得想”这很重要。造水库的方法因人而 异,不存在千篇一律的办法可教,但是,首先得有建造水库的 强烈愿望,这种愿望是一切事情的开始。松下先生想表述的肯 定是这个意思。
就是说,如果你内心不予呼唤,方法也不会来,成功也不 会来。因此,首先得具备强烈而切实的愿望,这一点最重要。
这种愿望成为起点,最终定能实现。一个人的人生,和他内心 描画的蓝图一样。愿望就是种子,为了在人生这个庭院里扎根、 长茎、开花、结果,种子是一切的开始,是最重要的因素。
这个贯穿我们一生的、时隐时现的真理,在松下先生有点 踌躇的喃喃自语里,我初次感受到,尔后又在自己实际的人生 经验中进一步学习、领会和掌握。
但是愿望要变为现实,普通程度的、随便想想的愿望是不 够的,必须是“非同寻常的、强烈的愿望”,这一点很重要。
“如果能那样该多好啊”这种淡然的、可有可无的、不迫切的愿 望不行。愿望强烈的程度,促使你睡也想、醒也想,一天24小 时不断地思考,透彻地思考。从头顶到脚底,全身充满了这种 愿望,如果从身上某处切开,流出来的不是血,而是这种“愿 望”。抱着这样的愿望,聚精会神地、一心一意地、强烈而透彻 地进行思考,这就是事业成功的原动力。
能力和努力程度几乎相同的人,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 他们的区别在哪里?人们立即会说,那是因为运气、因为命运, 但是我却认为,原因在于他们所持的愿望在高度、深度、热度、 大小程度上的差异。
我这么说,有人或许不赞同,认为我的说法过于乐观。但 是,废寝忘食,思考、再思考、透彻地思考,这可不是简单的 行为,必须持续抱有不同寻常的、强烈的愿望,乃至不知不觉 中让这种愿望渗透到潜意识之中。
在企业经营里,特别是要开展新事业,要开发新产品时, 用头脑思考一下,多数人的判断是“这很难啊,不大可能成 功”。如果一味顺从这种“常识性”的判断,那么“可能”也 会变成“不可能”。如果真的想要做成一件新的事情,不可或缺 的首先就是“强烈的愿望”。
要将不可能变为可能,首先需要达到“痴狂”程度的强烈 愿望,坚信目标一定能实现并付出不懈的努力,朝着目标奋勇 前进。不管是人生还是经营,这才是达到目的的唯一方法。
《心法》
关于人生试练
正如前章所述,因为人生由“命运”和“因果报应的法则”交织而成,所以,人生既有顺利的时候又有挫折的时候,释迦牟尼把这称为“诸行无常”。“因为无常所以痛苦”,意思就是人生因为变化无常,所以是痛苦的连续。
波澜万丈的人生,既有好的时候也有坏的时候,我把这些都看作是造物主给予我们的试练。换言之,适逢幸运也好、遭遇灾难也好都一样,都是试练。由于应对试练的态度不同,我们的人生也会随之发生极大的变化。
首先,我们来考虑一下,在遇到成功这一试练的时候,应该怎样应对才是正确的呢?
比如当获得让人羡慕的幸运和成功时,有人把这种幸运和成功完全看作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全部归功于自己,并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更*一点的人,甚至觉得自己本来应该更幸运、更成功才对。
但另一种人却态度相反,他们认为这种幸运和成功是靠周围的环境、靠别人的帮助才获得的。对于幸运和成功,他们内心抱着谦卑的态度:“太珍贵了!这样的幸运和成功竟然落到我这个人的头上,真是太感谢了!”
前一种人以为是自己的能力带来了幸运和成功,而且该更成功才合理,所以他们一心想要得到更多的报酬、更高的名声和地位,他们的欲望更加膨胀、更加肥大化。在沉醉于成功的同时忘记了谦虚,傲慢起来。本来是谦虚和踏实的努力给他带来了成功,但是成功的结果反而让他失去了谦虚、懈怠了努力,骄傲自满,剩下的只有企图更加幸运、更加成功的膨胀的欲望。
失去了至今为止支撑幸运和成功的努力和谦虚,就同促使一切向善的宇宙的意志对立起来,没落和衰退当然就会降临到他的头上。好不容易到手的幸运和成功不能够维持,因为自己的思想变质而陷入了衰退没落的境地。
后一种人因为谦虚和持续的努力获得了幸运和成功,他对意料之外的成功心存感激。他由衷感谢周围的人,认为是他们给自己带来了幸运和成功,他不敢自己一个人独享成功的果实,而是与更多的人分享,与社会分享。同时,不因成功而忘却谦虚之心、丢掉踏实努力的作风,而是再接再厉、继续奋斗。对成功这一人生试练采取这种态度的人,他还能获得更大的幸运和成功,并能长期保持。
可见,当幸运和成功垂青的时候,我们抱什么心态、如何去对应,决定了我们此后的人生是上天堂还是入地狱。就是说,得到幸运和成功决不是结果,因为应对的态度不同,人生的结果将迥然不同。这一点极其重要,必须牢记于心。
另一种情况,是当事人“命运”的原因呢?还是“因果报应”的缘故呢?谁也不知道。但有一种人在遭遇灾难、苦难、困难这类试练的时候,经不起打击,或者愤世嫉俗,或者哀叹悲伤,或者发牢骚鸣不平,带着对社会的憎恨过日子。这种态度使他的人生更加暗淡无光。仅有一次的、珍贵的人生过得如此索然无味,实在是太可惜了。
另一种人与此相反,他们在遭遇灾难、苦难、困难这类试练的时候,不仅能够承受,而且为了克服这类试练全力奋战。他们相信眼前的困难是暂时的,到时候一个光明的未来一定会到来。他们乐观开朗,不懈努力,决不怨天尤人,决不牢骚满腹。他们从正面坦然接受降临的苦难,甚至把苦难看作锻炼自己意志的机会,因而心怀感激。他们积极开朗,踏实努力,勇往直前。结果,这样的人就能获得**的成功,迎来光明的未来。
由“命运”和“因果报应法则”交织而成的人生,真是所谓“诸行无常”、“波澜万丈”的人生。一帆风顺,平安无事的人生并不存在。在这样的人生中,无论遭遇到苦难的试练还是幸运的试练,能不能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能不能始终用积极向上的精神去面对、去处理,这就决定了人们是度过天堂般的人生还是地狱般的人生。
这种教训古已有之。在中国的古籍《尚书》中就有“满招损,谦受益”的警句。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个人,从国家层面上也完全正确。一个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如果忘记了谦虚,危机也就开始了。
翻开日本的历史,这个事实洞若观火。明治维新以后,为了追赶欧美等先进国家,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的口号之下,日本人拼命努力,大约在四十年后,在日俄战争中就打败了强国俄罗斯,全世界为之喝彩。日本人因此尾巴翘到了天上,陶醉于幸运和成功之中。明明是“唯谦受益”,日本却失去了谦虚,大举扩军备战。大约又过了四十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惨遭失败。
一片废墟中的日本开始反省,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不久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成就了所谓奇迹般的经济复兴。在这个历史关口,我们日本人本来应该更加谦虚,应该把战后经济建设的成功视作试练,在谦虚的基础之上,更好地治理国家,决定经济政策。但是,日本又骄傲自大起来,许多大公司、大银行的经营者们,又忘记了战后几十年的谦虚、奋斗和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的精神。何止经营者,连一般大众也忘记了额头的汗水,开始追求投机获利,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家都狂热地投资房地产和股市,促成了所谓的泡沫经济的产生。
傲慢的结局是泡沫经济的破裂,许多经营者乃至个人都尝到了“涂炭之苦”。买到手的据说可以升值四倍、五倍的土地房产的价格一落千丈,狂跌至五分之一乃至十分之一,因为负债累累,连本来根本不可能垮台的银行也破产了,一片悲惨境况。
其实,或许有很多日本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就已经忘却了谦虚。安冈正笃先生早在1969年,在前面提及的《命运和立命》一书中,就以“忘却为人之道的技术和学问将陷人于不幸”为题,说了下面一段话:
“倡导科学也好、技术也好,讴歌繁荣也好,还有强调政治、经济的重要性也好,重视学问也好,所有这些东西,从长远的眼光看,其实都是不可靠的,也是难以衡量、难以评述的,这是因为人们忘记了在这一切背后的最根本的原理。脱离这个原理的技术或学问只会陷人于不幸。结果是:人只会被这些东西所摆布,被所谓的命运所操弄。但是,只要冷静地观察一下,我们就能发现,在这些东西的背后,都有严肃的法则或所谓‘道’的存在,这才是最为重要的。离开这个法则,不循道而行,我们就无法找到任何可以依托的东西,必将无所适从。进入二十世纪后半叶,这种感受越来越深切”。
“学问的真正目的,在于探求现象背后的本质,也就是求道,就是研修‘心学’,换言之,归根到底就是要掌握‘修己治人’的学问”。
战后经过二十四年,日本人开始傲慢懈怠,安冈先生当时就已经看出这种倾向,并提出了警告。我想事情就是这样。
“荣枯盛衰乃世之常态”。忽而谦虚,忽而傲慢,这样的现象反复出现,不仅发生在日本如此。环视世界,无论中国还是欧洲,国家兴旺就生傲慢之心,因而没落。经过反省,谦虚起来,国家又开始繁荣。这样的历史不断重演。日本能不能摆脱现在面临的萧条,我认为,关键就在于日本能不能尽早意识到上述的原理,日本必须谦虚,日本人必须老实认真。
正如前章所述,因为人生由“命运”和“因果报应的法则”交织而成,所以,人生既有顺利的时候又有挫折的时候,释迦牟尼把这称为“诸行无常”。“因为无常所以痛苦”,意思就是人生因为变化无常,所以是痛苦的连续。
波澜万丈的人生,既有好的时候也有坏的时候,我把这些都看作是造物主给予我们的试练。换言之,适逢幸运也好、遭遇灾难也好都一样,都是试练。由于应对试练的态度不同,我们的人生也会随之发生极大的变化。
首先,我们来考虑一下,在遇到成功这一试练的时候,应该怎样应对才是正确的呢?
比如当获得让人羡慕的幸运和成功时,有人把这种幸运和成功完全看作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全部归功于自己,并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更*一点的人,甚至觉得自己本来应该更幸运、更成功才对。
但另一种人却态度相反,他们认为这种幸运和成功是靠周围的环境、靠别人的帮助才获得的。对于幸运和成功,他们内心抱着谦卑的态度:“太珍贵了!这样的幸运和成功竟然落到我这个人的头上,真是太感谢了!”
前一种人以为是自己的能力带来了幸运和成功,而且该更成功才合理,所以他们一心想要得到更多的报酬、更高的名声和地位,他们的欲望更加膨胀、更加肥大化。在沉醉于成功的同时忘记了谦虚,傲慢起来。本来是谦虚和踏实的努力给他带来了成功,但是成功的结果反而让他失去了谦虚、懈怠了努力,骄傲自满,剩下的只有企图更加幸运、更加成功的膨胀的欲望。
失去了至今为止支撑幸运和成功的努力和谦虚,就同促使一切向善的宇宙的意志对立起来,没落和衰退当然就会降临到他的头上。好不容易到手的幸运和成功不能够维持,因为自己的思想变质而陷入了衰退没落的境地。
后一种人因为谦虚和持续的努力获得了幸运和成功,他对意料之外的成功心存感激。他由衷感谢周围的人,认为是他们给自己带来了幸运和成功,他不敢自己一个人独享成功的果实,而是与更多的人分享,与社会分享。同时,不因成功而忘却谦虚之心、丢掉踏实努力的作风,而是再接再厉、继续奋斗。对成功这一人生试练采取这种态度的人,他还能获得更大的幸运和成功,并能长期保持。
可见,当幸运和成功垂青的时候,我们抱什么心态、如何去对应,决定了我们此后的人生是上天堂还是入地狱。就是说,得到幸运和成功决不是结果,因为应对的态度不同,人生的结果将迥然不同。这一点极其重要,必须牢记于心。
另一种情况,是当事人“命运”的原因呢?还是“因果报应”的缘故呢?谁也不知道。但有一种人在遭遇灾难、苦难、困难这类试练的时候,经不起打击,或者愤世嫉俗,或者哀叹悲伤,或者发牢骚鸣不平,带着对社会的憎恨过日子。这种态度使他的人生更加暗淡无光。仅有一次的、珍贵的人生过得如此索然无味,实在是太可惜了。
另一种人与此相反,他们在遭遇灾难、苦难、困难这类试练的时候,不仅能够承受,而且为了克服这类试练全力奋战。他们相信眼前的困难是暂时的,到时候一个光明的未来一定会到来。他们乐观开朗,不懈努力,决不怨天尤人,决不牢骚满腹。他们从正面坦然接受降临的苦难,甚至把苦难看作锻炼自己意志的机会,因而心怀感激。他们积极开朗,踏实努力,勇往直前。结果,这样的人就能获得**的成功,迎来光明的未来。
由“命运”和“因果报应法则”交织而成的人生,真是所谓“诸行无常”、“波澜万丈”的人生。一帆风顺,平安无事的人生并不存在。在这样的人生中,无论遭遇到苦难的试练还是幸运的试练,能不能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能不能始终用积极向上的精神去面对、去处理,这就决定了人们是度过天堂般的人生还是地狱般的人生。
这种教训古已有之。在中国的古籍《尚书》中就有“满招损,谦受益”的警句。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个人,从国家层面上也完全正确。一个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如果忘记了谦虚,危机也就开始了。
翻开日本的历史,这个事实洞若观火。明治维新以后,为了追赶欧美等先进国家,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的口号之下,日本人拼命努力,大约在四十年后,在日俄战争中就打败了强国俄罗斯,全世界为之喝彩。日本人因此尾巴翘到了天上,陶醉于幸运和成功之中。明明是“唯谦受益”,日本却失去了谦虚,大举扩军备战。大约又过了四十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惨遭失败。
一片废墟中的日本开始反省,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不久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成就了所谓奇迹般的经济复兴。在这个历史关口,我们日本人本来应该更加谦虚,应该把战后经济建设的成功视作试练,在谦虚的基础之上,更好地治理国家,决定经济政策。但是,日本又骄傲自大起来,许多大公司、大银行的经营者们,又忘记了战后几十年的谦虚、奋斗和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的精神。何止经营者,连一般大众也忘记了额头的汗水,开始追求投机获利,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家都狂热地投资房地产和股市,促成了所谓的泡沫经济的产生。
傲慢的结局是泡沫经济的破裂,许多经营者乃至个人都尝到了“涂炭之苦”。买到手的据说可以升值四倍、五倍的土地房产的价格一落千丈,狂跌至五分之一乃至十分之一,因为负债累累,连本来根本不可能垮台的银行也破产了,一片悲惨境况。
其实,或许有很多日本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就已经忘却了谦虚。安冈正笃先生早在1969年,在前面提及的《命运和立命》一书中,就以“忘却为人之道的技术和学问将陷人于不幸”为题,说了下面一段话:
“倡导科学也好、技术也好,讴歌繁荣也好,还有强调政治、经济的重要性也好,重视学问也好,所有这些东西,从长远的眼光看,其实都是不可靠的,也是难以衡量、难以评述的,这是因为人们忘记了在这一切背后的最根本的原理。脱离这个原理的技术或学问只会陷人于不幸。结果是:人只会被这些东西所摆布,被所谓的命运所操弄。但是,只要冷静地观察一下,我们就能发现,在这些东西的背后,都有严肃的法则或所谓‘道’的存在,这才是最为重要的。离开这个法则,不循道而行,我们就无法找到任何可以依托的东西,必将无所适从。进入二十世纪后半叶,这种感受越来越深切”。
“学问的真正目的,在于探求现象背后的本质,也就是求道,就是研修‘心学’,换言之,归根到底就是要掌握‘修己治人’的学问”。
战后经过二十四年,日本人开始傲慢懈怠,安冈先生当时就已经看出这种倾向,并提出了警告。我想事情就是这样。
“荣枯盛衰乃世之常态”。忽而谦虚,忽而傲慢,这样的现象反复出现,不仅发生在日本如此。环视世界,无论中国还是欧洲,国家兴旺就生傲慢之心,因而没落。经过反省,谦虚起来,国家又开始繁荣。这样的历史不断重演。日本能不能摆脱现在面临的萧条,我认为,关键就在于日本能不能尽早意识到上述的原理,日本必须谦虚,日本人必须老实认真。
《干法》
我曾在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中听过一位修建神社的木匠师傅的话,很受感动。他说:
树木里宿着生命。工作时必须倾听这生命发出的呼声——在使用千年树龄的木料时,我们工作的精湛必须经得起千年日月的考验。
这种动人心魄的语言,只有终身努力、埋头工作的人才说得出来。
木匠工作的意义在哪里?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使用工具修筑漂亮的房屋,不仅在于提高木工技能,更在于磨炼人的心志,塑造人的灵魂——我在这位师傅的肺腑之言中听出了这样的意蕴。
他已70多岁,只有小学毕业,职业生涯一直就是修建神社。几十年间只从事这一项工作,又苦又累,不胜厌烦,有时也想辞职不干,但他还是承受和克服了这种种劳苦,勤奋工作,潜心钻研。在这样的过程中孕育了他厚重的人格,所以才能说出如此语重心长的人生体验。
树木里宿着生命。工作时必须倾听这生命发出的呼声——在使用千年树龄的木料时,我们工作的精湛必须经得起千年日月的考验。
这种动人心魄的语言,只有终身努力、埋头工作的人才说得出来。
木匠工作的意义在哪里?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使用工具修筑漂亮的房屋,不仅在于提高木工技能,更在于磨炼人的心志,塑造人的灵魂——我在这位师傅的肺腑之言中听出了这样的意蕴。
他已70多岁,只有小学毕业,职业生涯一直就是修建神社。几十年间只从事这一项工作,又苦又累,不胜厌烦,有时也想辞职不干,但他还是承受和克服了这种种劳苦,勤奋工作,潜心钻研。在这样的过程中孕育了他厚重的人格,所以才能说出如此语重心长的人生体验。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