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346047
编辑推荐
“哈佛女孩刘亦婷”系列持续畅销260万册纪念版。
内容简介
刘亦婷讲述了多姿多彩的哈佛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
刘亦婷父母深入细致地介绍了在《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里“点到为止”的具体方法。如:优秀素质体系怎样从无到有?怎样培养创造力?怎样掌握各科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及考试方法以增强学习能力?怎样有效地辅导孩子学习?如何实行强身健脑的生活方式?如何把握家庭性教育的方法与时机?怎样检查婴幼儿的心智发育进度……详细回答了各界读者关心和咨询的与素质教育相关的各类问题。
从2004年3月问世到2009年改新版之前,此书已持续畅销60万册。
刘亦婷父母深入细致地介绍了在《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里“点到为止”的具体方法。如:优秀素质体系怎样从无到有?怎样培养创造力?怎样掌握各科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及考试方法以增强学习能力?怎样有效地辅导孩子学习?如何实行强身健脑的生活方式?如何把握家庭性教育的方法与时机?怎样检查婴幼儿的心智发育进度……详细回答了各界读者关心和咨询的与素质教育相关的各类问题。
从2004年3月问世到2009年改新版之前,此书已持续畅销60万册。
目 录
引子
读者朋友,让您久等了
无数读者提问,让我们日夜惦记
又一本心血结晶,回答各类咨询
章 刘亦婷,你在哈佛还好吗?
开学前,另一种形式的充电
初进哈佛,感悟“谎言”与“真理”
野营:不是军训,胜似军训
室友与校友,各有各的“酷”
理解与岐视,我的朋友与处境
哈佛如此开放,又如此安全
课外活动:“让世界走向中国”
学生能把事情做多大?
伙伴们推举我当主席
读者朋友,让您久等了
无数读者提问,让我们日夜惦记
又一本心血结晶,回答各类咨询
章 刘亦婷,你在哈佛还好吗?
开学前,另一种形式的充电
初进哈佛,感悟“谎言”与“真理”
野营:不是军训,胜似军训
室友与校友,各有各的“酷”
理解与岐视,我的朋友与处境
哈佛如此开放,又如此安全
课外活动:“让世界走向中国”
学生能把事情做多大?
伙伴们推举我当主席
在线试读
章 刘亦婷,你在哈佛还好吗?
时光回到1999年8月1日,婷儿在首都机场告别亲人,开始了她人生新的奋斗历程。
随着婷儿手拉行李箱的身影在国际出发厅渐行渐远,挂牵之情便丝丝缕缕地拴牢了父母的心。其实我们挂牵的内容不多,“平安”二字就足以概括。放不下的大都是多余的担心,却又忍不住这些担心——知道她重视锻炼和保健,还是担心“会不会生病?”知道她习惯于安全,还是担心意外和车祸。尤其是婷儿大一那年,美国接连发生了几起中国留学生被害的血案,其中之一就是个成都女孩;2001年美国又发生了“9·11”劫机撞楼恐怖袭击;2002年春季40天内国内外竞接连发生了4起空难……家有游子,这类新闻总是格外刺眼锥心!
婷儿出发之前,已经听说哈佛学生忙得平均每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为了既不给婷儿增加负担,又可以让父母安心,我们事先约好,除了婷儿想要倾诉什么或有事要谈,平时常用电子邮件发个“好!”报声平安就行了。半年后,婷儿觉得写电子邮件没有打电话过瘾,不如每个月多打一两小时工,用多挣的一二十美元每次和爸妈谈个够。于是,每隔十天半月,婷儿就会和我们通一次电话。每当她在我们的午后美国的半夜1点多打来电话时,各种新信息便天女散花般从听筒里往外冒,其间穿插着许多深层次的交流探讨,足以让我们高兴好几天。
然后,又是等待,又是牵挂。
很多读者也在牵挂着婷儿,关心她学业是否顺利?关心她是否适应哈佛?关心她有没有遇到歧视?关心她将来如何发展……这些牵挂满溢着读者对婷儿的真心关爱。为了报答这份关爱,我们一直在记录婷儿给我们打来的电话,每年暑假和婷儿的短暂相聚,更是免不了有空就聊,有趣就记。有了这些积累,再加上婷儿的订正补充,便有了本书的章:“刘亦婷,你在哈佛还好吗?”
——这是读者询问人次多的问题,所以优先回答。
[刘亦婷自述]
开学前,另一种形式的充电
1999年9月4号,在美国东部马萨诸塞州的海滨城市波士顿,天空和我刚来时一样蓝得诱人。拉瑞夫妇开着他们心爱的越野吉普车,把我和我的两箱 两包行李送往哈佛。
时光回到1999年8月1日,婷儿在首都机场告别亲人,开始了她人生新的奋斗历程。
随着婷儿手拉行李箱的身影在国际出发厅渐行渐远,挂牵之情便丝丝缕缕地拴牢了父母的心。其实我们挂牵的内容不多,“平安”二字就足以概括。放不下的大都是多余的担心,却又忍不住这些担心——知道她重视锻炼和保健,还是担心“会不会生病?”知道她习惯于安全,还是担心意外和车祸。尤其是婷儿大一那年,美国接连发生了几起中国留学生被害的血案,其中之一就是个成都女孩;2001年美国又发生了“9·11”劫机撞楼恐怖袭击;2002年春季40天内国内外竞接连发生了4起空难……家有游子,这类新闻总是格外刺眼锥心!
婷儿出发之前,已经听说哈佛学生忙得平均每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为了既不给婷儿增加负担,又可以让父母安心,我们事先约好,除了婷儿想要倾诉什么或有事要谈,平时常用电子邮件发个“好!”报声平安就行了。半年后,婷儿觉得写电子邮件没有打电话过瘾,不如每个月多打一两小时工,用多挣的一二十美元每次和爸妈谈个够。于是,每隔十天半月,婷儿就会和我们通一次电话。每当她在我们的午后美国的半夜1点多打来电话时,各种新信息便天女散花般从听筒里往外冒,其间穿插着许多深层次的交流探讨,足以让我们高兴好几天。
然后,又是等待,又是牵挂。
很多读者也在牵挂着婷儿,关心她学业是否顺利?关心她是否适应哈佛?关心她有没有遇到歧视?关心她将来如何发展……这些牵挂满溢着读者对婷儿的真心关爱。为了报答这份关爱,我们一直在记录婷儿给我们打来的电话,每年暑假和婷儿的短暂相聚,更是免不了有空就聊,有趣就记。有了这些积累,再加上婷儿的订正补充,便有了本书的章:“刘亦婷,你在哈佛还好吗?”
——这是读者询问人次多的问题,所以优先回答。
[刘亦婷自述]
开学前,另一种形式的充电
1999年9月4号,在美国东部马萨诸塞州的海滨城市波士顿,天空和我刚来时一样蓝得诱人。拉瑞夫妇开着他们心爱的越野吉普车,把我和我的两箱 两包行李送往哈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