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095820
1984年,一对初为父母的年轻夫妻,为养育头生三个月大的孩子头疼不已、筋疲力尽。他们找到另一对年长、有智慧的父母,与他们分享自己的苦恼,寻求建议和帮助。分享效果还不错,年轻夫妻提议回家实践后下周再来分享。
他们都没意识到,这次分享传递的祝福,仿佛就是一颗小火苗,会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烧到世界各地,成为更多新手父母的祝福。
这对年老的夫妇就是《从0岁开始》系列的作者艾卓夫妇。从*初两对夫妻的偶然咨询和分享,到仅有4人参加的每周固定会面,到后来20对夫妻加入的小组分享,再到一年后“国际家庭成长”(GFI)机构的成立,艾卓夫妻的“父母引导式喂养”理念,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到65个国家。
目前,GFI在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和巴西都成立了机构,以此系列书籍为教材开设培训课程。“学习—实践—讨论—再实践”的分享模式带给了许多家庭不一样的改变——父母更省心,儿女更开心。
然而想要省心,必定先要用心。愿在养育过程中挣扎痛苦的中国父母们,也能认真地使用《从0岁开始》系列的四本书,汲取精髓,用心地学习和分享书中内容,缔造和谐的家庭关系,养育健康、快乐的孩子。
《从0岁开始》系列,是25年来以28种语言畅销65个国家的PDF喂养理念(Parent Directed Feeding)*次在中国整全出版,此前很多中国的父母从不同的途径获得过有限的内容,在育儿过程中便甚觉受益匪浅,此次公开、全面出版,装备年轻无助的父母,养育健康快乐的孩童,是新手父母的福音。
PDF喂养理念是父母引导式的喂养,它不同于按需喂养和按时喂养。按需喂养以孩子为主导,过于注重孩子的内在需要,这往往造就出予取予求的孩子,会让父母尤其是妈妈陷入极度的疲惫和焦虑,也会带来家庭生活和家庭关系的混乱、无序;而严格按时钟喂养则机械地固守时间表,忽略了孩子内在的情感需要,也无法满足孩子正常的成长需求。这两种喂养理论都很*,前者过于强调内在的心理需要,后者过于强调外在的环境控制。
而PDF喂养理论是一种内在与外在兼顾的平衡喂养法,倡导的是有弹性的喂养智慧,由父母来引导和管理孩子24小时的喂食、醒着与睡眠的时间,帮助孩子建立有规律的作息,既能满足孩子身体和情感的需要,又能保证父母尤其是妈妈有足够的睡眠和休息,保持他们身心灵的健康,家庭生活也计划有序。
1.从0岁开始1:预备做父母
本书是“从0岁开始”系列的*本,提出PDF喂养理念(Parent Directed Feeding),即父母引导式的弹性喂养智慧,从哲学、生理学及实践层面全面论证其合理性。从有弹性的PDF式喂养,白天小睡和夜间睡眠的训练,清醒时间的引导,以及如何面对孩子的哭闹等几方面,父母帮助婴儿养成醒着和睡眠的节奏,形成“喂食—醒着—睡眠”的良性循环。同时,本书还提供了丰富的育儿资源,新生儿各种常见问题工作表、插图,以及新生儿护理须知。本书倡导的新生儿看顾和护理方法,在800万家长心目中赢得了很好的声誉。
2.从0岁开始2:如何喂养5-12个月的孩子
对于父母来说,在这个过渡阶段,养育的难度开始加大。因为孩子的身体日渐生长,思维不断变化,与周围世界的互动增多。在过去4个月建立起来的规律作息不仅要保持,还要根据孩子的成长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此阶段的喂奶就不只是吮吸的本能生理反应了,而是婴儿与父母之间有意识的互动,例如食物和饮品、需要和喜好、想做的和拒绝的、规定的和禁止的,孩子和父母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这8个月里,父母的核心任务就是训练孩子,强化正确行为,制止错误行为,要利用喂奶和玩耍以及上床睡觉的每一个机会,对宝宝进行耐心、智慧的引导。
3.从0岁开始3:如何喂养12-18个月的孩子
从1周岁到18个月是一个特殊的阶段,从新生儿向幼儿期过渡,他们不是小宝宝了,但也不算幼儿。这是理解这个成长阶段的关键。他们的体力和心智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对独立的内在渴望非常强烈又难以预期,界线会经受考验,规矩对他们来说仅仅是建议,好奇心才是能操纵他们的力量,常常弄得父母措手不及。你该如何应对这些接踵而至的挑战?
本书共4章:第1章主要讲孩子在慢慢进入的世界里要经历哪些挑战,以及应当实现哪些目标;第2章重点讨论饮食和营养,以及白天的小睡和夜晚睡眠习惯的变化;第3章主要讲界限和“漏斗”理论,父母应如何营造游戏环境,以及游戏环境对孩子发展学习能力和自制力的影响;第4章是讲此阶段如何纠错,训练虽然可以防患于未然,但人的本性使然,你需要耐心地引导纠正。
4.从0岁开始4:如何喂养18-36个月的孩子
仰着小脸,伸展小手,摇摇晃晃地走路,刚过一岁半的孩子,一下从绵软的婴儿变成了小小探索者,不时停下来用充满好奇的眼睛观察这个新鲜的世界……幼儿期是孩子成长阶段一个很特别的时期,意识敏锐、记忆清晰、认知迅速、精力充沛是这个时段孩子的特征。他们在身体、行动、语言、认知等能力方面的变化,对成长中的孩子和父母来说都是新的挑战。
本书就是帮助你勇敢面对这些挑战,认识你的孩子,帮助你的孩子。这个阶段真的很关键,孩子在这个阶段所经历的一切,将在很大程度上塑造着他未来要成为的样子,是看向他们未来的一扇窗户。本书提出了一条条卓有成效的策略,如一个个锦囊妙计,使孩子在爱的滋养中认识这个奇妙的世界。
《从0岁开始(1)》
前言
第一章 从头说起
第二章 喂养哲学
第三章 婴儿与睡眠
第四章 喂养的事实
第五章 如何护理婴儿和妈妈
第六章 作息时间培养与日常生活护理
第七章 醒着的时间和小睡
第八章 如何面对孩子的哭闹
第九章 新生儿时期育儿小百科
附录一 当婴儿来到世界时
附录二 婴儿成长周记
附录三 父母工作清单
附录四 胃肠绞痛、反流和婴儿哭闹
附录五 多胞胎及早产儿的护理
附录六 问题解答
附录七 监测孩子的成长
附录八 健康婴儿成长表
《从0岁开始(2)》……
《从0岁开始(3)》……
《从0岁开始(4)》……
前言
第一章“为什么”原则
第二章 为父之旅
第三章 为母之旅
第四章 结构与常规
第五章 幼儿冲突的实质
第六章 顺服的目的
第七章 发出正确与错误的信息
第八章 指令、鼓励与纠正
第九章 幼儿期育儿小百科
附录一 理解童年期的恐惧
附录二 如果我的宝宝……该怎么办
前言
早在1984年,我们就开始分享本书的原则。后来,我们将这些原则用在我们两个孩子身上,分别是撒拉和肯尼。结果,这两个孩子都因为母乳喂养和有规律的作息而健康成长,他们都在出生后第七周就可以晚上连续睡八个小时。这本书的内容在朋友之间、城市与城市、州与州、国与国之间广泛传播。因为这本书,我们在成千上万的家庭中看到美好的见证,也看到成千上万的婴儿获得有规律睡眠的益处。
和之前的版本一样,这本书的新版也没有给父母开列做什么与不做什么的任务清单。我们有时候也会想,养育孩子如果真的那么简单就好了。我们更大的目标是帮助父母们树立自己的信心和意念,去迎接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挑战。我们相信,如果父母的思维和观念得到更新,这比学会某种具体的育儿技能更重要。毕竟,你的孩子不会在意自己的床单是哪种款式或者印有哪种图案,孩子衣柜里的衣服或者卧室里的装饰品也不是评判你做父母好坏的标准,是做父母的观念和思维决定了你育儿的成功与否。
我们相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心智发育正常、充足的睡眠、开心玩耍等都是很宝贵的,不容忽视。这些在父母的引导和管理下都是可以实现的,因为婴儿一生下来就有这些能力。同样重要的是,他们天生就有这样的需要。本书要做的就是阐述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以及为何要实现这些目标。
但我们也发现,现在有很多育儿理念与本书的完全相反,它们大多会让父母有很多期待,但也会让他们压力倍增。面对如此多样的育儿理念,父母们该如何选择呢?由于每种育儿理念都有其特定的效果,我们建议准父母和父母们对比不同的育儿理念,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既可以花时间与选择全球亲密育儿法(La Leche League
Attachment Parenting)的亲戚朋友在一起,也可以观察采用超前排期法(hyper-scheduling)的人,同时评估本书的育儿效果。
什么样的家庭是井然有序、和平宁静的呢?你可以同时观察父母的婚姻状况和孩子的状况。妈妈是否一直处于过度消耗的状态?她是否每隔两小时就要喂奶?爸爸是否睡沙发?孩子在六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大时,家里是什么状态?妈妈是否压力很大、沮丧而且缺乏信心?孩子是否紧张、疲惫不堪而且缺乏安全感?妈妈离开房间时,六个月大的孩子是否会哭闹?我们相信,不论哪种育儿理念,不管它们在逻辑上多么合理,最终都需要用结果说话。因此,你要从实际的效果来判断哪种理念有用、哪种没用。当你看到其他家庭和你同一种育儿理念并且取得很好的效果时,你就会信心大增。我们看到好的结果,就会去追溯原因。
现在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结构。本书分五个部分。在第一、第二部分,我们给出了世界观和哲学基础。一个人的世界观会从根本上影响其与子女、配偶和其他人的关系。如果父母相信生命只是一个偶然,那他们的育儿观念就会和相信孩子是上苍的礼物大相径庭。第三部分讲的是婴儿和妈妈的生理特点。对人身体的探究就像一扇窗户,从那里可以窥见生命的奇妙。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秩序和稳定性都很重要。父母的作息安排会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怎样的影响,也是这部分要探讨的内容。第四、第五部分讲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并且针对孩子在不同阶段的作息变化做出相应调整。
为了帮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本书的观点,我们会在每部分的最前面概述这一部分的主要观点。另外,每章最后的“问题与操练”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每个部分包括的章节如下:
第一部分:第一章
第二部分:第二章和第三章
第三部分:第四章和第五章
第四部分: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
第五部分:第九章
书中的附录则包括图表、工作表,以及关于婴儿护理的进一步信息。不要认为附录不如正文重要,附录与正文只是角色不同而已。请按照顺序来读附录,或者按照学习小组引领者的指导来读。在读每一章时,你会发现插图中用的人称代词是男性,这只是为了方便起见。这本书的育儿理念同样适用于女孩的成长。
最后,本书的内容可以帮助父母制订可操作的计划,以满足孩子和其他家人的需要。这些育儿原则已被成千上万的家庭实践过,如果合理地运用,你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你的孩子出现健康方面的问题,随时咨询育儿专家和家庭医生。
盖瑞·艾卓 安·玛莉·艾卓
南卡罗来纳州
作为一名妈妈,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我就时刻担心孩子的健康问题。《从0 岁开始1:预备做父母》一书的原则很有效,按照这些原则养育,孩子很早就能睡整晚的觉,健康而且满足。而作为一名产科医生,我相信这本书能够帮助父母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喂养婴儿,而且给新手妈妈带来更多自信,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莎伦·尼尔森,医学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我们夫妇既是父母又是家庭医生,经常被问到一些育儿和护理方面的问题。我们给出的回应都来自《从0岁开始》系列的育儿理念。这套书是很实用的指南,帮助我们解决育儿的问题,也给做家庭医生和做父母的我们以信心。
——托尼·伯登玛格丽特·伯登,医学博士,华盛顿
从一个医生的角度看,这套书无疑非常成功。在养育婴儿方面,这套书不是纸上谈兵,书中的方法切实可行。婴儿需要什么,如何让婴儿健康成长等,书中都有介绍。每次去做家庭探访和检查婴儿状况时,我都会与父母们讨论书中的计划和原则。父母们经常跟我说,这套书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这套书给家庭带来欢乐和爱,
——珍妮特·邓恩,医学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我既是医生也是丈夫和父亲,强烈推荐《从0岁开始》系列育儿指南。许多父母养育新生儿时身心疲惫,这套书可以帮助你们释放压力。如果准父母们从一开始就采用书中的育儿原则,在养育小孩的过程中一定能够从容自信,孩子必定健康喜悦,家庭也会和睦有序。
——大卫·布兰克,医学博士,美国科罗拉多州
《从0岁开始》(1-4)精彩书摘
喂养哲学的演变
20世纪,在幼儿教育理论兴起之前,父母们靠着常识和好的思想来养育孩子。那时候,妈妈们根据孩子的饥饿信号来喂养孩子,但每天的家务她们还要照做。日常工作是妈妈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规律的喂养也是婴儿生活的一部分。今天,有各种喂养哲学来指导父母,但它们都有自己的术语。
例如,可能会有人鼓励你按照宝宝的需求来喂养,不必遵循时间表,特别是你打算母乳喂养的话。或许你听说过需求时间表或自我调节时间表。也许有人鼓励你自然喂养,以避免过分依赖时间表。过分依赖时间表进行喂养不如根据孩子的哭声喂养好。但根据哭声喂养又比不上提示式喂养,后者类似于回应式喂养。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奶瓶喂养,这种方式也很流行,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种方法流行起来的呢?让我们追溯到20世纪,一起探究一下这些喂养方法流行的原因,就可以了解今天各种喂养哲学的起源了。
行为主义哲学:按照时钟来喂养
19世纪儿童发展理论兴起,到20世纪,又有两个相互竞争的学派引起公众的注意。首先是行为主义学派,兴起于20世纪初。行为主义者强调环境刺激是影响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同时,他们贬低情感、意志和人性等内在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他们认为,如果能控制环境的影响,你就可以培养出完美的孩子。
20世纪20年代,随着女性运动的兴起,行为主义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大发展。当时,女性运动的标志性特征是女性剪短发、穿短裙、服用避孕药和抽烟,以及以奶瓶喂养代替母乳喂养。当时,“婴儿配方食品”的发明使奶瓶喂养成为可能,从而出现了一种新的喂养方法,称为时间表喂养或“按时钟喂养”。
严格按照时间表,每四个小时喂一次被认为是对孩子最好的,每位“好”妈妈必须根据这个时间表来喂养。如果孩子喂食后不到四个小时就因饥饿而哭闹,父母也不必理会,因为决定孩子喂养时间的是时钟,而不是孩子的需要或者父母天然要干预的倾向。
新原始主义哲学:孩子主导的喂养方式
到了20世纪40年代中期,弗洛伊德修正派的育儿理论出现,它开始抱怨行为主义理论的苛刻与严格。20世纪的一群弗洛伊德的追随者认为,孩子一出生就带有心理创伤,这创伤是分娩过程中的各种压力所致。由于当时科学的局限性,人们普遍认为在分娩过程中初生婴儿会受到伤害,分娩是导致孩子在未来出现各种心理失衡和不安全感的根源。
奥托·兰克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是他第一个提出“分娩创伤”(birth-trauma)理论(1929)。他的理论当时并没有流行起来,但最终导致“新原始主义”(Neo-primitivistic)儿童发展学派的出现,获得里布尔(1944)、奥德里奇(1945)、弗兰克(1945)和特哈姆、皮拉恩、卡夫(1945)等人的支持。“分娩创伤”并非只是一个名称,它反映了一个特定学派的观念,即认为分娩时的分离会破坏子宫内胎儿和妈妈之间关系的和谐。因此,早期育儿的主要目标是重新建立婴儿与妈妈在情感上的连接和沟通。
这种理论有个奇怪的双重假设。一方面,子宫中的胎儿与妈妈之间存在一种完美的“情感”关系,但这种关系在分娩过程中被破坏了。这就催生了另一个假设,即每个新生儿都有一种强烈的潜意识,渴望回到妈妈的子宫内,寻求安全感。这种理论认为,由于出生后的孩子不可能再次回到母腹,因此,妈妈需要在孩子出生后创造或者模拟一种类似子宫那样的能给予孩子安全感的环境,并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妈妈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消除分娩创伤给婴儿带来的精神冲击。
从这一理论衍生出非常独特的母子重返亲密的计划。要重新与宝宝建立情感上的连接,就需要妈妈夜以继日地陪伴和照顾,回到育儿的“原始样式”。“宝宝应该在摇篮里被精心呵护,应该和妈妈一起睡,应该母乳喂养到两三岁。孩子将成为家庭的中心,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宝宝创造最舒适的环境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他的焦虑。”
1949年,由于缺乏客观的、可验证的数据,分娩创伤理论遭到公众的强烈质疑,慢慢被摒弃。同时,行为主义理论虽然还在流行,但也开始慢慢失去其影响力,部分原因是当时出现了一位名噪一时的儿科医生,他第一本书的销量在他有生之年就达到5000万册。他就是本杰明·斯波克博士(Dr. Benjamin Spock),那本书叫《婴幼儿护理》(Baby and Child Care)。斯波克博士以倡导按照常识喂养而闻名。同时,他强调婴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其照顾需要有弹性,其次才是固定的时间表。从严格地按照时间表喂养到给婴儿把尿的训练,斯波克反对行为主义强调的一刀切的做法;同时,他也反对新原始主义的以孩子为中心的极端做法,因为它全然否定结构和常规。
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斯波克博士的影响力日渐衰微。一方面,保守派认为他的观点过于宽容;另一方面,自由派又认为他的育儿建议过于严格。因为对斯波克博士观点的评价趋于两极化,也因为他影响力的逐渐减弱,分娩创伤的理论再次复兴。
20世纪40年代的分娩创伤理论的基本内容没有改变,但其当代版本有了一个新的名称,今天人们称之为“亲密育儿法”(Attachment Parenting)。事实上,这与“婴儿依附理论”(Infant Attachment)关系不大。它们只是名称相似,而没有科学意义上的联系,明白这一点很重要。“婴儿依附理论”主张身体接触是生存的一个必要条件。
作为作者,我们相信身体接触是婴儿的第一语言,他们通过感官传递爱与安全感。“身体接触”与适量的营养同等重要,缺乏任何一项都会影响婴儿的健康成长。
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需要和某方面的弱点来调整育儿方法。同时,他们应该小心任何会产生极端理念或者错谬的育儿理论。比如,正常的保护如果过度就变成不健康的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孩子的成长。20世纪80年代的亲密育儿理论的倡导者虽然强行保留了这个名称,实际却是用一种过时的、被废弃的理论取代了母婴依附理论。
不管今天这个理论叫什么名字,“亲密育儿法”或者是“重返亲密育儿法”(ReAttachment
Parenting),它们的哲学理念都是一样的,都源于分娩创伤理论,以及最早由奥托·兰克(1929)提出,后被里布尔(1944)发扬光大的假设。就像过去一样,现代的亲密育儿法计划也是很耗人体力的,特别强调妈妈要在孩子出生后为其创造一个类似子宫那样充满安全感的环境,妈妈需要日夜陪在孩子身边,白天用背带背着孩子,晚上要和孩子睡在一起。另外,妈妈通过不间断的哺乳,和孩子重新建立类似脐带连接的关系。
亲密育儿法的拥护者对哺乳的高举已经超过了母乳本身所具有的营养价值,这也是他们为什么主张母乳喂养的时间和次数越多越好。即使是三十分钟内已经第三次哺乳,如果孩子出现哭闹现象,他们还是会认为这即便不是饥饿的信号,也是母子连接失败的潜在迹象。这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可悲的是,亲密育儿理论原本是要塑造依附妈妈而有安全感的宝宝,结果却令人失望:婴儿情绪上紧张,需求过高,缺乏安全感,而妈妈也筋疲力尽。
创造怪物
经过60多年的研究,目前还没有结论性的证据,或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研究机构提供研究成果证明分娩创伤理论的假设——现代亲密育儿法所依据的理论前提。相反,有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可以反驳它,尤其是这样的事实:地球上的任何生命形式,简单的或复杂的,人类或动物,其后代都不会自发倒退,以寻求原始的连接。
不幸的是,只要分娩被视为给无助的婴儿造成创伤的“怪物”,亲密育儿法就会一直有固执的追随者。尽管如此,子宫真的就是新生儿渴望回归的天堂吗?为了向亲密育儿法的极端追随者证明理论的合理性,在现代科学时代,其支持者们继续向一张白纸般的新晋妈妈们描绘分娩过程的痛苦和可怕。他们赋予无助的婴儿这样一种感受,即父母的遗弃和背叛,这些感受唯有真正的亲密连接才可以克服。
在科学的世界里,这被称为“关联妄想症”(apophenia),即尝试在不相关的事物之间找到联系。他们说,婴儿能充分感受到分娩过程带来的创伤和动荡,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被迫从温暖、安全的子宫内出来,完全暴露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在这个全新世界里,他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食物,自己呼吸、喘息、咳嗽、挣扎求生。
果真如此吗?分娩过程是否真的这样?更准确、更合理地说,难道不是分娩赋予了孩子新生命,让他可以从极端约束的环境中真正得自由吗?婴儿在子宫里时无法表达自己,包括自己最基本的需求。他生活在一个黑暗的世界,在那个狭窄的空间里,他身体需要的营养与体液混合在一起。那是一个外人无法触及的地方,婴儿在那里没有机会听到爱、关怀和保护的声音。婴儿只有通过奇妙和美好的分娩过程才能获得拯救,真正从捆绑中被释放,进入一个自由的世界,用他的感官去感受这个世界。他第一次感受到慈爱父母的触摸,听到他们的声音,以及感受外面世界的鸟语花香。他可以看到数千种不同颜色的射线,这是他还在子宫里时看不到的。他可以自由地欢笑,自由地活动,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之前完全封闭的世界。所有这一切唯有借着分娩才能实现。如果出生是值得记住的时刻,那么它也是值得庆祝的时刻,不是回到约束与捆绑。
最后,如果创伤与关于出生的记忆紧密相连,那它是通过什么样的神经功能实现的呢?事实是:新生儿没有任何关于出生的记忆,更回忆不起出生过程中所产生的焦虑。
记忆功能和神经元突触的发展有赖于大脑接收到高含氧血,而高含氧血来自于呼吸。直到肺部充气,呼吸才开始,而肺部充气只能发生在孩子出生以后。孩子出生时和刚刚出生,控制记忆的大脑中心还在发育中。这说明了什么呢?
行为主义者强调外在结构,却忽视内在因素;新原始主义者则过度强调内在,而忽视外在的行为影响。我们认为,这两种理论都很极端,不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我们主张将两种理论结合,以免走极端,这是更好的方法。
预备做父母:父母引导式喂养
虽然有些妈妈在采用亲密育儿法时也能处于良好状态,但这不是大多数女性的普遍情况。一种更加人性化、减少疲劳的方法叫父母引导式喂养(Parent-Directed
Feeding,以下简称PDF)。PDF是一种婴儿护理策略,帮助妈妈与孩子连接,同时让孩子和全家人建立联系。
PDF是一套将“过度依赖时间表”和“重新连接”两种育儿理论有机结合的完整系统,能够给孩子的世界带来安全和秩序。同时,它给妈妈们充分的灵活性,让她们可以及时应对孩子的各种需要。它是一种前瞻性的育儿方式,可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例如,婴儿如果没有最佳灵敏度,就无法最大限度地学习,而最佳灵敏度取决于有没有优质的睡眠。优质的睡眠包含良好的小睡和稳定的夜间睡眠习惯。这一切都源自规律且一贯的喂养模式。规律且一贯的喂养模式来自于建立合理的日程表。PDF就如引起涟漪效应的那块石头,带来后面所有的结果,包括真正的亲子连接。
对于婴儿护理而言,父母引导式的策略包含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即父母的评估(Parental Assessment,PA)。这个评估可以为父母提供参考,帮助父母思考、评估和直观地了解婴儿的需要,以及如何在特定的时间满足孩子的特定需求。
父母引导式育儿法的优点有哪些呢?以下是三种常见的喂养哲学的比较分析,可以为你提供具体答案!
三种主要的喂养哲学包括:
1.孩子引导式喂养(也称为提示式喂养、需求式喂养、回应式喂养和自我调节式喂养)
2.按照时钟喂养(也称为固定时间表喂养)
3.父母引导式喂养(PDF)
喂养理论与实践
孩子引导式喂养。喂养的次数取决于一个唯一的变量,即婴儿的饥饿信号,如吸吮的声音、舔手指、幽幽的哭声或者大哭等。饥饿信号之所以被认为是变量,是因为喂养时间是随机的,不可预测。例如,第一次是隔三个小时喂养,第二次是隔一个小时,然后是隔二十分钟,接着是隔四个小时喂一次。也可能是三个小时之内喂五次,接下来隔很久都不喂。喂养的时间间隔在父母看来并不重要,他们认为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饥饿信号来喂养,无须在乎时间长短。
按照时钟喂养。严格按照固定的时间表来喂养,具体的时间由时钟来测量。时钟决定了什么时候以及按照什么频率来喂养,时间间隔通常是固定的。这样,饥饿信号就显得不再重要,因为每次喂养的时间都是固定的。时钟替父母甚至也替孩子思考,父母的角色就是顺服时钟。
父母引导式喂养。这种理论根据两个因素来决定喂养时间,一是观察孩子的饥饿反应(变量),另一个则是每次喂养的时间间隔(常量)。因此,父母需要根据孩子的饥饿反应和喂养时间间隔做出正确评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