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9116576
中国古代精心营造构制园林、宅院专著!
380余幅手绘插图,直观解析中国古代宅院、园林营造的择地之要,相地风水,以及亭台门窗、墙垣屋宇、广朗桥栏、掇山理水、草木花竹的营景或制式之学。
出版说明 / 1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代序)/ 3
自序 / 8
冶叙 / 12
题词 / 14
圆明园四十景
卷一
兴造论 (2)
古籍名家论园林兴造 / 5
附辑:四大名园平面图示
颐和园 / 8 留园 / 10 拙政园(中园)/ 12
承德避暑山庄 / 14
园 说 (16)
相 地 (20)
山林地 / 23 城市地 / 27 村庄地 / 31 郊野地 / 34
傍宅地 / 38 江湖地 / 39
附辑:择宅风水图示 / 21 圆明园之方壶胜境图示 / 24
山林地图示 / 26 城市地图示 / 28
村庄地图示 / 32 郊野地图示 / 36
傍宅地图示 / 40 江湖地图示 / 42
立 基 (45)
厅堂基 / 52 楼阁基 / 52 门楼基 / 53 书房基 / 53
亭榭基 / 55 房廊基 / 59 假山基 / 60
附辑:民间建房禁忌图示 / 48
网师园平面图示 / 50 三种常见门户式样图 / 56
造园假山图示 / 62
屋 宇 (63)
门楼 / 70 堂 / 71 斋 / 72 室 / 73 房 / 74 馆 / 75
楼 / 75 台 / 77 阁 / 78 亭 / 80 榭 / 83 轩 / 84
卷 / 86 广 / 87 廊 / 88
附辑:园林营造中常见屋顶式样图示 / 64
清代木结构房屋建筑图示 / 66
殿堂用脊图示 / 67 厅堂用脊图示 / 68
列 架 (91)
五架梁 / 91 七架梁 / 95 九架梁 / 95 草架 / 98
重椽 / 98 磨角 / 99 地图 / 99
屋宇图式:五架过梁式 / 101 草架式 / 102
七架列式 / 102 七架酱架式 / 103
九架梁式 / 103 小五架梁式 / 103
地图式:梅花亭地图式 / 104 十字亭地图式 / 105
附辑:斗拱结构图示 / 94房屋的几大构件图示 / 96
装 折 (107)
屏门 / 111 仰尘 / 111 户槅 / 111 风窗 / 113
装折图式:长槅式 / 120 短槅式 / 120
槅棂式:户槅柳条式 / 121 束腰式 / 121 风窗式 / 121
冰裂式 / 122 两截式 / 122 三截式 / 123
梅花式 / 123 梅花开式 / 124
附辑:飞罩图示 / 108
卷二
栏 杆 (126)
栏杆图式:笔管式 / 127 锦葵式 / 129 波纹式 / 129
梅花式 / 129 联瓣葵花式 / 130 尺栏式 / 131
短栏式 / 133 短尺栏式 / 134 环式 / 135
套方式 / 136 三方式 / 137 葵花式 / 137
镜光式 / 138
卷三
门 窗 (140)
门窗图式:方门合角式 / 141 圈门式 / 145
莲瓣式、如意式、贝叶式 / 146
墙 垣 (149)
白粉墙 / 153 磨砖墙 / 159 漏砖墙 / 160 乱石墙 / 161
漏明墙图式 / 162
附辑:墙垣砌法图示 / 151 花墙洞式样图 / 154
造园树木图 / 165
铺 地 (169)
乱石路 / 172 鹅子地 / 173 冰裂地 / 174 诸砖地 / 174
砖铺地图式:香草边式 / 176 球门式 / 176 波纹式 / 177
附辑:造园花草图 / 178
掇 山 (184)
园山 / 189 厅山 / 190 楼山 / 190 阁山 / 191
书房山 / 191 池山 / 192 内室山 / 194 峭壁山 / 194
山石池 / 195 金鱼缸 / 197 峰 / 198 峦 / 199 岩 / 200
洞 / 201 涧 / 202 曲水 / 203 瀑布 / 204
附辑:掇山过程图示 / 187 瀑布图示 / 205
造园理水图示 / 207
选 石 (209)
太湖石 / 211 昆山石 / 212 宜兴石 / 213 龙潭石 / 214
青龙山石 / 215 灵璧石 / 217 岘山石 / 218 宣石 / 219
湖口石 / 220 英石 / 222 散兵石 / 223 黄石 / 224
旧石 / 225 锦川石 / 227 花石纲 / 228 六合石子 / 229
园圃假山 / 229
附辑:宣和六十五石图 / 231
借 景 (240)
附辑:窗框款式 / 245
自识 / 246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代序)
计成,字无否,号否道人,江苏苏州吴江县人,生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卒年不详。为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根据其丰富的实践经验,整理了修建吴氏园〔1〕和汪氏园〔2〕的部分图纸,于崇祯七年(1634年)写成了中国早、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这也是世界造园学上早的名著。计成还是一位诗人,时人评价他的诗如“秋兰吐芳,意莹调逸”。遗憾的是其诗作已散佚,今人难以窥其风貌。
《园冶》共三卷。卷一包括兴造论、园说以及相地、立基、屋宇、列架装折等部分,可以看作是本书的总纲。卷二详述装折的重要部分——栏杆。卷三由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六篇组成,后的借景篇为全书的总结。作者认为借景乃“林园之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然物情所逗,目寄心期,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不尽哉”。这段话可以看作是本书的点睛之笔。
《园冶》一书的精髓,可归纳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两句话。“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说造园应达到的意境和艺术效果。明代中后期,士人普遍追求所谓“幽人”的闲情逸致之情怀。在园林设计中体现出“幽、雅、闲”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天然之趣”,是当时园林设计者的追求。为此,作者对建筑、山水、花木进行了精妙的艺术剪裁,以诗词意境为据,以山水画为蓝本,创造出一幅虽经人工创造,但又不露斧凿痕迹的自然图卷。如叠山,作者认为“忌居中,更宜散漫”。谈造亭,作者认为亭子建造在什么地方,如何建造,要依周围的环境来决定,使之与周围的景色相协调。再如楼阁,作者认为必须建在厅堂之后,可“立半山半水之间”,“下望上是楼,山半拟为平屋,更上一层,可穷千里目也”。这些观点,无疑都是精彩之论。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园冶》一书中为精辟的论断,也是我国传统的造园原则和手段。“因”是讲园内,即如何利用园址的条件加以改造加工。《园冶》中指出:“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柱,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小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而“借”则是指园内外的联系。《园冶》特别强调“借景为园林之者”。“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它的原则是“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方法是布置适当的眺望点,视线得以越出园垣,园之全景尽收眼底。如遇晴山耸翠的秀丽景色、古寺凌空的胜景、绿油油的田野之趣,都可通过借景的手法收入园中,为我所用。这样,造园者巧妙地因势布局,随机因借,就能做到得体合宜了。
南宋之后,经济文化重心开始南移,江浙一带人物荟萃,大量息政退思、独善其身的士大夫致仕在苏州、无锡、扬州等地广造园林,以清赏自适的生活为乐。到明代中晚期,社会经济日见昌盛,国库渐渐丰盈,士人中享乐主义风行,造园艺术更是蓬勃兴起。因此,江南园林艺术得到长足发展。
江南园林寄寓着造园者的文化意趣与人生追求,“三分匠,七分主人”体现了造园者整体把握能力的重要性。《论语》中孔子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华文化中的山水情怀体现在当时的各个领域,尤其在平面的绘画和立体的园林两大领域更见其趣。明代造园思想中,将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观点融进佛家的“芥子纳须弥”中,成为“人即宇宙,宇宙即人”的精神建构。《园冶》在哲学内涵上即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本质上反映了一种哲学思想。“天开”是标准,是“本源”,而“人作”必须符合“天开”的标准。在造园中,要求顺应自然脉理,按照自然山水景物的生存机理和形态特征去构筑景观,而“不烦人事之工”,以达到自然天成的境界。将人的内在“心”与人工建造的园林和自然三者融通,这正是“天人合一”理念在造园中的体现。
《园冶》是我国古典造园思想的集大成者,作者在书中提出的理想园林范式表现了明代士人的生活理想,即“足矣乐闲,悠然护宅”,“寻闲是福,知享即仙”。作者极重形式美,创造出了一幅幅悦目、悦耳、悦心的美丽山水图卷,每一个具体物象都具备了蕴含情感、意绪、思想的“赏心”功能,达到了园林美感的层面。
除了遵循自然天成的境界外,《园冶》在造园艺术上亦追求灵动洒脱之气、曲折委婉之美、空灵远逸之景,使园林在整体上达到精美而不显雕琢,清新素雅而不崇贵丽矫饰,简约守拙而不豪华烦琐,含蓄幽深而不一览无余,远逸超脱而不拘泥于浅薄俗套的极高境界。
《园冶》,原名拟为《园牧》,有经营构制之意,当时计成友人曹元甫建议改为《园冶》,“冶”原为铸造熔冶,引申为精心营造之意。曹元甫是阮大铖的同年友人,后来计成通过曹元甫而结识阮大铖。阮大铖曾帮助计成刻印《园冶》并为之作序,然而,“大铖名挂逆案,明亡,又乞降满清,向为士林所不齿”(见陈植《园冶注释序》)。由于这一原因,竟使《园冶》长期遭受冷遇。
大约在乾隆时期,本书即有翻刻、传抄本,并曾改名《夺天工》。因受到日本造园界大力推崇,本书方才引起中国学术界重视。民国以后,研究《园冶》的学者增多,并出现了不少译注本,存世《园冶》版本演变如下:
- 明崇祯八年(1635年),阮大铖刻本。此本现存日本内阁文库。北京国家图书馆存有残本。全书三卷,一册,每半页十三行,每行二十五字,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版心上镌书名,中镌卷次,下镌页码。前列阮大铖序、郑元勋《园冶题词》、计成自序。阮序后题“皖城刘炤刻”,卷末钤“安庆阮衙藏版”。
- 日本宽政七年(1795年,清乾隆六十年),隆盛堂翻刻《木经全书》本(简称“隆本”)。1971年日本渡边书店影印桥川时雄藏本。
- 日本宽政七年(1795年),抄录华日堂翻刻《名园巧夺天工》本。
- 民国二十年(1931年),陶湘石印本,收入《喜咏轩丛书》。此本卷一、卷二据明崇祯刻本影印,卷三据抄本重印。一册,行格同明崇祯八年刻本,内封题“涉园陶氏依崇祯本重印/辛未三月书潜题”。
-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营造学社铅印本(简称“营造本”)。此本三卷,一册,每半页十行,每行二十三字,黑口四周单边,单黑鱼尾。版心中镌书名卷次,下镌“营造学社”。前列朱启钤《重刊园冶序》、阚铎《园冶识语》、阮大铖《冶序》、计成自序、郑元勋《题词》。牌记为“共和壬申(1932年)中国营造学社依明崇祯甲戌安庆阮氏刻本重校印”。
-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大连右文阁铅印本。
《园冶》是一部在世界园林史上有重要影响的著作。作者在书中除了阐述对园林艺术的精辟见解外,并附有园林建筑插图235幅。在行文上,《园冶》采用以“骈四俪六”为特征的骈体文,语言精当华美,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地位。
天逸斋主人
己丑年二月于十米居
【注释】 〔1〕吴氏园:明天启三至四年(1623~1624年),计成应常州罢官文人吴玄之邀,为其设计并建造了一处面积约5亩的园林,即“东第园”,此为计成的成名之作。
〔2〕汪氏园:崇祯五年(1632年),中翰汪士衡请计成在江苏仪征县城西建成“寤园”,即清康熙《仪真县志·名迹》中的“西园”。《名迹》中如是记载:“西园,在新济桥,中书汪机置。园内高岩曲水,极亭台之胜,名公题咏甚多。”此园既成,计成名噪一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