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331418
《第七天》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温暖与冷漠、良善与邪恶、真实与荒诞、实有与虚无,交织成一部时代的寓言,余华写尽了中国人的善良与悲哀。余华的写作,勇敢而不偏狭,幽默而不乏庄重。他的小说不仅揭示现实,也创造一种现实,并通过不断重释小说与现实的复杂关系,续写今日的文学中国。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辞
《第七天》是余华的zuixin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死后的七日见闻:叫杨飞的人死去了,但他的灵魂似乎还没走远,他接到一通电话,殡仪馆的人抱怨他火化迟到,而即将被火化的竟是杨飞自己……他在去殡仪馆的路上经历了一系列光怪陆离的事件,以及与生前亲友的爱恨离别。生活的不易、爱情的曲折、亲情的温暖……让活着的人无从找寻出口,只能在死后的世界里得到和解与救赎。余华用拙朴简白的手法写出了深沉的悲痛和感人的温情,写尽了中国人的善良与悲哀。
第 一天1
第二天29
第三天61
第四天109
第五天135
第六天179
第七天201
余华尖锐的超现实主义小说《第七天》描述了许多仍有意识、仍在受苦、仍然贫困的死者,他们是中国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下的牺牲品。买不起墓地,不得不与同家人分开,无法进入宗族的祠堂。他们无法按照适当的中国传统方式受到哀悼,注定飘荡在这个“浓雾弥漫的城市”。这个幻想故事或许是余华对中国当前现实所做出的无情批判。——纽约时报
余华以写现代中国史诗而享有盛名,他的小说《第七天》是一种形式上的转变。故事在一周内上演,即便人物的回忆跨越了很长时间。本书的故事发生在人死去之后,每个人都在反思,他们的语气中充满了对当代中国的焦虑。就像一个灵魂所哀叹的:这年头,死也死不起啊!这部小说描写了一系列死亡事件,却反映了活着的艰难。——华尔街日报
《第七天》的故事可能看起来有些粗糙、太像新闻头条,但描绘出了当代中国越来越重要的现实问题:人们贪婪成性,对消费和物质越来越渴望,恶性的社会攀比,裙带关系。余华并没有回避当代中国的残酷现实,同时他也强调了普通人的人性和善良、他们每天的小挣扎,以及拒绝在权力前低头的勇气。——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余华的新书《第七天》是写在迅速变化的现代中国的混乱中的一则生死攸关的政治预言。主人公杨飞死后历经七天找到了父亲,遇见了以前生活中的伙伴亲朋,之后他也发现了一个当代中国的真相:只有死后,才会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死后的世界才是平等的。——明星报论坛
余华是zui为西方熟知的中国作家,因为他的所有作品都是为了理解、解释和把握当代中国的生活。余华笔下写的每一个人都在努力适应这种变化,他写的是一个人物的生活史,他真正关注的则是整个国家的生活。他的小说《第七天》也不例外。——多伦多星报
作为中国知名的当代作家,余华为我们呈现出了一部比他以往小说更温情的作品。此次尽管保留了和之前一样的对于荒诞的新中国的独特看法,却几乎忽视了人性——27个婴儿在河中漂流,比生命还珍贵的iPhone,从年轻的身体里摘下肾脏。和揭露社会的不公比起来更像是一则关于家庭的寓言,家庭羁绊不是靠血缘,而是牢不可破的彼此牵挂。——图书馆杂志
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殡仪馆,这是它现在的名字,它过去的名字叫火葬场。我得到一个通知,让我早晨九点之前赶到殡仪馆,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
昨夜响了一宵倒塌的声音,轰然声连接着轰然声,仿佛一幢一幢房屋疲惫不堪之后躺下了。我在持续的轰然声里似睡非睡,天亮后打开屋门时轰然声突然消失,我开门的动作似乎是关上轰然声的开关。随后看到门上贴着这张通知我去殡仪馆火化的纸条,上面的字在雾中湿润模糊,还有两张纸条是十多天前贴上去的,通知我去缴纳电费和水费。
我出门时浓雾锁住了这个城市的容貌,这个城市失去了白昼和黑夜,失去了早晨和晚上。我走向公交车站,一些人影在我面前倏忽间出现,又倏忽间消失。我小心翼翼走了一段路程,一个像是站牌的东西挡住了我,仿佛是从地里突然生长出来。我想上面应该有一些数字,如果有 203,就是我要坐的那一路公交车。我看不清楚上面的数字,举起右手去擦拭,仍然看不清楚。我揉擦起了自己的眼睛,好像看见上面的 203,我知道这里就是公交车站。奇怪的感觉出现了,我的右眼还在原来的地方,左眼外移到颧骨的位置。接着我感到鼻子旁边好像挂着什么,下巴下面也好像挂着什么,我伸手去摸,发现鼻子旁边的就是鼻子,下巴下面的就是下巴,它们在我的脸上转移了。
浓雾里影影幢幢,我听到活生生的声音此起彼伏,犹如波动之水。我虚无缥缈地站在这里,等待 203 路公交车。听到很多汽车碰撞的声响接踵而来,浓雾湿透我的眼睛,我什么也没有看见,只听到连串车祸聚集起来的声响。一辆轿车从雾里冲出来,与我擦肩而去,冲向一堆活生生的声音,那些声音顷刻baozha了,如同沸腾之水。
我继续站立,继续等待。过了一会儿,我心想这里发生大面积的车祸, 203 路公交车不会来了,我应该走到下一个车站。
我向前走去,湿漉漉的眼睛看到了雪花,在浓雾里纷纷扬扬出来时恍若光芒出来了, 飘落在脸上, 脸庞有些温暖了。我站住脚,低头打量它们如何飘落在身上,衣服在雪花里逐渐清晰起来。
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我死去的天。可是我没有净身,也没有穿上殓衣,只是穿着平常的衣服,还有外面这件陈旧臃肿的棉大衣,就走向殡仪馆。我为自己的冒失感到羞愧,于是转身往回走去。
飘落的雪花让这个城市有了一些光芒,浓雾似乎慢慢卸妆了,我在行走里隐约看见街上来往的行人和车辆。我走回到刚才的公交车站,一片狼藉的景象出现在眼前,二十多辆汽车横七竖八堵住了街道,还有警车和救护车; 一些人躺在地上,另一些人被从变形的车厢里拖出来; 有些人在呻吟,有些人在哭泣,有些人无声无息。这是刚才车祸发生的地点,我停留一下,这次确切看清了站牌上的 203。我穿越了过去。
我回到出租屋,脱下身上不合时宜的衣服,光溜溜走到水槽旁边, 拧开水龙头, 用手掌接水给自己净身时看到身上有一些伤口。裂开的伤口涂满尘土,里面有碎石子和木头刺,我小心翼翼把它们剔除出去。
这时候放在床上枕头旁边的手机响了,我感到奇怪,因为欠费已被停机两个月,现在它突然响了。我拿起手机,摁了一下接听键,小声说:
“喂。 ”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声音: “你是杨飞吗?”
“是我。 ”
“我是殡仪馆的,你到哪里了?”
“我在家里。 ”
“在家里干什么?”
“我在净身。 ”
“都快九点钟了,还在净身?”
我不安地说: “我马上来。 ”
“快点来,带上你的预约号。 ”
“预约号在哪里?”
“贴在你的门上。 ”
对方挂断电话。我心里有些不快,这种事情还要催促?我放下电话,继续清洗身上的伤口。我找来一只碗,用碗接水后冲刷那些残留在伤口里的碎石子和木头刺,清洗速度加快了。
净身之后,我湿漉漉走到衣柜那里,打开柜门寻找我的殓衣。里面没有殓衣,只有一身绸缎的白色睡衣像是殓衣,上面有着隐隐约约的印花图案,胸口用红线绣上的“李青”两字已经褪色,这是那段短暂婚姻留下的痕迹。我当时的妻子李青在商店里精心挑选了两套中式对襟睡衣,她在自己的睡衣胸口绣上我的名字,在我的睡衣胸口绣上她的名字。 那段婚姻结束之后, 我没再穿过它,现在我穿上了, 感到这白色的绸缎睡衣有着雪花一样温暖的颜色。
我打开屋门,仔细辨认贴在门上的殡仪馆通知,上面有一个“A3” ,心想这就是预约号。我将通知摘下来,折叠后小心放入睡衣口袋。
我准备走去时觉得缺少了什么,站在飘扬的雪花里思忖片刻,想起来了,是黑纱。我孤苦伶仃,没有人会来悼念我,只能自己悼念自己。
我返回出租屋,在衣柜里寻找黑布。寻找了很久,没有黑布,只有一件黑色的衬衣,因为陈旧,黑色已经趋向灰黑色。我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剪下它的一截袖管,套在左手的白色袖管上。虽然自我悼念的装束美中不足,我已经心满意足。
我的手机又响了。
“杨飞吗?”
“是我。 ”
“我是殡仪馆的, ”声音问, “你想不想烧啊?”
我迟疑了一下说: “想烧。 ”
“都九点半了,你迟到啦。 ”
“这种事情也有迟到?”我小心问。
“想烧就快点来。 ”
白雪飘飘 –
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杨飞死后的七天里,每一天都有对生前的回忆。我被他与养父之间的亲情所感动。我为鼠妹与伍超的爱情感到可惜,最后还是不能再见一面。我被余华笔下的政府震惊,我感到政府的虚假。其实和余华的《活着》相比,我更喜欢《活着》。这本书还是没有《活着》更加打动人心。
能带我回家… –
这书的封皮实在太夸张了吧,这本书就是有点玄幻,怎么会比兄弟还好看。余华的另外一个路子吧,还是探寻人性,只不过是死人,挺平淡的。
史雅青 –
很好 不知道为什么第七天有一部分戳中了我的泪点
小文 –
两书都是把一堆新闻串在一起,但观感完全不同。《第七天》是草根人物的社会新闻,比如强拆夺命、商场大火、情侣因iphone跳楼卖肾、杨佳袭警。《吃瓜时代的儿女们》有草根,也有大人物,可以看到很多大事件的影子,比如雷洋案、微笑表哥杨达才、令公子车祸、王副市长和薄谷的纠结。《第七天》像是中国版《摆渡人》,男一号从生到死,遇到各种人物,再展开相应的故事,树状结构叙事,新闻植入得略显生硬,人物也单薄些。《吃瓜》是网状结构,人物事件乍看风马牛不相及,到最后竟环环相扣互为因果,处处是伏笔,人人有关联,看完只有一个爽字。单就这两本书比… 展开评论
两书都是把一堆新闻串在一起,但观感完全不同。《第七天》是草根人物的社会新闻,比如强拆夺命、商场大火、情侣因iphone跳楼卖肾、杨佳袭警。《吃瓜时代的儿女们》有草根,也有大人物,可以看到很多大事件的影子,比如雷洋案、微笑表哥杨达才、令公子车祸、王副市长和薄谷的纠结。《第七天》像是中国版《摆渡人》,男一号从生到死,遇到各种人物,再展开相应的故事,树状结构叙事,新闻植入得略显生硬,人物也单薄些。《吃瓜》是网状结构,人物事件乍看风马牛不相及,到最后竟环环相扣互为因果,处处是伏笔,人人有关联,看完只有一个爽字。单就这两本书比较,觉得刘震云胜出。
格格巫3037 –
我还沉静在这个故事里。眼眶不断有泪水涌出,心揪的很痛。这七天就像是看了一场电影,自己在里面扮演的是个旁观者,是个仿佛有同样经历的旁观者,已经体会了这个世界的冷漠、现实,也体会到了这个世界的爱和宽恕。我把这本书置于阳光下,把自己也置于阳光下,让温暖的阳光照耀这悲伤。
lmketlx –
读过了《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在细雨中呼喊》,此次再读余华作品《第七天》,个人感觉没有其他几部作品出色,内容繁多,事情线索太多,人物不太丰满,也许这也是作者想表达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无奈与悲凉,但却使得作品多少少了些灵魂。
过了保质期 –
『 为什么眉毛要长在眼睛上面?为了挡汗水 』『 潮水退去之后、她独自搁浅在那边的人世间 』『有墓地的得到安息,没墓地的得到永生,你说哪个更好?』『 那里没有贫贱富贵、没有悲伤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 』『 那是什么地方?那是死无葬身之地 』os:余华的作品永远不会让你失望、很幸运认识他!七天写尽了生活的悲哀与绝望……请把我安放在 “ 死无葬身之地 ”
着凉 –
看到其他评论说有包装不好,缺页少印的问题,我犹豫很久才买,到手后先是看到外包装有泡沫塑封,然后我一本本的拆开,一页一页的翻,一点问题都没有,第七天这本的装帧最精美,纸感也是最厚最好的,除了岛上书店那本左上角有点磨损,其他都没问题,很棒,可以放心看了
极品肥猫 –
有幸读过余华先生的《活着》,今天又看了《第七天》,怎么说呢?刚开始处处充满绝望,看到后来又觉得有希望,可是那种希望当中也透露着无奈和遗憾。很好的一本书,借”另一个世界的人的口”,说出这个世界的……绝望。很早就买了这本书,到今天才看完,觉得自己应该早些看的。今天我又买了《许三观卖血记》,翻看了几页,感觉不错。
沅达妈妈 –
很喜欢余华的书,买了很多的书,还没有看,第七天只看了一点,虽然内容很荒诞。但是,可以让我们通过荒诞的东西思考很多,总之看了余华的书,可以思考人生的另一面,就是只要能活着,活着就好,第七天书的质量挺好的,没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