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6813473
★举行千余场教育讲座,与家长面对面沟通
★教育方法实用,引领家长了解儿童心理,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
★大量案例,贴近生活
★安全感,让孩子有更好的专注力
★孩子早年受到的心理创伤更容易影响到未来发展
★孩子的学习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他对未知世界的主动感知和探索
全书按照年龄段(0~1岁孩子、1~3岁孩子、3~6岁孩子、6~12岁孩子、12~18岁孩子)分为五篇,以平实的讲述结合个案分析的方式,糅合心理学与教育学,分别阐述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成长特点及教育方法。作者结合丰富的心理咨询实践,选取家庭教育的热点问题,在了解孩子心理、如何与孩子沟通、怎样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为家长、教师提供切实有益的建议与帮助。
篇 0~1岁孩子的成长与抚育
亲源性心理障碍与师源性心理障碍
安全感很重要
早年创伤与影响
剖宫产还是自然生产?
分离之情绪体验
安全又舒适的子宫环境
不同的照看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处理好分离焦虑,建立安全的亲子关系
隔代抚养,父母不应缺席
呵护孩子离不开的依恋物
从依恋理论看养育
第二篇 1~3岁孩子的成长与抚育
自主发展
如厕与强迫障碍
闲话打压教育
规则意识
建立规则,要温柔地坚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第三篇 3~6岁孩子的成长与抚育
溺爱扼杀孩子的发展
入园是亲子关系的试金石
帮助孩子适应入园
入园的意义不在于学多少知识
家庭中的三角关系
敏感期的能力发展与开发
积极关注:善于看到孩子的积极面
从事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已十多年了,我一直想将自己这些年来的所思、所想以及所遇到的人和事写下来,却因为自己的懒惰,一拖再拖。终能拿起笔写下来,还得归功于那些听众和家长,是他们的鼓励促成了这本书成稿。
从事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大体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为自己不能很好地帮助来访者而有些愧疚,尤其是在从事这份工作的初阶段,这种体会会更深。其实,即便随着以后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更为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局限,这种情结依然存在。它一方面促使我不断学习,希望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帮助来访者;另一方面,我也在想,与其做一些亡羊补牢的工作,不如将工作做在前面,去普及家庭教育知识,让每一个孩子在更早的人生阶段就能接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而不至于将问题积聚到大学引爆。
曾经有一个阶段,我迫切地希望能找到一些机会来直接面对家长,和家长们分享我在咨询过程中遇到的个案,帮助他们走出家庭教育中的误区。2008年青岛市妇联启动了“迎奥运·百场公益讲座进社区”的活动,我有幸参与其中,走入青岛各区市基层社区,与家长们面对面地交流。关于家庭教育,家长们的期待和迫切想学习的劲头鞭策着我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受益深的其实还是我自己。常言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行路,以一种直接的经验去体味人生;读书,用间接的经验去丰富自己。而我们这些心理咨询师,应该感谢来访者:是他们,愿意让我们去分享他们的人生故事,从而使我们比常人多了一条道路去丰富自己。
我的研究生专业方向是心理统计与测量,而今从事的工作是心理咨询,两者相去甚远。每次想到这里就会觉得无颜面对自己的导师。所幸这十多年来,我一直从事的学习心理辅导结合了原来所学的考试研究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聊以自慰。
2003年的夏天,一名因为有点焦虑和强迫倾向而打算放弃学业的高一女生来咨询。我使尽浑身解数开导、陪伴了孩子两年,可喜的是她坚持了下来,而且还考出了县里高考文科第二的好成绩。自此,我就与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说,我还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一点点促进作用的话,它应该归功于这些孩子身后的父母。孩子的问题十之八九与家庭有关、与父母有关,却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够直面它。这些父母敢于面对问题以及不断追求自我成长的勇气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本书根据我在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的讲话稿整理而成。我一直以为自己的话语叙事能力强于文字表达能力。如果不是因为嗓子出了一点小问题,估计这本书依然会束之高阁。终能将我这些年的所思、所想以及所遇到的人和事诉诸文字,在于身边的听众、家长以及亲人的不断勉励。请允许我在这里对你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一直在关注着刘老师的微信和QQ,可以说老师在里面发表的每一篇有关教育孩子的文章,哪怕是几句话,也使我们受益匪浅。
刘老师总是能够用平实的语言风格和贴近生活的案例将难以理解的心理学专业知识教授给大家。家长是孩子的首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当你在与孩子的沟通中遇到了难题,请在此书中寻找答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