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畅销榜古籍 畅销榜说文解字—中华经典藏书

说文解字—中华经典藏书

(无障碍阅读,国内唯美精装插图本,不可不读的国学精髓)(1800年来一部研究汉字的经典著作。一字一图,解说生动,通俗易懂,一本读完,即能成为汉字高手!)

作者:(东汉)许慎 著 知书达礼 出品 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3月 

ISBN: 9787538693096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31.99

类别: 传统文化, 古籍工具书, 中国藏书, 古籍 畅销榜 SKU:5c239205421aa985877a219b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8693096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精心译注足本定本无障碍阅读精美插图古为今用经典珍藏。

★中国历史上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辩识声读的字典,也是1800年来一部研究汉字的经典著作。

★了解汉字背后的意义,读懂中国文字的精髓,一字一图,解说生动,通俗易懂,一本读完,即能成为汉字高手。

 

 

《中华经典藏书系列》从立项到出版,历时三年,花费大量精力财力,倾力打造。所收书目是传统国学中很经典的著作,以经典版本为核校底本,进行注释和翻译,认真研究,精雕细琢。

【足本定本精心译注】

本书为经典珍藏版,参照国内的原版古籍书,能做足本的绝不删除,尽量做到全面,准确,是一套不可多得的既能阅读又适合收藏的绝佳版本。

【精美插图名师描绘】

为了让读者更加清楚明了的阅读,每本书根据内文,绘制了大量精美的插图,使书增色不少。

【无障碍阅读通俗易懂】

原版古籍书生涩难懂,对原文做了准确的翻译,并对每一个难读的字词和难懂的语句做了通俗的译注和点评。

【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本书的特点是不但对原书做了译注,还以史为鉴,延伸阅读,古今结合,把很多观点引用到现代的生活工作中,让读者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印刷精美高端大气】

本书封面采用进口高端冰白纸,并做了烫金工艺;内文为了让读者阅读更舒服,保护读者视力,采用太阳高端本白胶版纸;内文用环保大豆油墨印刷,无异味,又充满书香。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语文学史上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辩识声读的字典,也是1800年来一部研究汉字的经典著作,对研究古文字和古汉语来说,是不必可少的重要资料。作者许慎是东汉时期汝南召陵(现河南郾城县)人,性格淳朴诚信,博览群书。从古至今,研究《说文解字》的学者们既推崇这部经典,也敬重许慎的为人,均尊称许慎为“许君”,称《说文》为“许书”,称传其学为“许学”。

作者简介

许慎(约58一约147),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区)人,著名經學家、文字學家,著有《说文解字》和《五经异义》等。因他所著的《说文解字》著称,称《说文》为“许书”,称传其学为“许学”。

目  录

爱 001

安 002

按 002

 

B

八 003

拔 004

把 004

白 005

百 005

败 006

拜 006

班 007

般 007

半 008

邦 008

薄 009

包 009

宝 010

保 010

报 011

暴 011

卑 012

北 012

贝 013

备 013

奔 014

本 014

匕 015

比 015

笔 016

鄙 016

毕 017

闭 017

敝 018

避 018

鞭 019

彪 019

表 020

宾 020

冰 021

秉 021

病 022

驳 022

卜 023

不 023

步 024

 

C

才 025

采 026

蚕 026

仓 027

曹 027

草 028

册 028

曾 029

蝉 029

长 030

厂 030

巢 031

车 031

彻 032

尘 032

臣 033

成 033

丞 034

城 034

齿 035

赤 035

虫 036

臭 036

出 037

初 037

除 038

处 038

川 039

传 039

床 040

创 040

吹 041

垂 041

春 042

词 042

此 043

从 043

寸 044

 

D

大 045

带 046

丹 046

单 047

旦 047

弹 048

刀 048

导 049

岛 049

道 050

到 050

得 051

德 051

登 052

帝 052

典 053

电 053

甸 054

奠 054

殿 055

丁 055

鼎 056

定 056

东 057

冬 057

斗 058

豆 058

渡 059

短 059

队 060

对 060

盾 061

多 061

 

E

额 062

儿 063

耳 063

 

F

发 064

伐 065

法 065

藩 066

凡 066

樊 067

反 067

方 068

非 068

分 069

焚 069

丰 070

封 070

蜂 071

逢 071

凤 072

奉 072

缶 073

夫 073

扶 074

俘 074

服 075

福 075

父 076

负 076

付 077

妇 077

阜 078

富 078

 

G

甘 079

干 080

高 080

告 081

戈 081

歌 082

革 082

更 083

工 083

弓 084

公 084

攻 085

宫 085

共 086

谷 086

骨 087

鼓 087

顾 088

瓜 088

关 089

光 089

广 090

龟 090

鬼 091

贵 091

郭 092

国 092

果 093

 

H

还 094

海 095

函 095

寒 096

行 096

好 097

禾 097

合 098

和 098

河 099

黑 099

亨 100

轰 100

虹 101

狐 101

壶 102

虎 102

户 103

华 103

化 104

画 104

话 105

环 105

皇 106

黄 106

回 107

会 107

昏 108

火 108

获 109

霍 109

 

J

鸡 110

基 111

及 111

级 112

吉 112

亟 113

即 113

疾 114

几 114

己 115

计 115

际 116

继 116

祭 117

家 117

夹 118

甲 118

驾 119

间 119

监 120

兼 120

剑 121

荐 121

江 122

将 122

姜 123

浆 123

疆 124

降 124

交 125

焦 125

角 126

教 126

节 127

介 127

戒 128

巾 128

斤 129

今 129

金 130

津 130

尽 131

进 131

晋 132

京 132

经 133

晶 133

井 134

阱 134

竞 135

竟 135

纠 136

九 136

酒 137

旧 137

臼 138

驹 138

举 139

句 139

具 140

炬 140

绝 141

爵 141

军 142

君 142

 

K

开 143

坎 144

看 144

考 145

克 145

刻 146

课 146

口 147

苦 147

宽 148

块 148

葵 149

馈 149

困 150

 

L

来 151

蓝 152

狼 152

浪 153

牢 153

老 154

乐 154

雷 155

泪 155

里 156

力 156

历 157

立 157

丽 158

吏 158

利 159

联 159

良 160

量 160

燎 161

料 161

猎 162

列 162

邻 163

林 163

霖 164

鳞 164

陵 165

令 165

六 166

龙 166

卤 167

鲁 167

鹿 168

陆 168

麓 169

禄 169

轮 170

论 170

罗 171

吕 171

旅 172

乱 172

 

M

马 173

买 174

迈 174

麦 175

蔓 175

毛 176

矛 176

眉 177

枚 177

梅 178

每 178

美 179

妹 179

昧 180

媚 180

魅 181

门 181

蒙 182

孟 182

梦 183

米 183

面 184

苗 184

皿 185

明 185

名 186

鸣 186

命 187

母 187

牡 188

亩 188

木 189

目 189

牧 190

 

N

男 191

南 192

内 192

能 193

逆 193

溺 194

年 194

廿 195

鸟 195

尿 196

宁 196

牛 197

农 197

弄 198

奴 198

女 199

 

P

派 200

庞 201

旁 201

袍 202

佩 202

配 203

辔 203

盆 204

彭 204

蓬 205

皮 205

贫 206

嫔 206

品 207

破 207

仆 208

 

Q

七 209

妻 210

齐 210

旗 211

企 211

启 212

气 212

弃 213

契 213

千 214

前 214

虔 215

欠 215

乔 216

切 216

妾 217

侵 217

秦 218

禽 218

倾 219

庆 219

穷 220

丘 220

秋 221

囚 221

酋 222

区 222

驱 223

取 223

曲 224

去 224

泉 225

犬 225

雀 226

 

R

然 227

冉 228

热 228

人 229

壬 229

仁 230

刃 230

扔 231

日 231

戎 232

荣 232

肉 233

如 233

儒 234

乳 234

入 235

 

 

S

塞 236

三 237

桑 237

丧 238

扫 238

色 239

森 239

杀 240

沙 240

山 241

删 241

衫 242

商 242

上 243

少 243

舌 244

舍 244

社 245

设 245

射 246

涉 246

身 247

申 247

深 248

生 248

升 249

声 249

牲 250

省 250

圣 251

尸 251

失 252

湿 252

诗 253

十 253

石 254

时 254

实 255

食 255

史 256

前  言

汉字,是一种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考古科学发现,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就有可以称为汉字的刻画符号。汉字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承载着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汉字在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维系中华文明数千年延绵不断向前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她具有超越不同语音方言的能量。

汉字是使用人口多、流传范围广的一种文字,具有集形象、语音和词意三者于一体的特点。这一特点在世界现存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它使汉字具有独特的魅力。汉字有56000多个,现代汉语通用字有7000个,常用的汉字有3500个。如果能够知道这些汉字的来源和演变的情况,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使用汉字,还可以轻松地了解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怎样才能学习到汉字的来源和演变历史呢?怎样才能知道常用汉字的本义呢?有一部书是汉字学的基本的经典,这部书就是东汉有“字圣”之誉的许慎用毕生精力著成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作于汉和帝永元二年(100年),历时21年,直到安帝建光二年(121年)才告完成。该书是我国历史上的部字典,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体以及汉代和以前的不少文字训话,反映了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并且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分析文字的理论,是汉字学基本的经典,对我们博古通今、学习和研究汉字具有重大意义。

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说文解字》中的许多字现在已经不常用了,而且全文是用文言文写成,不方便现代人阅读。有鉴于此,我们选取了近1000个常用的汉字,在参照《说文解字》的基础上,用象形、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形声六书的方法科学讲解其源流,并对其文化内涵进行了简洁的解析和阐述。同时,在具体介绍每个汉字时都按文字演变列举了该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简化字等写法。由于文字演变中的草书、行书应用不多,在编写中没有列举。

每个汉字都来源于一幅美丽的图画,每个汉字也都蕴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在编写中每个汉字都配有解字作用的精美配图,形象地展示了每个汉字的字形与字义的内在关系及其发展历程,有助于读者从根本上加强对汉字字形和字义的理解与记忆。

本书力求对每个汉字的介绍都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为读者举一反三、事半功倍地学习和掌握其他更多的汉字提供方法和思路。

读者可以通过本书了解所有汉字常用字的起源和演变、本义和引申义,并且对中国文化形成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理解中国文化。

媒体评论

本书以《说文解字》为依托,精选了近千个现代生活中较常用到的汉字,为每个字配上一幅精美插画、几百字左右的精短解说,让您一眼看懂该字的本来意义;以及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演变,来揭示汉字诞生、演化的过程;同时展示了该字在现代社会的使用状况。本书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文字精粹,可以作为文学爱好者、汉字爱好者、创意工作者的工具书使用。

在线试读

《说文·夊部》:“爱,行皃。从夊声。”

“爱”是个象形字。其甲骨文字形很像一个人双手捧着“心”,他的嘴巴张得很大,好像在诉说心中的爱意。小篆更加形象化。隶变后楷书写作“愛”。如今规范化写作“爱”。

“爱”字的繁体形式为“爱”,“心”字仍然保留着,这说明“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深厚的感情。这就是“爱”的本义。

现在,“爱”除了指男女情爱以外,还指广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包括亲情、友情等。

《说文·宀部》:“安,静也。从女在宀下。”

“安”是个会意字。从字形上来看,“安”字就是一个女子面向右跪坐在屋子里,表示很安全,不会遇见危险,所以本义就是安定、安全。金文、小篆与甲骨文形体大同。隶变后楷书写作“安”。

“安”的本义是平安、安适。后又可引申指满足于、习惯于,如“安贫乐道”。

“安”做动词用时表示使安定,如“安邦定国”。也可以表示安置,如“安排”、“安营扎寨”等。

如今既可单用,也可做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宀部。凡从安取义的字皆与安定等义有关。

《说文·手部》:“按,下也。从手,安声。”

“按”字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篆文该字左边为“扌”(手),代表字义;右边为“安”,代表字音。隶变后楷书写作按。

“按”本义是用手向下压或摁。后来引申为控制、抑止,如“按不住心头怒火”。用作介词时,意思是“按照、依照”,如“按图索骥”。

如今可单用,一般不做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手部。

 

B

《说文·八部》:“八,别也。像分别相背之形。凡八之属皆从八。”

“八”是个会意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都是表示一个东西被分成两半的样子。隶变后楷书写作“八”。

“八”的本义是分,后借作数词。如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八音”,是指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的质材所制成的乐器。民间常用天干和地支相配合的年、月、日、时推算一个人的命运,俗称“生辰八字”。

如今既可单用,也可做偏旁。是《说文》部首。现今仍设八部。凡从八取义的字皆与分开等义有关。

《说文·手部》:“拔,擢也。从手,犮声。”

“拔”是个形声兼会意字。甲骨文的“拔”,字形上方是两只“手”的形状,中间是个“木”字,代表树木,连起来意思是人用双手将树木连根拔起。小篆中的“拔”字,变成了形声字,左边的“手”代表形旁,右边的“犮”代表声旁。隶变后楷书写作“拔”。如今规范化写作“拔”。

“拔”本义为拽,连根拉出。如“拔草”、“拔牙”。现在“拔”字还有选取、提升之义,如“选拔人才”。

如今既可单用,也可做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手部。凡从拔取义的字皆与拽出等义有关。

《说文·手部》:“把,握也。从手,巴声。”

“把”字是个会意兼形声字。该字篆书左边为“扌”(手),其古文字形像手,代表字义;右边为“巴”,代表字音。同时“巴”字形很像一条巨头大蛇。这里是说捕蛇一定要紧紧抓住蛇头。隶变后楷书写作“把”。

“把”字本义为双手握着、抓住,引申为“掌、控制”的意思。“把”字也可用作量词,如“一把扇子”。

如今既可单用,也可做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手部。凡从把取义的字皆与手抓持的动作等义有关。

《说文·白部》:“白,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阴数。凡白之属皆从白。”

“白”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白”就像是燃烧的蜡烛,中间是烛心,周围是火焰。古文中,太阳的光就叫“白”,现在这个意义多体现在以“白”字为偏旁的字中。金文稍简。篆文讹变较大并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白”。

“白”的本义是指白米粒,引申泛指白色,如成语“白头偕老”。

“白”进而引申为陈述、表明之义,如“表白”、“自白”。

“白”又泛指空空的、一无所有。引申为徒然、没有效果、没有原因,如“白手起家”、“白费功夫”。

如今既可单用,也可做偏旁。是《说文》部首。现今仍设白部。凡从白取义的字皆与头等、米粒、白色等义有关。

《说文·白部》:“百,十十也。从一白。数:十百为一贯。相章也。”

“百”是个指事字。在甲骨文中,“百”字上边为一横画,下边是“白”字。这里,一横画为指事符号,也好与“白”区别开来。金文的写法,与甲骨文大同。小篆的形体整齐化,符号化。隶变后楷书写作“百”。

“百”的本义指十个十,如成语“百步穿杨”。现在引申指众多,如“百姓”。

如今既可单用,也可做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白(或一)部。凡从百取义的字皆与众多等义有关。

《说文·攴部》:“毁也。从攴贝。败贼皆从贝,会意。”

“败”是个会意字。甲骨文左边是鼎或贝形,右边是手持棍,会以棍敲击鼎或贝使之毁坏之意。金文叠为二贝,小篆承接金文而来,省去一贝并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敗”,简化汉字后写作“败”。

“败”的本义指毁坏。引申为衰落或凋残,如“衰败”、“败柳”。

也引申泛指失败,如“一败涂地”、“功败垂成”等。

如今既可单用,也可做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支部。凡从败取义的字皆与毁坏等义有关。

《说文》:“拜,首至地也。”

“拜”是会意字。三体石经文像双手捧禾麦奉献给神祖之形,会向神祖拜祭祈祷之意。小篆的“拜”,左右两边都是“手”形,表示拱手向前拜。隶变后楷书写作“拜”。

“拜”本义当是拔起禾麦奉献给神祖。又表示拜揖、行礼,表示敬意。古时的拜揖为拱手弯腰,后来变为屈膝跪地低头与腰平,两手着地,或叩头及地。

“拜”还表示授予官职,如“拜相”。

做敬词时,用在自己的动作前,表示对对方的恭敬。如“大作我已经拜读”。

如今既可单用,也可做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手部。凡从拜取义的字皆与上下拜揖的动作等义有关。

《说文·玨部》:“班,分瑞玉也。从珏,从刀。”

“班”是个会意字。金文的“班”,字形左右两侧各是一个“玉”字,中间是“刀”字,整个字形就像是用**将整个玉石从中间分成了两块。小篆的形体与金文的形体基本相同。隶变后楷书写作“班”。

“班”的本义就是分剖瑞玉,后来引申为分发。做名词,引申指分开人群而形成的组织,如“辅导班”、“炊事班”等。

“班”还有返回的意思,如“班师回朝”。

“班”通“斑”,指“杂色、杂色的斑点或斑纹”,如“头发班白”。

《说文·舟部》:“舟,辟也。象舟之旋,从舟。从殳,殳,所以旋也。”

“般”原为“盘”的本字。甲骨卜辞中的“盘庚”也写作“般庚”。看字形,就像一只手拿着勺子从盘子里取食。隶变后楷书写作“般”。

“般”的本义为旋转制盘,现在多用于表示相似、似的、一样,用于比喻句中。

在古文中,“般”还是“搬”的通假字,意思是搬运;有时也作为“斑”的通假字,意思是斑点。现在该字一般意义为“样、种、类”,如“百般刁难”。

《说文·半部》:“半,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为物大,可以分也。凡半之属皆从半。”

“半”是个会意字。金文的上部是个“八”字,是“分”的意思;下部是个“牛”字,会把一条牛分成两部分之意。小篆的形体基本上同于金文。隶变后楷书写作“半”。

“半”的本义指一半、二分之一,如“半壁江山”、“半信半疑”。

“半”由一半,又引申指在中间。如古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成语“半途而废”。

如今既可单用,也可做偏旁。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八(或丷或、)部。凡从半族义的字皆与中分、大片等义有关。

《说文·邑部》:“邦,国也。从邑,丰声。”

“邦”是个会意字。甲骨文的字形由“田”和“木”两部分组成,“田”指的是人们的聚居之地,而“木”则是分割聚居地的树木。金文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另加义符“邑”(右阝,城邑),以突出封国之义。小篆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邦”。

“邦”的本义是古代诸侯封国,由此引申泛指国家,如“礼仪之邦”。

如今既可单用,也可做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邑(右阝)部。凡从邦取义的字皆与封国等义有关。

《说文·艸部》:“薄,林薄也。一曰:蚕薄。从艸,溥声。”

“薄”是个形声兼会意字。小篆从艸(艹),溥声,溥也兼表散布之意,表示草木密集丛生之处。隶变后楷书写作“薄”。

“薄”(bó)的本义是草木密集丛生之处,现在又通“迫”,指迫近、接近,如成语“日薄西山”。

“薄”还表示弱、不强健,如“势单力薄”、“单薄”、“薄弱”等。由弱又引申为分量轻、少、小,如“微薄”、“厚古薄今”。

“薄”是个多音字,除了念bó,还念báo和bò。念báo时,基本义是指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距离小,如“薄饼”、“薄片”、“板子薄”,等等。念bò时,和“荷”合在一起,组成“薄荷”一词。

《说文·包部》:“包,象人裹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

“包”字是一个会意字,本义为裹。在甲骨文象腹中有子形。小篆文中,“包”字看上去很像妇女怀孕的样子,中间为“巳”,很像是还没有成形的婴儿。隶变后写作“包”。

抢先评论了 “说文解字—中华经典藏书”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说文解字

EUR €50.99
加入购物车

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32开

EUR €65.99
加入购物车

说文解字注(精装,繁体竖排)

EUR €99.99
阅读更多
缺货

说文解字注

EUR €73.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