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94535
☆聚焦“逃离”主题,用丰富细腻的图文故事呈现出这个时代人们心中的难言之隐:有可能逃离当下的生活吗?逃离之后又是什么?
☆大篇幅呈现玛格南摄影师埃里克·索斯长达24年的摄影生涯,不仅囊括埃里克的代表作品,还涵盖了大量的人物故事、手稿、文化背景,立体展现了美国中西部地区迷人的文化图景。同时使用不亚于原画册品质的四色全彩印刷,高清图片,精良纸张和装帧工艺,每一页都是精致且具性价比的收藏品。
☆独家专访奥黛丽·塔图,讲述她长达10年的私密摄影故事。
☆Lens团队实操采编,图文并茂,用极富讲述力、信息量和打动力的图片,立体还原每个人物和每个故事的丰富触感及气息。
☆高具性价比的画册品质,打动心扉的阅读体验。
《视觉014:总想逃跑,却还在这里》讲述了一组和“逃离”相关的故事。
女明星奥黛丽·塔图,少有人知她还是个热切的摄影师,“女演员的脸就像大银幕”,而她用摄影“逃跑”到自己的面孔之后,在虚荣的名气和无聊的赞赏背后寻找真实的自我。
中年男人埃里克·索斯一直想要逃跑:他想脱离乏味的日常生活,找个地方重新开始人生,然而家庭的责任、自我的懦弱和想要生活在人群中的天性却让逃跑显得遥不可及,终于他发现,“想跑”却“跑不了”是所有人注定的挣扎。
一群经历了失败人际关系的男人女人,他们选择逃离真实交往,把人偶作为寄托情感的对象,在他们眼中,“人偶虽然不能交流,却也无法造成伤害”。
你一定想过要逃跑,幻想重新开始生活。但逃到哪里?逃跑之后又是什么?书中的主人公们发现:逃跑的想法很迷人,但也让人筋疲力尽。它不可能被满足,只能被替代,深埋于心底:秘密地,想象另一种生活。
【声音】
罗伯特·海因莱因 威廉·普林 阿兹·安萨里 安·比尔斯坦 凯文·扬 本·萨瑟 海莉·坎贝尔
【“艺术能让我更好地忍受生活”】
专访奥黛丽·塔图,讲述她和摄影的故事
【如果某张照片能让人们浮想联翩,就再好不过了】
只用左眼拍照的时尚摄影师竹本隆彦
【“现在,我不怕变老了”】
一个女人的雅库特共和国往事
【我是个内向的人,不喜欢跟陌生人多说话,却靠和陌生人说话谋生】
玛格南摄影师埃里克·索斯和他不断做梦、不断逃跑的人生
【“人偶虽然不曾回应,却也因此无法伤害”】
一群惧怕人际关系的男人女人,从人偶那里寻找安慰
【2025 34亿】
每个人都该认真思考自己和水之间的关系
“我是个内向的人,却靠和陌生人说话谋生”
Lens发自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
几年前,受一家媒体委托,埃里克·索斯要去拍一组表现东京生活的照片。他预定了新宿柏悦酒店的一间客房,准备一星期在房间里足不出户完成拍摄——柏悦酒店是电影《迷失东京》的取景地,埃里克特意叮嘱,他就要影片中比尔·莫瑞住过的那间客房。
结果酒店只给他安排了莫瑞隔壁的房间,埃里克很生气,但已经无法改变。有一天,他把随身携带的小镜子探出窗外,镜面上映射出莫瑞房间能够看到的东京景致。他对比了一下,发现和自己房间能看到的没太大区别,心里才没那么别扭了。
埃里克很喜欢用隐喻讲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于是上面这则故事,也变成了他对自己的一则隐喻:莫瑞的房间代表着内心深处的渴望,渴望总在一步之外,让人觉得假如某天能够实现,生活便能就此达成完美;于是你身处现状之中,不断用面小镜子窥探着自己的渴望,直到有一天发现了真相:渴望所带来的和如今所拥有的,其间差别其实微乎其微。于是你心满意足地缩回头去,学着欣赏当下拥有的一切。
就像埃里克自己所说:“潜意识里我总想逃跑,去做个独行客,事实上我一直留在‘生活’
之中,从与他人的交往中受益无穷。”
埃里克形容自己“在城市郊区和广袤农村的边缘长大”,其实他来自一个典型的美国中产
阶级家庭,父母拥有一栋被城郊修剪平整的草地包围的外观无聊的房子,他读的也是当地有名的私立学校。可能就因为这些,让埃里克初产生了逃跑的想法。“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逃跑过一次,并没有跑很远,可能都没有一英里,但我拿了个装满书的小箱子。”他说。
逃跑的幻想是中产的良药。埃里克后来的经历也说明了这一点。18岁,他离开位于美国中西部的老家小城到纽约读书,但刚一毕业就跑了回来。当时的理由很实际:他15岁时交往认识的女朋友还在老家上学,他也觉得以艺术家的身份在纽约存活不太现实。后来,他和当地那些小伙子一样,20出头就和自己的“高中甜心”结了婚,找了份在博物馆朝九晚五的工作。那时他对现状不太满意,但也觉得一辈子可能就会这样度过。
对多数人来说,不够满意的现状只会为生活提供取之不尽的抱怨话题,埃里克却把它当成警醒和刺激:他暗暗想着在工作之外做点艺术。于是,他养成了夜晚和周末开车到密西西比河沿岸瞎转悠的习惯。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长的河流,刚好从他的城市中心经过,河西岸的明尼苏达州靠医疗产业发迹,随处可见伴随埃里克长大的那种无趣的中产街区;河东岸的威斯康星州还是传统的农业州,日子更无聊,人们常跨河来找乐子。埃里克当时觉得,无论沿着河哪一边开,都能找到故事。于是,在漫长的闲暇时间里,他一个人,开着车,在中西部过于寂寥和枯燥的土地上晃悠着。
他说不清楚自己想找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故事。大概就是那些和他一样的人:对现状不满,脑袋里总有奇怪的念头,幻想着“另一种”生活,做梦的人,想逃跑的人。他只能凭直觉和外表同陌生人打交道,但大多数情况下碰到的都是些的现实主义者。
为了能让自己走下去,他会在方向盘后面贴张古怪的清单,上面写着:飞行员、床垫、家用小船、特别高的人、博物馆保安、雪、社区酒吧、妓女、超市收银员、游泳池、行李箱。这些毫不相干的东西不停地把他串联到下一个目的地。
就这样,到了35岁左右,更猛烈的逃跑欲望向这个一直在跑的男人袭来:他中年危机了。
埃里克这样形容危机的感受:“青春正离你而去,禁不住幻想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你开始质疑:我的人生究竟走到哪里了?大多数中年男人的幻想可能是换个年轻妻子,再来辆兰博基尼。”
中年危机让他对逃离的想法更具象了一点。有段时间他开着车,在明尼苏达州南部寻找私人出售的山洞,想给自己买一个。“但我又希望山洞上面能有棵树,这样还能同时盖间树屋。”
交易差不多落地的时候,经济危机来了,“我突然清醒过来:天呐,我怎么会想着把积蓄浪费在一个山洞上?”
那段时间,埃里克同时在各处拍隐居的人。他开始发现“逃离”是种浪漫的美国式幻想,
根植在新大陆磨灭不掉的个人主义之中。可他发现没人能逃得掉。“逃离的幻想很迷人,同时也很悲伤,追求它的过程并不美好。尝试从社会中全身而退的人看上去都筋疲力尽。他们幻想着没有社会的侵入,日子会更美好。但在寂寞下又有种深刻的凄怆……我们靠去电影院看动作片,读惊悚小说,想象着‘另一种生活’,结束后再回到原本的生活之中。很可惜,逃离是种不可能被满足的渴望。”
后,埃里克找人做了个山洞模型,洞上如他所愿,有个树屋。半人高的模型放在工作室里,他觉得自己依旧可以躲藏进去。
对于这种不断想逃跑的欲望,“我妻子觉得既可以理解,又很荒谬”。如今埃里克49岁, 有两个孩子,也真的靠做艺术糊口了。他依旧给自己留下许多个出口:湖边木屋,一栋谁都不知道地址的农舍,还有他虚构的一家自出版机构“小棕蘑菇”,他在这些地方进进出出,巧妙到谁都看不出他已经离开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