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88756
《再认识丰子恺》是内容品牌知中ZHICHINA系列的第15本特集书。本书从漫画、散文、音乐、翻译、艺术教育、出版设计等维度,完全呈现丰子恺70余年的真实人生!适逢丰子恺诞辰120周年,《再认识丰子恺》对丰子恺及其时代产业进行了解读,也是对这位艺术大师的纪念与致敬。
丰子恺,散文家,画家,文学家,教育家,以融合中西画法创作漫画及散文而著名。他曾将人生比作一册大账簿,簿中记载着世间过去、现在、未来的因因果果。他恒久地热爱生活,记录生活,用笔尖创造了一个属于他的率真宇宙。
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曾评价丰子恺:“如果在现代要寻找陶渊明、王维这样的人物,那么,就是他了吧。他在庞杂诈伪的海派文人中,有鹤立鸡群之感。”
澳大利亚学者白杰明认为:“丰子恺*的成就,或许是在20世纪变幻无常的政治中,始终保持一种自由自在的精神,当许多人在艺术创作与政治活动之间进行痛苦的选择时,他没有被现实击溃,也不为历史所出卖。”
无论你是否了解丰子恺,你不会想错过他与他作品中的温和魔力。
丰子恺人生轨迹/人物关系谱/著作一览全表
民国出版业态真实还原/开明书店与丰子恺
丰子恺与李叔同/竹久梦二/夏目漱石/梅兰芳/朱自清的文艺“羁绊”
丰子恺与林文月:《源氏物语》两大译本对比
丰子恺的生活文趣:猫奴/绍兴酒痴/家族游戏“览胜图”玩法大公开
从内而外解读丰子恺:特别采访丰子恺大外孙宋菲君/当代散文家止庵/当代画家刘树勇(@老树画画)
近百幅丰子恺作品集锦与生活照片/西方视角下的珍贵民国老照片图集
09丰子恺的人生轨迹
13丰子恺的人物关系谱
17知中《再认识丰子恺》·言论
26回溯中国艺术教育的肇始
32民国出版业浅谈
42忆儿时:石门湾的童年时光
48重返缘缘堂:专访丰子恺纪念馆
56丰子恺与现代教育:杭州求学,日渐丰盈
62丰子恺与日本文艺:浅谈竹久梦二、蕗谷虹儿、夏目漱石
68止庵:丰子恺的“纯真”外壳下,是一颗坚定的心
78一画成名:丰子恺的笔墨生涯
88对谈刘树勇:丰子恺,世俗之上,尘世之中
98我们这群“开明人”:开明书店与丰子恺
104给孩子们的礼物:丰子恺散文赏析
112艺术的逃难:当漫画成为抗战笔杆的先锋
124生活的文趣:萍乡萧氏《览胜图》评玩
128林素幸:感动于丰子恺先生创造的“有情世界”
134丰子恺的文笔生涯:始于翻译,终于翻译
142专访周以量:中日比较文学视角下的丰子恺文学
150丰子恺与京剧的人情艺术
158子恺与酒:三杯入口,万虑皆消
163阿咪:聚散如云,猫长相守
168子恺与佛:知“无常”而后“慈悲”
180为他藏书三万卷:专访“丰子恺继承人”吴浩然
184对谈宋菲君:外公是“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194丰子恺名言
196丰子恺足迹
198丰子恺作品一览
206参考文献
在石门湾里,人们常说“只要姓丰必是举人,举人必是姓丰的”。这其中有两个原因:其一,丰姓在丰子恺老家极为少见;其二,丰子恺的父亲丰鐄是清朝光绪年间后一科的举人之一。幼时的丰子恺曾被父亲的用人褚老五抱着调侃:“石门湾里没有第二个老爷,只有丰家里是老爷,你打起来也做老爷,丰老爷!”不过,他没想到的是,丰子恺虽没做成石门湾的“老爷”,却成为后来中国无人不晓的“漫画家”。
丰子恺描写自己父亲的笔墨并不多,父亲的形象在他记忆中也大致停留在幼时。父亲丰鐄在36岁中举人时,丰子恺只有4岁。在此之前,丰鐄考过三次却迟迟不中,每次考完都闷闷不乐,茶饭无心。丰子恺依稀记得父亲中举人的场景,那是在中秋过后的某一天:“父亲戴了红缨帽,穿了外套走出来,向北三跪九叩,然后开诰封……”在这仪式前,丰家挤满了人。但遗憾的是,丰鐄在中举后不久便遭逢母丧,丁忧在家;加上丰鐄中的是“恩政并科”后一科,科举制度没过多久便被废除。因此,丰鐄没有跨过这个“金门槛”,也无缘仕途,只得在家里设私塾授徒,坐上了冷板凳。此后,丰鐄的日子过得十分寂寥,只是饮酒看书吸鸦片。但在丰子恺的记忆中,父亲爱吃蟹,在中秋之夜赏月与父亲一起吃蟹成为他难以忘怀的记忆。
而母亲钟云芳在丰子恺的记忆中则是一个严肃、少言寡语的人。丰子恺的母亲生前不曾摄取坐像的照片,但在丰子恺脑海里,母亲一直是“坐在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家中西北角的八仙椅可以说是丰子恺母亲的专座。尽管这把椅子坐起来并不舒服,但却象征着母亲的光辉。自丰子恺的父亲丰鐄去世后,家中所有内外事务都由丰子恺的母亲一人打理。家务事越多,母亲呆坐在椅子上的时间也越久,她时常望向门外,偶尔与工人们谈事。在丰子恺对母亲钟云芳的回忆中,很少看到他与母亲的言语交流,更多的是丰子恺对她在“椅上”的描写:
当时的我看惯了这种光景,以为母亲是天生成坐在这只椅子上的,而且天生成有四班人向她缠绕不清的。
一直到丰子恺求学归来,走进家门,他还是能看到母亲坐在老屋西北角的八仙椅上。直到母亲逝世,那只八仙椅上才再也看不到坐在上面的母亲。尽管没有母亲坐像的照片,但母亲坐在八仙椅上的姿态却久久印刻在丰子恺的脑海里,连同那“口角上的笑容”和“眼睛里严肃的光辉”,时时给予他爱与警醒。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