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251341丛书名: 无
《医声相伴》是一本“好看”、“好听”、“好懂”的3D书!愿它成为大家身边 “零距离”的健康顾问!上海医学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健康时报总编辑孟宪励,上海市名中医何立人,著名节目主持人曹可凡 联袂推荐。
本书是知名医学科普节目主讲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崔松主任医师的节目内容精选。本书选出和老百姓贴合度高、实用性强的文章55 篇,其中包括常见病的防治知识、日常保健及中医养生等内容,分为症状篇、问药篇及心脑血管篇三部分,以心血管疾病和心身医学的相关内容为主体。
症状篇
小症状,大信号!生活中,我们会有一些不适,以为是小症状,往往忽视。可是,多年临床经验的专家告诉你,有些小症状,却是一些要命疾病的大信号,不可忽视!而有些症状,通过正确的调理,可以防止向一些疾病发展。
001 咳嗽背后的五种“信号”
002 我们为什么会发烧
003 头上的“紧箍咒”—头痛
004 大汗淋漓中的学问
005 我们为什么会贫血
006 为什么总是拉肚子
007 告别便秘的小诀窍
008 为什么看起来总是肿肿的
009 当智者,不当“痔者”
010 为什么女性更容易骨质疏松
011 脂肪肝知一二
012 抑郁症只是心理上的“感冒”吗
013 你的身体会说话1—心理疾病引起的身体功能障碍
014 你的身体会说话2—从心理上舒缓身体的不适
015 你的身体会说话3—勇敢表达自己的情绪
016 起死回生说晕厥
问药篇
那些我们自认为应当如此的医学常识,真的是对的吗?眼花缭乱的日常药物、保健品,我们真的用得正确吗?那些高消费的保健品,用好了,用对了,效果才会更好。
017 感冒要用抗生素吗
018 感冒药盒上的关键字
019 谈性激素
020 维生素C 的故事
021 酵素真有那么神奇吗
022 输液等于一次小手术
023 给你的免疫系统来场“军事演习”
024 冬天需要膏方进补吗
025 体虚如何调理和进补
026 你买到的真是野山参吗
027 他们叫“参”却不是“参”
028 适合白领的枫斗
029 阿胶可以很好吃
030 蛋黄真的会升高胆固醇吗
031 “吃荤”好,还是“吃素”好
032 《内经》中的长寿奥秘
033 海拔与健康的神秘关系
034 CT、核磁共振应该做哪个
035 千杯不醉有诀窍
036 风度和温度能兼得吗
心脑血管篇
现代社会,致命、凶险的疾病是什么呢?心脑血管疾病,这个答案恐怕没有人会觉得意外。因为它太常见、太高发啦。可是,即便如此,我们对这类疾病又真正了解多少呢?我们所获取的医学信息来源,都是准确的吗?我们如何判断真伪,又如何正确防范疾病的突袭呢?
037 你的血压正常吗
038 哪些人容易患高血压
039 防治高血压的误区
040 四类降压药不能随便吃
041 盐与高血压有关系吗
042 冠心病是怎么回事
043 胸痛就是心脏病吗
044 你真的心肌缺血吗
045 阿司匹林的前世今生
046 硝酸甘油原来是炸药
047 伟哥也是心脏药
048 心脏支架真的坑人吗
049 你会用救命的心肺复苏术吗
050 心脏早搏传达了什么信号
051 难缠的房颤你了解多少
052 别让心肌炎成“精神负担”
053 “蓝嘴唇”,肺动脉高压的标志
054 都是真事儿,久坐导致猝死
055 要命的脑中风
自序(写在前面的话):
关于我
我1995 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现在已是“芳华已逝”的“油腻中年”。2000 年,赴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导管室进修心脏介入。带教的心内科主任就是现在鼎鼎大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教授。之后,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的工作。2003 年,初为人父的我一时手足无措,发现自己对生命和心灵是那么无知。于是,从2005 年到2010 年,从心理咨询师培训一直到“中德班”的高级组,在审视自己精神世界中痛苦、煎熬到接纳自己。2008 年,已是副主任医师的我重新“回炉”,考入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班,成了名中医的继承人。2013 年晋升主任医师。
关于科普
本不是有意为之,在我学习和刚工作的20 世纪90 年代,医学科普还不时髦。但作为大学里的校园主持人、校广播台副台长倒是有一个做电视主持人的梦想(话说当时,还没毕业就主持了医院的艺术节)。1998 年,当上海电视台主持人大赛的消息一出,我马上就报名了,还一路初赛、复赛,杀进决赛。后虽未进三甲(第五名),却是批接到电视节目offer 的主持新人。现在想来,当时真是稚嫩极了。一个除了在大学主持校园活动,没有其他舞台经历的年轻医生,就敢直接接手一个综艺节目,而且当时正值中级职称考试,一边背书、写病史、查房,一边看台词、录像、外拍,真是很撕裂的感觉。我常常问自己:你什么都想要,究竟想干什么?还好,3 个月以后,节目因各种原因停播了,我也暗暗舒了一口气,庆幸没放弃医学职称考试,也知道自己内心想当好一个医生。1999 年,上海有线体育台开设了一个讲述运动与健康的栏目《走向健康》,找到了具有医学背景的我主持,从此自然而然地走向了医学科普之路。虽然也忙碌,但不再有撕裂的感觉。2000 年,上海教育电视台老牌医学科普节目《健康热线》向我伸出橄榄枝,我顺利接棒要出国深造的上海华山医院外科博士余波(现任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的院长),成为这个名牌栏目的特邀主持人。这一干就是7 年,从前期的策划、沟通到每期50 分钟的直播主持,大大提高了临场应变、时间把控、场面调度的主持能力,同时形成了自己简明扼要、逻辑清晰、形象又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因为所请的嘉宾都是各科的翘楚,在跟他们访谈的过程中,也使自己对各科疾病的认识有了从广度到深度的提升。当时就萌生出一个想法,不想再做主持人,而想做那个被访谈的专家。
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家对于健康、对于养生、对于医学知识越来越关注,也使养生谣言泛滥,滋生了一批如张悟本之流的伪养生食疗专家。数据显示,2015 年朋友圈谣言的举报处理总量超过 2160 万次,健康养生、疾病主题是谣言泛滥的重灾区,并常常会用“致癌”“致命”“致死”等耸动的、极富煽动性的词汇吸引眼球。虽然很多专家都做过相关的讲座、发表过科普文章,但发布谣言的人更多,经常专家和“砖家”的科普文章会出现在同样的纸媒体上,很难辨别。所以,并不缺少医学相关的科普,但靠谱的、正确的、通俗易懂的、多种渠道的医学科普仍是稀缺资源。2007 年以后,我不再担任电视节目主持,业余时间,把重点放在了科普讲座上,先后成为解放日报健康讲坛的顾问及讲演嘉宾,新民晚报健康大讲堂首期嘉宾,文汇报中医药文化讲堂主持人,市委宣传部东方大讲堂专家;SMG(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名医大会诊》《名医话养生》《陈辰全明星》,上海教育台《健康大不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活到100 岁》等节目嘉宾,每年参与十余期节目;同时参与上海健康教育所的科普节目的策划制作,现已制作数百集,通过上海卫生计生委的健康宣传网络免费发放;2017 年又成为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名医话养生》的特邀主持人,继续科普事业。
近年来,为了适应新形势,我开通新媒体的科普渠道,在喜马拉雅电台上开设了一个医学知识科普栏目;也开设了公众号,以有趣、新颖的模式使医学知识的科普惠及更多的人群。曾获健康中国2013 健康风尚人物奖,2016 年上海科普创新奖个人贡献一等奖,敬佑生命2016 荣耀医者科普贡献奖,2018 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
关于书
本书属于反向出书,是将我已录制完成的视频、音频经过文字整理形成的书籍,在我数百集的节目中,选出和老百姓贴合度高、实用性强的文章55 篇,其中包括常见病的防治知识、日常保健及中医养生等内容,有些文章实在难以割舍,无奈篇幅有限,只能留待以后有机会再做整理、出版。书中文字均为自己原创,从自己的视角、以自己的方式向大众科普医学知识。由于各种自媒体的兴起,健康知识的传播也呈爆炸式增长。本书的内容除了科普医学知识之外,还尽量想传递甄别真假讯息的思路与方法,使大家在获得实用保健知识的同时,提高医学科学素养,这也是作为一个健康传播者的更高目标。书名取作《医声相伴》是希望通过我的讲述、我的声音,能让艰涩难懂的医学知识也可以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让准确、实用的养生信息与大家时时相伴。书中每一篇文字都附有音频,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收听,部分篇目还会结合的VR技术,让阅读的画面生动活泼起来,并会进行持续更新,让大家更好地享受医学知识的“视听盛宴”。随着医学知识的快速更新,书中部分内容也相应做了补充和修改,与音频、视频偶有出入,还望读者包涵。
后感谢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教授为我作序;感谢上海市医学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先生,健康时报社总编辑—孟宪励先生,上海市名中医—我的恩师何立人老师,著名节目主持人—曹可凡先生为此书写了推荐词,并感谢我的研究生刘暠月、纪金霞所做的文字整理工作。
名家荐读:
崔松医生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从医二十多年,临床医术精湛,诊治经验丰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又是我校为数不多的教书育人“金牌教师”,曾获高校教学竞赛一等奖,多次获得全国科普大赛一等奖;崔松主任医师又是上海医学界著名的“科普首席”和医学养生保健媒体著名的节目主持人。他善于把平时临床诊治中的经验体会及在医学科普宣传中的知识进行概括,以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向社会大众传递,真正起到正确的医学科普知识传播的作用。本书撰写方式独特,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将深奥的医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不失为一本上佳的医学科普专著。听崔松医生“讲”疾病的“防”与“治”,健康的“保”与“养”,让社会百姓学会健康养生,让医学科普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喜闻乐见而为大家乐于接受。
这对于提高社会健康水平,实现“健康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正鉴于此而特别推荐此书!
——上海市医学会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 徐建光
崔松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临床医生,还长期致力于公众的健康教育与普及,系第六届健康中国论坛(人民日报 健康时报主办)十大健康风尚人物,他的《医声相伴》权威、实用、可读,是一本“好看”“好听”“好懂”的3D 书!
——健康时报社总编辑、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 孟宪励
我与崔松医师结缘于全国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有幸成为他的导师。崔医师为人勤学敏思,善辨笃行。他近期完成《医声相伴》一书,这是一本通而不俗、有丰富专业内涵的科普读物,该书既有传统中医理论,又有现代医学前沿,很值得一读。
——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主任委员 何立人
作为一个学医出身的主持人,我深知医学知识的艰涩难懂。要想做医学科普,除了要有通透的知识,还要有非凡的表达能力。崔松就是具备这两种能力的、懂得健康传播的好医生。他的书通俗易懂、“接地气”,解答百姓*关心的健康问题,讲解*实用的医学知识,成为大家身边“零距离”的健康顾问!
——著名节目主持人、同济大学客座教授 曹可凡
院士序:(中国科学院 院士、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葛均波)
医学是关于人类健康的一门科学,不仅包括医师对病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这一科学、理性的一面,还包括医学人文、感情的一面。*主席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曾经说过:“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也在十九大报告中专门提到“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我记得刚回国时,我们科室每年做80 多例心脏介入手术,而现在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5000多例。技术在不断进步,病床成倍增加,病人越看越多,冠心病死亡率却直线上升。所以我一直在想:要提高公众对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认识,增强危险因素的控制意识。所谓“上医治未病”,在我看来,医院治病是在“下游”,而为了提高全民健康水
平,医学应该走到“上游”。因为面对疾病*好的办法永远是防病而不是治病。因此,我一直都在思考医学的科学精神和传播。尤其如今社会上存在着大量“伪科普”的现象,曾经有位同行向我诉苦,自己的父亲宁愿相信广告里的保健品、偏方,也不愿听取他这个医生的专业建议。在清晨时分打开电视,往往能看到“专家们”大力鼓吹着“某某神药”能包治百病,更让人觉得医学科普任重而道远。如何通过政府、媒体、社会的力量,让科学健康的防病措施和生活方式普及开来、惠及每一位民众,是当下*值得关注的事情之一。我们虽然目前缺乏科普,但不能让伪科普“补位”,什么时候大家愿意来听专业医生说话,而不是诉诸偏方,这个目标就进了一大步。为此,我作为政协委员也曾多次提交疾病预防相关的提案,并长期呼吁在国家层面更大范围地扩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筛选与干预的广度、深度。
同给医学生们上课相比,科普的性质完全不一样,医学本身较为难懂,对于没有医学专业背景的大众来说,必须要使用通俗的、老百姓自己的语言,以便达到让全部受众都能够听懂的目标。
因此,如何挖掘大众对医学知识的兴趣点,并以通俗易懂方式准确地传递医学知识,需要既有专业医学背景又有媒体传播经验的人深入探索,崔松就是同时具备了这两点的一位。
初见崔松是在2000 年,当时他来我们导管室进修,话不多,很认真,当时也没注意到他。作为助手,除了上台帮助主刀完成手术,还要拔鞘管、压迫止血。病人手术时间长了,要小便了,也要及时处理。3 个月后,有一天他突然跟我说他是上海教育电视台《健康热线》节目的主持人,想邀请我做节目,我才发现他有些深藏不露。后来医务界的很多庆典、活动,我也会邀请他一起来参加,主持起来很是幽默风趣。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虽然要花大量时间进行医学科普的宣传,但没有丝毫影响到本职工作,同时专业能力越来越强,也从刚来进修时的小医师成长为现在的主任医师了。后来我们上海的“东方心脏病学会议”,请他做大会开幕式的主持人;去年上海医学会百年纪念,还专门请他作为一个讲述者拍了纪念短片。
崔松做科普已经十几年了,将传播、普及医学知识作为使命,电视媒体、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等均有涉及,其系统、清晰、有条理的专业知识加之独有的语言特色,大大提高了受众对靠谱医学知识的接受度。他所讲授的医学知识包括医学基础、疾病诊治、养生防病等。本着严谨的学术态度,所授内容必是有证据、有出处,做到真正的权威性,同时具有专业性、科学性及趣味性,这些特点使他成为*适合做医学科普的人选之一。此书来自他的科普音频,均为其原创,经过文字整理,深入浅出,纳入了常见病的防治知识、日常保健及中医养生等内容,称得上是一本具备“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功能的好书!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