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0438732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我国开展已有二十多年,随着技术方法的不断充实和改进,新技术逐渐增加,染色过程逐步自动化,如今免疫组织化学的应用已进入大规模普及阶段。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已被病理学工作者普遍采用,目前已成为病理学科的常规行业技术。本书写作目的在于集中国内大型医院、医学高等院校的大量实践经验,写出一本指导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病理诊断上应用的书籍。病理诊断离不开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寻找诊断依据:病变性质的确立、实体瘤的鉴别、转移癌原发部位的推断、淋巴瘤的分型、肿瘤预后判断、靶向治疗特异蛋白表达的评估,以及感染因子的鉴定等。本书有助于广大病理工作者正确认识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合理选择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完善实验操作和质量控制,科学地分析和判读实验结果,协助病理医生作出适当而全面的病理诊断,这些直接关系到对患者进行正确的临床处理和治疗。病理学诊断技术发展至今,已进入传统的解剖、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等分子技术相互补充、综合应用的新阶段。当代的病理诊断建立在细胞、组织结构和蛋白质、核酸分子改变共同构成的组织病变基础之上。今日病理学专家除了会判读传统的病理组织所见,还应随时代进步,能对分子技术显示的病理组织表现作出判断。免疫组织化学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也是当前病理界关注的热点。在基础研究上,多肽、蛋白质水平揭示表达产物的存在和异常,本书对此也起指导作用。本书的写作和章节安排特色,是在简明介绍免疫组织化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侧重按人体各系统疾病阐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密切结合我国病理诊断实践指导应用,有明确的疾病针对性。在章节协调上,力求全书统一规范,思路清晰。本书集中了全国多位权威病理专家的智慧,有三十多位在各自领域知名的学者投入了本书的编写工作。这些专家了解和掌握各自领域国内外学术*动态并结合自身丰富实践经验,编写内容具有权威性。
上篇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章 免疫组织化学的概念、特点及发展
节 免疫组织化学的概念
第二节 免疫组织化学的特点
第三节 免疫组织化学的发展
第二章 抗体基础知识
第三章 细胞和组织的处理与抗原修复
第四章 常用染色方法与染色阳性结果判断
第五章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干扰和处理
第六章 免疫组织化学标准化
第七章 免疫组织化学质量控制
第八章 免疫组织化学与其他分子技术的应用
第九章 免疫细胞化学在细胞病理学中的应用
第十章 免疫电镜技术
下篇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各系统疾病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第十一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第十二章 软组织和骨肿瘤
第十三章 皮肤与黑色素肿瘤
第十四章 眼、耳、鼻、咽喉、口腔及颈部肿瘤
第十五章 纵隔与问皮肿瘤
第十六章 肺肿瘤
第十七章 内分泌肿瘤
第十八章 消化道疾病
第十九章 肝脏和肝内胆管系统肿瘤
第二十章 胰腺疾病
第二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二十二章 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第二十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第二十四章 乳腺疾病
第二十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
第二十六章 免疫组织化学在来源不明转移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第二十七章 感染性疾病
第二十八章 肿瘤干细胞及其标志物研究进展
附录一 肿瘤鉴别诊断抗体应用规则
附录二 常用抗体的特点
全书英文缩写汇总
《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一书的第2 版即将于2013 年上半年与广大读者见面。
自2007 年10 月次出版迄今已近5
年,哪些原因使它再版呢?首先,《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是一本读者需要随时参考的工具书。随着免疫组织化学的广泛应用及普及,这种技术不但在大医院病理单位,而且在基层病理科已经成为常规诊断方法,随着病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从事病理诊断的人员队伍迅速扩大,读者群不断增加,需要再版以适应医学生物学,尤其是病理学科发展的进程。再者,大量新抗体及方法的出现,对本书的内容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新基因表达的新蛋白不断涌现,作为免疫组织化学中心试剂的抗体也相应出现大量新产品,从而衍生出许多病理诊断及鉴别的新方法。作为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参考用书,必须紧跟形式的发展,及时更新才能适应抗体及免疫组织化学的进步。在免疫组织化学试剂公司年年更新的产品目录上,其变化可兹见证。更重要的是,随着第1
版的发行与应用,发现书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及时补充和改进。虽然第2
版仍然保留原有版式和基本章节,但各章节内容均有不同程度的补充和扩展。在原有二十五章基础上,第2
版新增加了“免疫电镜技术”和“肿瘤
干细胞及其标志物研究进展”两章,将原有第六章分为“免疫组织化学标准化”和“免疫组织化学质量控制”两章,以突出各自重点。各章节作者更加注意各系统间内容协调,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第2
版更注意总论与各论,以及理论、方法与各系统具体应用的联系。如第二章将“抗体、抗体来源及标记”改为“抗体的基础知识”,补充了抗原与抗体的关系、抗原的类型、抗体的特性,如亲和性、特异性、稳定性、实用性等,以及与敏感性有关的抗体滴度、稀释度等概念。编写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具体应用的联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