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0494585
陈照奎—杨文笏一脉陈式太极拳精要
磨盘桩、鹤形桩、二郎担山桩等独家内功
呼吸开合,内劲缠丝,按图而动
为膝盖损伤等运动伤害提供解决方案
推荐阅读
序一
序二
自序
非视觉太极的故事
缘起
传承
路在何方
弘扬
动静桩功
混元桩
开合桩功
磨盘桩
二郎担山桩
鹤形桩
缠 丝
瓦垄手
顺逆缠丝
太极七势问道
侠友太极问道拳概述
动作详解
三种练法
太极十三势
太极十三势解
图说太极十三势
十三势练法
练习太极拳的风险
外伤类
如何防止膝关节损伤
内伤类
附 录
学员习拳感悟
非视觉太极摄影展
太极拳文化经典选编
自序
太极概念来自上古,自人与天地交流而生,此后流传数千年,成为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核心概念。而传统武艺,各种搏杀之术中或多或少也有太极阴阳变化的影子。太极拳以完整形式示人,虽不过几百年历史,但这几百年却是中国面临重大变革的时期。太极拳以其柔韧而坚强的适应能力在这个时代成为国人主要的健身运动。百年前,国人体弱,倡传统武艺为国术,以强身健体为强国之基石。而今,温饱已无忧,人们生存环境日益远离自然,太极拳亦可为修养身心之选。太极拳,内而化之,为兰生幽谷之境;外而用之,则有仁侠勇毅之气概。
当今世界是科学昌明的世界,太极拳要真正融入现代社会之中,变革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变革体现在:首先,要将太极拳原理分析清楚明白,让现代人有机会理解圣贤的良苦用心;其次,尝试将太极拳的效果纳入定量说明的轨道,用清楚明白的数据告诉人们为何要练习太极拳;再次,将练习太极拳的风险分析清楚,并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尽可能地防止运动伤害的发生。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将太极拳原理讲明白,可以让现代人有机会在练习太极拳时体验以身证道,去印证传统文化经典所说的方法,让传统文化经典真正从思维演绎层面的学习落到实践检验的实证方法上。而现代多数人练习太极拳的目的在于养生和健身。对于健康,现代医学的认识和传统认知是有共同点的,那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共同点,用现代检测的定量数据来衡量健康水平的变化。近年来,国际上有很多正规的医学健康刊物发表了大量的有关太极拳疗效的研究论文,说明太极拳的效果已经被主流医学界认可,并纳入正规科研范畴,这对有志于太极拳发展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时机。现代科学的数据检验,是一种很好的纠错和筛选机制。随着数据的积累,我们会明确太极拳练习的强度和适用人群。这有助于让大众根据自己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练习内容和练习强度,真正让太极拳作为运动处方为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快乐生活发挥独特的作用。
我学理工出身,并且有一点在大学从事教学科研的经验,机缘巧合下,进入太极拳爱好者的行列,有幸在明师指导下修习多年,并有机会长期从事太极拳的教学实践工作。学生中有部分是视觉障碍群体,非视觉太极的概念就是由此而来的。将太极拳讲述得清楚明白,让没有视力的学生能够知道太极拳要领并能较为准确地用身体表达出来是我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慢慢体会到太极拳是一种平等的运动方式,几乎所有的人群,无论年龄长幼,体弱还是强壮,贫穷还是富有,视力、听力障碍还是肢体残障,都可以从太极拳中获得平静、喜悦和健康。
此书语言精练、便于掌握,让可视之者眼前一亮,不可视之者心中明了,为健康中国加力,给国计民生添彩。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
温长路
用内在感受替代视觉模仿,可以更有效地深入太极本质,本书在对传统太极拳核心要领准确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披露了太极拳螺旋缠丝对细节的要求,删去繁多的枝叶,用*少的式子,回到太极拳的核心根本上去。
——北京武术院副院长
张有峰
万周迎老师多年来用太极为无数残障人士带去心中的光明,我在影视作品中扮演过大侠,万周迎老师却是我们身边真实存在的“侠”。
——李亚鹏
练习太极拳的内伤一般是因练习方法不正确导致脏腑经络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这类损伤最常见以下几种情况。
1. 长期使用拙力导致努气,使肺与脾胃功能不和。常见症状为胸口疼痛、呼吸不畅、胃部胀气、嗳气等。
2. 不合理的发力,使血管、心脏受到过度的冲击,导致心血管疾病。
3. 不合理使用意念,导致精神涣散、失眠、多梦。
治疗这些问题的良药是放松,即动作舒展、精神放松。按太极拳的要求,不用局部多余的力,在运动到极限位置时体会灵活变化,不受僵力阻碍,久而久之,自然能气血顺畅,内外调和。心中平和,不贪功,不妄求,循序渐进,动作顺遂,依太极十三势之理,保持身体合理的受力状态,量力而行,真正做到太极拳非视觉、不表演,自然不会有以上截气、鼓胀、散漫之病。
为什么说太极拳非视觉、不表演能治太极拳练习中的偏差呢?
《素问•上古天真论》有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是养生的最根本的原则和方法,“恬淡虚无”和“精神内守”是行为的准则,而“真气从之”和“病安从来”是能够期望的结果。《黄帝内经》是传统中医的经典,讲的是如何让人身心各部分协调健康地运行。现代人参加太极拳训练的最重要目标也是身心健康,所以,在这点上太极拳和《黄帝内经》是一致的。医和武都是通过人的作用来表达的,一个安全的身心锻炼方法,一定是不违背基本的医学原理和人体生物力学特性的。
我们把散乱的心神都收敛回来专注于身体内对称均匀的用力,把多余的僵劲去掉,这个本身就是“精神内守”的过程。而当我们专注于动作是否漂亮,追求视觉效果时,精神是向外放的,同时,为了自己想象中的视觉效果,会让身体局部违背太极拳自然平和的状态,就会出现多余局部用力或者局部松懈,从而违背太极拳要求的自然、高效的物质能量转化和输运的状态。有了多余的追求和欲望,“恬淡虚无”就无从谈起,这样的太极拳也就偏离了原有要求。
要避免练太极拳的损伤风险,除了初学时动作务求符合太极拳基本要求,同时参考现代人体生物力学来排除不合理状态,还需要注意克服自矜自傲,坚持不炫耀,不表演,“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用这样的非视觉状态感悟太极拳,可以在保证健康养生的同时,避免受到太极拳练习中可能出现的内外伤因素的困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