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6490697

2.孩子“不可理喻”,或许是焦虑心理在作怪。孩子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时,很多家长会认为这是孩子调皮捣蛋,故意为之,于是对孩子进行说教甚至体罚。事实真的如此吗?《儿童焦虑心理学》,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孩子,从而真正了解孩子,帮助孩子。
3.焦虑出现,让孩子勇敢面对。很多家人担心孩子被焦虑困扰,于是千方百计地让孩子躲避可能导致焦虑的场景或因素,结果适得其反,孩子的焦虑越发严重起来。《儿童焦虑心理学》帮助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焦虑,正确处理孩子的焦虑。
4.《儿童焦虑心理学》采用“论述+案例”的表述方式,避免了枯燥的说教,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另外,书中融入了故事、测验等内容,并配备了许多生动活泼的插图,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第一章 心理学家眼中的焦虑
弗洛伊德:不断演进的焦虑理论 // 002
叶克斯-道森定律:过度焦虑会阻碍能力的发挥 // 006
克尔恺郭尔:存在就会有焦虑 // 010
罗洛·梅:焦虑是非特定的 // 014
奥托·兰克:个体化是产生焦虑的源头 // 018
阿德勒:焦虑源于自卑 // 021
霍尔奈:焦虑与敌意存在一定的关系 // 024
第二章 被忽视的儿童焦虑心理
探寻引发儿童焦虑的真相 // 028
焦虑儿童的思维方式 // 032
儿童焦虑症的常见类型 // 035
焦虑儿童的行为特点 // 038
警惕焦虑的遗传性 // 041
第三章 特殊恐惧症:对特定对象的恐惧
什么是特殊恐惧症 // 046
特殊恐惧的形成机制 // 049
教孩子给特殊恐惧分级 // 052
如何帮孩子战胜特殊恐惧 // 055
改变之旅:怕狗的磊磊 // 058
第四章 社交恐惧症:儿童对社交充满焦虑
社交恐惧症是怎么回事 // 062
什么是社交恐惧思维 // 065
迈出社交的第一步 // 068
改变之旅:不喜欢说话的琳琳 // 072
第五章 强迫症:完美主义孩子的焦虑之旅
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 076
仪式感的强大吸引力 // 079
强迫症有多可怕 // 082
战胜强迫症,帮孩子找回真实的自己 // 086
改变之旅:容不得一丝凌乱的乐乐 // 090
第六章 分离性焦虑症:儿童黏着家长的根源所在
走近分离性焦虑症 // 094
建立自信,就能摆脱焦虑的困扰 // 097
帮孩子树立独立自主的观念 // 100
改变之旅:不愿上幼儿园的依依 // 104
第七章 广泛性焦虑症:莫名其妙地为所有的事情担心
什么是广泛性焦虑症 // 108
广泛性焦虑是如何形成的 // 112
克服广泛性焦虑症的方法 // 116
改变之旅:杞人忧天的冬冬 // 120
第八章 创伤后应激障碍:忧心坏事再次降临
创伤带来了应激障碍 // 124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典型表现 // 128
创伤后应激障碍产生的影响 // 133
寻求专业帮助,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 // 136
改变之旅:抚平伤痕的军军 // 140
第九章 恐慌症:突然袭来的焦虑
恐慌发作时的感受 // 144
初次惊恐发作 // 147
克服恐慌的有效手段 // 151
改变之旅:走出家门的洛洛 // 154
第十章 失眠:儿童也有睡眠焦虑
睡眠与焦虑之间的关系 // 158
儿童睡眠焦虑的表现 // 161004
培养良好的睡眠方式 // 164
讲故事有助于儿童入睡 // 168
改变之旅:被失眠困扰的丁丁 // 172
第十一章 摆脱焦虑,有法可循
让孩子学会接受,踢开焦虑这块绊脚石 // 176
提升孩子的专注力,不给焦虑生存的空间 // 179
教孩子学会做最坏的打算 // 182
让孩子做愤怒的主人,而非奴隶 // 186
让孩子采取正确的交往方式 // 189
改变孩子的思维模式,换种思维看焦虑 // 192
让孩子学会和自己谈一谈 // 196
直面恐惧,做勇敢的自己 // 200
附录一
心理测评:你有考试焦虑症吗 // 204
附录二
心理测评:儿童恐惧情绪测试 // 207
后记
警惕焦虑的遗传性
对于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而言,焦虑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人类进化机制选择让焦虑一代一代地遗传下来。这种遗传性无法从基因方面进行改良,却可以通过后天的调节减少对儿童的影响。
焦虑会遗传?这种说法让无数家长充满疑惑,更想得到一个确切的解答。
在儿童焦虑症患者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受到了遗传因素的影响。专家经过研究发现,焦虑症和遗传基因确实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是从我们目前掌握的知识来说,这种遗传在婴儿出生之前就已经完成,所以我们根本无法改变或是改良这种遗传性。
从本质而言,是人类的进化机制选择让焦虑基因遗传下来。这一点其实很容易理解,因为适度的焦虑能让人保持警惕性,并激发人的潜在能力,更有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虽说焦虑过度会让人觉得难受,可是没有丝毫焦虑会让人失去警惕,由此可能导致难以挽回的损失。两者相较而言,保留焦虑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遗传学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论据,可以证明焦虑确实具有一定的遗传性。研究结果显示,在一个家庭中,如果父亲或母亲患有焦虑症,那么孩子患有焦虑症的可能性将是正常家庭孩子的7倍。不仅如此,患有焦虑症的家长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使孩子变得更加严重,因为孩子十分善于学习,对于家长的言传身教,他们总能迅速掌握其精髓。
1989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罗姆·凯根进行了一个长期追踪的实验,以验证婴儿的天生气质与焦虑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
实验在哈佛大学的一间实验室里开始,参与其中的共有500个婴儿。研究人员通过能够引起婴儿兴趣的玩具、声音等来逗引婴儿,并借助摄像机记录下每个婴儿的反应。之后,凯根对录像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和研究,将500个婴儿分成了三个不同类型的组。
那些对新事物表现出强烈反应的婴儿被归为“强反应”组,婴儿数量大约占总数量的20%;对新事物的反应十分安静的婴儿被归为“弱反应”组,婴儿数量大约占总数量的40%;第三组介于“强反应”组与“弱反应”组之间,婴儿数量大约占总数量的40%。
根据之前数十年的研究,凯根对这些婴儿未来的成长轨迹做出了预测。在他看来,大部分的“强反应”婴儿,长大之后更有可能表现出内向、害羞甚至焦虑的性格特点。
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里,研究者对参与实验的婴儿进行了跟踪研究。在他们长到4岁的时候,“强反应”者内向的概率是“弱反应”者的4倍;到7岁的时候,有50%左右的“强反应”者出现了焦虑的情况,而在“弱反应”者中,这一概率仅为10%。随着年龄的增长,“强反应”者与“弱反应”者之间的差距缩小。在他们长到15岁的时候,大约2/3的“强反应”者在行为方面已经十分正常,他们的学习成绩不错,也能够正常地与人交往。
从这个跟踪结果来看,凯根的预测似乎没能成为现实。可是研究人员经过深入了解之后才发现,大多数行为正常的“强反应”者始终存在紧张和不安的情况,只是因为他们慢慢懂得了隐藏自己的情绪,所以才没有表现出来。凯根认为,即便他们能够控制自己外在的表现,可是内心深处的情感一般是控制不了的。“强反应”者从婴儿时期开始就已经有了焦虑的情绪,他们或许一辈子都无法摆脱焦虑。
凯根的研究证明,一部分人的焦虑是与生俱来的,它会伴随人的一生,即便长大之后懂得伪装自己,焦虑的情绪依然会不时地折磨这些人。
需要指明的一点是,在这个研究进行的同时,还有另外四个独立的小组分别参与到研究之中。最后呈现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焦虑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有15%~20%的婴儿自出生开始就比其他的孩子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通过凯根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焦虑的遗传性是造成儿童焦虑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既然我们无法通过更改基因来改变儿童的心理,那么只能寄望于通过后天的调节让儿童获得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父母来说,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孩子远离焦虑,悉心教育孩子不断与焦虑进行抗争,才能最终让孩子摆脱焦虑的纠缠。
心灵寄语
你不同情跌倒的人的痛苦,在你遇难时也将没有朋友帮忙。
——萨迪
人的面孔常常反映他的内心世界,以为思想没有色彩,那是错误的。
——雨果
谁要能看透孩子的生命,就能看到堙埋在阴影中的世界,看到正在组织中的星云,方在酝酿的宇宙。儿童的生命是无限的,它是一切……
——罗曼·罗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