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561866
内容简介
在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发展战略咨询项目等项目的资助下,作者所在团队在智能设计与制造领域做了一系列研究与应用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并在多个企业的产品设计与制造中获得成功应用。
本书融合了作者所在科研团队多年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究的归纳与总结,从智能设计、智能加_T‘、智能装配、智能服务这四个方面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及其企业应用,包括设计方案的智能决策、设计模型的智能求解、加-工艺的智能优化、加_T.过程的智能监控、加工质量的智能检测、装配定位的智能导航、装配工艺的智能规划、装配质量的智能分析以及装备服役的智能服务等。
本书供从事智能设计与智能制造、数学化设计与制造、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研究与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的参考书。
本书融合了作者所在科研团队多年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究的归纳与总结,从智能设计、智能加_T‘、智能装配、智能服务这四个方面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及其企业应用,包括设计方案的智能决策、设计模型的智能求解、加-工艺的智能优化、加_T.过程的智能监控、加工质量的智能检测、装配定位的智能导航、装配工艺的智能规划、装配质量的智能分析以及装备服役的智能服务等。
本书供从事智能设计与智能制造、数学化设计与制造、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研究与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的参考书。
目 录
前言
第1章绪论
1.1智能制造的内涵与特点
1.1.1智能制造的技术内涵
1.1.2数字制造与智能制造的联系与区别
1.1.3智能制造的主要特点
1.2智能制造的十项技术基础
1.3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
1.3.1智能设计
1.3.2智能加工
1.3.3智能装配
1.3.4智能服务
1.4国内外智能制造的国家战略及应用现状
1.4.1德国工业4.0
1.4.2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
1.4.3日本物联网升级制造模式
1.4.4中国制造2025
1.4.5企业智能制造应用现状
1.5从数字制造到智能制造发展的技术途径
1.5.1从数字制造到智能制造的三大模式
1.5.2从数字制造到智能制造的具体途径
1.6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智能设计:设计方案的映射与决策
第3章智能设计:基于知识的协同求解方法
第4章智能加工:加工工艺的智能优化
第5章智能加工:加工过程的智能监控
第6章智能加工:加工质量的智能检测
第7章智能装配:基于智能导航的装配精确定位技术
第8章智能装配:装配序列与装配分组的智能规划技术
第9章智能装配:装配预紧力与装配质量智能分析技术
第10章智能服务:挖掘客户隐式需求的智能服务技术
第1章绪论
1.1智能制造的内涵与特点
1.1.1智能制造的技术内涵
1.1.2数字制造与智能制造的联系与区别
1.1.3智能制造的主要特点
1.2智能制造的十项技术基础
1.3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
1.3.1智能设计
1.3.2智能加工
1.3.3智能装配
1.3.4智能服务
1.4国内外智能制造的国家战略及应用现状
1.4.1德国工业4.0
1.4.2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
1.4.3日本物联网升级制造模式
1.4.4中国制造2025
1.4.5企业智能制造应用现状
1.5从数字制造到智能制造发展的技术途径
1.5.1从数字制造到智能制造的三大模式
1.5.2从数字制造到智能制造的具体途径
1.6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智能设计:设计方案的映射与决策
第3章智能设计:基于知识的协同求解方法
第4章智能加工:加工工艺的智能优化
第5章智能加工:加工过程的智能监控
第6章智能加工:加工质量的智能检测
第7章智能装配:基于智能导航的装配精确定位技术
第8章智能装配:装配序列与装配分组的智能规划技术
第9章智能装配:装配预紧力与装配质量智能分析技术
第10章智能服务:挖掘客户隐式需求的智能服务技术
前 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不可能支撑强大的国防事业。
目前,全球制造业格局正面临重大调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不断交叉与融合,引领了以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制造业变革浪潮。为走出经济发展困境,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了“再工业化”发展战略,力图掌控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主导权,重振制造业,推进产业升级,营造经济新时代。
在国际制造业新一轮竞争中,我国制造业规模虽跃居世界位,却面临着大而不强的困境。一方面,制造产业对外依存度高,高端装备和产品核心技术匮乏,高端制造业发展滞后,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与国防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另一方面,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为此,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
智能制造是当前制造技术的核心发展方向。智能制造通过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借助计算机收集、存储、模拟人类专家的制造智能,进行制造各环节的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实现制造过程、制造系统与制造装备的智能感知、智能学习、智能决策、智能控制与智能执行。
智能制造给复杂装备的设计制造方式以及核心装备技术创新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例如,美国通过采用智能化柔性装配技术,将战斗机的生产周期缩短了2/3,成本降低了50%;采用智能控制技术使得大型工程机械的燃油消耗降低15%以上,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和质量。如何全方位提升装备设计制造的智能化水平,已成为学术界、产业界高度关注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为此,“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美国制造业振兴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科技规划都把设计、制造和装备的智能化列为优先发展方向,引发了智能制造的研发热潮。
近年来,在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发展战略咨询项目等的资助下,作者所在团队在智能设计与制造领域做了一系列研究与应用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并在多个企业的产品设计与制造中获得成功应用。本书融合了作者所在科研团队多年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究的归纳与总结,从智能设计、智能加工、智能装配、智能服务这四个方面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本书撰写过程中,得到作者所在团队同事和研究生的大力支持,具体撰写分工为:第1章(谭建荣、刘振宇)、第2章(冯毅雄、谭建荣)、第3章(徐敬华、刘振宇、彭翔)、第4章(程锦、刘振宇)、第5章(谭建荣、伊国栋)、第6章(谭建荣、何再兴)、第7章(刘振宇、裘迪)、第8章(刘振宇、段桂芳)、第9章(刘振宇、段桂芳)、第10章(谭建荣、徐敬华)。
本书的撰写得到了国内外许多同行专家的鼓励、支持与帮助,也参考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智能制造技术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许多理论、方法与技术还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加之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与读者给予批评和指正。
目前,全球制造业格局正面临重大调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不断交叉与融合,引领了以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制造业变革浪潮。为走出经济发展困境,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了“再工业化”发展战略,力图掌控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主导权,重振制造业,推进产业升级,营造经济新时代。
在国际制造业新一轮竞争中,我国制造业规模虽跃居世界位,却面临着大而不强的困境。一方面,制造产业对外依存度高,高端装备和产品核心技术匮乏,高端制造业发展滞后,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与国防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另一方面,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为此,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
智能制造是当前制造技术的核心发展方向。智能制造通过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借助计算机收集、存储、模拟人类专家的制造智能,进行制造各环节的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实现制造过程、制造系统与制造装备的智能感知、智能学习、智能决策、智能控制与智能执行。
智能制造给复杂装备的设计制造方式以及核心装备技术创新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例如,美国通过采用智能化柔性装配技术,将战斗机的生产周期缩短了2/3,成本降低了50%;采用智能控制技术使得大型工程机械的燃油消耗降低15%以上,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和质量。如何全方位提升装备设计制造的智能化水平,已成为学术界、产业界高度关注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为此,“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美国制造业振兴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科技规划都把设计、制造和装备的智能化列为优先发展方向,引发了智能制造的研发热潮。
近年来,在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发展战略咨询项目等的资助下,作者所在团队在智能设计与制造领域做了一系列研究与应用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并在多个企业的产品设计与制造中获得成功应用。本书融合了作者所在科研团队多年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究的归纳与总结,从智能设计、智能加工、智能装配、智能服务这四个方面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本书撰写过程中,得到作者所在团队同事和研究生的大力支持,具体撰写分工为:第1章(谭建荣、刘振宇)、第2章(冯毅雄、谭建荣)、第3章(徐敬华、刘振宇、彭翔)、第4章(程锦、刘振宇)、第5章(谭建荣、伊国栋)、第6章(谭建荣、何再兴)、第7章(刘振宇、裘迪)、第8章(刘振宇、段桂芳)、第9章(刘振宇、段桂芳)、第10章(谭建荣、徐敬华)。
本书的撰写得到了国内外许多同行专家的鼓励、支持与帮助,也参考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智能制造技术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许多理论、方法与技术还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加之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与读者给予批评和指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