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800053
代序 一本奇特的书(黄灿然)
再版序言
译者序言
引言
绪论
卷 斯宾诺莎和他的著作
章 生平和特点
第二章 著作
第三章 一般观点
第二卷 斯宾诺莎的哲学
章 “神或者自然”
第二章 作为样式系统的自然
第三章 作为自然一个部分的人类
节 人的身体
第二节 人的心灵
第三节 人的行为
第四章 知识和行为的等级
节 无知和受奴役的生活
第二节 科学和自由的生活
第三节 哲学的生活和对神的理智的爱
第三卷 斯宾诺莎在历史上的地位
章 斯宾诺莎和同时代的人对他的批评
节 神学上的批评
第二节 伦理学上的批评
第三节 形而上学上的批评
第二章 从莱布尼到黑格尔期间欧洲思想中的斯宾诺莎
第三章 斯宾诺莎思想的来源和意义
参考书目
索 引
一本奇特的书
黄灿然
我留意斯宾诺莎,是多年前读杜兰特那本通俗而精彩的《哲学的故事》。中外哲学家有不少是我感兴趣的,但我发现斯宾诺莎吸引我,因为他似乎可解决我的问题。我的问题是:对世界、人生、艺术,我已摸出一套自己的看法,只是,这套看法尚有一些模糊之处,尤其是世界的真相与人生的真相和两者之间的关系,尚有一些不明朗之处。甚至可以大胆地说,这方面我其实也已有了看法,只是尚未有一个专门探讨这个关系的人来给我痛痛快快、通通透透地阐释一番,以使我更确信和坚定自己的看法。而杜兰特笔下的斯宾诺莎似乎就是我要找的人。
但是,买来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书信集》和《简论上帝、人及其幸福》,我却读不出所以然来。除了《简论上帝、人及其幸福》完整地读过之外,前两本书都没兴趣读下去。原因是斯宾诺莎用几何学来论证他的基本观点,而我对数学一窍不通。尽管如此,斯宾诺莎始终是我觉得必须去深入了解的哲学家。不久前在旧书店见到英人莱昂·罗斯著的《斯宾诺莎》便立即买下来。此书虽是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来头却不小,是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与西方哲学史研究所合编的《西方哲学研究翻译丛书》中的一种。
原来,我的经历并非偶然。罗斯开头就引用翻译过斯宾诺莎著作的英国小说家乔治·艾略特的话说:“人们需要的不是斯宾诺莎著作的翻译,而是对他生平和体系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在一个人把他的拉丁文著作忠实地翻译成英文之后,他会感到还有一个更加困难的使读者了解其意义的过程……对那些读过斯宾诺莎写的原文的人来说,对他的风格所产生的兴趣就像从与一个具有非凡才能的人的交谈中所产生的兴趣一样。这个人隐居独处,用发自肺腑的语言不加雕琢地道出整个世界在说些什么。但是,一个译本却很难引起这种兴趣。”
罗斯这本书的奇特——对我而言是伟大——之处,是他一边恰如其分地评价斯宾诺莎的生平和体系,一边大段大段地引用斯宾诺莎原著的译文。罗斯占有的材料非常丰富,其剪裁功夫尤其了得,薄薄二百余页的著作,就完整、扎实地呈现斯宾诺莎的哲学世界和核心内容。引文占了多少呢?我没有计算,恐怕有三分之二吧。如此大胆,如此卓越!其余是穿针引线,而他在这方面所费的苦心,相信不亚于两三部专著。总之,无论是罗斯恰如其分的评价,还是大段引用斯宾诺莎原文,我都读得心里发颤。我每天读几页,如捧圣经。似乎每句话都应划着重线,还得再加圈加点。
斯宾诺莎的哲学体系,我想大概就是人类的智力所能穷尽的有关世界和人生的真相的透彻分析,一些地方与其他哲学和宗教思想例如佛理颇有相通之处,但胜在更完整、更客观,去除神秘感。佛是渡人救人,破人迷思,斯宾诺莎则是直接把人送进分析器里去看清自己是什么。他从非人的角度来看待自然,复从自然的角度把人非人化,如同罗斯引用威廉·詹姆士的话:“我们在宇宙里就像狗和猫在我们书房里,它们看书和听谈话,但完全没有弄明白其意义。”成熟或理性的人都知道,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混乱的人,他们往往情绪化,囿于一己的偏狭。而从斯宾诺莎的角度看,整个人类都是这样的偏狭者。同样的,我们所谓的人生哲学,也都是把人置于中心。这种哲学,也跟那种个人偏狭如出一辙,不管看得多么透彻。当然,作为一个人,斯宾诺莎不能不正视人生在世的意义。他是有答案的,且破解了我剩余的疑惑,但他的答案所展示的想象力,直穿九霄,不是我在纸上用几个字可以描述的。
斯宾诺莎给予我的另一大解惑,是充分地论述神与自然一体。我一直认为,没有一个人格化的上帝或神,上帝或神就是大自然,但这大自然,其威力与宗教上的神或上帝是一样的,甚至更猛烈也更温柔。引用罗斯引用的一句话说就是,神是“世界的住处”,虽然“世界不是它(神)的住处”。我觉得宗教不是真理本身,而是真理的隐喻,宗教典籍则如同真理的寓言。不言而喻,斯宾诺莎的哲学,成了泛神论——它肯定神的存在,却也冒犯了宗教,因为宗教的神是人格化的。
斯宾诺莎认为宗教基本上是迷信。神即自然,是一种实质,人是神的样态,是神无限延伸的一部分。人必须认识自然也即认识神,才能认识自己,终达至对神的理智的爱。人的痛苦在于人有激情,有烦恼。这痛苦源自人不认识自然,也不认识自己。打一个不是十分贴切的比方:文学是神,人生是自然,文学被当作崇拜和迷信对象。但理性地讲,文学即是人生,文学创作、体裁、技巧、方法、欣赏、趣味以至任何文字,任何文学争论、聚会、闲聊,都只是人生也即文学的属性和延伸,其中有各种激情和烦恼。只有一方面认识并避免这些外在性的激情和烦恼,另一方面在遇到这些激情和烦恼时知道它们是必然会有的,因而不被它们带着走,或抓住它们不放,或与它们纠缠,而是让它们从你眼前、心上、脑中自自然然地经过,这样才能与文学或人生的本质保持一致或保持接近。在实际做人方面,斯宾诺莎不仅提出生活节制、减少欲望,而且身体力行。他可以说是言行一致的哲学家,物质需要以足够糊口为上限。斯宾诺莎在这些方面的实践颇像斯多葛派,也颇像佛教徒。
读了罗斯这本书,下一步读斯宾诺莎的著作,就是顺水推舟而已。同样令人感佩的是,译者谭鑫田和傅有德为罗斯这本书写的中译本序,亦是清楚扼要——它之于罗斯这本书,如同罗斯这本书之于斯宾诺莎的著作。
后,顺便也是随便摘引两段斯宾诺莎的话:“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仅仅在于享受善的东西,而不在于自负只有他一个人享受它;那种因为他享受到别人享受不到的好处,因而认为自己幸福的人,不知道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幸福不是对正当生活的报答,而是正当生活本身;并不是因为我们克制自己的欲望,我们才享有幸福,而是因为我们享有幸福,所以我们才能够克制欲望。”这样富于启迪的文字,在斯宾诺莎的体系内仅是沧海一粟而已。或者毋宁说,这样的灼见若算得上是两股清泉,则斯宾诺莎的整个体系就是一个宇宙,并且是比我们所知更浩瀚的宇宙。
以上文字,是由我几年前两篇谈及斯宾诺莎的小文章重组而成的。而重组这篇文章,是因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要再版罗斯的《斯宾诺莎》,而编辑知道我喜欢这本书,就来联系我,希望我能把我的文章作为推荐这本书的序言。我个反应是:我哪里有资格推荐这本书!继而想,出版社这样做,无非是想为这本书多争取一些读者罢了。再说,前不久我曾在书店看到《西方哲学研究翻译丛书》里的一些书再版了,但里面没有《斯宾诺莎》,我想:也许是考虑到《斯宾诺莎》没有销路吧。现在有出版社愿意再版,实在难能可贵。而如果我这篇羞煞人的文章能为这本好书的继续流传起到些许的作用,我应该感到荣幸。
2017年11月21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