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9118440
1、 BBC标杆之作,科普典范!
海洋维系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保持气候和系统稳定
产生人类所需70%的氧气,为20亿人提供食物
汇集考古、探险、海洋、环保、生物、潜水等专家,BBC深海实地科考
遍及7大地区海洋,1000多处海底,潜水700多小时,探索未知领域
2、摒弃碎片化阅读,系统理解海洋世界!
豆瓣8.9分高评,深受千万读者欢迎
拒绝堆砌知识点,系统学习更重要
内赠69元有声书,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听着学
200多幅高品质图片,身临其境,精彩毕现
16开精装,高档铜版纸,四色全彩,绿色印刷,全球认证
科学强势主导的时代,一定要懂的硬知识
海洋是地球*重要的特征。它塑造了气候、文明,以及我们的未来。海洋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海洋系统的轻微失衡,就可能会引起气候的巨大变化。但尽管如此,我们对海洋却知之甚少。
《海洋:深水探秘》是BBC*的海洋探索作品。由考古、探险、海洋、环保、生物、潜水等专家组成的一支阵容强大的科考队,对地球上的7大地区海洋的1000多处海底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度探索,记录下了无数令人难以置信的新发现:红海的荧光珊瑚,科特斯海罕见的抹香鲸,巴哈马水域的“黑洞”,还有北极冰团下的不明生物。
他们还发现,海底各式各样的珊瑚礁为海洋生物的生态平衡系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只要珊瑚礁能够保持健康,海洋世界就能继续繁荣发展,造福人类。
本书配有150多幅实地拍摄图片,向我们揭示了神秘的海洋景象,提供了关于这一庞大水下世界*富启发意义的知识,指引着人类进一步解开海洋谜团。
序
·001·
引言
·007·
章
地中海
西方文明的摇篮
·019·
第二章
大西洋
阿特拉斯之海
·049·
第三章
科特斯海
地球水族馆
·079·
第四章
印度洋
宁静与风暴
·111·
第五章
红海
希望之海
·143·
第六章
南冰洋
小海洋,大能力
·173·
第七章
北冰洋
地球的气候控制员
·201·
当我站在“兰斯号”的船头观测天空时,一只北极熊正迈着笨拙的脚步从我旁边走过。在过去的3个月里,我们一直乘着“兰斯号”在北极进行探险活动。它用于探险的同时,也俨然成了我们的家。虽然当时是凌晨3点钟,但在这里,我却能享受到午夜的阳光,头上是如夏天般晴朗的天空,脚下是白茫茫的冰雪大地,实在是太完美了。
当我们安全地在距离北极几百英里以南的浮冰上安顿下来时,我意识到,这次历时一年、遍及地球各大洋的长途旅行就要结束了。从墨西哥到厄立特里亚,从北极到塔斯马尼亚岛,我们不停地探索并记录下了那些隐藏在海洋深处的秘密——对于我们的团队来说,做到这些十分不易。团队成员如下:保尔·罗斯,一位无所畏惧的潜水员、探险者及领队;图尼·马托,一位勇敢的海洋学家及海洋生物学家;露西·布鲁,一位颇具开拓精神的海洋考古学家;当然,还有我。我们对科学有着相同的真挚理想,共同完成了这项伟大的探险。
极地的阳光,令我回想起了数月前离开苏丹海岸时的场景。当时,我正低着头,凝望红海那在月光下波光粼粼的海水。
探险中,我们曾经在水下与五头巨大的抹香鲸面对面地游动,也曾被成百上千的巨型食肉性洪堡乌贼①包围,所有的经历都令我们十分难忘。然而,经历过这些之后,我还是对苏丹有着特殊的感情。我的父亲菲利普是一名资深潜水员,45年前,他在这片海域探险时因水上飞机失事而丧生,当时我还没有出生。多年前,这里的星星曾看到过我父亲的样子,现在,我也来到了这片星空下,我不禁想知道,父亲在海洋探险的过程中都想了些什么?对于这美丽星球的未来,我们是不是有着同样的希望和设想?我知道,如果不停地对海洋进行破坏,我们将会承担严重的后果,那么,父亲是不是也会因此而感到担忧?父亲曾写道:“生命因冒险而变得丰富又充实。”回想这一年的冒险生活,它确实令我的生命更加丰富多彩。
经过这一年的冒险之旅,我们所有人都有了相同的经历,我们经历了人生中的挑战,我们不仅战胜了它们,也因此变得更强大,而把我们凝聚在一起的,正是对海洋探索的热爱。图尼把这次旅途称为“朝圣之旅”,这个称呼十分恰当。对我们来说,海洋不仅激起了我们探索的欲望,更净化了我们的心灵。
海洋系统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它使得气候保持稳定,为超过20亿人提供初级的食物来源,与此同时,海洋所产生的氧气约占我们吸入氧气总量的70%,面积也占到了整个地球的2/3,而人类至今探索到的区域还不到5%。正如作家亚瑟·克拉克曾经评述的:“把我们的星球称作地球实在是太不合理了,它明明就是个水球。”
然而,当我们在旅途中亲眼看到我们人类的所作所为时,我们的心灵为之震颤了——地中海的金枪鱼墓地、莫桑比克大量捕获的鲨鱼鳍、北极日渐稀薄的冰盖——所有这些都在告诉我们,海洋正在发生快速的变化,而人类正是罪魁祸首。
这次历时一年的历险精彩万分,我认为其中有价值的地方在于,我可以和其他人分享我的收获。我们捕捉到了海洋中的一些罕见景象,寻找到了浪花下埋藏的古老奇迹。事后我发现,我们看到的越多,就越觉得有必要把我们看到的告诉其他人,以免人类的行为对此造成不可挽回的恶果。因为无知和不负责任一样,都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有些代价甚至是致命的。所以我真诚地希望,世界上新的一代可以因同样的梦想和希望而凝聚在一起——为了我们更美好的明天,共同保护我们的海洋。
菲利普·库斯托
海底也有草原,也有温驯的动物吃草,和羊一样,拱着水里的沙。海底也有凶险,明明是一块石头,你一晃神它就把身边的小鱼吞进肚子,明明漂亮得让人爱不释手,一张嘴,凶相毕现。在神秘的深海里,自然界穷尽一切可能,每种颜色,每种形态,甚至赋予生物稀奇古怪的外表。《海洋:水下探秘》唯美的画面、纯净的蓝使我*次真正领略了生灵之美。人类需要重新认识海洋。
——豆瓣
BBC《海洋:水下探秘》是我看的*部纪录片,从此沦陷,迷上了纪录片。它是一部集海洋探险、自然生态、科学与环境保护等题材的综合专题纪录片,带观众深入不同海洋,揭开当中变幻莫测的奥秘。你可以从中领略各领域奇奇怪怪有趣而又严谨的知识,也能让你燃起好奇心和关注的热情。
——知乎
章 地中海
西方文明的摇篮
1961年,海洋地质学家威廉·B. 拜恩和资深海洋学家约翰·布兰克特·赫西带着新研发的地震剖面仪前往地中海进行海底勘探。此行漫长而艰险,而地震剖面仪所显示的一些明显异常的数据,使他们更加感到厌烦。然而,随着勘探的继续,他们发现这些看起来十分异常的数据并非是错的。
虽然他们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在海床发现基岩,但他们发现了与基岩完全不同的物质,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探测仪上会出现异常读数。历经10年的研究和1次深海钻井工程之后,他们终于得知,那覆盖海床的是厚度超过1.25英里的盐层。
这个发现令人十分震惊。盐层的厚度几乎和阿尔卑斯山的高度一样,而这也就意味着,这片965 000平方英里、容水量达110万立方英里的地中海曾经干涸过。当科学家们将地质数据整合起来后,神奇的故事开始了。
板块运动
大约在600万年前,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移动并撞到了一起,这使得当时的特提斯海被陆地所环绕。由于临近的大西洋的海水无法流入这里,特提斯海的海平面开始急剧下降。此外,由于从河流注入的水量远远小于其表面的蒸发量,因此在大约2 000年之
后,这片广阔的海洋慢慢消失了,留下的仅仅是厚厚的盐层。所有的海洋生命也随之灭绝,深邃又干旱的山谷将非洲、欧洲和亚洲隔断。
在此后的20万年间,这片南邻阿特拉斯山脉、北接阿尔卑斯山的土地一直维持着这种低洼贫瘠的状态。终(大约530万年前),强烈的板块运动形成了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的海水通过海峡灌入山谷,100多年后,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地中海。
那是一个火热又尘土飞扬的六月天,我们抵达了地中海。首先,我们需要到西西里的梅西纳港口乘坐我们的“都达公主号”。对于大多数英国旅游者来说,地中海阳光普照的海滩和闪闪发光的蓝色海水给他们的假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其实这片海洋远不止是度假胜地,它还蕴藏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埃及文明、米诺斯文明、两河流域、腓尼基,以及希腊和罗马在内的整个西方文明都与这里有直接关系。)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想了解地中海是如何孕育人类的早期文明的。
出发探险之前,我们需要弄清楚一个细节——船。梅西纳港口砂石遍地、酷热难耐,海岸边停泊着许多不同的船只——闪闪发光的巡洋舰、供游客一日游的小船、渔船、巨大的跨地中海邮轮、帆船,甚至还有冲浪板——但唯独没有我们的“都达公主号”。当我们背着150箱沉重的设备在港口等候时,她却还航行在地中海中,要几天后才能到达。还好,我们的等待地点环境并不是十分恶劣,况且再多的抱怨也不能加快她到来的速度。
终,我们的探险开始了。我们此行的目的,是了解这片海洋与人类的关系。当然,并不是在梅西纳港口做研究,而是在一个被淹没的神秘山洞里,它在更靠西边的巴里亚利岛上。我们顺利出发了。
洞中探秘
为了了解地中海早期的历史,我们需要潜入海中,找到一个很特别的水下洞穴。奇怪的是,水下洞穴考洼格林达的入口在陆地上——距离波尔图克里斯托不远处的马略卡岛海岸附近有一个巨大落水洞①,宽30米,深也有30米。这一落水洞的底部就是一个大型的深海山洞群的入口。
山洞表面的水来自降雨或者河流,因此这里的水是淡水。但是由于一种被称作“海洋盐跃层”的现象,水面以下几米深的地方变得一片漆黑。当两种不同密度的水混合时,会变得像是盘旋着的石灰。在这里,表层的淡水和深层的海水混合,形成了这种奇妙的盐跃层现象。这一迹象也表明,这些山洞确实是通往海洋深处的。
这里是世界上的深海山洞群,里面的构造令人叹为观止。起初,我们在狭窄的岩石通道内游动既危险又费劲,但突然间,山洞前方出现了一片开阔又壮观的空间。山洞壁上有一些透明的沉淀物,在电筒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一些岩石从山洞的顶部和底部向外伸出,造型十分精致。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展览馆。
令我们感到奇怪的是,这些鬼斧神工的构造是完全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含钙质的水在滴落过程中蒸发才会形成这些从山洞底部向上伸出的石笋,或者自上向下头部尖尖的钟乳石。问题在于,蒸发只会发生在空气中,但这些山洞却是在水下的。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在过去的某段时间里,这些山洞是极其干燥的。碳定年显示,这些洞中细长的沉淀物大多已有80 000年至143 000年历史了,这意味着,它们形成于一个冰期的结束和下一个冰期到来期间。在冰期时,海水在两极形成了高达几英里的冰川,致使地球上的海平面急剧下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些山洞曾经干燥过。
除此之外,这些山洞还有其他令人惊叹之处。潜水员发现了一些之前从未见过的球根状钟乳石,它们很像生长在茎上的巨型黑莓。这些结构表明,地中海的海平面曾不停地变化过。这里的每一个“圆球”都富含矿物质,据了解,它们必须在海水表层形成,且需要空气和水才能生长,因此,只有海平面一升一降才会有新的结构生成。这些圆形钟乳石极其罕见,它们记录了海洋的变化。海平面的起伏源于一些气候变化(包括变暖和变寒),而不是因为冰期的到来。
我们在地中海似乎看到了一幅古时候有趣的画面:那时的海洋比如今的要浅得多,这些山洞里还没有水,它们还在高高的海平面之上,而不是在海洋里。
这也可以解释这一山洞系统中其他的一些考古发现。例如在40年前,人们曾在这里发现了史前鹿的化石,但现在这种鹿已经灭绝了。大约5
000年到6 000
年前,这种鹿在此地的数量还很多。
早的定居者
我们在这些山洞里发现了早期人类存在的证据,这也许是令人感到振奋的。我们还找到了一条用石头堆砌而成的小路的残骸,大致推断它应该建造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这条路将一个叫作“考洼季诺维
萨”的山洞与更高的地方相连。在这里还发现了超过100件的瓷器碎片,这些瓷器可以追溯到青铜时代。以上这些证据都清楚地表明,地中海沿岸曾经有古人类居住。
波尔图克里斯托附近的山洞里发现的一些证据表明,马略卡岛沿岸曾有人类居住。除此之外,还有证据表明,包括黎巴嫩、巴勒斯坦、叙利亚、安纳托利亚以及两河流域北部的早期文明发源于地中海附近的其他区域。一旦人们在沿岸地区建立起群落,他们就可以利用地中海的特性在地中海的其他地方开拓殖民地。当时这片海域还很小,并且几乎是全封闭的,因此这里的海平面平静,且潮汐运动和缓。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早期的沿岸居民可以利用芦苇甚至是原木制成的简单筏子或船只穿越这片海域。早期,人们用划桨一下一下地渡过海域,抵达了爱琴海群岛、撒丁岛以及西西里岛,终踏遍了地中海长达28 600英里的海岸线,随处安家,靠海而生。在铁器时代和铜器时代,这样的散居现象的确存在过,有很多考古学证据可以证明。
例如,黑曜石是一种可以用来制造工具的火山玻璃①,这种材料产自米洛斯的基克拉迪群岛,但在希腊本土却发现了10 000年前的黑曜石。显然,它们是由早期居民在米洛斯挖出后带到希腊的。
现在,让我们回到西西里的墨西拿,我们还在等待探险船的到来。墨西拿海峡是欧洲繁忙的海洋航路之一,每天都有邮轮和运输船在这条狭窄的海峡间来回航行,但“都达公主号”还没有现身。我们不得不找了一艘比“都达公主号”小得多的游艇,进行我们早已计划好的潜水,尽管这并不是一个上佳选择。因为地中海从整体上看虽然较为平静,但墨西拿海峡却是其中危险的一片海域。
神秘的海峡
西西里岛与意大利半岛上的卡拉布里亚之间被一片危险的漏斗状海洋隔开,来自伊特鲁里亚和爱奥尼亚的海水奔腾不息地流向这里,这里窄处只有不到2英里,所以直到现在,在此航行还是和古时一样困难重重。
墨西拿海峡的潮汐运动每7小时变换一次,在此期间海水都要流经一条仅有80米深的狭窄水路,而其他地方的海水深度可达2 000米。这种剧烈的地形变化致使海水在这里积聚了足够的能量,形成了臭名昭著的漩涡以及猛烈的洋流。这片危险的水域历史上曾给船员们造成了不少麻烦,甚至有人认为这里居住着怪兽。
希腊神话中有一头名叫斯库拉的六头怪兽,她居住在意大利半岛的峭壁上。如果有水手进入她所掌控的范围,她就会吞食掉这些水手。同时,西西里有一个叫作卡律布狄斯的漩涡,威力异常强大,可以将水手吸入其中致死。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所描述的水手奥德修斯就是通过小心挑选两个漩涡间的航路才避免被卷入漩涡之中的。
除此之外,墨西拿海峡还有更为神秘之处。它同撒哈拉沙漠一样,经常出现海市蜃楼。海市蜃楼是一种神奇的视觉幻象,当上升的热空气和下降的冷空气在空中相遇时,就会出现这种奇特景象。在炎热的天气里,光的折射作用使空气像水一样闪闪发光,所以很多人会在道路上方看到小规模的海市蜃楼现象。而墨西拿海峡没有边界,因此这里的海市蜃楼规模非常大,就像透镜一样,地平线外几个不同地层的景象都被扩大化了。当周围的环境条件适宜海市蜃楼出现时,海峡周围的船员们就会提高警惕,因为那些本不存在的陆地可能会出现在他们眼前。
虽然这里危险万分,但却有一种早期的海洋居民可以在这里生活——全世界范围内能够找到它们的地方只有两处。这些居民并不是人类,而是一种比人类的出现要早得多的海洋生物。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能够有机会潜入海洋之中去寻找六鳃鲨,都是件令人特别激动的事情。这份幸运似乎也预示着我们的探险开始转运了。“都达公主号”终于到了,但她终停靠在了西西里岛以西的玛莎拉港口,而不是墨西拿港口。我们终于可以将那150箱设备搬到船上,开始向西航行了。航行途中,我们经过了拥挤的城镇以及繁忙的高速公路,每到此时,我们都很好奇,当人们刚刚在地中海的海岸和小岛上安顿下来时,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
深海中的现代怪兽
六鳃鲨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原始动物。顾名思义,六鳃鲨有六道鳃裂,这一点与大多数鲨鱼不同,其他鲨鱼都已经进化成了更为先进的五道鳃裂。六鳃鲨的长度可达5米,6排牙齿呈刀片状,鳍上有白色的边缘,眼睛可以发出荧光。如今的六鳃鲨与2亿年前形成化石的六鳃鲨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区别。
人们对于这种特殊鲨鱼的了解非常少,原因是六鳃鲨基本生活在极深的海域,差不多在2 000米以下,所以除了坐潜艇,人们是无法见到六鳃鲨的。世界上只有两个地方可以找到六鳃鲨,其中一处就是墨西拿海峡,这里的上升流可以迫使水中的生物从海底上升至接近海平面的地方。但尽管如此,见到六鳃鲨的机会依然非常渺茫,必须在春季的某个新月夜里,而且只有在潮汐运动之间的几个小时内才有可能。因为六鳃鲨在这个时候可能会游到40米深处觅食。但即使是在此时,它们的游动速度也异常快,并且它们出现的时间非常短。由于它们周身呈棕色或者灰色,而这里的水流既昏暗又翻腾不息,因此找到它们的概率更加小了。
我们已经在午夜连续进行了两次潜水,大家都已经筋疲力尽了,但始终没有看到六鳃鲨。按照当地人的建议,要想看到六鳃鲨就必须在新月夜中潜到比较昏暗的地方。作为一名潜水员,直觉告诉我,我需要在平潮期潜水,只有这样,海峡处强大的上升流才不会对我产生太大影响。因此我决定在凌晨1点30分,也就是平潮期即将结束时进行搜寻。这意味着我必须在潜水过程中加快速度以搜索更多海域。我拿到了所能找到的两个的氧气罐,并说服潜水店员尽可能多的向其中充入氧气,这两个氧气罐的承压已经远远超过了安全值。这样做可以为我多争取10分钟宝贵的潜水时间。后,我在我的负重腰带上系上了8.75磅金枪鱼块。也许这样可以比我之前更能吸引鲨鱼的注意力。
当我渐渐远离地中海旅游景点一贯的喧嚣,向着静谧又幽暗的海峡驶去时,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在进行如此具有挑战性的潜水之前,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格外专心。我们也不得不格外注意岸上播放着音乐的夜店、飞奔的摩托车以及快速驶过的汽车,因为这些都会在水面上产生噪音。我觉得自己正处于不同文化的交接点,发动机的声音已经盖过了岸上的音乐声。我们正航行在自古以来就令人生畏的激流中,而我们下面很有可能就有一条史前鲨鱼在游动。
我很期待能离开船只,亲身感受周边海水的浮力以及身上那沉重的装备。当我在昏暗的海水中逐渐下降,进入到一个完全未知的世界时,我感到十分欣喜。当我在40米深处平行游动于虎钳一样的水流中时,我尚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浅层海水的底部,但30分钟后,我就再也看不清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