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056999
《定本·育儿百科》中文版畅销十年纪念版
当代育儿读物经典品牌
东方家庭育儿宝典
育儿必备的实用百科全书
作为有幸结识此书的工作人员,我强力推荐父母们购买此书,它像一本“育儿词典”一样实用而且可靠,细致入微,面面俱到。
我就是在这本书的指引下养育我的女儿的。作为资深妈妈,我一有机会就推荐此书给身边的新手妈妈们,并不厌其烦地告诉她们:育儿过程中的一些困惑,此书中都有解答!
我已彻底被这本书和它的作者松田先生征服——他如此钻研业务,经验如此丰富。愿新妈妈们都能像我一样幸运——育儿过程中有这位大师的指引!!
★★★★★ **推出DK育儿品牌:
★★★★★ **推出DK育儿品牌:
★★★★★松田道雄育儿系列
★★★★★松田道雄育儿系列:
★★★★★华夏孕产育儿系列:
★★★★★华夏孕产育儿系列:
★★★★★华夏孕产育儿系列:
★★★★★华夏孕产育儿系列
推荐阅读:
《育儿百科》由日本著名儿科专家松田道雄先生所著,初版刊行于1967年,其后松田先生坚持每天涉猎*科学知识,并经常与孩子们的父母交流育儿经验,将新的内容于再版重印时加入,年年修改,不断完善。大规模的修订共有3次,*次修订于1980年,名为《新版·育儿百科》;第二次修订于1987年,名为《*版·育儿百科》;第三次修订于1999年,名为《定本·育儿百科》。《定本·育儿百科》也是松田先生的*后一版“育儿百科”。
《定本·育儿百科》致力于梳理育儿理念,示人给婴儿爱而不仅仅是喂养;从孩子立场出发,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是松田老人育儿理念中*精华的部分。松田老人强调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强调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利;教育孩子,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以读者为中心,从父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定本·育儿百科》从婴儿诞生前一直写到孩子上小学,共分651个专题。以孩子的年龄段为单元划分,各部分相互独立,内容包括喂养方法、环境、异常情况、集体保育等,详细解答了父母在育儿时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细致入微,全面周到。新手父母只需阅读孩子同年龄段的部分即可,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后一部分为“小儿疾病”,语言简洁,知识性强,供孩子患病时参考。书中还有松田先生经多年实践创编的30节婴儿体操,不仅有利于婴儿运动能力发展,更有利于亲子之间的互动。
《定本·育儿百科》是松田先生与几代母亲的育儿经验结晶,源自东方文化,吸收现代科学知识,*东方家庭。它经过不断修订再版,深得年轻父母的信赖。由于其养育理念在东亚地区有广泛的相似性,《定本·育儿百科》在泰国、韩国、中国等东方国家广为流传。据不完全统计,自它面世以来,拥有的读者已逾千万。
松田先生在《定本·育儿百科》修订完成之后,即与世长辞了,在此,我们谨向这位将毕生心血贡献给育儿事业的老人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他送给新世纪孩子们的贵重礼物——《定本·育儿百科》。
婴儿诞生之前
1 能当好妈妈吗?
2 常发生的失误
3 什么样的药有危险
4 遗传性疾病
5 蜜月膀胱炎
6 妊娠前保健
7 何时就诊
8 日常生活
9 乳头内陷
10 妊娠反应
11 小小的变化
12 大的异常
13 妊娠期传染病
14 有病妇女的妊娠
15 超声波检查
16 妊娠期禁忌
17 回乡分娩
18 什么时候住院好?
19 预产期到了还不生怎么办?
20 有工作的孕妇的分娩
21 父亲的作用
22 要孩子还是不要孩子
◎婴儿期的准备工作
23 婴儿的房间与环境
24 婴儿床
25 婴儿的寝具与枕头
26 婴儿的衣服和尿布
27 奶瓶(附婴儿出生需准备的物品)
出生到生后1周
28 对做了爸爸的人说几句
◎ 第一周的婴儿
29 出生当天的婴儿
30 从出生到生后1周
◎喂养方法
31 产后第一天的母亲
32 喂初乳的意义
33 提倡母乳喂养
34 母乳喂养方法
35 乳头破裂
36 是不是母乳不足?
37 母乳不足时的补救措施
38 什么样的奶好?
39 喂鲜牛奶不行吗?
40 奶粉的调配方法
41 喂牛奶的方法
……
1周到半个月
半个月到1个月
1个月到2个月
2个月到3个月
3个月到4个月
4个月到5个月
5个月到6个月
6个月到7个月
7个月到8个月
8个月到9个月
9个月到10个月
10个月到11个月
11个月到1周岁
1岁到1岁半
1岁半到2岁
2岁到3岁
3岁到4岁
4岁到5岁
5岁到6岁
上学的孩子
小儿疾病
后记
新版发行之际
最新版出版之际
《定本·育儿百科》发行之际
译者后记
在发行《定本·育儿百科》之际
《育儿百科》从1967年初版发行以来,已拥有了150万的读者。中国、泰国、韩国也都有了译本。作为作者,我感到十分荣幸。
为了使本书内容在飞速发展的医学领域不至于落后,我先后购读了英、美、北欧、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儿科杂志和医学周刊杂志20余种,每天用一个上午的时间读书已成了我的日程,读书所体会到的新内容就利用每年改版的机会加上去。
新加的部分不仅仅是医学知识,也有针对读者在边读《育儿百科》边育儿中遇到的问题来信咨询我所做的解答,同时也把所提到的这些问题用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订正过来。经过30多年与读者的书信来往及不断订正,使得近年来提出问题的信件几乎没有了,更多的是母亲们的感谢信和书迷们的来信。这些来信,使我对本书的内容更加坚信不疑。
订正最多的是“孩子的疾病”一章,也是关系到治疗的部分。这里写到的疾病的原因和自然经过,作为儿科医师的常识已经肯定下来。现在医师不得不看很多非特定疾病,无暇向患者家人介绍疾病常识。
以前我曾想,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世了,就把“孩子的疾病”一章删掉,只发行主文。可是,我收到了好多来信说“我把母亲养育我时读的《育儿百科》,当成养育我自己孩子的重要宝物来读”。因此,我不得不考虑书的生命之长久性。
《育儿百科》的生命之长,并不因为它是我个人的作品,而是因为它是与众多母亲共同写出的作品。我不在世了就绝版此书的想法,恐怕也是我个人不负责任的想法吧。现在我决定,只把随着医学的发展容易变更的部分(新药名、疾病的死亡率)删掉,定稿后再版续刊。
松田道雄
1998年春
最新版出版之际
20年前把《育儿百科》献给世人时,列举了两个目的。一个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育儿的事情,另一个是帮助在核心家庭时代的母亲从传统的育儿模式中摆脱出来。在此再版之际,更加感到这两个目的明显地凸现出来。
高速成长的经济诞生了新商务,育儿也变成了新市场,新制品的洪水阻碍着孩子的自然成长。跨进育儿领域的新商务,正以比其他任何医疗名称都迅猛之势,把未经岁月检验的“新药”和“检查”强行塞给人们。医疗是盈利,是研究,全然不顾及孩子和父母的烦恼,不能言语的孩子的人权危机,莫此为甚。
母亲在育儿方面看上去不像以前那么孤立无援了。媒介产业的兴盛带来了情报的过剩。但是,情报的发送者,在大男子主义的今天,究竟能够减轻多少母亲的负担呢?既然媒介也是商品,卖方的立场当然就应优先考虑母亲。对于育儿来讲最需要的应该是什么呢?问及此问题的人没有比现在更多的了。《最新·育儿百科》,将针对这一时代的要求给予回答。
在再版之际,多蒙装帧方面的福田繁雄先生、照相制版方面的八潮西保育园、驹草幼儿园的各位同仁、摄影方面的关户勇先生以及本文所采用照片的松村久美女士、岩尾克治先生等单位和个人的关照,在集体保育方面的改订,承蒙关西保育问题研究会的同仁高齐由美子女士、川原佐公先生的指导。另外,岩波书店的田沼祥子女士、高林宽子女士、竹田久美子女士、津田健子女士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松田道雄
1987年7月
新版发行之际
《育儿百科》初版发行至今已经13年了,想不到会有这么多朋友喜欢这本书,非 常感谢。本来育儿是一种风俗,只要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育儿方法也不能不随之改变。核心家庭愈来愈多,育儿方法已经很难再靠代代相传的方式维持下去。《育儿百科》之所以能被大家喜欢,大概也正是因为它能够适应育儿传承将要中断的情况吧。只要育儿与生活方式相关,就不能不将医学与社会联系起来加以审视。数千年的育儿经验总结,也是为了不至于在新的背景下迷失前人踩踏出来的蹊径。孩子的母亲们能将希望的目光投向一个上了年纪的普通儿科医师,对我来说无比荣幸。
这13年来,《育儿百科》又有了新的实用方法。因医疗制度不完善,日本的医生们不得不在异乎寻常的繁忙中诊疗,无暇向病人解释病情。因此,《育儿百科》担负了替医生向病人说明情况这一新的角色。如果在理解了病情的基础上接受治疗的人增加了,以病人无知为前提的医疗就会渐渐消失吧。这种愿望比起初版时,变得更加强烈了。每年再版之际,都部分订正了所注意到的问题。但是因为纸型坏了,这次必须彻底改变版本。因此,把原来不能搞的大规模的修订付诸实施了。《育儿百科》常常被作为礼物送给新婚夫妇,所以,新增加了“婴儿诞生之前”这一妊娠期注意事项的部分。
在新版付梓之际,向在装帧和摄影等方面给予多方关照和支持的福田繁雄先生、“宝宝孩子之家”和“北须磨保育中心”及岩波电影的关户勇先生、岩尾克治先生,岩波书店的田沼祥子女士、饭山律子女士、竹田久美子女士、中川由美女士等单位及个人,再次表示衷心感谢。
松田道雄
1980年夏
初版后记
本书力求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育儿问题。孩子的成长是个自然的生理过程,有其自 身的规律。与风土有着密切关系的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经过实践不断修正错误,逐步适应了自然规律。适合于日本民族的育儿方法,就建立在日本民族的风俗习惯的基础上。
此外,文明时而缓慢时而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战后的日本如同是“第二次维新”,改变了日本民族的生活方式,这大大加速了孩子们的成长。另一方面,这种“第二次维新”也改变了日本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家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夫妻意志营造的核心家庭。与战前相比,妻子自由多了。但这种自由必然也付出了它的代价,妻子失去了从婆婆那里学习传统的风俗式的育儿方法的机会。刚刚成为母亲的妻子,虽然没有任何育儿经验,也必须面对孩子,并承担起做母亲的责任,这是日本民族未曾有过的经历。
母亲们在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中,虽然备感困惑,而育儿指导工作者,却很少给予他们以帮助。这些育儿指导工作者们,在这种现代化的进程中也都自生自灭了。任何国家都是一样,育儿的指导由医生掌握着主动权,而他们总是在育儿失败时才粉墨登场。写育儿书的是医生。然而,在对母亲们起着决定作用的医生的头脑中,还残留着明治维新时代的烙印。
人们的观念中还残存着文明是从西方传入的、是天皇用以启蒙百姓的工具这种思想,这是因为培养医生的医科大学与明治的官僚政府息息相关,就像日本虽然已进入了“第二次维新”,而日本政府还不能从德国式官僚制度中摆脱出来一样,日本的医生们也还以其学阀的形式残留着官僚思想。
战后,培养日本医师的大学,因为不能像以前那样从官僚政府那里获得财力支持,其研究经费不得不仰仗药品厂商及乳制品公司的赞助,这就大大降低了医生们的地位。为了卖商品而无视孩子自然成长的各种企图,压抑了以科学的态度进行的批评。如果说明治、大正的育儿指导是号召人们顺应天皇期待的那种秩序的话,现在的育儿指导则是号召人们与药品厂家、乳制品公司“共存共荣”。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保健所发给母亲们的、由厂家署名的宣传手册上。
把外国的也就是美国的文明从上到下地灌输给母亲,这种明治时期的做法在今天的育儿指导中也还继续存在着。这本书,我以为在内容方面维护了民族的个性,在做法上也从某些方面抵抗了外来的强势。如果把立场放在孩子一边,就必须靠向与孩子最贴近的母亲。为了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长,必须尽可能地缩小对母亲指导的不自然情况。所谓不自然,就是强行推销不必要商品的广告,就是对孩子进行不必要的注射“治疗”。
如果从孩子的立场、母亲的立场来考虑育儿,作为日本的母亲们经历了几千年才创造出来的传统的日本式育儿方法,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还必须重新认识。虽说是传统,但不必维护。作为日本人,只要被这种风俗所束缚,在现在的文化水平摆脱不了的风俗,就不能无视并顺应这种受了扭曲的日本式育儿。夫妇和孩子分别睡在不同房间里,这种适合于美国中产阶级的育儿方法与即便是在钢筋水泥建筑里母子也得睡在同一房间的日本式育儿方法,是有所不同的。
抱着不是从医生角度而是从病人角度考虑治疗的这种态度,30年前,我从大学走出来,到了结核预防健康顾问所,这对我的成长影响极深。当时给我的研究以方向性指导的平井毓太郎先生,曾一直主张不能用注射折磨孩子,这使我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作为战后20年社区儿科医师的我,每天的生活把我和孩子的母亲们的距离拉得更近了。在那里,我了解到了从上一代分居出来、孤立无援却又必须养育婴儿的母亲们将要面对些什么样的问题。我看到了很多敏锐的母亲,对生长极快的婴儿,试验迄今为止育儿书上从未记载的新营养法,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们尊重了孩子的自然成长。但并不是所有的母亲都能这样。有些母亲无视孩子的个性,强加给孩子死板的育儿方法,使得孩子非常痛苦,为了减少孩子的这种痛苦,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批判这种育儿方式,我曾写了《我是婴儿》、《我两岁》两部书。
从1963年起,对民族文化中风土人情的兴趣强烈起来,因为我要重新认识作为 日本风俗的育儿方法,所以积极地在每日新闻上连载《日本式育儿法》(后作为讲谈社现代新书出版)。在其准备期间,我读了创造日本江户时代育儿学的香月牛山先生的《小儿必用养育草》。另外,我奔走于近畿各地,采访了作为民俗的育儿方法。在这本书中,之所以包含了“旧式”育儿之处,就是因为看到了这种“旧式”的育儿方法,培养了结实的孩子和情绪稳定的母亲。
因为在岩波新书出书和在报纸上连载,提高了我的“知名度”,常常有从医院里“逃脱”出的患者来访问我,我听到了来自病人的对现代医学的批评。这些批评,从医生的角度看是对研究的热心,但从病人的角度讲则是对病人的痛苦的漠视。
现在的医疗体制是国家的援助少,而更多的是依赖病人来负担,尽管医生和护士们都很尽职,但还是使医院的经营很困难,使病人的住院生活不自由,把治疗搞得不科学。每个人所患的疾病是否都需要住院治疗呢?从病人方面看是个很大的问题。既然站在母亲的立场上,就不能回避这个问题。从医生来看,当然病人住院可以万事方便了,但那是医生的立场。患病的孩子也有他们的立场。病人、医生、护士必须携手并肩,重新改变这种不完善的医疗制度。我想,直到它实现为止,都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于是在“孩子的疾病”栏里写进了这些想法。
当然,这本书不能成为医生的代用品,生了病看医生是理所当然的。遗憾的是医生太忙了,不能向母亲们详细解说。我的愿望是支援来看病的母亲。大多数医生和母亲的立场是一致的。但是从经营角度出发无视孩子立场的人,也许感到与这本书的宗旨相抵触。有人说,批评医生降低了医生的信誉。但是,并不因为医生是医生就是可信的,相信哪个医生、不相信哪个医生是病人的选择。在自由世界里,只有医生可以免除自由竞争这件事,未免奇怪。我不想再看到使医师忘记了自由竞争、把病人当愚民对待的官僚式保险制度延续下去。就像公正的法官不怕人民的眼睛一样,公正的医生也不该让忧虑孩子的母亲们唠唠叨叨。就像裁判不应惩罚无罪的人一样,治疗也不应以不必要的注射折磨孩子。
这本书有一个独特的地方,就是列举了集体保育问题。怎样才能把孩子养育得健康,这一研究课题不属于儿科,使我懂得这一点的是列宁格勒小儿研究所附属保育园和第7届全苏小儿科学会。
1957年我被邀请到了苏联,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转机。苏联的医生告诉我,为了科学地认识孩子健康的成长,只靠累积给孩子看病的诊疗量是不够的,必须直接深入到孩子健康的成长之中,做大量的观察比较。
从那以后,我加入了关西保育问题研究会这个民间的研究团体,接触了保育园和幼儿园工作的人们。在5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有关集体保育的知识。其中的一部分,在《我的幼儿教育论》中公开发表了。在那本书里,涉及了做具体保育工作的保育人员所关心的问题。告诉我问题实质之所在的当然是保育问题研究会的人们。
在这本书中的“集体保育”栏,写了保育应改变为如此这般等一些愿望,从现在的保育园条件来看,恐怕会认为那是理想论。但是我相信,与其适应现实的贫穷条件养育孩子,不如面对理想、改革现实对孩子来说更好。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育儿,只有这样。比起30个孩子由1个保育员管理,不如15个孩子分别由两个保育员管理更好。这难道是过高的奢望吗?这和发射人造卫星相比是多么朴素的理想啊。
为了实现这一朴素的理想,希望能够进一步改善保育工作者的劳动条件。日本的宪法,保障对劳动者进行团体交涉的权利。没有必须交涉的团体,就等于剥夺了她们的权利,而她们的劳动条件到任何时候都得不到充分的改善。他们的劳动条件也就是孩子们受保育的条件。受保育的孩子能够在良好的条件下成长,这和母亲的愿望是一致的。
集体保育只适合于外出工作的母亲,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幼儿到目前为止,都是在集体中成长起来的。因为汽车的泛滥和住宅的密集,夺去了幼儿和小朋友们游玩的场地,被软禁在家庭里。给所有的孩子以游玩的场所,从软禁的孤独中解放出来,是所有母亲的愿望。对改善集体保育场所的劳动条件一事,希望所有母亲都能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
我希望在保健所工作的人们也读一下这本书。虽然保健所是为创建优秀士兵而组建起来的,但已经不得不从绝对平均的育儿指导中脱离出来。为了发展孩子各自的天分,必须尊重孩子的个性。孩子的成长可以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类型,不能根据是否是“标准体重”来区分孩子是优良儿还是不良儿。我希望鼓励没有经验的母亲要根据孩子的特性进行育儿。
这本书只将育儿对象限于上学前的孩子,对于上学的孩子,仅仅揭示了重新认识孩子一般性的成长。当然,就上学的孩子发生的疾病
读法
1不用1次把全部内容都读完。孩子1个月时,读1个月龄的部分,孩子1岁时,读1岁的部分。
2通过读“这个月龄的婴儿”、“这个年龄的孩子”等内容,能事先了解孩子这个时期成长的梗概、个性的表现方法。
3在“喂养方法”、“环境”栏中,与您孩子的月龄、年龄相关的内容要全部读 。为了补充家庭教育,要认真阅读“集体保育”一栏。
4如果孩子有什么异常情况发生,请先读与孩子月龄、年龄相符合的“异常情况 ”栏。很多时候在母亲看来是“异常”,可对孩子来说往往是个性的表现。在“异常情况”中找不到的内容,到“孩子的疾病”部分查阅。
5在“孩子的疾病”部分,除“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等传 染病以外,还收载了一些不常见的疾病。另外,根据本书的结构,把常发生在小学生中的“头痛”、“肥胖症”也列入了“孩子的疾病”部分。
6孩子的疾病”部分,要在请医生看过、孩子的病名定下来之后读。因为医生很忙,不能在诊室里与母亲详细谈病情,为了补充这一点,写了这部分。本部分是以请医生看病为前提,故省略了药量、手术方法等内容,但是记载了有关怎样发现疾病的内容。当应用错误的方法作出错误的病名诊断时,要从开始予以纠正。此外还谈到了患重病时是住院治疗,还是在家里治疗的问题。在疾病的治疗上,着重写了医生的意见分歧,这是为了当请了两位以上的医生诊治,意见有分歧时也不必不安。本书也尽量涉及到了遗传问题,供生下一个孩子时参考。
7保育园和幼儿园的保育工作者,根据自己所保育的孩子年龄,读了适合这些孩 子的“这个月的婴儿”、“这个年龄的孩子”的内容后,再读一下“集体保育”栏,然后再读“喂养方法”和“环境”栏,最后不要忘记读“防止事故”栏。
8在保育园、幼儿园里孩子发生了异常情况时,可以在符合这个孩子年龄的“ 异常情况”栏中寻找到答案,不要一开始就去查阅“孩子的疾病”部分。保育园的保育人员必须读“猝死”这一节。
9保健人员在进行育儿指导前,应先阅读符合这个孩子年龄段的“这个月的孩子”、“喂养方法”,以掌握孩子的个性。
10无论是母亲还是保育人员,都要事先记住“181 肠套叠”、“226 幼儿急疹”、“280 秋季腹泻”等疾病的内容。
30 从出生到生后1周
婴儿出生时头部严重变形,颜面浮肿,但在1周内会变得越来越可爱。营养充足的婴儿几乎整天都在安睡,有时睁开眼睛,但还看不见东西。一切平安无事,但对第1次做父母的人来说,会觉得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大部分均为生理性的,任何孩子都可能出现,根本没有必要治疗。现将这些“事件”列记如下。
一般在出生后第3天可发生新生儿黄疸,皮肤出现黄染。胎儿在子宫内处于乏氧的状态,所以血中红细胞数较多。生后环境中的氧气增多,不再需要过多的红细胞,而在体内破坏。红细胞破坏时产生的胆红素,属于一种色素,需经肝脏处理后排出体外,但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而使胆红素聚集于血中,引起黄疸。此黄疸不需特殊处置,在1周左右自行消退。半数左右的婴儿可根本不出现黄疸。
生后4~5天到2周左右脐带脱落,可以不涂任何东西。过去常在脐带脱落后涂次没食子酸铋粉。但由于该粉长时间残留于脐部,刺激局部,影响脐部的干燥,现很少使用。
出生时皮肤很红的婴儿,过了1~2周,就像人们在海水浴后皮肤灼伤一样,表面掉下一层很薄的皮,这也不必做任何处置。
生后第3~4天,黑色的黏便消失,开始排出母乳或牛奶消化后的大便,看见这种大便 即可知道肠道是通畅的。有时手出现细微抖动,手脚突然回缩,这种现象可在半年之内消失。
生后第4天到第7天,不少婴儿乳头部位发生肿胀,按压时无痛苦表情,有时还可出现泌乳,男婴也可出现这种现象。这是由于婴儿从母乳中摄取了促使母乳分泌的各种激素所致。2~3周左右消失,但有时6个月后仍遗留有结节,但最终会消退。部分婴儿在乳头与腋窝间出现米粒大小的副乳,可不必担忧。女婴阴道中出现乳状流出物,有时还含有血液。乳头部位肿胀、流出物等现象的出现,与在子宫中从母体内获得的激素突然中断有关,均可自行痊愈。
第3~5天,由于摄水量不足,可出现发热(38℃),过去称其为新生儿一过性发热。自从实行生后12小时内授乳以来,这种情况明显减少。如果出现体温升高,只补给水分即可退热。偶尔可在婴儿的牙龈上发现白色珍珠状物,像长了牙似的,大人可能会大吃一惊。此现象有时可持续3~4个月,以后自然消退。同样的东西也可出现在上腭。
婴儿的个性首先表现在哭闹的方式上。从在产院时开始,爱哭与不爱哭的孩子就可以区别开来。爱哭的孩子肚子稍稍饿了就哭,听到声音睁开眼睛就哭,尿布湿了就哭,哭声大而有力。相反,也有几乎不哭的孩子,肚子要不是很饿就不哭。其次,婴儿的个性还表现在大小便的排泄上。有的孩子排尿间隔长,排尿次数固定;而有的孩子1天排尿10~15次,间隔时间也不固定。有的婴儿每日大便10~15次,而有的孩子每天只排1次便。大便的性状也各不相同。同样都是母乳喂养,有的孩子的大便发黏呈金黄色,而另一些孩子的大便呈绿色含许多白色颗粒及黏液。用牛奶喂养的婴儿,有的大便发白, 有的发黄。单就大便而言,不能说这种大便好,那种大便不好。如果孩子生长发育正常,不用在意尿便的色泽或性状。
其三,婴儿的个性也表现在吃奶的方式上。有的孩子吃3~4分钟,就累了不吃了, 轻轻碰一下面颊或动一动口中的乳头,再吃2~3分钟,就这样,仅一侧乳房就能吃上20多分钟;而有的孩子一个劲地吃,不到10分钟就可以把一侧的乳房吸干,再吸另一侧的乳房,吃着吃着就睡着了。
生后第1周这段时间,同一个孩子其吃奶的方式并不固定,多数婴儿每天吃7~8次,而有的孩子只吃5次。有时吃得好,有时吃得不好。并非每次吃得都一样。吃完奶后,有的孩子将吃多的那部分吐出来,而有些孩子根本就不吐。
生后第1周内的婴儿体温多在36.7℃左右,上下午温差不超过0.1℃,环境温度过热,也可使体温升高。脉搏波动在120~160次/分之间,呼吸为每分钟40次左右,呈腹式呼吸。
在医院中采用美国式的睡法,即婴儿出生后立刻让其俯卧着睡。这是产院为了监护方便,将婴儿与母亲分开,集中在新生儿室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婴儿生后不久常出现吐奶,取俯卧位头向侧面,则无吸入的危险。
尽管在产院是俯卧睡眠,但回到家中,最好还要采取传统的做法,即让孩子仰卧睡觉。 常吐奶的孩子,可用座垫或毛巾垫在婴儿的后背让其侧卧。因孩子常发生吐奶而取俯卧位时,容易发生孩子把自己的头埋到吐湿的被子里的危险。为了不使被子被弄湿而铺上塑料布的做法则更加危险。荷兰、新西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不许让婴儿俯卧睡眠的活动,使婴儿猝死的发生率下降了一半。猝死发生的原因并非全部与窒息有关,与俯卧睡眠似有一定的关系。以前提倡婴儿俯卧睡眠的美国,目前也推荐侧卧睡眠(详见607 猝死)。
226 幼儿急疹
应该知道,幼儿急疹是婴儿在周岁之前必须要度过的关口,大多数婴儿都会有这个经历。婴儿首次出现高热也多半是由于幼儿急疹。
婴儿在6个月以后易发幼儿急疹的原因,是由于从这个时期起,婴儿从母体获得的免疫力已基本消失。没有哪种病会像幼儿急疹这样,使不同的婴儿具有如此相同的病程。一般的疾病总会有症状的轻重之分,有的还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幼儿急疹却不分月龄、季节、地区,病程千篇一律,且没有任何并发症。
幼儿急疹的症状是,发病初期只是发热。婴儿与往常不同,气色不佳且没有精神,一摸头部很热,量体温在38~39℃左右。虽然没有咳嗽、流鼻涕、大便也不稀,但因为婴儿是第1次发热,父母很是担心,于是就带到医院去看。医生一般诊断为“感冒”,或“着凉”、“嗓子稍红”等。看到婴儿不是很虚弱,医生也比较乐观,只给开些退热药就让回家了。可是到了夜晚,婴儿病情开始恶化,几次醒来哭闹。有的家庭为此首次体验到了彻夜不眠的滋味。婴儿不像以前那样爱吃奶,而且有时还呕吐,也不爱自己玩,总想让妈妈抱着。第2天一量体温仍在38℃左右。于是又去看医生,这时医生说:“热已经有点退了”,然后给注射一针抗生素。可是当天晚上婴儿还是没有退热。父亲也因婴儿的哭闹整夜没有睡好觉,早晨起来后嘱咐母亲再到医院好好看一下,然后揉着发困的眼睛上班去了。第3天母亲只好再次带婴儿来看医生。当听到母亲用有些不满的口气说“吃了医生给的药,可是……”时,不同的医生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有的可能会说:“给你开的尽是好药”,也有的挠挠头:“发热到底是因为什么呢?该退热了呀”(显然,后者的表现是善意的)。又被打了一针的婴儿仍旧是高热不退。这时,听到婴儿得病消息后急忙赶来的婆母说:“能不能是肺炎呢?”凭老人的经验,肺炎才有可能出现持续发热,而幼儿急疹这种病老人从没听说过。当母亲告诉她的婆母,医生诊断是“感冒”或者“扁桃体炎”时,老人摇摇头说:“感冒怎么会连续3天高热不退呢?真是奇怪。”全家都为此焦急不安,猜测种种可能:医生会不会误诊?这么小的婴儿持续高热3天,能不能影响脑子的发育呢?基于这种想法,决定到虽然离家远一些,但有一定名望的医生那里去看看。这些有名望的医生,由于经常诊治这种转院来的患者,因此接触幼儿急疹的机会比较多。医生看过后说“明天就会好”,然后给打上一针药。有的老医生甚至认为这是婴儿长乳齿的生理性发热,连针都不给打。次日,婴儿果然如这个医生说的退热了。母亲和婆婆都认为后来的这个医生医术很高明,注射的药也很好。实际上,幼儿急疹不论注射与否,第4天都会自然退热的。退热以后,婴儿的胸部、背部会出现像被蚊子叮了似的小红疹子,这些疹子渐渐扩散,到了晚上,就会波及到脸、脖子和手脚。对婴儿麻疹有所了解的人会误以为是麻疹。可是麻疹在出疹子时有高热,而幼儿急疹则是在退热以后才出疹子。婴儿虽然已退热,但仍是萎靡不振,爱哭,第3天晚上或第4天早上还会排稀便。完全恢复要在第5天,婴儿的疹子变少,精神也恢复到发病前的正常状态。到这时可以说婴儿已经痊愈了。
婴儿患幼儿急疹时,尽管精神状态不如以往,但看起来并不像得了什么大病的样子。就是出现高热,也有想玩玩具的意愿,哄逗时也会露出笑脸。喝奶量虽不如平时,但不是一点儿喝不进去。
曾怀疑过婴儿的病是幼儿急疹的医生,看到婴儿出了疹子会异常高兴,而没把幼儿急疹放在心上的医生就不会有特别的关注。如果是夏天,可能将幼儿急疹诊断为“痱子”,如果在冷天则又可能说是“荨麻疹”。还有的医生可能会确诊为“三日麻疹”。“三日麻疹”实际是风疹。是否将幼儿急疹放在心上对婴儿影响还不是很大,但如果说成是“三日麻疹”就比较麻烦了。因为一方面这会引起住在附近的孕妇的恐慌;另一方面,如果是女婴,风疹将关系到将来长大后妊娠的问题(见638 风疹)。一般来说,6个月的婴儿得风疹的可能性是很小的。风疹属于幼儿时期的病,而且大多是在流行期感染,并不像幼儿急疹这样散发。90%的患儿病程如上所述。也有极少数婴儿发热不止3天,而是4天。第5天热退以后才出疹子,这一点与其他婴儿是相同的。另外还有个别情况,发热不是持续在38~39℃ 以上,而是多少有些波动。上午只有37℃多,到了夜里才升至39℃左右。
婴儿在8个月以后出现幼儿急疹时,由于高热很容易发生抽搐。婴儿第1次抽搐往往会使父母受到惊吓。抽搐不过是单纯的高热惊厥(见248 抽搐),不会有什么问题。幼儿急疹是由人疱疹病毒6型引起的疾病。这种病毒隐藏在成人的喉咙及唾液腺里,通过唾液感染给婴儿。潜伏期大约为10~14天。幼儿急疹并不需要做特殊的护理。因为不会引起并发症,所以没有预防并发症的药物。如果从发病初期就知道是幼儿急疹,就没有必要给婴儿吃药。让婴儿自然痊愈对母婴双方都有好处,既不会受到药物的伤害,也不必为看医生到医院的候诊室长时间等候。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婴儿有病不去看医生是需要相当大的勇气的。听到邻居婴儿的母亲在一旁说“婴儿都热成这样还不去医院看一看”,或者说“会不会是出了麻疹”,年轻的母亲就会动摇。其实在发病的第一二天即使看医生,在按“感冒”或“扁桃体炎”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也可以多少看出幼儿急疹的迹象。7个月以后的婴儿,在发烧时可以用冰枕冷敷头部,但婴儿不愿意不要勉强。婴儿不爱喝奶时,应在调配牛奶时少加1勺奶粉使牛奶的浓度稀一些。有的婴儿虽然不想喝奶,但果汁还是愿意喝,可多喂些果汁。比起牛奶,有的婴儿可能更喜欢吃面条或牛奶做的面包粥。第3天时婴儿的大便会变稀,对此也不必做特殊的处理,只是将牛奶调稀一些就可以。冬天,在疹子消失之前尽量不要给婴儿洗澡。盛夏时节,在第3天退热以后,如果婴儿喜欢洗澡可以给他洗。洗澡可以使婴儿睡觉香甜。按以往的习惯,出疹子的疾病是不能见风的。但患幼儿急疹的婴儿即便带到室外,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如果到第4天仍不退热,就应考虑其他可能性。其一,可能是迟1天发疹的幼儿急疹。其二 ,如果是夏天必须想到暑热症(见177 暑热症)的可能性。不过暑热症与幼儿急疹的发热情况有所不同,暑热症是从清晨至中午发高热,而到傍晚就退了,从这一点上可以区 别两者。
当婴儿第4天没有退热,同时出现嘴唇干裂出血,在热退之前出了疹子,就必须考虑川崎病。如果是女婴,第4天不退热还应考虑尿路感染的可能性。可以用透明的玻璃杯接一点婴儿的尿进行仔细观察,尿路感染时婴儿的尿是浑浊的。
婴儿只要得过1次幼儿急疹,以后就不会再感染。2周岁之前如果婴儿没有得幼儿急疹,长大以后也不会发病。
日光倾城、… –
书本很厚,像字典一样。里面是按年龄段划分的,有些写到了,有些没写到。正在读。
笑看花开98… –
厚厚的一本,从出生前一直到六岁,内容详细,字体大小也合适,内容还没细看,应该挺不错的。
月亮太美了 –
没打开邮包的时候,从缝隙里看到一个类似大词典的书,当时还在想,我好像没有买字典呀,打开了才发现,原来是快要当妈妈的同事买的书,好厚一大本
卡米啦 –
初评
看了这本书感觉很实用,划分几个年龄段,很值得大家读
追评
很好的育儿书
涤尘 –
书很好,纸质挺好的,认真看了一些内容,真心觉得买了好书
格格HOCKEY –
备孕中 看了各种推荐和评论最终决定买这本书 刚到还没看 但很厚的一本书 应该非常详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