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3066559
语言风趣诙谐,故事引人入胜,结论富有洞见;
湛庐文化出品。

一个关于语言问题*权威的答案;
一些令人信服、生动有趣的例证;
一场常识对谬论的彻底胜利。
[目录]
赞誉/I
专访史蒂芬· 平克 /V
前言 语言的无限魅力 /VII
引言 语言是人的一种本能 /001
神奇的语言是如何产生的呢?大多数受过教育的人都认为,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一项文化创造。达尔文认为语言是“掌握一项技艺的本能倾向”,威廉 · 詹姆斯则认为语言和思想都是人的本能。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是20世纪关于语言本能的著名论断。
◆ 神奇的语言
◆ “文化创造”论
◆ “语言本能”论
◆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
01 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就有语言存在 /013
我们本以为语言是文化的产物,错误地认为教育程度偏低人群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差一些。但实际上,美国黑人在英语表达方面却更胜一筹。语言的普遍性,并不意味着语言就是人的本能,我们还要观察语言的进化过程。大脑,是语言产生的生物学基础。
◆ 黑人英语更高明
◆ 语言普遍性≠语言即本能
◆ 从无到有的克里奥尔语
◆ 大脑,语言的生物学基础
02 心语 /045
人们很容易高估语言的能力,以为语言决定着我们的思维。实际上,语言不是思维的方式。心智计算理论是认知科学的基础,无论是英语还是其他任何自然语言,都不能用作心智计算的介质。心语,才是思维的语言。
◆ 语言不是思维的方式
◆ 心智计算理论
◆ 英语不适于心智计算的5大原因
◆ 心语才是思维语言
03 语言机制 /075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中都装有一部“心理词典”和一套“心理语法”,语言就是用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词语。若想领悟乔姆斯基的语言机制理论,我们首先要弄清这个理论是解决什么问题的。有些语法规则在婴儿诞生之初就存在于他们的大脑中,他们是天生的“语法专家”。
◆ 心理词典和心理语法
◆ 只有上帝才能造出一颗树
◆ 乔姆斯基的语言机制理论
◆ 有些语法规则是天生的
04 每个人的头脑中都装着一套构词法 /123
通过构词法,人们就可以将词根扩展为词干,将词干扩展为词语,从而创造出千千万万的词语。符号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深深地扎根于儿童的头脑中。我们的心智天生就是为了发现这个世界上所存在的各式各样的物体和运动,并用单词来一一标记它们。
◆ 形形色色的构词法和不计其数的单词
◆ 词根,词干的小组成部分
◆ 是Walkmen,还是Walkmans?
◆ 单词的记忆过程
05 语音的奥秘 /159
我们有喉头、软腭、舌面、舌尖、舌根、双唇六个语音器官,再结合喉头是否振动、软腭张闭、舌根是否紧张以及双唇是否撮起,我们在英语中就可以形成40个音素。不同语言的语音模式也千差万别。语音之所以难以识别,是因为人类的大脑和口头之间存在许多不相配的地方。
◆ 元音和辅音
◆ 发音器官的组合方式
◆ 语音模式
◆ 为什么语音识别如此之难
06 会说话的大脑 /197
在科学家看来,人脑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实在超乎想象。人们几乎可以“同步”完成接收和理解语言这一极其复杂的任务。记忆负担轻的语言,才是好语言;不产生歧义的句子,才是好句子。语迹,是理解语言的必要心理活动,脑电图证实了这种记忆负担的存在。
◆ 人脑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超乎想象
◆ 记忆负担轻的语言,才是好语言
◆ 不产生歧义的句子,才是好句子
◆ 语迹,理解语言的必要心理活动
07 为什么地球上会存在那么多不同的语言 /241
目前,世界上仍有5 000多种不同的语言存在。从单词和语素的排列次序角度看,这些语言至少有45个共同点。无论哪一种语言,我们都能轻松找出几十个独特的地方。遗传、变异、隔离是导致语言差异的三大原因。在不远的将来,人类大多数语言都将彻底消失。
◆ 语言的共性与差异
◆ 导致语言差异的三大原因(遗传、变异、隔离)
◆ 语言的源头
◆ 令人担忧的未来:大多数语言都将消失
08 孩子天生会说话 /273
所有的婴儿都是带着语言能力来到这个世界的,他们3~4岁就能自如运用语言。声音环境、母亲式语型、父母的回应与自我实践,是儿童学会语言的3大要素。人的语言能力与大脑发育是直接相关的。婴儿大脑的代谢能力,在4岁左右达到峰值。6岁之前,是学习语言的年龄。
◆ 儿童是学习语言的天才
◆ 儿童学会语言的3大要素
◆ 语言能力与大脑发育
◆ 6岁之前,学习语言的年龄
09 语言器官和语法基因 /313
神经科学家在左脑发现了语言运作的痕迹。在所有由脑损伤引发的语言障碍中,损伤部位位于左侧大脑外侧裂周区的病例占到98%,因此,我们可以称这一区域是人类的“语言器官”。有些基因似乎会对处理语法的神经回路产生特定影响,这为语法基因的存在提供了间接证据。
◆ 我们都在用左脑说话
◆ 人类的“语言器官”:左侧大脑外侧裂周区
◆ 语法基因存在的间接证据
◆ 语言的遗传与变异
10 人类语言的起源 /349
人类语言就如同大象的鼻子,是自然界中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黑猩猩是人类的近亲,但他们的语言能力远不及婴儿。语言并非产生于“大爆炸”,这只不过是一种错觉,因为我们那些懂一些语言的祖先都已灭绝了。人类语言已有400万年的进化历程,我们的语言能力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大象的鼻子
◆ 黑猩猩的语言能力为什么远不如婴儿
◆ 语言能力“大爆炸”只是一种错觉
◆ 从0到1,语言的进化
11 语言专家 /389
每个人说出的话,从语言机制的角度看可能合乎语法,从规定性的角度看又可能不合乎语法,“双重否定”就是好的例子。对于这一问题,众多的语言专家各有高见。其实,对已经成为社会标准的方言,甚至俚语,我们都应该多学多用。在语言运用方面,应该改善的是写作的明晰和文体的得当。
◆ 规定性规则与描述性规则
◆ 几个正确的“错误”
◆ 4类语言专家的高见
◆ 我们该怎么办
结语 语言,洞悉人性的一扇窗 /427
语言本能既源于遗传,也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受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的启发,人们将会找到潜藏于所有文化下的普遍行为模式。按“相似度”进行归纳,是人类天生就有的一种学习能力。尽管我们说着不同的语言,但我们拥有相同的心智结构,语言是洞悉人性的一扇窗。
◆ 语言本能离不开遗传和环境
◆ 从普遍语法到普遍人性
◆ “相似度”归纳,人类天生的学习能力
◆ 不同的语言,相同的心智结构
附录 “语言本能”的研究进展 / 453
译者后记 / 469
与我同年同月出生的史蒂芬 平克教授是我们这一代语言研究工作者的骄傲。作为继乔姆斯基之后认知科学领域研究语言与心智关系的领军人物,平克在其可读性极强的著作《语言本能》中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了解语言器官、破解语法基因、进入人类心智本性的大门。平克从生物进化论和心理语言学的交叉视角,以大量的基于日常生活和流行文化的语言案例,揭开了语言神秘的面纱,证明了语言的生物学基础和生物遗传性。语言的无限魅力在于语言是人的一种本能。日常语言并非思维的惟一方式,由心智词汇和心智语法构成的“心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维语言。
梅德明
著名语言学家,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语言本能》是一部革命性的著作!史蒂芬·平克以他深厚的语言学、认知神经学和进化心理学功底,成功地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语言能力是人类的本能。他的论证条理清晰,生动有趣又不失专业性,他的结论为人们探索人性打下了坚实基础。
彭凯平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身教授
如果我现在大学毕业,我就会去报考读平克教授的研究生。平克教授是现代西方学界*有创意、*有洞察力、剖析问题*深刻的学者之一。平克教授的《语言本能》是一本了不起的著作。即使你不是语言学家,心理学家,你也会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平克教授通过对语言的结构,表达方式的分析告诉你一个引人入胜的有关人性和人的故事。另一个让你爱不释手的原因是平克教授的幽默和风趣。我一直认为有幽默的人才有创意,这本书是这个观点的*好的验证。
黄亚生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副院长,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
平克是一位了不起的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并具备深厚的生物学功底。他的《语言本能》是一部语言风趣、深入浅出的伟大著作。他将观察数据、科学实验和巧妙的论证融为一体,为我们揭开了语言与心智的奥秘。遇到这样一本精彩的传世之作,*是读者的福分!
李淼
著名物理学家,中山大学教授
十三年前当我在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次读到史蒂芬·平克的《语言本能》时,就被它风趣幽默的文字风格和举重若轻的说理方式所深深吸引。对我来说,所谓好书的标准就是,我多么希望自己是这本书的作者同时我又深知自己绝无可能写出这本书,所以剩下的事情就变得非常简单——成为它*忠实的读者。十三年来,我一直是《语言本能》*忠实的读者。
周濂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对我的大脑来说,拜读史蒂芬·平克的著作是一种*的享受。任何一位真正的专家都渴望自己拥有像他这样的写作本领:既能够让普通读者易于接受,又能为专业人士带来思考。普通读者会被这本书深深吸引,因为平克在书中对语言学这个有趣的领域做了清晰、幽默的介绍。正统的社会科学家以及他们在生物学领域的同路人,则会发现自己奉为圭臬的教条遭到了进化论的挑战。而像我这种喜欢堆砌辞藻的学究,或者其他喜欢用“gender”来代替“sex”的人,则不得不为自己的卖弄而汗颜。即便你不同意这本书的观点,你还是会为它的绝妙才思所倾倒。
理查德·道金斯
著名生物学家,畅销书《自私的基因》作者
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内容丰富,文笔极佳。
诺姆·乔姆斯基
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荣誉退休教授,“生成语法”之父
史蒂芬·平克是世界*的语言研究者,他巧妙地捍卫了“语言的生物基础”这个极富争议的观点,并针对语言本质的主要问题给出了权威的答案。《语言本能》是一部不容忽视的经典之作。
霍华德·加德纳
哈佛大学教授,多元智能理论之父
史蒂芬·平克授关于“语言能力很大一部分是源自人类遗传基因”的观点,显然是极富智慧的论断。
查理·芒格
美国投资家,沃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
赶紧去当地的书店买一本《语言本能》吧,它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精彩纷呈。在这本书中,史蒂芬·平克将带你进入奇妙无穷的语言世界。他领着读者绕过语言学家的晦涩理论,直接探触*为本质的核心事实:语言是一种本能。根据这个发现,平克还为我们揭示了心智的奥秘。这是一部精彩之作!
迈克尔·加扎尼加
认知神经科学之父,畅销书《谁说了算》作者
一本精彩、幽默、无可挑剔的好书。平克先生具有一种在其他科学家身上很少见到的能力,他可以让普通的读者理解*为深奥的内容。*重要的是,他从来不会居高临下地对待读者。这本书有一个令人激动的主题:普遍的人性。它引人入胜,风趣幽默,而且启发性强,真是一部令人受益的佳作。
《纽约时报书评》
太吸引人了!平克为他的理论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生动有趣的例证。
《时代周刊》
这是一本让人拿起就放不下的书。全书围绕着我们都非常熟悉,但却从未思考过的语言问题展开论述,其中融入了大量的观察数据、实验结果、深刻洞见和有力论证。读者也将发现,平克教授的这本书不但知识性强,而且风趣诙谐,几乎可以与马克·吐温的经典之作《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比肩而立。
《科学美国人》
这是一次常识对谬论的胜利,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这些谬论都主导着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模式。一本关于语言的著作本身就应该语言优美,平克先生的作品正是如此。很少有一部新见迭出、思想深刻的科学著作能写得如此通俗易懂。他妙语如珠、风趣幽默,而且语言晓畅。就这一点而言,乔姆斯基就像斯宾塞,而平克则是莎士比亚。
《经济学人》
一本可读性极高的语言著作,出自一位真正的专家之手。史蒂芬·平克机智巧妙地回答了有关语言的种种问题。他不仅具备专业的语言学、心理学知识和广博的生物学知识,还能了解普通人的语言问题,并在轻松调侃之中让他们茅塞顿开。无论这本书*终会给语言学和心理学带来怎样的影响,它在科学普及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必将得到大家的认可。丰富的例证、完美的版式、广博的文献以及无法抗拒的幽默,平克的这本书必定会让读者对语言这一神奇的、并让众多语言学家投入毕生研究的自然现象充满敬意。
《自然》
到20 世纪20 年代,人们普遍认为,地球上所有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都已被探险家发现了。新几内亚,这座世界第二大岛也不例外。来自欧洲的传教士、种植园主和公务人员聚居于新几内亚沿海的低地一带,因为他们认为那条将该岛一分为二的险峻山脉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虽然从两边海岸的位置看来这是一条山脉,但其实它是两条,在它们中间,是一片气候宜人的高原,其间错落着众多土地肥沃的峡谷。这片高地之上,大约有100 万处于石器时代的土著生活。4 万年来,他们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不为外人所知。直到有一天,人们在新几内亚岛上的一条河流中发现了金子,紧随而来的淘金热吸引了生性自由的澳大利亚探矿者迈克尔· 莱希(Michael Leahy)。于是在1930 年5 月26 日,他雇用了一些低地土著为向导,与另外几名探矿者一起着手勘探这些横贯全岛的高山峻岭。等他们登上后,莱希惊讶地发现,群山的对面竟然是一片广袤的草原。随着夜幕降临,莱希的惊讶变成了惊恐,因为他们远远地看到了火光。显然,有人居住在这片峡谷之中。莱希和他的同伴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他们给所有的武器装上子弹,还自制了一枚炸弹。第二天,他们首次见到了生活于群山之中的高地人。这次碰面令双方都感到震惊。莱希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当他们(高地人)出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都松了一口气……男人们站在前面,手里拿着弓箭,女人们则捧着甘蔗站在后面。依万加(Ewunga)一看到这些女人,就立刻告诉我这场仗打不起来。我们挥了挥手,招呼他们过来,于是他们异常警惕地向我们走来,每走几步就停下来打量我们。终于有几个人鼓起勇气来到我们面前,看得出来,我们的出现完全把他们震住了。我把帽子摘了下来,这个举动吓得离我们近的几个人连连后退。其中一位年纪较大的土著张大了嘴,小心翼翼地摸了摸我,想确定我是不是真人,然后他跪了下来,用手摩挲我裸露的大腿,估计是想看看上面是不是涂了白漆,接着他又抱住我的膝盖,他那毛发浓密的头在我身上蹭来蹭去……女人和小孩也壮着胆子走上前来,一时间,我们的营地挤满了这些人,他们一个个跑来跑去、叽叽喳喳、指手画脚。对他们来说,我们的一切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这里的“叽叽喳喳”指的就是语言,一种陌生的语言。到20 世纪60 年代,人们已经在这些与世隔绝的高地人中发现了800 种不同的语言。在人类历史中,莱希与高地人初次相遇的场景想必出现过成百上千次,每当一个种族与另一个种族首次相遇时,这个情景都要重演一番。据我们所知,世界上的所有种族都拥有自己的语言,无论是霍屯督人、爱斯基摩人还是雅诺马马人。我们还从未发现不会说话的原始部族,也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有哪个地区曾是语言的“摇篮”——语言是从那个地方出发、传播到其他原本没有语言的人群那里的。
与其他任何语言一样,莱希的“新朋友”所使用的语言并不只是“叽叽喳喳”,它是思想的媒介,足以表达抽象的概念、无形的实体以及复杂的推理过程。面对从天而降的白人,高地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试图理解这些“白色怪物”到底是何方神圣。有一种看法占了上风:这些白人是他们祖先的转世化身,或是以人形现身的幽灵,说不定到了晚上就会变回枯骨。他们一致认为应该用实证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高地人吉鲁帕诺· 艾査(Kirupano Eza’ e)后来回忆说:
我们中的一个人躲在暗处,看到他们要去大便,就跑回来说:“那些天上来的人要去那边拉屎了。”等他们拉完之后,许多人都跑过去一看究竟,结果发现同样是恶臭扑鼻,就纷纷议道:“他们的肤色也许和我们不同,但大便闻起来却一样的臭。”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