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427544
一本让家长用科学的方式指导孩子学习的工具书;
所以有希望成为优等生同学的神器!
再也不用为不会学习而发愁!让学习有序又高效!
特为校外培训机构做托管辅导设计,轻松管理,高效提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罗姆曾说过:只要条件合适,我能让97%的人成为天才!
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您是否有以下困扰:
- 孩子作业磨蹭拖沓,不自觉
- 孩子学习效率不高,错题本失效
- 孩子不会复习,缺乏技巧抓不住重点
- 孩子学习中浮躁毛糙,丢三落四
- 孩子上课效率低,不会抓要点
本书已经帮助过上百万的学生,其中比较知名的有家庭教育畅销书《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的主人公李若辰。希望更多的莘莘学子能通过本书快乐学习,暴风成长!
本书是国内家长指导孩子及教师指导学生提高学习品质和成绩的教育工具书。作者长期活跃在基础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一线,对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协同教育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果。本书的核心内容3A双赢训练方法已被国内多所中小学学校、培训机构使用,对有效教学、家校共育、高效托管等教育工作很有帮助。本书分上下册,内容系统全面、体例简洁。上册由态度篇和能力篇构成,主要内容为学生须知和家长;下册内容为3A双赢训练。本书通过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并对学生进行系统的3A高效学法训练。具体表现为帮助学生建立高效的自主学习成长系统,实现学习流程优化、学习方法强化、学习习惯养成、学习效能提升等目标,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时间管理能力、契约精神等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终实现学习品质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本书不仅能够改善亲子关系,还能帮助家长迅速摆脱由于家庭教育的盲目和低效而带来的痛苦。本书的适宜群体为中小学生,建议在专业教师的督导下,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学习和使用,只有科学合理的督导方式才可以使结果得到更好的保障!
部分 态 度 篇
第1章 学生须知…. 3
1.1 你是哪一种学生… 6
1.1.1 类学生,学习情况较好… 8
1.1.2 第二类学生,学习成绩中等… 9
1.1.3 第三类学生,学习成绩一般… 11
1.1.4 第四类学生,学习已很吃力… 12
1.2 给同学们的建议… 14
1.2.1 要懂得找自己的茬… 15
1.2.2 要对自己有信心… 15
1.2.3 要有必胜的决心… 17
1.3 如何对学业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18
1.3.1 根据薄弱的课程来分析… 18
1.3.2 根据考试的表现来分析… 20
1.3.3 根据课程的薄弱点来分析… 22
1.3.4 根据学习环节来分析… 23
1.3.5 根据心理状态来分析… 24
1.3.6 在每个问题后面写出自己的看法… 25
本章小结… 26
第2章 家长…. 27
2.1 家长容易犯的几种错误… 27
2.1.1 总认为自己是对的… 29
2.1.2 总幻想着老做法都得出新结果… 31
2.1.3 总是在别人的世界里给自己找答案… 32
2.1.4 总是忽略学习态度的培养… 33
2.1.5 总是忽略对自己的总结… 34
2.1.6 过分看重学习成绩… 35
2.1.7 总是忽视结果后面的道理… 36
2.2 如何正确地开展家庭教育… 38
2.2.1 首先从自己做起… 38
2.2.2 改变一定从错误的地方开始… 41
2.2.3 先收获一次胜利的自信和信心… 43
2.2.4 把握孩子成长的轻重缓急… 44
2.2.5 培养孩子的爱心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46
2.2.6 尊重孩子是教育的至尊技巧… 47
2.3 给家长的建议与要求… 49
2.3.1 全面通读本书,好共同阅读… 49
2.3.2 针对教育问题,做出书面总结… 50
2.3.3 制订有效计划,强调可靠实施… 51
本章小结… 52
第二部分 能 力 篇
第3章 3A高效学习法…. 57
3.1 学习是什么… 58
3.1.1 什么是学习… 58
3.1.2 为什么有的人学得好… 58
3.1.3 学习其实并不苦… 59
3.1.4 不要盲目追求所谓个性的学习法… 60
3.2 3A高效学习法… 62
3.2.1 什么是3A.. 62
3.2.2 关于3A高效学习法… 63
3.2.3 如何使用3A学习法来分析… 64
3.3 学习的成功模式… 65
3.3.1 学习有成功的模式… 66
3.3.2 目标——成功从目标开始… 67
3.3.3 计划——凡事预则立… 68
3.3.4 执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8
3.3.5 反馈——成长必经的修正之路… 69
3.4 伟大在于目标的确认… 70
3.4.1 为什么要有一个目标… 70
3.4.2 人一定要有个好目标… 71
3.4.3 如何设立目标… 72
3.4.4 与良好的学习品质交朋友… 74
3.4.5 从今天起跟不良习惯说“拜拜”… 75
3.5 先做一个好的学习计划… 77
3.5.1 计划的重要性和意义… 77
3.5.2 什么是学习计划… 78
3.5.3 如何制订计划… 79
3.5.4 如何实现计划… 81
3.6 每一个学习环节都要做到位… 84
3.6.1 玩… 84
3.6.2 计划… 85
3.6.3 预习… 86
3.6.4 听课… 86
3.6.5 练习… 86
3.6.6 复习… 87
3.6.7 交流… 87
3.6.8 阅读… 87
3.7 如何复习… 89
3.7.1 复习的重要性… 90
3.7.2 什么是复习… 90
3.7.3 复习的目的及意义… 90
3.7.4 复习的特点与难点… 91
3.7.5 复习的两个重要环节… 91
3.7.6 复习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92
3.7.7 检验复习结果的标准… 92
3.8 如何听课… 94
3.8.1 身体倍儿棒,天天好精神… 94
3.8.2 不要评价老师… 95
3.8.3 从另外一面发现亮点… 95
3.8.4 好的听课习惯很重要… 96
3.8.5 带着问题去听课:课前预习… 96
3.9 如何做作业… 98
3.9.1 对做作业认识的误区… 98
3.9.2 做作业的作用… 99
3.9.3 如何科学地完成作业… 100
3.10 如何改错… 103
3.10.1 错误是宝贝… 103
3.10.2 对错误的错误认识… 104
3.10.3 他们因为爱错误而优秀… 104
3.10.4 如何解决错误… 105
3.10.5 如何建立和使用“错题本”… 106
3.10.6 错题本为什么会被遗弃… 107
3.10.7 正确判断错误的类型和原因… 107
3.10.8 如何正确地使用错题本… 109
3.10.9 如何提高改错效率… 109
3.11 如何考试… 110
3.11.1 正确认识考试… 110
3.11.2 如何高效应对考试… 111
3.11.3 高效的考试策略… 112
3.11.4 理智对待考试结果… 113
3.12 如何记忆… 114
3.12.1 “忆”能补拙… 114
3.12.2 “忆”之规律… 114
3.12.3 针对记忆规律而采取的记忆方法… 116
3.12.4 让你一辈子都难忘的记忆方式——图式记忆… 117
3.12.5 记忆的真相… 122
3.13 如何做难题… 124
3.13.1 多见世面… 125
3.13.2 决不恋战… 125
3.13.3 重复演练… 126
3.13.4 考前翻看… 127
本章小结… 128
第3部分 行 为 篇
第4章 超级学霸——3A双赢训练…. 131
4.1 使用说明… 131
4.1.1 关于3A双赢训练… 131
4.1.2 3A双赢训练的简介… 132
4.1.3 几个您应该了解的数字… 133
4.1.4 关于3A双赢训练的使用答疑… 134
4.1.5 总结… 135
4.2 让爱更智慧——《3A智慧家长教育成长手册》 . 136
4.2.1 关于《3A智慧家长教育成长手册》… 136
4.2.2 《3A智慧家长教育成长手册》的训练须知… 136
4.2.3 《3A智慧家长教育成长手册》的功能与作用… 136
4.2.4 《3A智慧家长教育成长手册》的注意事项… 137
4.3 让学习更容易——《3A高效学习品质 成长手册》… 137
4.3.1 关于《3A高效学习品质成长手册》… 137
4.3.2 《3A高效学习品质成长手册》的训练须知… 137
4.3.3 《3A高效学习品质成长手册》的功能与作用… 138
4.3.4 《3A高效学习品质成长手册》的注意事项… 138
4.4 让生活更美好——《3A优秀生活品质 成长手册》说明… 138
4.4.1 关于3A优秀生活品质训练… 138
4.4.2 3A优秀生活品质训练的训练须知… 138
4.4.3 3A优秀生活品质训练的功能与作用… 139
4.4.4 3A优秀生活品质训练的注意事项… 139
4.5 《3A双赢训练》合同书… 139
4.6 《3A双赢训练》执行手册… 143
4.7 3A优秀生活品质成长手册… 406
4.8 智力沙盘答案… 443
前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把“学会学习”列在未来教育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合作)之首。很显然,我国的教育在“学会学习”这方面做得很差,因为大家都不难看到,中国教育制度下的学生更多表现出的是“学会考试”而非“学会学习”,而且很痛苦。尤其让人感到遗憾的是,中国学生不仅需要“学会学习”,而且还需要“学会爱学习”。
众所周知,中国的学生学业负担重,但如何解决此问题,似乎没有好的对策。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重点中学中95%的学生存在睡眠不足的问题。很多学生身体休息不够,学习效率不高;总是疲惫,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缺乏课外活动时间,无论心理和生理负担都很重;总是沉迷在作业和题海中,逐渐成为缺乏思考和创造力的“做题和考试的机器”。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历程,我们似乎看到过政府的决心和意识,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甚至都没有得到缓解,有些地区反而变得更加严重。
客观地讲,我国教育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固然有政府在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和重视程度不够的原因,但广大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错误认识和做法,无形之中对教育的恶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调查表明,90%以上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不足,同时,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对学习没有足够的兴趣。学生为什么对学习厌倦,为什么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更多的原因是由的家长普遍低下的教育能力造成的。本来,学习是人类的本能,是一种自我满足和成长的需要。但由于家长普遍的“生活物质化、学习功利化”的教育思想,使得我们的孩子很难体验得到成长和学习的快乐。
就我们目前的教育而言,在某种程度上“学习成了练习,教育变为教愚”。所以我们的学生正在全面接受“缺德”又“缺智”的教育。“缺德”是因为缺乏目标理想和价值观的教化,这个主要是由家长造成的;“缺智”是因为缺乏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个主要是由教育环境造成的。所以暴露在中国学生身上的问题就是缺乏思想,缺乏独立性,缺乏批判反思精神,缺乏科学素养。
学生缺乏基本的思维力,导致自身没有基本的行动力,虽然他也会争取努力,但总无效果,因此造成自信心的丧失和学习兴趣的丧失。其表现的特征是“不会学习”。学习目标功利化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和迷失。学生普遍错误地觉得学习是父母、学校、社会强加于他们的义务,导致学生在接受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学习缺乏内在动力,其表现的特征就是“不爱学习”。
现在家庭结构大多数属于“六加一”型,四个老人和两个大人养一个孩子。往往老人对孩子溺爱娇宠,不愿意让孩子受苦受累,所以孩子表现多为生活自理能力差。很多学生平时缺乏良好的生活品质,主要是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影响了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从而导致学习上困难重重。这是不爱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做父母的,自身修养和价值观往往一片空白,对子女的教育更是心中无数,能够想到的就是只要上好的大学有好的工作即可;殊不知,抱着功利思想的学习动力是短命的,也是容易让孩子厌倦的。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往往也是非常脆弱和被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进取心也相对不足。这就是我们的学生不爱学习又不会学习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的。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一点就是教育环境的先天不足。以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来说,在我看来,盲目的题海战术更多地体现出的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和对自己学生的不自信。很多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其教学水准着实低劣,专业上不思进取,工作上得过且过,缺乏解决问题的信念和基本道德底线。他们对待教育,办法只有一个,“课内口沫横飞很勤奋,课外布置题海更辛苦”。一旦遇上学生不好管教了,就只知道把家长叫来,一股脑儿地把问题推给家长,或者把学生搞到自己家里,美其名曰:开小灶;其实是:收小费。
有一次,笔者陪妻子去一家服装店买衣服,听到两位妇女的对话。其中一位道:这件衣服你穿上不错。另一位妇女说:是不错啊,不过要再等两天,等家长送我卡时再买。言者朗朗,无丝毫愧赧。我听后不禁忿然,搭讪笑道:您是老师?那妇女顿时正色,反问:你咋知道?唉!师道如此!
当然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的现状,深刻地说明了我国教育体制和思想的落后与弊端。但这不是我们现在探讨的焦点,从教育背景和体制来看,期望*门在短期内有很大的作为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或期望环境有所改变的时候,能改变的就是自己。而且,任何一个时代都有杰出的人物出现的事实说明,成功者的成功更多的是来自自己的思考和努力。优秀的教育者的优秀从来不会因为社会体制的缺憾和时代背景的原因而受到影响;同样,优秀的学生的优秀也不会因为学习环境的不足而受到制约。
同样,我们如何使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和成功,根本的解决途径就是让家长和老师改变自身的教育思维和方法。让我们的孩子成为聪明的学习者。说得简单点,就是要从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入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初就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们发现,许多优秀的学生学得并不苦。为什么?只是因为他们天资聪慧吗?不然,主要是他们把个人的兴趣与时代的要求非常友好地结合到了一起。这是许多父母梦寐以求的结果,可为什么许多父母往往不能如愿?这是因为是许多父母不能很好地给孩子以这样的思维。而想获得一个这样的结果,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和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学习品质入手,更要关注学生的价值观的建设和培养。实现这样非功利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的家长必须学习和掌握科学开展家庭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所以,我提出了3M家庭教育理念。3M为3 Matter的简称,意为“3项事务”,即生命健康、生命智慧、生命价值这3项。具体指通过对这3个方面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就可以实现良好的个人的成长!这便是对以人的生命品质为核心的家庭教育观的总结。
我们在全国大范围内成功开展了双赢教育理念和 3A 双赢训练的推广,让许多学生很快实现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其根本的方法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训练和对家庭环境的调整做出指导。实践证明,指导家长用正确的方式参与孩子的成长,这样的思路和策略是非常有成效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从摆脱对学习成绩的片面追求开始努力,抛弃对学习的功利化追求,可以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发现生活的意义和学习的乐趣。后,让我们满怀对本书的期待,就从做一名会学又爱学的学生开始吧!
使用指南
本书系统阐述了学习概念以及如何高效快乐地学习。这是一本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提高学习品质并提高学习成绩的书,可以帮助学生从中获益。
本书适合谁看
学生
没有哪个学生不想成为一名好学生,每个人从上学一开始就想做一名好学生,那么你们是否认真地想过,怎么才算是一名好学生呢?笔者在《学会跟孩子说话》一书中曾这样定义好学生:
(1) 好学生是指那些明白学习方法、学习意义及学习目标的人;
(2) 好学生是每天都会有进步的人,而不是只是学习成绩好的人;
(3) 好学生是受老师、学校、环境的不利和不良影响较小的学生。
学习是你在大学之前18年以及未来若干年都要从事的任务。既然学习是我们一生都无法回避的事,那么只要你的智商没有问题,在这本书里,你会找到如何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的、制定学习目标的方法。
通过这本书的指导,你就一定有条件、有机会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做成你想做成的事情。
家长
不要认为学习只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也不要以为学习成绩的好坏只与孩子的努力程度相关。其实您对孩子实施什么样的教育方法,乃至您的言行举止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态度及成绩。因此,如果您正在为孩子的学习问题犯愁,又苦于一直找不到问题的原因,不妨反思自己哪里出了问题。如果在您眼中,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很多,那么同样地,这也反映了您在教育子女上的问题也很多。单方面地要求孩子进步是不合情理的,也是不可行的。本书详细介绍了作为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通过阅读这本书,您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长,或许您还可以从这本书里获得更多感悟和方法。
教师
卢梭曾说过一句经典名言:“学习‘学习’的方法远比学习知识更重要。”作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并指导学生成长。如果学生掌握很好的学习技能,那么教师授课的效率和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学生需要学会什么样的学习方法,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是有效易懂的,都是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书中内容对学生学习方法有详细明确的说明和要求,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高效学习。
教育、心理及社会工作者与咨询师
在咨询工作中,学生的学习问题成为咨询中常遇到的问题。咨询师不但要掌握高效易懂的学习方法,还要帮助家长指导孩子的学习。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和家长应对学习问题,如何帮助学生和家长在学习中成长,是作为咨询师的价值所在。认真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您获得咨询的灵感和技能。
公立学校
本书也非常适合公立的中小学校(适合走读学生)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管理能力提升而用。有关*门向全国双赢教育学习效能提升课题组提出申请,然后通过调研后,在本地区由专家带队,开展课题指导。
培训机构
对于许多做托管服务的校外教育机构来说,有一套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管理,学习习惯进行养成的工具尤其必要。如何对一群学生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如何让家长能够更好地配合,是老师、学习教练等的重要任务。
本书有什么特色
分析细微入理
本书根据3A学习品质理论分态度、能力、行为三个方面系统地阐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家长的指导方法。这些问题和方法细小而寻常,或许很多都是大家习以为常的,觉得大多数人都是这样,但是在阅读这本书以后会发现,很多被大家忽略的细节其实是导致学习问题的根源。
方法简单高效
学习问题的本质很多都是生活问题,如果解决了生活问题,那么很多的学习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生活是一门复杂而简单的科学,说复杂是因为它涉及方方面面,说简单是因为很多事情就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这么想来,学习问题的解决其实可以很简单。在这本书里,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原来是这样,问题原来可以这样解决。
训练规范系统
双赢教育是完美解决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缺憾的教育思想。在双赢教育理念指导下设计的3A双赢训练是一套综合目标的系统训练。不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是对学生生活品质的专项高级训练;不仅针对学生的学习品质进行训练,还对家长的家庭教育品质进行训练。
编 者
以前我特别讨厌学习,感觉很窒息!现在有如浮出水面,特轻松!
——一名参训的小学五年级男生
也许管孩子的方法不对,孩子烦我,总嫌我罗嗦,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理我!3A双赢训练要求我尽量不说话,于是我照做了一个月,开始还很担心,可不到两个星期,我发现真的不需要我说话,孩子居然也很自觉地学习了!周考明显进步了!更让我开心的是,现在孩子开始“烦”我了!
——一名参训的初中生的妈妈
我的女儿初中时在北京101中学,人很自觉但学习成绩一般。当时就采用了赵老师的这套方法,50天的训练,女儿从年级200多名跃升到第二名,*终进入北京大学。优秀不仅是积极的信念,更是来自科学高效的方法。
——《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作者 刘称莲
3A双赢训练帮助了很多学生和家长,不仅使他们的亲子关系得到改善,学习成绩也得到明显的提高。
——著名家长教育专家 齐大辉
第2章 家 长 必 读
家长,首先要改变你自己
为了更有效地学习和使用本书内容,达到短期内快速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目的,家长首先应该在思想和行动上对孩子的教育要有一个改变。如果在您眼中,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很多,那么同样地,这也反映了您在教育子女时的问题也很多。单方面地要求孩子进步是不合情理的,也是不可行的。
不要认为学习只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也不要以为学习成绩的好坏只与孩子的努力程度有关。其实您对孩子实施了什么样的教育方法,乃至您的言行举止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态度和成绩。因此,如果您正在为孩子的学习问题犯愁,又苦于一直找不到问题的原因,不妨反思一下自己哪里出了问题。
Q Q Q 2.1 家长容易犯的几种错误
爱是宽容并接纳犯错误的人,但不是错误本身。
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谓千奇百怪,常常让家长感到不可思议。我认识一个孩子的家长,他对孩子的教育很有想法,比如他要求孩子在每次考试之后都要对试卷做详细的分析和总结。按说,这样做应该是提高成绩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可结果并非如此。孩子似乎是故意变着花样地搞出没考好的理由,今天是由于马虎,大意失荆州;后天变成了理解上出了偏差,没有看懂题目;再后来就成了紧张啊,一时疏忽啊;等等,这些接连不断的问题把家长搞得焦头烂额,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他觉得自己孩子学习上的问题简直太多了,甚至因此对孩子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其实说到底,孩子的问题不外乎分为两种,一种是老问题,另一种是新问题。
老问题就是老毛病,是指以前曾经犯过的错误还在不断地重复。为什么孩子的错误会变成老问题?老问题为什么会一犯再犯?很简单,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孩子没有把它当回事,所以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
就像我刚才提到的那位家长,孩子所犯的错误是面对自己的问题,“虽然诚恳接受,但坚决不改”。他所采用的方法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家长也没有认真仔细地探究过到底问题出在哪里,认为孩子在学习上真的是问题太多。事实上,不过是一些同样的问题,被孩子冠之以不同的说法,老问题没有改正,新问题又接踵而至,如此这般的学习,问题不越积累越多,成绩不越来越低才让人费解呢!
面对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判断它到底是老问题还是新问题。如果是老问题,一定要指出并告诉孩子,希望他下次不要再重复同样的错误,因为这样做是十分愚蠢的;如果果真是新问题,那么一定要让孩子把它搞明白,不要让新问题遗留,变成老问题。如果希望问题可以得到迅速判断和及时解决,有一点十分重要,那就是不要忽视任何一个看起来极其微小的问题。因为这一点小问题很可能越积越多,到后小问题滚雪球似的变成了大问题,变得一发不可收,再想方设法补救就会变得极为困难!
家长对待孩子的问题的另一个常犯的错误是过分夸大问题的负面作用。我不知道用“刻薄”这个词来形容家长的某些反应是否恰当。一些家长总是不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一些在所难免的问题。他们往往不去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双眼总是紧紧地盯着结果不放。面对孩子的低分,满卷子的红叉,他们就忍不住开始恶言恶语,似乎这样才能一解“心头之恨”,丝毫不考虑孩子的感受。面对这个结果,孩子的心里其实也并不好受,当他们战战兢兢地把成绩捧到父母面前时已经下了很大的决心,他们需要的是家长的理解和关心,而不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家长的一句话,有可能会让孩子失去信心,对学习感到彻底的绝望,对考试更是感觉恐惧、恐惧再恐惧。特别是有些家长,还保留着“不打不成器”的错误观念,在关键时刻,把孩子对学习残存的一点点热情全部打得烟消云散。
其实,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和效果呢?这对孩子来说,简直就是有百害而无一利。错误和问题真能说明全部吗?一两次考试上的失误真能表明孩子没有前途吗?这些道理其实每个家长都明白。但问题是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许多家长并不是耐下心来以自信的、理智的语气平和地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的。而是对孩子一通臭骂。这并不能让孩子好好地去想该如何避免错误;相反,他们想得更多的是,错误出现时该怎样避免家长的责备!
通过以上简单分析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家长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犯了太多的错误,如何让孩子承受了许多不该承受的委屈,如何让孩子在反方向上越走越远的。
如此说来,家长在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其实远远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如果您已经感觉到自己在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上存在着很多问题,那么无须吃惊,下面就让我们详细地来看看家长常犯的错误都有哪些吧。您可以以此为参照,看看自己是不是也犯过或正在犯着同样的错误。
2.1.1 总认为自己是对的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辉煌的事业,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独占鳌头,能够拥有幸福完美的人生。但就社会大范围来说,功成名就的是少数;就小范围来说,在一个班里的前几名也是十分有限的。
许多次我在与家长朋友一起座谈,共同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问家长:为什么孩子的表现不好啊?家长通常会有两种经典的回复,一是说出孩子的一百个不是来;二是做母亲的往往会指责当父亲的如何不管孩子的教育,而父亲则埋怨说是做妈妈的太娇惯孩子。
总之,很少有家长在给我介绍孩子情况的时候,能够全面深刻地评价孩子的长处和优点,即使评价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孩子心眼还不错等,除此之外就是长篇大论、喋喋不休、恨铁不成钢地痛陈孩子的缺点。能够主动说出自己问题的家长基本没有;能够说自己的行为到底有什么不足的家长,通常也不过是象征性地说一句自己脾气不好等,后还常会补上一句“我也是为孩子好啊!”像这样的认识和心态怎么可以让孩子服气,让孩子听话?真是异想天开。
许多母亲谈到子女的教育问题,往往是一肚子苦水。说什么自己是多么的辛苦,又做饭又洗衣,孩子作业还要操心,结果还没有人说好,孩子也不怕她,等等。总是以“辛苦”二字把自己的问题一言以蔽之,虽然也承认自己有时候啰唆,但又很振振有词地说:“说都这样,不说还不知道怎么样呢!”可见这些家长从来没有用心想过自己到底有什么不当之处!
我要强烈指出的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如果没有足够的自我批评意识,是不可能教育好孩子的。尤其是认为自己没有问题,把问题一股脑儿地推到孩子和爱人的身上时,是非常危险的。
家长缺乏自觉的反省意识,看起来是极其普遍的现象,但反映了人的思维的局限性、惰性。所以本章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每个家长都要从自己身上发现问题。把你的“放大镜”从孩子身上拿走吧!
作为家长的您一定要先学会自省。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适时地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十分重要的。不要用您的辛苦和您的爱,作为掩饰您缺点与不足的借口,千万不要让您的爱变成孩子的负担。
有的家长特别喜欢在孩子面前讲自己的奋斗史,似乎要通过家史的阐释,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到底有多重,一旦学习不好,就是对不起天,对不起地,总之就是罪不可恕。这样的教育方式开始时似乎还有点效果,到后只会让孩子感到厌烦无比。有一个笑话是这样讲的:一位母亲期望孩子能有光明的未来,为了激励孩子刻苦努力好好学习,整日在孩子面前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日子是多么不容易,如果孩子不努力学习以后就会和她以前一样没吃的,没喝的。一天,孩子听得实在厌烦了,就问他母亲:“是不是因为你家太穷了,你才嫁给我爸的?”
在与孩子讲话的时候要学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为孩子着想,特别是当孩子拿着一纸糟糕的成绩的时候。家长要时刻记得,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的尊严。尊重是相互的,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不争气、不听话、不懂事、不孝顺、不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这样的话只会让孩子伤透了心,他可能因此真的就厌倦了学习而终放弃努力。孩子没考好,或者又没有乖乖听话的时候,您应该先考虑一下,自己有没有地方做得不够好。得出结论之后,再在孩子身上找问题。记住,我们面对问题的时候,重要的是想办法解决它,而不是让问题变成孩子的痛苦。至于那些忆苦思甜的话题,我们不妨将其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一笑而过,不要让它们统统变成孩子不愿面对的巨大压力。让孩子在学习和考试中卸下种种负担,轻装上阵,这才是家长应该做到的。
父母对子女的爱的确是世间无私、广博的感情,这点谁都知道,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儿女好。只是注意千万不要把这沉甸甸的爱变成沉甸甸的负担,这会让孩子举步维艰。尤其是时下特别盛行的感恩教育,实在是这个时代毒辣的“心灵鸡汤”。一方面功利地要求孩子要回报感恩,另一方面又不给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改变提升。总之,家长要时刻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及时改正,不要再推卸责任,因为这样做毫无价值和意义。
后来欣赏一下胡适先生写给儿子的一首诗,也许会给您一点启发!
我 的 儿 子
诗/胡适
我实在不要儿子,
儿子自己来了。
“无后主义”的招牌,
于今挂不起来了!
譬如树上开花,
花落天然结果。
那果便是你。
那树便是我。
树本无心结子,
我也无恩于你。
但是你既来了,
我不能不养你教你。
那是我对人道的义务,
并不是我待你的恩谊。
将来你长大时,
这是我所期望于你:
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
不要做我的孝顺儿子。
2.1.2 总幻想着老做法都得出新结果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件简单的事情,孩子总是不能很好地一次性完成,需要家长三令五申地提出同样的要求。久而久之,这种情况不仅使家长不耐烦,连孩子自己都感到筋疲力尽。
比如对孩子说做完作业一定要检查,而孩子总是不能做到,即使是检查了也是应付差事,不了了之。这些现象俯拾皆是!
对此我很感慨,这些家长有那么大的韧性,有那么多的功夫和精力一遍又一遍地说,为什么就不能停下来琢磨一下孩子为什么没有做到呢?为什么说了不管用?怎么说才更有效果?我们的家长似乎有耐心要求、呵斥孩子,却没有耐心研究这个问题。且不说三令五申这种做法的低效,由于这样的做法而造成自己的威信在孩子那里丧失,才是糟糕的结果!
比如有位家长每天都要叫孩子起床,孩子起不来他就连叫带拖。我告诉他,你和孩子说清楚,从明天开始以后每天就叫一次。家长问道:起不来,迟到怎么办?我说:迟到是他自己的事,你别管他!就是因为你总想着别迟到,孩子自然不操心。后来有一天,这位家长终于狠心不管了,那天孩子哭哭啼啼地去上学了。当然,后来再也没有听说这个家长抱怨天天叫孩子起床的事情。
所以在重复了成百上千次对孩子的要求而又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放弃以前的那种做法。不做也比瞎做强。
我经常对家长说的一句话是:把你常说的那句话忘掉。有的家长告诉我,这样会令他很痛苦。我说习惯了就好了,说出来感觉是痛快,但没有任何作用。你是要你的痛快还是要孩子的提高?
威严绝非是建立在反复强调的基础上,即便用再严厉的语气重复同一句话,其分量也会变轻、变淡。家长的三令五申只会让孩子觉得啰唆、麻烦,不把要求当要求,反而养成了一贯的散漫。
如果孩子对您的要求置之不理,那么就要引起您的足够重视了。首先,您要问问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忘记了”并不能成为理由,也不应该屡屡成为借口。其次,您需要告诉他这么做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孩子就会把您的要求放在心上。
不要让孩子对家长产生过分的依赖心理,不要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经由家长反反复复地说。如果您的孩子已经养成了这个不好的习惯,您不妨尝试一下刚才我所提到的方法——可以叫它“置之不理”法,让孩子充分体会自己做错事所带来的后果,他就会变得自觉,也省去了您很多啰唆!
2.1.3 总是在别人的世界里给自己找答案
孩子经常会听到家长这么说:“××的孩子钢琴都8级了,你还不快点去学个小提琴”,“你瞧瞧人家××,一考试就考第二,你怎么总给我考那么点分回来?”把孩子当成攀比对象的家长,就是这样不经意地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并因此把孩子搞得痛苦不堪。
看见别人家买了钢琴,觉得自家的孩子至少也得拉个小提琴;看见别人家的孩子参加了奥数班,觉得自己的孩子也得参加什么辅导班才感觉平衡;看见别人家请了家教,担心自己的孩子落后也赶紧打听,物色更好的老师。
很多家长也知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这样的做法不太对头。可是不这样做,心里总感觉不踏实,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我见过许多孩子学过很多技艺,但没有一样能拿得出手;也有请过很多老师补课,但学习成绩依然不佳的;也有书包、文具及学习用品都是好的,可是依然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家长也感到很纳闷,我为孩子创造的条件是好的,怎么孩子的成绩还是不行?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家长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有的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还会花许多钱买许多教育类的书籍,可是看完了又没有什么收获。总想在教育书里找到对付孩子的办法,这无疑是刻舟求剑。
给孩子什么,不该给什么?教育孩子什么?关心孩子什么?实在是家长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考虑清楚,不知道该干什么,当然就会出现别人干什么,自己也盲从效仿的做法。这种随波逐流的做法,劳神费力不说,主要的是贻害、耽误了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美丽之处,对每一个孩子的教育都不能按照别人的教育经验生搬硬套。
交流,对家长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对于孩子,家长的思想尽管不能取代孩子的思想,但作为经历丰富的长辈,他会给予十分珍贵的建议;对于家长,了解孩子所想,是教育孩子的基础。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只会让孩子陷入痛苦的深渊,只会让孩子离成功越来越远。
“不要让达•芬奇去学小提琴”。孩子长大以后,都会或多或少地流露出自己的喜好。这时家长要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引导,而不是凭借家长自己的喜恶加以限制,甚至是残忍地扼杀孩子的兴趣。兴趣是好的老师,您何必费尽心机让他去学一项自己没兴趣的东西呢?了解孩子的想法,才有可能在孩子成功的道路上助他一臂之力。
总之,就是不要盲目攀比,不要看到别人在哪些方面做出了成就,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不现实的。
2.1.4 总是忽略学习态度的培养
调查表明,面对学习,90%以上的中国学生认为自己是世界上不快乐的学生!即使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也丝毫不掩饰自己对学习的反感。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对学习有喜悦的感觉,让他们认为学习是充满阳光和快乐的呢?答案便是,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保证孩子一直拥有积极学习激情的基础。
这无疑是所有家长都关心的焦点。作为家长,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1. 提高对学习的认识
在孩子对学习感到厌倦、感到无聊的时候,家长不要只会发怒或者唠叨个没完。家长不要用“未来”给他施加压力。因为内驱力远比外部的压力更有意义。重塑孩子对学习的认识,让孩子对学习有正确的认知,同时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配套合理的学习计划,那么步就成功完成!今后不再麻烦你用嘴巴督促,他会自己主动积极地拿起书本去学习。
2. 确认学习动机
通过主动发问唤醒孩子的学习动机。比如多问,问他为什么天是蓝色的,问他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问他中国有几个朝代。或者随便问他某个物品的英文单词是什么,问他这句话用成语来表达比较合适。不要横加干涉和限制他的兴趣,也许他会从小说中发现神奇,从音乐中发现灵感,从绘画中发现美。于是,孩子变得愿意去思考!如此一来,形成良性循环,你还会担心自己的孩子讨厌学习、恐惧学习吗?
你只需要做到两点即可:不再对孩子只提让他厌倦的要求;经常向孩子请教,启发他的动机。
3. 保障学习情绪
也许他这次的考试成绩真的很糟糕,也许他的反应能力的确很慢,也许他的记忆力差得让人灰心……但是作为家长,我知道,你一定不会放弃他。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多给他一点鼓励和支持呢?适时鼓励孩子是很重要的事情。
也许他只是做对了一道题,只写对了一个词组,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小的成绩,你也千万不要忽视这点成绩。要鼓励他,让他感受到因为学习上的进步或者成功,给自己带来的喜悦。这样,他会渐渐爱上这种喜悦,然后去追求更多的喜悦,从而变得更加努力和勤奋。
2.1.5 总是忽略对自己的总结
学习需要不断地反省总结!把前人的经验转化成自己的经验,而自己的经验尤其可贵。学习是一条漫漫长路,没有终止的一天。而在这条长路上,很多时候总结就像一个中转站。有了这些中转站,才会让学生更精神饱满,更准确无误地奔赴下一个目标。
为什么要总结?因为总结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运动员在重大赛事后要做总结,演员在参演完一部片子之后要做总结,工程师在完成一项工程后要做总结……同样,学生在学习中也要不断地总结,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做总结。
具体来讲,总结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总结可以发现问题。不仅可以发现课业的不足,也能发现学习方法和策略上的不足。比如孩子在前一个阶段的数学问题较多,数学的练习量不够导致孩子做题不熟练,那么在下个阶段,一方面孩子要把相关知识点进行强化,同时对自己做新的要求,不能再偷懒或者疏忽练习量。作为家长要总结自己的教育有什么不足和失误,这样才能保证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2) 总结可以发现优点并且保持优点。做阶段性总结的时候,要实事求是,不可以夸大其词,也不能妄自菲薄。能够发现缺点、改正缺点固然十分可贵;同时,也要积极发现自身的优点,对自己加以肯定并用心保持。长此以往,孩子会对自己越发满意和自信,越发认为自己的能量超强!在这样的心态下,对孩子完成学业是非常有好处的!
(3) 总结可以使下一个阶段的计划设计得更合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总结是对自己的状态不断进行盘点。如果没有总结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将会对自己当下的状态缺乏了解,到底哪些地方还有问题,需要如何调整和补救,心中没有数!所以,总结可以很好地帮助自己了解状况,从而及时地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出客观的计划。
2.1.6 过分看重学习成绩
我们往往以成绩来断定一个人学习的努力程度,及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由于人们过分重视成绩的作用,导致学生认为上学是件很痛苦的事情,考试更是苦中之苦。也正是因此,才会有“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一说。
在探讨“过分看重学习成绩”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有必要重申考试的意义和目的。首先,考试并不是一切,成绩也不能说明所有问题。考试,是阶段性的检验,有很多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考试成绩,比如天气、心情、考场环境等。同时我们还知道,任何一场考试都不可能全面地精确地评估学生的水平,因为考试内容本身是有限的,它不可能涵盖学生所学的所有知识点。所以说一次成绩并不能说明一切,家长不要指望一次考试能发现孩子有多少问题。当然,重要的事情是要正确对待考试及考试结果。我们既不要片面追求考试成绩,也不要背离考试的本来宗旨。
有的家长也许会说:“只有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才会怕考试,说成绩不重要。”
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我有一个朋友,成绩一直很好,顺利地进入大学,又读了研究生。我问他,你是不是特别喜欢考试?他说,我喜欢读书,却不喜欢考试,如果没有考试,我会更喜欢上学的。我认识的许多优秀学生也很排斥考试,不喜欢考试的人真的很多。只不过他们知道考试虽然不那么可爱,但的确可以帮助自己了解学习状况。
学习成绩是所有人都关心的,但学习的目的绝不只是为了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如果狭隘地理解学习目的,片面地追求学习成绩,是不可能得到真正有意义的进步的。即使孩子暂时的学习状况不错,但长期来看,个体的发展也是很脆弱的,没有生命力的。比如家长们小时候周围那些学习很优秀的同学现在又如何了呢?很多现实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不会做人,不懂生活的所谓好学生是没有前途的。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过于重视结果,把分数当成重要的,而应该重视的是孩子对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目的。也就是说,学生首先要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只有在学习中感到了快乐,才会由被动的学习变成自发自主的学习。只有自觉的、快乐的学习才能从根本上激发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也只有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才有可能取得好成绩。
另外,在学习的基础上,实践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终日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其参加一切户外活动,以为这样才是对孩子的帮助。其实这样做,即便孩子的成绩有所提高,但对于提升他的综合素养来说是毫无益处的。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如果没有和生活真正地交流感知,那么我们学到的知识很容易表面化,很容易被淡忘。只有亲身体验过,才会了然于胸,才能历久弥新。教育的目的不是把一本一本的资料填鸭似的塞进学生的脑袋里。仅仅关注知识的多少是不够的,还要关注知识的来龙去脉,关注如何创造新的知识。
2.1.7 总是忽视结果后面的道理
“你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吗?”随便问一位家长一个这样的问题,没有一位家长会说自己不重视。再问“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即使是那些毕业于名校的家长,面对这样的问题,却没有太多的自信,也没有好的办法让自己孩子的成绩变得优秀。说起来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这些家长的教育理念往往是本末倒置的。说到如何提高成绩,教育孩子什么和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实际往往是支支吾吾,瞠目结舌!
可事实上,大多数家长只重视教育的结果,不重视教育本身。提到这个问题,几乎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一套长篇大论。如果再问他是如何重视的,孩子又是如何不让人满意的,他就会历数自己多少年来辛苦小心地持家,关心孩子的学习,关心孩子的未来,关于孩子的一点点风吹草动他都会放心不下。而孩子却总是不争气,不管自己是怎么地苦口婆心或者是严厉批评,可孩子的成绩还是始终上不去,而且也不听话,总之自己有操不完的心。
面对家长们大同小异的说法,我认为与其说我们的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不如说是家长重视孩子达到什么样的结果更符合自己的想象与期望,也就是说家长更重视自己。
从根本上来讲,家长更关心的是自己,而不是孩子。重视的是结果,而不是教育本身。说句不客气的话,许多家长不是用教育的宗旨对待孩子,而是用做买卖的方式和孩子交易。我如何付出,你应该如何努力!只可惜,后往往赔钱又赔功夫!
重视教育不是只看重教育的结果,或者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而是应该重视和了解自己是否有正确的教育思路,自己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和缺点,孩子有什么样的个性特点等。
我认为,怀揣美好的愿望本无可厚非,家长尽可以想象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比尔•盖茨或者莎士比亚,但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没有成为名人而伤心难过,或者因此埋怨孩子。
家长要做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学习习惯,锻炼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而让他们可以从容地面对未来无数的挑战;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而不是帮孩子去争取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许多家长的共同毛病是用自己的观点去框定孩子的人生。他们的目标不是如何培养孩子,怎样教育孩子,而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且穷尽一生都在为这一个目标身体力行,而后的结果往往让他们伤心失望。
把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全部倾注在孩子身上是许多家长的做法。比如,家长年轻时候的理想是当画家但未能如愿,因此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个画家。毕竟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父母常常把自己不能达成的愿望,寄希望于孩子,让孩子帮助自己完成。
正是有这个信念的支持,让家长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了教育的过程,忽视了与孩子沟通,甚而变成一个教育上的暴君,丝毫听不进孩子的意见,固执地让孩子走自己并不想走的路。这样的做法,一方面,让孩子痛苦,百思不得其解;另一方面,只会让孩子离成功的道路越来越远,因为他走着的并不是自己想走的路,他的兴趣也并不在此。
也许有些家长会说,我指给孩子的是条康庄大路,我熟悉里面的一切路障,在我的指点之下他既不会走弯路也不会摔跟头。这有什么不好呢?
“一帆风顺”听起来的确是很诱惑人,但是你能保证孩子能永远不会遇到任何状况吗?没有经历挫折的人是长不大的。你能保证在你的悉心呵护之下孩子有面对挫折的能力吗?你能认为这样就是成功的教育、好的教育了吗?任何经验都是自己摸索而来,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间接经验固然重要,但总不如切肤之痛来得真切!况且,梨子的味道总还是要亲自尝尝才知道!一个看起来十分诱人的梨,别人咬了一口,告诉你酸,不好吃,你是不是就乖乖听话不去尝尝了?所以,还是不要妄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子的人,而要先考虑一下让他怎么做人,怎么健康快乐地生活吧!
所以,经常有听到这样的说法: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这句话是这个时代特别臭名昭著的以讹传讹的鸡汤。此语出自NLP的十二条假设,英语原文是:usefulness is more important。翻译过来就是:有效果更重要!这句话强调的是只知道道理是不够的,你得去行动,去获得结果,这个理论才有价值!换句话说,道理不等于效果,道理 行动才等于效果,针对很多人满足于自己拥有道理,却依然是个失败者的现象而提出的箴言。但到了中国,就被许多人歪嘴念歪经。肆意放大这句翻译有问题的话语,给许多年轻人带来非常糟糕的信念,就是:只要可以获得效果,就可以不择手段,就可以不用刨根问底。于是,为草莽反智的、金钱至上的成功学派又增发了一颗“东英大补丸”。
有效果一定是有道理的,否则怎么能出来效果呢?试问,有什么样的道理,即使没有效果还依然被拜为金科玉律的道理?再想,有什么样的效果,只是凭感觉就能找到提高之路,没有道理还依然能得到效果的?
不要再发牢骚,去发现自己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道理吧!
Q Q Q 2.2 如何正确地开展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中,方法错了好调整,但方向错了难转变!
我常问一个问题:“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做什么?”
获得的回答往往是这样的:
“要给孩子好的环境,让他好好成长!为他的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这是愿望,不是内容啊!别把干什么和为什么搞混啊!
“能让孩子快快乐乐,将来能自食其力!”
——谁不这样想啊?问你做什么呢!
“要多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
——你不陪孩子,就没有爱了吗?
……
就是这样的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很多家长都回答不明白!
为什么家长怎么讲孩子也不听?
为什么家长和孩子交流很困难?
为什么孩子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是什么造成了“家长教育效率低下、低级错误不断重复”?
是缺乏了解,既不了解孩子也不了解自己,既不知道孩子真正的困难所在,也不知道自己教育的不足。第二是缺乏信任,由于屡屡挫败,既缺乏对孩子足够的尊重和宽容,也缺乏对孩子的信任和希望。第三是缺乏思想,既不知道教育的重点和方向,也没有可靠的教育方法和实践!既不懂得对自己进行要求和反省,也不知道如何快速进入家庭教育的高速路。失败的首先是那些没有方向的人,由于教育的方向和目标不当造成了太多的教育悲剧!
如何成为一个智慧的家长?那么需要注意和了解的事情是什么?
2.2.1 首先从自己做起
家长的当务之急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而不能总是只找孩子的问题,不管自己的不足!那些总是拿着成绩单,抱怨地对孩子说“你看看,你怎么又没有做到?”的家长,是很难让孩子服气的!想要孩子有所进步,自己的提高很有必要。自己有了变化和进步,再去教育孩子就容易得多。
有很多家长朋友和我谈起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的时候,感到非常烦恼:买了许多书,看的时候也明白对错,当时的感觉很好,也很激动,可不知道怎么搞的,看过就完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依然感到束手无策。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呢?是人家的书写得不好吗?应该不是,是写得不对吗?当然更不是。主要问题还是在于我们家长抱着在书里找答案的想法,这种形而下的作风是不可能真正领会别人的成功经验,也无法把那些好的经验同化到自己的认识和行动中。
古人云“知行合一”,就是指不仅要知道,而且还要体现在行动上。无奈的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于是有人感慨“知易行难”,意思是说,道理很容易明白,可就是做不到啊!
在我过往的经验来看,其实不是这样的。人们为什么做不到?其根本的原因还是不知道!比如,很多烟民认为自己戒烟很难,事实上,还是不知道也没有意识到抽烟带来的危害,所以才“一而再,再而三”地抽烟;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很难,甚至怀疑基因不好,事实上,还是不知道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所以才陷入教育孩子的巨大失望和焦虑中。在我和无数家长的接触中发现,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少有会爱孩子的家长!因为没有明“知”,所以只有乱“行”。
所以,我们就很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家庭教育到底是什么?
家庭教育从广义上看是全面促进家庭建设与发展的活动,从狭义上看是指所有促使对-1~18岁生命品质成长即生命个体增值的活动。所以,如何让孩子的生命品质得到理想的成长,如何成为一个自信从容的父母,作为父母,就需要让自己的爱更智慧!作为家长,就需要在思想上做好足够的准备!
根据各类家长的实际表现,以及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成果,我提出了家庭教育的“三道四法”理论模型。简单来说,“三道”讲做什么,“四法”讲怎么做。
“三道”即为生之道,为人之道,为学之道。即:“为生之道”以生命健康为核心,由生理保健(健)、心理健康(乐)、安全适应(安)等三大方面组成;“为人之道”以生命价值为核心,由生命角色(本)、人格人生(志)、处世修养(交)等三大方面组成;“为学之道”以生命智慧为核心,由学习品质(学)、综合素养(素)、自主专长(特)等三大方面组成。“三道”为针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基本的依据,使可以科学有序、清晰条理地按照“三道”的内容和标准来对孩子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
“四法”即开展法则、实现法则、评估法则和自省法则。开展法则是针对家庭教育活动的基础内容而提出的,为家庭教育的实施提供方向和条件,具体有开展认识、开展基础和开展机制三个方面;实现法则是针对家庭教育活动的具体过程而提出的,为家庭教育的实施和运作提供保证,具体有实现模式、实现策略和实现途径三个方面;评估法则是针对家庭教育活动的实际价值而提出的,为家庭教育的价值和取向提供依据,具体有评估标准、评估方案和评估反馈三个方面;自省法则是针对家庭教育活动的主体人——家长而提出的,为家长如何更好地提升家庭教育的品质提供了一个积极的要求。“四法”就是在“三道”的基础上,给家长如何科学高效地开展家庭教育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思路。
家长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你一丝一毫错误的思想意识都可能留在孩子脑子里,让错误的认识继续弥漫、扩大,乃至不可收拾,而一旁的你还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孩子学不好?为什么成绩上不去?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反复告诉他们要好好学习,要考上大学,要这样,要那样。孩子就会问,我为什么要好好学习?为什么要上大学呢?家长就会说,只有好好学习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有出路,有份好工作……家长从小就下意识地为孩子灌输这种观点,让他们从小就感到学习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而一旦他们上了学,更大的压力就会接踵而来,也许为了家长,他们不得不努力学习,但在这样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下他们怎么能学得好呢?
有一部电影,其中的一个细节让我印象颇深,它讲了一个贪官走向堕落的过程。他堕落的开始,就是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母亲终日在耳边念叨:“孩子,你以后一定要当大官,赚大钱。”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其实并不完全理解什么叫当大官,更不明白赚大钱的意义,但是这种意识却被他的母亲从小深深根植于心,以至于终影响他未来的道路,走上疯狂追求权力和金钱的不归之路。
我对许多学生进行过调查,问将来想干什么?成功的标志是什么?的愿望是什么?遗憾的是,近年来收集的回答多锁定在“金钱”和“名车”和“当官”。可以看出我们的家庭教育在孩子价值观的教育上的重大缺失。
也许你觉得这有些夸大其词:如果我的话真的对孩子有这么大的影响,那以后说话岂不是要小心翼翼?其实不尽然,只要你讲的是对的,是正确的观点,那么讲多少次都无所谓,但如果是一种原本就错误的认识,还翻来覆去地对孩子唠叨,这影响就当真不容小视了。
回到刚才的话题,我们来看看家长到底错在哪里。
首先,当官是不是就为了赚大钱。毫无疑问,这个观点不对,做官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同样,学习是不是就为了找份好工作?我认为,这种观点不仅过于功利,同时也是不恰当的。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对学习的概念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和认识,无论从广义或狭义来说,学习的目的都绝非仅是为了好工作而已。每个人学习都是对自己文化素养的提升,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了能够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如果不学习,不用知识武装自己,人就会一直处于蒙昧状态,这种人的生命是没有价值的。不仅别人对自己不满意,连自己对自己也不会满意。
在当今巨大的竞争压力之下,导致太多人把学校中的学习过程变得过于功利化,社会上重文凭轻能力的现象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不良作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把家长搞得也有些糊涂了。为了让孩子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只有想方设法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让孩子明白不好好学习会带来的不良结果。这样的做法,看似起到了效果,实则不然。
因此,你的孩子可能有很多问题,但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家长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看看是不是由于自己的疏忽,才对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言传身教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是:不求以身作则,只需身体力行。如果你一味地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一味地以完美主义指责孩子,只是从孩子身上找问题,这不仅会让他们产生反感排斥的情绪,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他们会变得更加不听话,更加叛逆。
2.2.2 改变一定从错误的地方开始
俗话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如果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好的开始是不是就注定要一路受挫?虽然有个别逆袭的案例被人们津津乐道,但大多数人因为开始的不够理想,过程很难优雅,结果自然不够美好!
如果从上学开始,孩子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于是成绩一直不佳。随着知识量的增加,难度的加大,孩子的成绩就越落越远,到了几乎难以收拾的地步。往往这时,家长才开始着急,但又感到手足无措,只好不断地用言语督促,对孩子没完没了地批评教育。家长和孩子面对这样的状况既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也不知道如何把落下的知识补回来,于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病急四处乱投医!其结果只能让孩子越发地糊涂,对学习更加没兴趣,对自己也更加没信心。
明白这一点的重要性,对于那些新生家长来说,特别重要。如果你的孩子刚进入校门,那就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够培养孩子主动、自觉地读书学习,能够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那么这对以后的道路来说已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好比一个从来没有打过棒球的人,一开始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能够打得有板有眼,那么只要以后加以适当的指点,必定会发挥得更好。相反,如果这个人天就被球砸到了头,或者被同学耻笑,恐怕以后他都不想再打球了。对于从没有进过校门读书的孩子来讲,一开始进入学校所接受的教育都是比较简单的。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不要迟到早退,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
因此,在开始阶段大家的学习情况基本差别不大。即使在开始阶段知识的学习不够扎实,同学之间的差距也不会太明显。但时间一久,问题势必越积越多,等到想要弥补的时候,就发现差距是那么大。
其实,无论有多大的问题!解决的逻辑都很简单。就是:从错误的地方开始,从孩子有漏洞的地方来补救。对于那些已经问题重重的孩子(尤其心理上、思想上出现巨大变化的孩子)来说,这是一种非常积极靠谱的办法。
有个家长曾经对我说过类似的感受,他的孩子马上就要升高三,可是成绩一直不好,孩子和家长都很着急,家长想帮忙不知道从何下手。请了好多家教,也不见有什么效果。孩子想努力,可基础真的是太差,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才能让成绩有所提高。是啊,开始读书的时候大家都在一条起跑线上,你也许只是慢了几秒钟,但经过长期积累,你慢下来的那几秒钟就会变成几分钟,甚至几小时,你想一步超过其他同学,这怎么可能?你能做的就是一点点地往前赶。我告诉这位家长,既不要再给孩子进行题海战术,也别再让他做什么高深的题目了,先把每次考试的错题搞清楚,争取每改正一题,都保证能够弄明白,再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不会再做错。至于一些特别难的题,真的不会做,可以先放放,即便是面临重大的考试也是如此。会做的题一定要保证正确率,不会做的题,可以先放在一边。
打好基础当然重要,一旦由于种种原因,孩子的基础没有打好,问题重重,家长也不要因为着急而乱了阵脚。刚才提到的那位同学,对他而言好的补习办法就是从问题中找不足。有坚实牢固的地基,才可能建造高楼大厦。不要自己的地基还没打好,因为看着别人已经建起了楼,自己就按捺不住,想要一步登天。
同样,家长在面临教育问题的时候也是如此。很多家长由于忽略自己身上也有问题,因此对自己放松要求,很少自省,几乎是习惯性地把问题全部推给孩子或者归咎于其他原因。当然,相信仔细阅读本章后,作为家长的您已经开始思考自己在教育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如果有,并且可以罗列出来的话,您也不必为此担心,我反而要恭喜您。因为自省的开始,就是向成功之路迈进了一步,这也是您理解孩子、与孩子重新沟通的开始。
如果您对学习的认识有误差,从现在开始,要努力调整,特别是在与孩子交谈的过程中,要让他们理解学习的真正含义和真正的目的;如果您很久没有听过孩子心中的想法,那么从今天起,您要试着和他聊天,即便他可能会有些抵触,您也不要过于介意;如果您以前听到(或看到)孩子的成绩时,总是恶言冷语,那么下次,您可以试着用缓和的语气与孩子一起共同寻找问题。总之,只要您发现了自己身上的问题,就一定要从这些问题着手,改变自己,这样才能让孩子也焕然一新。
在我与那位家长交流的几个月后,我在一次座谈会上又看到了那位家长。他跟我说孩子的成绩果然有了进步,而且十分显著。不过有一点他觉得奇怪,因为之前从来没有如此重视错题,一般只是让孩子改正了就算完了。我告诉这位家长,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测评,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尽管题目看起来千奇百怪,其实考察的内容是一样的。而学生做错的题,暴露的一定是他知识上的薄弱点,改正了并不代表理解和明白了。一旦真的理解了,知识才算是掌握了,是真的属于自己的了。所以,无论题目怎么变化,他都能以不变应万变。人们为什么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就是因为这句话包含着这层含义。不要担心问题太多,要专心从个错误开始!
2.2.3 先收获一次胜利的自信和信心
相信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体验,例如在考试复习期间,都可能会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由于考试科目特别多,内容也特别多,到底先看哪一个,把哪一科当成复习的重点……这的确是一些令人头痛的问题。于是,到了考试的前几天,学生们的书桌上往往是乱作一团,各科的书、卷子,齐齐上阵。学生往往看了一会儿语文觉得对数学又不放心,看了一会儿数学又想到英语还没背,没背多长时间的英语又想起别的……稀里糊涂地忙碌了一晚上,什么都看了点,却什么也没记住。结果,复习效率真的很差,感觉就是在耽误工夫,该达到的效果没达到不说,还把自己累得受不了。总之本来觉得自己还不错,可一细琢磨,问题真的是太多!多到让人头痛!
同样,家长在检讨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的时候,也是如此。忽然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一大堆,特别是一对照书上讲的种种问题,简直没有一个地方是对的,可又不知道怎么才能迅速改掉这些不足,心里迫切地想解决这些问题,又不知道从哪开始。想按照书上写的做吧,又不知道怎么做,往往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结果越发离谱!
可惜,问题还没有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
于是,就出现一种可怜的现象,当家长发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的时候,觉得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和习惯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改变,对自己没有信心又怕耽误孩子,因此和孩子说话也变得小心翼翼,一件小事情也要考虑再三才能决定。
同时,还出现了一种不实际的想法是,让孩子身上的这些缺点在一天之内烟消云散,顷刻间变得完美、乖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家长不停地让孩子注意这个注意那个。可是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个事情刚刚有点起色,那件事情又做错了。总之和以前提到的准备复习迎接考试的孩子的状态一模一样,花费的工夫不少,但是收效甚微。孩子的坏毛病一个也没改掉,对家长的怨气倒是一肚子。
当然,还有一种很可恨的现象,就是让家长总结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的时候,对优点往往是选择性失明,对缺点却了如指掌,脱口而出!不过,令我们家长更焦虑的是,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知道从何下手,不知道怎样改正问题,特别是当问题看起来“多如牛毛”的时候。
其实,怕的不是问题多,只要能够发现问题就好办。如果问题都发现不了,改正问题就成了无稽之谈。所以,答案非常简单,你只需要从一个地方做起。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身上有许多问题,可以把它们记录在本子上,然后一点一点地纠正。当然对你身上出现的问题也是如此,千万不要手下留情。
做事情要讲究效果和效率。以准备考前复习为例,如果盲目采取全面出击复习各个科目的办法,这种做法看起来很不错,其实效果往往让人不敢恭维。相反,如果拿出一个晚上来看语文,一个晚上做数学,一个晚上背英语,这样各个击破,才有可能使每天的学习都有效果。
所以,当家长面对错误面对问题时,要注意的是:每次只注意一个问题!改正一个错误即可!获得一个小的胜利,就有了获得第二个胜利的自信,于是就有了不断获得胜利的信心!千万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2.2.4 把握孩子成长的轻重缓急
一个关于成长的重要公式:生活品质>学习品质。
对于只关心学习的家长来说,这个公式显然不符合他们的胃口。
不知道那些只关注学习的家长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感觉孩子对学习根本是在应付,既没有学习热情,更不讲究学习策略。原因到底是什么?就是家长过多的关注甚至强迫!于是,孩子们对学习的态度是“为学习而学习”。
“为学习而学习”是学习的大忌。学习是人类的本能,不是强迫来的。如果学习需要别人强迫来做,那么一定会有逃避学习的方法。很多孩子把聪明劲用在了如何对家长隐瞒真实情况,如何逃避功课,如何减轻家长的处罚和责备,而不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比如有的孩子会把字写得大一点,写满一篇,这看起来字数会很多。有的孩子会打着与同学一起学习的幌子,其实是为了方便抄袭作业等。这一切都是缘由家长对学习的过分专注,让孩子从小以为学习是为家长而学习。
试想,一个生活上马马虎虎的人怎么可能在学习上表现得一丝不苟?能在杂乱无章的房间里停留许久的人怎么可能在学习上有条有理?一个生活上毫无规律可言的人怎么可能在学习上有较强的自制力?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怎么对待生活也会怎么对待学习。很多孩子在生活作风上表现出来的散漫、懒惰、冷漠,在学习上也是大忌啊!如果生活品质的训练达到一定的层次,学习能力的提高就会变得很容易!
因此,千万不要以为生活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泾渭分明。事实上恰恰相反,两者之间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的。太多家长过分强调重视学习,把生活问题当成细枝末节,把学习成绩当成重中之重来抓,而忽视了孩子在生活上的种种表现。如此不合理、不正确的倾向,会使孩子无法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其实,无论是在学校里的教育还是社会上的教育,对学生生活品质的培养都应该重于学习品质。这同时衍生出另一个问题,一个与学习相关,同样为家长学生所重视的问题,那就是——到底什么是人才?
长久以来,人们都把取得高学历、好成绩的人当作人才。殊不知这是对人才狭隘的理解,它在一定程度上非但无法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反而会扼杀人才。之所以产生这种结果,我认为,归根结底还是观念问题。这很像社会上曾经流行的说法“高分低能”,那些在学校里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面对实际问题可能手足无措。之所以会产生高分低能,恰恰是因为人们将对学习品质与生活品质之间的重视程度本末倒置所致。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书是次要的,育人才是关键,是根本。也就是说生活品质对一个人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学习品质。
有些家长一味地把孩子关在屋子里学习,不重视他们生活方面的品质,认为生活中的问题是小问题,家长都可以帮助解决,因此,让孩子的不良习惯被忽略和掩饰。时间久了,孩子在生活上的种种不良习惯,会变成性格中的一部分,而想要将生活与学习截然分开,是不可能的。因此,如果生活上问题重重,学习势必也是问题重重。
生活品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高低。我们很容易发现,那些学习表现优秀的学生,通常都会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生活环境井然有序,做任何事情都认真仔细,善于观察等共性。正因为这些生活上的品质深深地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所以我们很容易发现,学习好的学生,都会有一些相似之处。例如这些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条理性非常好,知道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而不是乱糟糟的、没有头绪;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一点点细微的小事也会记在心上,而这些事情就成了日后作文的素材……而那些在生活上邋邋遢遢、随随便便、马马虎虎的孩子,怎么可能在学习的时候、考试的时候一下子变得仔细认真起来了呢?
许多家长忽视对孩子生活品质的培养,把全部心思与重点放在分数上,“唯分是从”,忽视道德和理想教育,从小就给学生施加压力,把千斤枷锁铐在学生身上,还不断吆喝他们,希望他们能跳出秀的舞蹈。其结果是,造成学生的心理扭曲变形,心理素质差得让人难以想象。每年高等学府都有人从楼上“一跃而下”,自杀的学生呈现低龄化,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甚至被家长误会也要以死解脱。这样的结果让各界人士痛心疾首。培养出这样的孩子只能是家长的无限悲伤!殊不知,真正的肇事者就是我们家长!
2.2.5 培养孩子的爱心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有爱心才会有责任心,有责任心才会有追求。给孩子以责任心和爱心,让孩子学会爱!有很多家长说: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的都无所谓。家长虽然对孩子别的方面也有所关注,通常也不过是敷衍了事。
从生活品质入手,培养爱心,建立起强烈的责任心是走向成功人生的关键。
近年来,不仅发生许多缺乏文明公德的事情,还时有虐待动物的事件,甚至发生了很多起同窗相害、杀父弑母的恶性案件。有个女生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父母竟然用非常恶毒的语言来斥责女儿,那些话让人听起来已经不是不尊重女儿的问题,简直就是把女儿当成仇人,后那个女儿一气之下用菜刀和她妈妈阐述了她的看法。谁能想到这些事情就是那些我们认为的未来的人才干出来的?教育本应以人为本,我想,很多人却没有理解它的意思——这句话是告诉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做一个有感情、有正义、有良知的人。如果教育的终目的是培养出一群会考高分、拿高文凭但没有“心”的人,那么人与牲畜何异。
通俗地讲,如果孩子不懂得爱父母,他又怎么会关心和重视父母对他的期望呢?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不爱学习也是不爱父母的一种表现啊。但我们的父母因为忽视了对爱心的教育,以为只要学习好就什么都好了,实际则不然。
问题来了!孩子为什么不爱父母?或者父母为什么不招孩子喜欢?
有个学生成绩虽然一直一般,但是其他表现还是很乖的,特别是在大人眼里,是一个从来也不会说谎话的孩子,但有一天他母亲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孩子居然开始撒谎了。着急和伤心的妈妈不无担忧地找我咨询。情况是这样的: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总是不够理想,这个母亲觉得自己的孩子太不懂事,不争气,根本不明白家长的用心良苦,平时总是不厌其烦地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只要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母亲训斥的话就脱口而出。因为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孩子成绩一直没有起色。到了后来,孩子开始琢磨怎么隐瞒成绩,改记分册,用编造各种各样的谎言的方法来避免母亲的啰唆。
类似这样的情况有很多,这种过错真的能算在孩子身上吗?答案是否定的。初孩子也许只是在学习方面存在一点小小的问题。小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越积越深,到后成了无法逾越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之下,家长没有给予适当的指导,甚至连一些鼓励和安慰的话都没有,而只有训斥和指责。长此以往,当孩子再次面对失败的时候,想到的不是勇敢面对,设法逾越,而是千方百计地加以逃避、掩饰。
就像上面提到的那个孩子,难道他真的是因为怕自己考试成绩不好才去隐瞒成绩,才去涂改记分册吗?当然不是,是母亲不恰当的态度直接导致了他的错误做法,他不愿意听到母亲的训斥,不愿意面对母亲的白眼,为了避免他所恐惧的这一切,他只得出此下策。如此一来,孩子只会恐惧学习,恐惧考试,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好、成绩高便都成了无稽之谈。
看着自己孩子糟糕透顶的成绩,作为家长的您也许真的是怒不可遏,不过看看孩子已经一脸失落难过的表情,您还是先收起那些只图一时痛快的训斥吧!考试只是手段,成绩也不代表全部,如果不找出问题,解决问题,那么任何考试或学习都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
正因为太多家长都不由自主地对孩子采取了与这位母亲相同或类似的态度,导致孩子在出现错误面对问题的时候,想到多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怎样尽快让家长发泄,这样他们就能很快地从因犯错误而带来的烦扰中解脱出来,这时候新问题逐渐就变成了老毛病!想想,孩子拿到一份糟糕的成绩单时,首先想到的不是问题出在哪里,怎么做才能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而是如何面对父母的责备。这样的状况下,学习俨然就是被动的,必定是痛苦的,处于这种心态之下,怎么可能改正问题,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呢?!让孩子感到恐惧的是不是错误本身,是错误带来的责备!这样的情况怎么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呢?
谈到这里,答案似乎跃然纸上!由于家长的爱出现了问题,家长的爱缺乏智慧。所以,我们的孩子成长并不愉快!当然也无法学会爱!
2.2.6 尊重孩子是教育的至尊技巧
在您对孩子大呼小叫的时候,您是否想过他的感受?您是否想到他也正因为没有考好而伤心自责呢?
在您对孩子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地叮嘱的时候,您是否想过他已经听得极不耐烦了,思想早就游离于身体之外,去想别的事情了?
在您埋怨孩子毫不理解自己,一点都不听话的时候,是否想过自己是不是真的了解孩子?而孩子也正因此而同样痛苦呢?
有位父亲跟我说自己的孩子是个问题少年,从不愿意和家长沟通。平日里少言寡语,一天到晚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曾经性格开朗的孩子,怎么会一天天地变成这样。他担心孩子早晚会出事。他束手无策,曾经在万般无奈之下,带着孩子去看心理医生。结果医生告诉他,他的孩子十分正常。这个结果更加让他苦恼,明明孩子问题一大堆,为什么还说是正常!既然是正常,为什么孩子会变得如此自闭?忧郁?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在与他的咨询中,发现了大多数家长都容易犯的一个毛病,那好比乌鸦站在猪身上,看得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这么说,也许有些夸张,不过事情也的确如此。如果孩子回家晚,他不分青红皂白就一通数落;如果考试没考好,什么也不说就是冷落和白眼;学校邀请家长参加的集体活动,他也总是借故不去……
由于这个孩子不愿意见人,于是在精心的设计下,我和这个孩子碰头了。这个男孩子开始十分抵触我,一句话也不讲。僵持了很久,我自顾自地谈道:你爸爸因为你,而三番五次找我,急得不得了,好几次都红了眼睛……直到我说了这些话,这孩子才开始有回应,后来缓缓地抬起头说:“我爸他其实一点也不关心我!”语气中满是负气的责备,我一听这话,就明白了大半。果不其然,问题正出在此。那么导致今天的局面,是孩子的问题吗?肯定不是,这问题的根源确是出在家长身上啊。
没有家长不爱自己的子女,更没有家长不关心自己的子女。尽管他们的方式各不相同,却着实都是在表达爱意。不过,这“爱意”有时会弄伤了孩子的心。孩子需要的更多是理解和关心,那种关心不是外化的而是源自于心的。我告诉我的这位朋友,无论多忙,都要与孩子用平等和尊重的方式聊天和交流,不要一味责备他不知道你心里在想些什么。要真正去发现和了解孩子在想什么。亲爱的家长,你能做到吗?
这位家长似乎一下子就明白了什么,回家后就和儿子畅谈了一番。后来他告诉我,他突然发现原来自己这么不了解自己的儿子。这个发现让他惊讶不已。他告诉我,谈完那一次,他觉得与儿子的关系一下子近了很多,而孩子也突然变得开朗和听话了许多。
如果家长能及时与孩子沟通,不仅会跟孩子说话,还耐心听孩子说的话,就会比较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这时候做及时的调整和改正,那么孩子一定会紧随您进步的步伐。所以,您应该明白,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和发现孩子的心灵是多么重要。
父母都习惯性地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部分,不加思考地帮他们设计人生。出于父母的爱,不愿意让他们走一点弯路,既为他们取得的一点小成绩而兴奋,同时也为他们的一点小错误而愤懑、伤心。
可是家长,您是否清楚地知道,自己那个讲话傻里傻气,走路都走不稳的小宝宝,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他开始不再对您言听计从,甚至尝试顶嘴反驳,甚至还讲得头头是道!面对这种情况,您突然发现自己是那么的束手无策,只好摆出家长的威严,声色俱厉地呵斥一顿,而孩子面对您的呵斥又变得乖巧起来,久而久之,“呵斥”就变成了一种您教育孩子的习惯?!
既然一切都是源于爱,为什么不选择一种更友好的方式呢?
要了解孩子,首先就需要尊重孩子。不知道如何尊重孩子,孩子也不会尊重您的意见和教导。不敢想象两个互不尊重的人在一起会有什么好结果!不尊重孩子,孩子也不愿意和您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家长对孩子的把握也容易失控,在不了解孩子的时候怎么能期望好的教育效果呢?
当您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生命时,就懂得应该给那个生命以尊重。尊重就是亲密不过分的访问,真诚不谄媚的沟通。既有独立空间,还有联合共进。如对恋人一般小心和善良,对长辈一样尊敬和配合,对晚辈一样的呵护和体贴。在我看来:对小孩子的尊重,就是不把他当小孩子!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也曾说过特别经典的一句话: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所以,作为家长要时刻记得,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思想的。他们也是有权利说“不”的,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们身上。毕竟他们已经长大了,前面的路,他们还是要自己去走,即便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他们也愿意自己去尝试。请尊重他们,相信他们,并鼓励他们,毕竟,每个人都要经历成长。
Q Q Q 2.3 给家长的建议与要求
教育始自家庭,立于学会学习。
家长朋友不仅开始了解了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而且也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上所存在的不足。也许您正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而困苦不堪,也曾经尝试了许多做法!听过许多专家的报告,看了无数的家庭教育图书,也参加过许多宣传得很炫的训练课程,但依然感觉收效甚微,原因又是出在哪里?
在前面的部分,我们简单而清晰地告诉家长什么是家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以及如何开展家庭教育的建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本节,就是要告诉您步的具体做法。我们不仅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而且我们还知道迈出正确的步。相信各位只要严格地按照下面的要求完成,就一定可以获得令人喜悦的成果。
那么就开始我们智慧的爱之旅吧!
2.3.1 全面通读本书,好共同阅读
本书的主题虽然是特别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成长,突出的是如何建立良好的学习模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优秀的学生不只是学习表现优秀,其他方面通常也有非常优秀的表现。在这里,我们特别要向各位同学和家长朋友说明的一点就是,本书中的超级学霸–自主学习训练部分是源自3A双赢训练,这是一个被证明非常好用的提高学习成绩的训练计划,不仅为家长开展科学的家庭教育提供行动标准,也为孩子的学习行为提出要求和规范。而不只是狭隘地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更主要的是为了培养获得成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品质。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规律,了解学生成人的奥秘,希望家长和同学能够完整地阅读全书,不仅学习属于自己的章节,好也能看一下属于对方的章节;不仅要了解学习的基本概念,还要了解自主学习的训练的内容;不仅要按照书上的内容去完成,还要彼此监督对方完成书中的要求。
让我特别自豪的是,许多学生通过本书中的训练方法实现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家庭教育畅销书《陪孩子初中三年》的作者刘称莲的女儿,由于优异的成绩被香港大学和北京大学同时录取,后来这个女生写了一本书叫《一认真,你就赢了!》。想当年,她就是这套训练方法的受益者,在初中阶段的时候,经过51天的3A双赢训练,成绩从年级的两百多名一跃为年级第二,从此奠定了强大的学习自信。所以,优秀的学习者不需要靠补习班,只是通过改变自己的学习行为,优化学习流程和学习环节,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于是获得了强大的学习效能,自然获得一个好的学习成绩变得非常容易!
当然,许多家长和孩子在使用了这套自主学习训练后,不仅帮助家长和孩子重新认识学习,并由此带动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等各个方面的改变,同时也带动了家庭关系的改变,亲子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大大提升了幸福感!原因很简单。面对共同的目标,大家成了合作伙伴,互相鼓励和促进,也为共同的胜利和精彩感到幸福和满足!
相信通过学习本书,您和孩子得到的不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习品质的提高,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才是本书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2.3.2 针对教育问题,做出书面总结
根据本书对家长所提出的种种问题,您要对自身进行对照,看看自己身上到底有哪些问题。
比如,在对“学习”一词的认识上,您的理解是否全面和精确?当然,这并非要求您掌握它的所有艰涩难懂的定义,而是要您在面对这个词的时候,有新的理解、新的感悟。这样,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特别是对孩子具有思想意识潜移默化的做法上有所改进,让孩子转变过去中对“学习”一词欠妥的理解,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
所以,对于您所确认的自己在教育方面的种种问题、遗憾和不足,建议您全部记录在案,打一份教育问题书面报告。这个书面报告,不是写给谁看的,是为您自己而做的,是实现自我评估、自我检验、自我成长的一个必要措施。
您也许会问,我已经发现问题了,还做什么书面报告啊,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和画蛇添足。更何况让孩子看见了还要笑话。可是我得告诉您,这个报告的重要性很大,作用还真不小,您可千万不能轻视了它。
曾经许多次我对家长朋友做出这个要求,在先开始时,我往往会要求家长写一份总结,关于从孩子从生下来到现在的体会和感受,写写自己的痛苦和快乐,写写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和看法,写写自己和爱人之间的配合和问题。但没有多少家长愿意写,一方面觉得没有什么用,而且自己也怕写不了。我告诉他们,自己经历的事情自己感受深刻,写出来并不难。虽然很多人不以为然,但在我的强烈要求之下,即使不太情愿也会答应下来。不做不知道,做了才知道。很多家长朋友在给我交这份作业的时候,无不感慨万千。翻看他们交来的那些斑斑驳驳的信纸,就能看出是被许多泪水打湿过的。写和说真的是两回事,写过,才更会知道自己做过什么;写过,才更会认真想想孩子的问题;写过,才更容易发现自己真的是那么的不好;写过,才知道孩子也受了那么多的委屈。
尤其要注意的是,写的时候要有细节。没有细节的说明,只能说明你的认识不清!譬如,比如您认为自己犯的毛病是不是重复同一个错误,具体表现在督促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说那几句话,没完没了的。那么您就把这个问题记录下来。
当然,只写一次教育问题的总结报告是不够的,还要经常写。比如,一开始您按照要求写了一份总结,然后再对照本章内容,看看自己的问题是什么,过一段时间后,再写写自己有什么进步,这个问题解决得怎么样了,等等。慢慢地,您就会发现您和孩子都变得比以前可爱。对于自己的进步也要在报告中得以体现,这样对自己是个非常好的鼓励和肯定。
做书面的教育报告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提醒。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当很多家长听了专家的报告,或者看了教育类的书,或者是遇到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的时候,开始表现得还非常激动,思想也非常迫切,但过了几天,由于对问题的认识没有落实到纸上,很快就回归平淡,又陷入了从前的消极状态。
至于担心孩子嘲笑就大可不必了,通过书面报告可以让孩子看到您和他一起学习的决心,看到您要有所转变的决心,看到您对未来的希望。孩子非但不会嘲笑您,还会被您的真诚打动,会为自己的不好感到愧疚,会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反思。这样的效果实在是太美妙了,您还是赶紧做做吧!
2.3.3 制订有效计划,强调可靠实施
我们要明白的是,发现问题和记录问题并不是目的和结果,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如何有计划和有步骤地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家长朋友在记录问题的同时,要想出并写出具体的教育计划和改正措施,而不是简单地写出一些愿望和目标。
1. 不同的计划解决不同的问题
一种是针对自己成长的计划。比如,在两周之内,完成对自己某一方面的要求,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等等。二是关于孩子成长的计划。比如,在几周内,让孩子在哪些方面实现什么样的转变,等等。
2. 计划的制订要合理有效
,要层次分明。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要求,因为阶段的不同,所设定的目标也不尽相同。第二,要有重点。因为阶段的不同,所设定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初期,由于训练刚刚开始,发现的问题也比较多,要抓住主要的问题,容易改正的问题,循序渐进,一点点地改正。千万不要求全责备!第三,逐渐加压。一段时间以后,制订计划的难度和强度可以有所提高,以此类推。这样分层次的计划,不会让孩子感觉过于疲倦;同时,对家长来说,也有个适应和缓冲的机会。
3. 计划的重点在于执行
好的计划是不够的,还要好的执行,要保证严格按照计划行动。不能随意拖延或改变,否则计划就变成了一纸空文。优秀的学生往往特别喜欢做计划,平常的学习做计划,暑假活动也做计划,就连玩也要做个计划,甚至明确规定几点到几点玩什么,这些计划做得都很漂亮。但有好多孩子的计划只是装样子,总是不能按照计划完成,甚至没有一次是按照计划实施的,这样的计划就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不知道,作为家长的您,是如何对待您的计划呢?
4. 善于结合本书的自主学习计划
本书的目的之一是帮助家长和同学们学会发现教育和学习上的问题,并且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方法。核心就是建立自主的学习品质,其本旨就是:建立“有惑必究,有错必改”的意识和习惯,即学会做一个智慧的人。当你获得过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成功素养和品质即智慧的时候,相信您和孩子都会在更大、更广的范围获得成功。
Q Q Q 本 章 小 结
每个人每天都会遇到新的问题,都会有许多不同的烦恼。这很正常!
如何跨过生活中的每个坎坷和挫折,都是对我们的考验。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如何处理新事物的方法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待过去事物的方法和态度,所谓的聪明人的聪明不过是指反应快、脑子活而已,而智慧的人的聪明就体现在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有些家长,尤其是高学历的,总觉得自己在某门课程方面有优势,总是特别喜欢给自己的孩子加餐。殊不知,这反而对孩子的学习品质增加很大的风险。而正确的做法是,做好家长,而不是一名学科的老师。
所以,作为家长,当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过度陪伴和包办是伤害孩子学习品质的利刃;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家长指责、抱怨不仅没有意义,只能增添更多无聊的烦恼,增加更多尖锐的冲突。正确的方法是,跟孩子在一起,把困难或问题当作课题来研究,当作游戏去过关。这样的做法,很有意思,也很有成效!
用双赢的教育理念,做有效能的家庭教育,让爱更智慧,让学习更容易!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