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0498125
混元太极称经典,直指大道永流传。
本书为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经典著作,介绍了混元太极拳的概况、内功基本修炼法、缠丝功基本修炼法及混元太极拳48式的练用法等内容,深刻揭示了混元太极拳技击理论的实质及功法、打法要义。混元太极拳48式突出了“混元太极意气游,神形连绵似水流”的运行特点,运用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周身一家、拳功一体的修炼法则,达到培养缠丝内劲、增长内力的显著功效。经国内外的太极拳组织推广后,习练者多有“易得内气、易长内劲、易增内功”之感。
第一章
混元太极拳概况
第一节
混元太极拳简介 002
第二节
混元太极修炼守则 006
第三节
混元太极拳48 式的风格、特点和行拳窍要 006
第二章
太极内功基本修炼法
第一节
无极站桩功 017
第二节
吐纳采气功 019
第三节
开合折叠大力功 020
第四节
提抓功 021
第五节
捉闭功 022
第三章
缠丝功基本修炼法
第一节
转头 027
第二节
旋颈 029
第三节
旋肩 031
第四节
前后肩靠 032
第五节
双臂缠丝 034
第六节
双肘缠丝 048
第七节
旋腕 049
第八节
左右螺旋冲拳 051
第九节
腹臀摇旋 052
第十节
转腰 053
第十一节
旋腰 054
第十二节
双膝摇旋 054
第十三节
左右缠丝蹬腿 056
第十四节
左右足摇旋 057
第十五节
金鸡抖翎 059
第四章
混元太极拳48 式图解
第一节
基本手型 062
第二节
图解说明 064
第三节
动作名称 065
第四节
动作图解 067
附
录
太极宗师
武之仁者 202
太极大道惟混元——混元太极拳答疑录 209
跋
后
记
怎样练好太极拳
要练好太极拳,于理须明无极、太极的含义,于拳则须在理的指导下运动手足,经过长时间锻炼方能成功。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无极之义,无形无象,无声无臭,空空洞洞,混混沌沌,无一物而含万物。由无极而现有极,遂太极生焉。无极一动即是太极,太极成时必分阴阳,动静便是阴阳,阴阳便是太极。
若将太极之本义引申开去则无处不在——广之堪比宇宙,狭者可喻人身,无不恰如其分。古之学者将太极之形状虚拟为一硕大无朋的圆球,其中阴阳旋转,互相调济以滋生万物,并将其形之于图,这便是相传至今的太极图的由来。
若将无极、太极之理借喻人身,则人身亦为一小太极,这小太极中的阴阳代表即为心、肾。心属火在上为阳,肾属水在下为阴,通过太极拳的练习,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阴阳调和,则百病不侵。
宇宙之中阴阳相生以致生生不息。阴阳互济又生三才。三才者,天、地、人也。上天下地,人居其间。将此三才之义借喻人体,则有三身之谓。三身即精、气、神。精足、气满、神聚方为健康之相。精、气、神之舍为三丹田。上丹田为天门(百会穴),下丹田为地户(会阴穴),中丹田为气海。天门主神,地户藏精,气海蕴气。精、气、神乃生命之根,造化之源。当太极拳练到功行圆满时,凌神于天门则身轻如羽,凝神于地户则沉重如山,注神于气海则可得其中和之道。
练太极拳必先求无极。这是修炼太极内功的基础。拳诀云:“练拳先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练拳之前站无极桩,可渐使自己心定神安,继而便可感觉到体内如同虚空无物一般,两腿负载之感也随之尽消。待至虚至静时,复有一点灵犀生于气海之中,气动则太极生。要息气宁神地在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中择其中和之道而行之,在无形之中渐渐感而遂通,则功力、灵气与日俱增。意念、感应灵通一气、渐臻妙境。综观练习无极站桩功的益处如下:一能静养灵根,培植本元;二能养气养性,气满丹田实;三能内外严整,沉力重生,固若磐石;四能身心共静,周身虚灵,掤劲自然而生。
先站无极桩后练太极拳为“先求无极后成太极”。练习太极拳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练拳时尤要注重以心行气,以气运身,逐步达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虚至虚灵的效果。若能细细体察其中奥秘,功必大进!
2. 用劲要刚柔相济、阴阳参半。太极拳的用劲要符合太极拳刚柔相济的练功原则,既不能过于柔软,也不可偏于坚刚。柔软无力难以长功,坚刚过度则难养气血。故必循阴阳中和、刚柔参半之路径习练,方可得“太极劲”。
3. 不可用拙力。周身肌肉紧张,对于用力部位和着力点不加选择地盲目用力为“拙力”。练太极拳绝不可用拙力。若用拙力,则周身血脉不能通顺,筋骨不能舒畅,以致全身拘谨,四肢不活。身为拙气所滞,滞于何处则何处成病,当时不觉,必于后发。在推手中若用拙力,必为能手所乘,以致倾跌。若双方均用拙力,必发生顶抗的毛病,不能体现太极拳沾、连、粘、随之特点。
4. 练拳亦不可努,努则力刚易折,且气易阻隔于胸,肺被排挤,久之必得胸憋肺炸之病。
5. 练拳不可挺胸、收腹、突臀。否则气逆行而上,不能归丹田。气血上冲则双足似萍草无根,心肾不交,水火不济,阴阳不和。久之会影响健康。
6. 练拳不可心存打人之念,以求速成。否则必为神气所拘,好勇斗狠而失心和。更有每日苦下功夫练数十遍拳者,亦不知已变运动为劳动,变养中长为疲中伤,久之五劳七伤与身俱存,稍有病痛便齐发而至,是为大害!学者尤须牢记。若气顺力活,虚心实腹则道心自生,久久行之身健功增,瓜熟蒂落,水到而渠成。
7. 练好太极拳,还要懂一点经络学。经络发源于脏腑,布于肢体。经络畅通则百病不生。盖内气发于丹田(气海),贯于经络之中,通过旋腰转脊,缠绕运行与腰隙内肾的左右抽换,使内气流布周身而达于四梢,复归于丹田。太极阴阳之理结合经络学说,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明白了上述道理并付诸实践,才能在练拳时逐渐做到内外相合,上下相随,周身一家。以心行气,使气不离丹田(开时气行周身,合时出肾入肾、任督相交),浑灏流行,一气呵成。
论缠丝功
打太极拳须明缠丝功,不明此即不明拳。缠丝功是隐于体内、入于骨缝、循经走脉、缠绕运行、流布全身的一种内劲。缠丝是陈式太极拳独特的运劲方法。
欲求缠丝功,须外循螺旋之形,内合缠丝之径(内气)。外则通过腰脊的螺旋运转、胸腹的折叠转化来贯串和带动肩、肘、手、胯、膝、足和颈项的螺旋运动;内则以心神为君,肾间动气,发于丹田,贯于经络,行于血脉,入于骨髓,达于四梢,缠绕运行,使之流布周身而复归丹田,形成一股缠丝内劲。如此,独特的缠法结合内气的导引,久久练习必然内外相合,使之周身一家。
缠丝劲的运化全在胸腰腹间。陈鑫云:“浑身俱是缠劲,大约里缠、外缠,皆是随动而发。”“其劲皆发于心,内入于骨缝,外达于肌肤。”
强调“腰脊螺旋缠绕,胸腹开合折叠”形成了本拳的又一个特点。在腰脊螺旋升降运转之中,胸腹相开,肘由里而外为逆缠;胸腹相合,肘由外而里为顺缠。拳中的每一招每一势皆以躯干的螺旋缠绕、开合折叠来主宰四肢的螺旋缠绕。或一顺一逆,或双顺,或双逆;或左胸和右腹斜向相合相开,或右胸和左腹斜向相开相合。意念一动无有不动,腰脊一缠则无处不缠,浑身上下似蛟龙左旋右转,若漩涡湍流急转,像大海之波涛翻滚,连绵不断,缠绕不息。即缠即引,即缠即进。待功夫精深,随心所欲之时,临阵交手可制彼如身临漩涡之中,不能自主,无可中定。
通过内缠外绕,五脏得以按摩,经络得以畅通,气血得以流行,新陈代谢得以旺盛。这也是陈式太极拳之所以具有其独特养生功效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