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4194756
一部现在市场上罕有的关于纳粹帝国名将曼施坦因的生平传记。
专家执笔,内容权威:
本书作者系法国当代军事史学家,曾在法国的军事学院任教20年,预备役上校军衔。他还是法国电视二台的“军事顾问”,并与其他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合作。
版本稀有,译文流畅:本书的译者旅居欧洲多年,翻译水平精深,所以这个版本的曼施坦因传实为不可多得的稀有版本,值得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
本书由军事史学家执笔,结合大量的档案、回忆录和真实老照片,勾勒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杰出的军事将领——曼施坦因的生平传记。曼施坦因与古德里安、隆美尔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三大名将。与后两者相比,曼施坦因又被称为“陆军中的*强大脑”“纳粹德国的头号战略家”,无论是西线还是东线,从入侵波兰,到闪击法国;从苏联广袤国土上的塞瓦斯托波尔到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曼施坦因永远是德军历次大型战役中的中心人物。但随着德军的节节溃败,第三帝国的覆灭,一代名将曼施坦因终究逃不过被罢黜乃至俘虏的命运。
出身于普鲁士军事贵族家庭的曼施坦因为何甘愿被绑上纳粹的战车?被誉为“军事战略天才”的他为何终究没有跻身于第三帝国*权力层?被士兵广为爱戴,甚至令敌人都赞叹不已的他,为何却被希特勒厌恶至极?在战场上杀敌无数的他,为何能被提前释放并在死后依然享有军事荣誉的葬礼?且看本书娓娓道来。
1 带着军人肩章出生
2 锋芒初现
3 德意志国防军的萧条年
4 在新的军事反应堆中心
5 在波兰的牛刀初试
6 一个恼人的冬天
7 魔鬼般的大镰刀收割行动
8 “巴巴罗萨计划”
9 克里米亚之战
10 塞瓦斯托波尔元帅
11 为元首救场的人
12 伏尔加河上的“古希腊悲剧”
13 在哈尔科夫的振奋和暂时的延缓
14 “堡垒计划”
15 东线后的战火
16 失势
17 死而复活
元首肯定是从来都还没有听说过曼施坦因关于入侵法国的那些“胡言乱语”的,但是他一直都在找一个比“黄色计划”更新颖的计划。凭着他的直觉,他希望他的将军们能给他一个更符合纳粹本性的计划,也就是一个更彻底、更有决定性的计划。希特勒相信命运、相信大地的力量、相信决断。他怀疑理性精神。他希望能得到一个配得上他的天赋的神一样的点子。然后在一个神奇的机缘巧合下,曼施坦因的这个不拘一格的计划就刚好出现了。
局势峰回路转
作为新上任的军长,曼施坦因和其他新晋将军一样,前往柏林参加希特勒的赐宴。施瓦本人埃尔温·隆美尔[1]因为刚被任命为师长也参加了这次宴会。宴会的日期是1940年2月17日,而它将彻底改变战争的面貌。一般来说,希特勒举行这样的宴会的目的就是要让将军们都明白谁才是真正的主子,他要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对他忠诚。如果说他认为帝国的空军和海军的司令都已经把他们的军队管得很好了,那么他对陆军的疑虑还是很大的。曼施坦因没有因为这些顾虑而停下脚步:他知道自己要比布劳希奇和哈尔德更懂得雄辩。这个机会太好了,他不能白白浪费。在希特勒身边的一位侍卫长的帮助下,他得以在宴会结束后单独跟希特勒见了面。这是曼施坦因孤注一掷的一次尝试。对元首来说,曼施坦因并不陌生,他对后者在参谋能力方面的杰出声誉早有耳闻。但是这位次世界大战时候的下士对曼施坦因充满怀疑,因为后者对纳粹没有好感。曼施坦因对着西线地图,一边俯身指点一边向元首陈述他的作战计划。他知道他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与以往不一样的是,这次希特勒没有用长篇个人演说打断他,他似乎被曼施坦因所讲的内容给吸引住了。只在次世界大战中做过通讯兵、没有受过任何军事院校培训的他,对计划中的一些精深和细微处并不能完全明白,[2]但是他本能地感觉到了这个计划的潜力。与命运较劲、孤注一掷、重新洗牌,这些观点都符合这个独裁者的直觉。曼施坦因显得令人信服、才华横溢而又不失礼貌,这一局他赢了。元首采纳了他的计划,但是却没有接受这个他始终都不信任的将军。好嫉妒的凯特尔可能已经提醒过希特勒,曼施坦因曾经为“犹太混血儿”一事提出过抗议,这完全是有可能的。
几天以后,希特勒向统帅部颁发命令,要求将兵力按照曼施坦因的要求转移。我们可以想象哈尔德接到命令时候的样子,他曾经一再严词拒绝曼施坦因的计划。进攻按计划于5月10日从阿登开始,而北面的进攻将只是为了迷惑英国和法国(法国第1集团军和英国的7个师),从而加速使他们成为瓮中之鳖。统帅部奉命执行:A集团军群(伦德施泰特)总共配备了45个师,其中7个是装甲师、3个是摩托化师;而B集团军群(博克)的兵力减少为只有29个师,其中3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博克将军要在空降部队(这是他们在这次战争中首次使用空降部队)的帮助下击溃荷兰的兵力并且占领比利时的要塞。接着,他要将冲他而来的盟军强力击退,从而方便伦德施泰特将军从他们背后突袭。C集团军群的19个师里没有任何装甲和摩托化师,他们要在边境保持防御态势,准备迎战正面而来的法国军队。
曼施坦因的计划开始全面执行。曾经打垮过波兰的战术如今又让法国和英国的军队彻底崩溃了。装甲部队的进攻令人眼花缭乱,就算是在马斯河上[3]气势也毫不减弱,让盟军觉得他们真的是无处不在。这种集体的幻觉现象造成了盟军的恐慌:参谋部纷纷烧毁文件,销毁通讯工具,因为他们坚信德国的坦克马上就要到了,而事实上这些区域里根本没有任何德国军队。英勇的法国和英国坦克伴着步兵部队竭尽全力拼搏,狠击德国部队,在炮弹面前毫不畏惧,令德国反坦克炮手深感绝望。后,它们终于动不了了,因为汽油烧光了。法国战役变成了一场军事灾难和人间惨剧,法国马路上到处是大批逃难的平民。
隆美尔的进攻
在1940年的这次战役中,隆美尔将军指挥装甲部队的方式完美地演绎了曼施坦因精神——未来这种精神还会在苏联战场重现。“我很多次发现,两军对战,谁先用火力压制住对方谁就赢了!”隆美尔在他的回忆录里这样写道。因为坚信这个原则,这位元首的宠臣不停地往前冲,他自己和他的部队都冒了很大的风险。在他身边有一小支队伍,队伍里包括一个小小的参谋部和它的通讯设备、一个战斗小组和一个卡车无线电,无论他走到哪里,这支队伍都跟着他。在实地战场上,他永远都在运动,有时候当他觉得事情进展得太慢,他就会直接去指挥师里的一个很普通的营。如果射击手为了自保而停止射击,他就会对他们进行各种辱骂。有一次,他自己的一边脸颊被弹片炸伤,而身边的两名军官则被炸死了。和曼施坦因一样,他认为速度决定一切;他也认为不能给法国任何喘息的机会,因为他们还有不少可以抵抗德军攻势的力量。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速度,他们才能彻底瓦解法国。隆美尔说:“我们曾经和一个携带着武器的法国摩托车部队面对面遭遇,我们当即就把他们截停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因为突然发现自己被德军部队包围了,觉得太意外、太慌乱,所以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只会把他们的机器往沟里推。”在别的地方,法国人兴高采烈地迎接了这些穿着配有骷髅标记黑色制服的德国装甲兵。当他们终于明白眼前的这些装甲兵是驾驶着他们的装甲车,从遥远的德国跋山涉水而来的德国兵,而不是英国兵的时候,隆美尔从他们脸上读出了深深的失望。
隆美尔将军出身步兵,从未受过骑兵训练。但是,正是因为这样,他在操作中更能够将坦克本身特有的一些机动性特点利用起来。当在法国战场上的另一位装甲部队司令、轻骑兵出身的古德里安,还在等待浮桥搭起来以便渡河的时候,隆美尔已经用简易渡船,在敌人机关枪的封锁下,一趟趟地抢先渡河了。似乎没有什么可以阻止这位1918年时的突击队队长了。他完全投入到曼施坦因计划的精髓里,这个计划好像就是为他量身定制的。有德国军官是这样描述曼施坦因计划的秘诀的:“不管是哪里,只要有开战的迹
象,那么我们肯定已经抢先一步了,也就是说,每当前线有僵持的迹象,我们就立刻突破法国的阵线,以免形成真正的交战。”隆美尔强调了这种超越传统的作战方法的作用:“我下令的作战方法——一边开足炮火打击对方,一边前进——创造了奇迹。虽然这样会需要很多弹药,但是却节省了很多人力和坦克。敌人迄今为止都还没有找到针对我这种打法的还击手段。当我们用这种方法和他们战斗,他们的精神就垮了,就连他们的重型坦克也屈服了。他们只是不知道,其实我们的装甲装备跟他们的相比,要薄弱很多!”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