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8417926
★ 内容结构完整
*篇阐释人际与心理动力团体治疗的基本理论;第二篇为建构团体历程与领导的理论与方法;第三篇论述团体中的重要议题和治疗机制;第四篇讨论成员与领导者相关的议题。
★ 具有华人文化色彩
本书的立论虽为西学,但由于融入了华人文化辩证的思维,可以让读者感到贴近自己的经验。
★ 立论广博,论述严谨
能给团体工作研究者提供相关研究议题的参考。
★ 特为即将从事和正在从事团体实务的工作者而写
理论阐释精辟,实务分析清晰,案例具体,是实务工作者值得珍藏的书籍。
★ 适用于团体咨询与治疗入门的读者
论述深入浅出,对于想了解单一团体理论的入门者,也是很有趣的读本。
章 人际-心理动力团体咨询与治疗的基本假设/ 5
节 治疗团体为复合的现象/ 5
第二节 社会性需求为人类行为的主要动力/ 8
第三节 人格是人际动力的产物/ 11
第四节 个人的问题多数来自人际关系/ 17
第五节 团体整体如家庭星座/ 23
第六节 团体治疗方法可以内外兼具/ 32
第二章 小团体与团体治疗/ 37
节 小团体的定义/ 38
第二节 小团体的性质/ 39
第三节 角色/ 42
第四节 沟通/ 45
第五节 团体文化与规范/ 47
第六节 权力/ 53
第七节 团体气氛/ 54
第三章 通用系统论与团体治疗/ 57
节 整体观/ 59
第二节 相互依赖与互补/ 60
基本假设
篇
XVI 团体咨询与治疗——一种崭新的人际—心理动力模式
第四章 团体凝聚力的定义和概念/ 73
节 再定义凝聚力的需要/ 73
第二节 凝聚力定义的演进/ 75
第三节 团体凝聚力是友谊/ 78
第四节 凝聚力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80
第五节 结语/ 81
第五章 团体中的治疗关系/ 83
节 团体中的人际网络/ 84
第二节 领导者与成员的治疗关系/ 86
第三节 领导者进入成员关系的系统/ 96
第四节 团体中成员关系的发展/ 98
第五节 结语/ 106
第六章 团体历程发展与阶段的原理/ 109
节 团体历程发展的理论基础/ 110
第二节 咨询与治疗团体的阶段/ 119
第三节 结语/ 128
第七章 非结构式团体的历程领导通论/ 133
节 非结构团体的性质/ 133
第二节 非结构团体历程的议题/ 136
第三节 结构/ 62
第四节 团体的互动/ 63
第五节 团体发展的循环和阶段/ 66
第六节 结语/ 69
团体的发展与领导
第二篇
第三节 螺旋模式的历程领导/ 142
第八章 团体前期的领导/ 157
节 团体前期主要的领导任务/ 157
第二节 团体初期的领导策略/ 161
第三节 社交阶段的领导与次聚会/ 168
第四节 联结阶段的领导/ 174
第五节 共享关系阶段的领导/ 179
第六节 结语/ 184
第九章 团体后期的领导/ 185
节 团体后期历程的领导/ 185
第二节 互助工作阶段的领导/ 186
第三节 收获与结束/ 193
第十章 领导相关行为与介入技术(一)/ 197
节 领导者的自我揭露/ 198
第二节 五种有用的领导作为/ 200
第三节 产生有意义的归因/ 202
第四节 团体的次聚会/ 204
第五节 时机/ 210
第六节 使用“我陈述”/ 213
第十一章 领导相关行为与介入技术(二)/ 217
节 重构/ 217
第二节 提问与探问/ 220
第三节 以家庭为本的团体技术/ 221
第四节 角色扮演/ 225
第五节 角色转换技术/ 227
XVIII 团体咨询与治疗——一种崭新的人际—心理动力模式
第十二章 此时此地/ 239
节 此时此地在团体治疗中的意义/ 240
第二节 此时此地的运用/ 242
第三节 历程阐释/ 249
第四节 反馈与历程阐释/ 256
第五节 结语/ 262
第十三章 团体中的投射性认同/ 263
自 序
作者从事教授硕士和博士班团体咨询理论与实务训练的课程,以及多年工作坊的培训,长久以来深感训练团体领导者的困难,在于当代广泛的心理动力团体咨询与治疗相关理论所隐藏的两大缺失:(1)适当的凝聚力操作性定义和团体历程与阶段发展理论的缺乏,影响了领导者催化团体历程发展的明确指引;(2)有关团体整体(group as a whole)的理论建构与其在治疗的运用方面的讨论特别少,影响了领导者运用团体整体的治疗功能。另外,坊间团体咨询与治疗的书籍甚多,作者希望依据个人多年从事研究、教学与训练的心得,撰写一本在内容结构与组织上有别于现有的团体咨询与治疗的书籍。因此本书在基本理论建构、治疗与介入的原理、方法与技术等方面,有较为完整的论述。
篇“基本假设”有三章,包括章论述人际—心理动力团体咨询与治疗的基本假设,并于第五节根据阿德勒的家庭星座理论提出一个有关团体整体的建构概念及其运用,这个团体整体的建构概念,是阐明从团体历程发展所形成和产生的一个“看不见的团体”,为有效的团体领导者不能不知的团体结构。第三章则阐述了较新的通用系统理论,对团体整体的性质进行了论述,协助读者对团体整体的现象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第二篇“团体的发展与领导”共八章,其中独特之处在于本书作者提出凝聚力的新概念与定义,及建构团体发展与阶段的原理和领导策略。其余各章内容,则包括对于团体中的治疗关系与人际网络相关议题,采取整合而具区分性和实用性的论述,并讨论非结构团体与螺旋式领导的运用,以及实XIV 团体咨询与治疗——一种崭新的人际—心理动力模式用的领导相关行为与介入技术等。由于笔者曾于2004 年在台湾辅导与咨询学会年会的演讲上,提出以社会心理学的人际关系理论建构团体历程和阶段发展的理论,因此本书将该理论及其在领导中的应用进行了较完整的论述,同时也以社会心理学的人际关系理论依据,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团体凝聚力的定义,以使团体历程与阶段发展原理和凝聚力的建构概念两者,在理论建构的基础上能够一致与完整,使领导者知道催化团体历程发展与凝聚力的具体关联,因此在原理和应用上对于催化团体历程发展是一项重要的突破。
第三篇“团体中的重要议题与治疗机制”共六章。由于欧文·亚隆所提出的治疗因子已广为团体咨询与治疗专家和实务工作者所熟知,故本书不再赘述。因此第三篇特别针对团体中常见的重要治疗机制,包括此时此地、代罪羔羊、投射性认同、矫正性情感体验及团体中支持环境等,综合的一些观点加以阐述,使治疗机制及其在团体咨询与治疗的运用较为详细与具体。
第四篇“团体成员与领导”有三章,除了领导者与成员有关的重要议题之外,“联合领导”另成一章,书中对其做了更详细的说明,以供读者了解联合领导的多样性,以及不同的联合领导方法的特色与优劣。所以,本书希望带给读者有关团体咨询与治疗较为完整的理论与实用的指导。
完成本书深刻的感受是,撰写的过程带给作者回顾多年来从事团体咨询与治疗的研究、教学、培训和实务工作,一个再度反省与整理的机会,并期待能够将个人的想法和经验同从事团体咨询与治疗研究、教学、训练及实务工作者分享。本书因篇幅限制或个人能力而有疏漏之处,请各位学者专家指正。
吴秀碧 谨识
2017 年初春于台湾彰化
序一
当我手里捧着刚收到的沉甸甸的新书厚作——吴秀碧教授撰写的《团体咨询与治疗——一种崭新的人际—心理动力模式》时,心中油然而生的是深深的感动和无限的敬意。这本集秀碧老师40 多年的探索、实践与钻研的心血之作实在太丰富、太珍贵了。我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许多与吴老师相遇、相识和成为知音的那些感人的画面。
次见到吴秀碧教授是16 年前的那个秋天。2002 年,受中国台湾辅导学会的邀请,我和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钱铭怡教授一起赴台参加了辅导学会年会,并应邀在会上介绍了大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发展。会后,时任理事长的台湾政治大学钟思嘉教授安排我们去台中的暨南国际大学交流。萧文教授精心安排了多场两岸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学术活动,其中一项是访问台湾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咨询学系。在那里,我见到了吴秀碧教授,因为对团体辅导与咨询的共同兴趣和热爱,也因为吴老师谦和温暖、平易近人的风格,我们一见如故。当我得知吴老师在台湾是团体辅导与咨询研究的专家,在这个领域内造诣很深、影响很大时,我心中对她更是充满了敬佩,心想:何时有机会向吴老师好好学习呢?
2008 年机会来了,5 月18 日中美团体咨询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我有幸请秀碧老师到北京参加,并介绍她独创的螺旋式团体咨询理论模式。可惜,当时正值汶川大地震刚刚发生,我被调派去地震灾区做心理援助工作,没有机会参加会后工作坊跟随吴老师系统地学习。
2012 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届II 团体咨询与治疗——一种崭新的人际—心理动力模式团体咨询与团体治疗大会在清华大学召开,作为大会主席的我马上想到邀请吴老师来参会分享她的学术心得,我们又一次相聚了。在清华园里我们探讨了两岸团体咨询与治疗发展的特点、现状和未来。此后,我俩多次在两岸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上一起主持论坛、一起分享经验,增加了了解,增进了友谊。
当我得知秀碧老师在精心打造一本不同于以往任何团体咨询与心理治疗书籍的新作时,我就开始期盼能早点读到她的著作!
今天,这本凝结了秀碧老师学术生涯大半生努力,集结了她在团体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教学、研究、实务、训练与督导方面的思考、经验与智慧的著作就在眼前,我很兴奋,也很激动!
翻阅《团体咨询与治疗——一种崭新的人际—心理动力模式》,感觉这本专著真的很特别。它是一本理论广博、视角独特、论述严谨、中西融合、学用结合的好书!可以说,这是我从事团体辅导与咨询研究20 多年来所读过的国内外关于团体咨询与团体治疗相关著作中理论论述全面透彻、内容结构颖完整、方法技术清晰实用的一本好书!
首先,这本书不仅汲取了心理咨询与治疗各个学派的精华,更集中了不同学科的智慧,比如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及咨询心理学等理论,对团体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过程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和解读,回答了目前这个领域尚未解决的一些难题。比如有关团体整体理论建构与其在治疗中的运用,团体凝聚力到底是什么,基于人际关系理论建构的团体发展历程等。尤其是本书对团体治疗机制的阐述不同于欧文·亚隆所述的疗效因子说,本书从人际—心理动力的视角,对此时此地、投射性认同、替罪羔羊、冲突、支持等做了深入精辟的分析。这些见解新颖、独创、精彩,丰富了团体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体系。
其次,这本书的特色是中西融合,对西方理论在华人文化背景下的理解及应用有很多反思。我知道吴老师在美国的大学完成了咨询心理学硕士和博士的专业训练,对西方的团体咨询与治疗理论非常熟悉和了解。但她在台湾从事团体辅导、团体咨询与治疗的教学、研究、训练、实务及推广工作的40多年里,一直致力于结合本土文化和实践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螺旋式的历程领导理论模式,非常适合华人社会团体领导者的养成与训练。
序一III
再次,这本书不仅重视作为一个团体带领者要深知团体背后的理论依据,也重视团体带领的技术方法的完整阐述。书中关于团体带领者需要工作的三个层面:个体、人际及团体整体的论述,关于非结构式团体的历程领导,关于团体领导行为与干预技术,关于联合领导等内容阐述的全面、清晰和精准,都是其他相关书籍中少见的,有助于团体带领者在实务工作中更有方向和信心,对团体领导者的训练与督导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后,我还想说,作为2016 年刚刚成立的台湾团体咨询与治疗研究学会创会任理事长,秀碧老师在花甲之年仍然在团体咨询与治疗的研究领域中孜孜不倦地求索,并且尽心尽力为团体事业的发展继续奉献智慧和力量,我深深地被她感动着,这也激励着我!
目前,团体咨询与治疗在大陆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包括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教师、医生等应用团体咨询与治疗作为助人的方式,服务于不同的人群。但是有一些团体带领者只满足于学习技术,却不了解团体背后的理论,不能真正发挥团体应有的效能。
为了提升专业人员团体咨询与治疗的能力,我认为这本有深度、有广度、有厚度、有温度的大作值得所有从事团体咨询与治疗的专业人员好好学习!
敬笔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教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辅导与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
2017 年6 月16 日于清华园
序二
“萧老师,我可以请你帮我的新书写序吗?”
电话那头传来秀碧老师邀请我为她的新书《团体咨询与治疗——一种崭新的人际—心理动力模式》写一篇序文,刹那间我的血液沸腾起来,传说中的团体咨询九阳真经终于要问世了。在还未看到这本书的原文时,我心中浮现出秀碧老师的身影,记忆也拉回到1985 年我刚到台湾彰化师范大学任教时,有天在建白馆的大廊巧遇秀碧老师,那时她正值青壮之年,面色和悦却眼光犀利。她问了我一些国外学习的情形,然后很坚定地鼓励我要为咨询辅导界打拼,事后我才知道她就是当时辅导系赫赫有名的秀碧老师。其后有段时间她出国进修,回来后先是在咨询督导方面倾注心力,然后又见她开始进行团体咨询方面的研究。她认真、敬业又执着。在过去20 年的岁月里她投身于团体咨询这个领域,不只是教学而已,更在无数次的实作中反思,还结合了各学派理论的精华,独创了她自己的螺旋式团体咨询理论模式。近年来,听过她演讲和上课的人,没有不为她在团体咨询领域的精熟而深深佩服的。秀碧老师还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她虽无显赫的行政职务,可是在团体咨询的殿堂里却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巨人”,2016 年10 月她更是成立了团体咨询与治疗专业发展学会,竭力推动台湾团体咨询研究的专业发展,秀碧老师的学术超越的精神值得吾辈学习。
团体咨询虽不是我的专长,应该说我其实不懂团体咨询,可是当出版社把原稿寄给我看时,我很认真地拜读了这本著作。我发现这本团体咨询著作与我过去所见的类似书籍有很大的不同,它不是在讲述团体咨询的理论,也VI 团体咨询与治疗——一种崭新的人际—心理动力模式不是用一堆文献堆砌出来的篇章结构。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秀碧老师就好像坐在我前面娓娓地叙说团体咨询是什么!每一个概念、每一句话,都是如此的平易近人却又字字珠玑,就好像一个活生生的团体在面前开展起来。其中第三篇“团体中的重要议题与治疗机制”,更让我读来恍然大悟。如果不是秀碧老师已臻“人剑合一”的境界,这些议题不会写得如此深入却又自然地恰到好处。整本书我花了将近一个星期才阅读完,而且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当然我不会真的去带团体,因为我真的不懂,但我知道这是一本非常值得的好书!
我投身辅导界已经30 余年,我在想要是台湾咨询辅导界能有位像秀碧老师这样的人,将其毕生精华著作传世,则是何等令人拍案叫绝的事啊!
萧文 敬笔
台湾暨南国际大学荣誉教授
2016 年12 月25 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