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3085956
[编辑推荐]
● 从创造段子到舞台表演,全面解析脱口秀表演的各个环节;
● 独创的脱口秀创作表演体系,让你从搞笑到爆笑,一路笑成大明星;
● 造就《吐槽大会》首席编剧们的脱口秀圣经;脱口秀入门指南;
●《吐槽大会》首席编剧程璐领衔翻译,主持人张绍刚无保留作序;
● 湛庐文化出品
[内容简介]
惠及全球无数脱口秀达人的经典之作,拿来就能用的完全脱口秀表演指南。资深脱口秀表演专家格雷格·迪安,通过观察和挖掘知名喜剧演员的表演,发明了一套专门针对脱口秀表演的学习方法。诸多喜剧大咖都承认曾受益于这套方法。《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从*基础的段子写作开始,一步一步教你写笑话、组段子,从排练方法到表演技巧,从麦克风使用到增加舞台经验,可谓面面俱到。《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让新手入门,让老手更上一层楼,让平凡的普通观众发掘自己的无穷幽默潜力!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1 笑话结构的秘密
铺垫和笑点
预期和意外
笑话的原理
笑话结构的三大机制
2 笑话写作
笑话勘探器
笑话宝藏:探索秘密通道
3写哪些方面的笑话
笑话勘探器
搜集材料:从话题到铺垫
笑话宝藏:从铺垫到笑点
笑话地图的可选项:规划另一个方向
个性化
4 从搞笑到爆笑
提升和打磨段子
精简
笑点用“底”收尾
使用三段式结构
使用常识
尽量代入角色
慎用双关梗
角色具体化、个人化
素材本地化
联系热点事件
可以使用语法错误的语言
自创词汇,词语新编
有时候视觉梗有奇效
给段子加连续笑点
5 如何把零散笑话组合成脱口秀段落
把每一个笑话放到一个独立的索引卡里
把笑话归类
把笑话按照同一个思路逐个排序
修改,修改,再修改
6 视角
叙述者、本人、角色
叙述者视角
本人视角
角色视角
视角练习
视角的应用
7 排练
创造者和批评者
为什么要排练?
8 格雷格·迪安的排练流程
排练起来吧
阶段一:准备
阶段二:再现体验
阶段三:练习表演
9麦克风的使用技巧
该做的和不该做的
10表演
脱口秀的节奏
把每场表演录下来
首次表演
准备一个段子列表
告诉主持人如何介绍你
热身
在掌声中上台
避免老掉牙的开场白
设计一个强有力的开场
承认现场明显的状况
避免常用的老套做法
不要以提问的方式做串词
注意“连珠炮综合征”
像重视笑点一样重视铺垫
永远不要嘲笑在笑的观众
将观众视作一群独立的个体
观众笑的时候我们该做什么
关于俱乐部员工
每次登台做到好
11大胆演出
克服舞台恐惧
如何处理头脑空白
应付冷场
越过“伤害线”
对付起哄者
12增加经验
开放麦
演艺俱乐部的无报酬演出
运作你自己的演出
国际演讲娱乐部
慈善会议和公民俱乐部会议
社交派对
在公园里或大街上
舞厅
13让演出锦上添花
回顾演出
给每一个笑话打分
改编、重写和重新编排
再次排练和表演
致谢
译者后记
附录1:笑话宝藏练习题
附录2:笑话地图练习题
附录3:视角练习表
附录4:排练流程表
附录5:脱口秀术语表
[序言/前言/推荐序](根据图书内容任选)
让生活的庸常瞬时生动
《吐槽大会》主持人 张绍刚
给这本书写序,紧张死,就像人家米其林大厨出了一本菜谱,旁边一吃货腆着脸要给人家写序一样,何德何能啊?关键多容易闹笑话!让你写吧,丢人呢?不然你写吧,都张嘴了,怎么也得给点面儿。于是,就有了这篇战战兢兢的序。
为了不丢人,讲几个故事得了。
回说脱口秀,是2016年的夏天,《吐槽大会》,主咖是吴宗宪宪哥,我以他朋友的身份当嘉宾。过程非常磨难。首先,我的槽点太多,黑的发亮,处于全国领先行列,不知道上了台会被大家糟蹋成什么样子。其次,之前没说过,现场跟演出似的,不停机不补录,说不好,就更黑!提前两天开始熟悉稿子,感觉,我靠,这谁写的,怎么想的,好好笑!然后,一对不认识的男女出现在面前,让我说给他们听。接下来,就是摧毁式的体验了:“张老师你这儿别停顿,一停就露‘底’了。”“张老师这儿您能柔和点儿吗?现在的语气跟骂人似的。”“张老师您能加快点儿语速吗?您这不是主持节目,是脱口秀表演。”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整个过程,女老师眼神果敢刚毅,不容置疑,男老师则绝不置疑,完美地阐释了教授和助教的人物关系。而我,瞬间,原本就不多的自信索性荡然无存,一个以讲话为职业的人,生生被批的体无完肤,你开始怀疑,自己配不配吃这碗饭。上场前,手脚冰凉,哆嗦,迈不开腿,严格按照二位老师的要求完成,真的不知道说的好不好,因为直到现在也没敢看过,不过两位老师说还不错。这是我的次,并且由此认识了王思文和程璐两位老师。
后来机缘巧合,开始主持《吐槽大会》,老师们的培训越来越严格,要求越来越多,教授和助教一如既往地默契,而我也变得越来越聪颖,然后自信回来了一些。跟编剧们有了更多的接触,发现有趣的灵魂真的千姿百态,不过仍然不知道他们是用哪部分的脑子才能想出来这么多匪夷所思的笑话,重点是,逻辑严密、层次丰富,于是笑话就更好笑。
2017年4月,我邀请笑果文化的表演者和编剧,在北京的几所高校做巡演,所到之处,现场都跟要爆炸似的,笑到头疼。由此认识了梁海源,一个普通编剧,长得很有欺骗性,像受气包一样唯唯诺诺,但是一张嘴,各种梗喷薄而出,猝不及防,刚反应过来,他已经像被人欺负过一样,贴墙根儿走了。连续几场下来,我的好奇,是这些梗到底怎么来的,思考依据是什么,究竟有没有方法论。程璐和海源说,他们翻译过一本书,就是简单的行业入门思路搭建书,可惜没人给出,自筹资金印了几百本,据说已经绝版了。就是各位拿着的这本《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不过那个版本因为错字连篇,所以很有保存价值。
再接下来,做《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第二季,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帮写并说着脱口秀的人们,知道了脱口秀这种语言形式,知道了原来它在中国同样能够落地生根,还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尝试着自己写写、自己说说,好像到了这本书重出江湖的时候了。
以上都是冠冕堂皇的活法,关键是,他们红了,有人愿意给他们重新出版了。
即便不想说脱口秀,也没有人不想让自己说话变得有意思吧,想象一下,沉闷的饭桌上,您触景生情,随口来一段子,顿时全桌的美女觉得原来你是如此有趣之人,当然,不排除同在桌上的领导再次印证了你以前留给他的嘴快舌长的恶劣印象。
所以,看这本书有风险,它可能让你加倍的有趣,也可能会让你加倍的讨人厌。看您自己何去何从了。
让人高兴的是,一种文化形式可能通过节目和这本书,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脱口秀的核心是好笑,而不是中心思想;谁没事说完了话还总结中心思想,除了领导。
时至今日,我都不算会说脱口秀,因为我不会写;所以更崇拜那些创作者们,让生活的庸常能瞬时生动。他们都说,这本书好。
后,表达一下我的立场:本书书名很诡异。脱口秀是说的,为啥要手把手地教?!真要教,也得是~把~吧。
这好像是一个烂梗!
[各方赞誉]
脱口秀是门没有师父的手艺,但是有规律,有标准,同样也有可供学习的方法,就在这本书里。可能先不用想天赋的事,学一学,练一练,才能知道自己有没有天赋。说不好咱还说不坏吗?
——李诞
《吐槽大会》策划人
在本书出现之前,脱口秀作为一门语言的艺术,一直是需要嘴对嘴才能学会的,而现在,只需要手把手就能学会了!所以,那些脱口秀高手们至今也无法原谅本书的作者。
——叫兽易小星
《万万没想到》导演
我是从《脱口秀大会》开始尝试脱口秀表演的。它的表演方式和辩论的感觉不太一样,更快,没有那么多喘息的机会。除了语言表达之外,每一次现场的控制、停顿、节奏、笑点的铺垫设计也非常非常重要。这和去年我开始辩论一样,是一个需要慢慢学习才能进步的过程。逗人笑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呀!如果你想学习脱口秀,并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请购买《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呀!
——飞飞
《奇葩说》选手、《吐槽大会》嘉宾
脱口秀并不遥远。它不只是屏幕上的欢乐和剧场里的表演,而是种人生智慧和生活态度,是从美国总统到送货小哥,从开年会到搞对象都能用到的特长才艺,是可以跟外语电脑开车并列的新时代技能。脱口秀并不遥远。你与谈笑风生之间的距离,就是这本书。
——谷大白话
脱口秀译者
程璐、海源他们是中国*早的那批地下喜剧脱口秀玩家。他们英文太好,对脱口秀的爱又很执着,自己翻译,自己找出版社,强行带给了中国脱口秀界这本经典硬核教程。中国喜剧脱口秀现在终于从地下高速成长,开枝散叶。《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就是天赋少年们的引路者,看完这本书,如果你觉得看懂了,记得跟笑果说一声:我来了。
——叶烽
《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出品人
笑果文化董事长
即便不想说脱口秀,也没有人不想让自己说话变得有意思吧,想象一下,沉闷的饭桌上,您触景生情,随口来一段子,顿时全桌的美女觉得原来你是如此有趣之人,当然,不排除同在桌上的领导再次印证了你以前留给他的嘴快舌长的恶劣印象。所以,看这本书有风险,它可能让你加倍的有趣,也可能会让你加倍的讨人厌。看您自己何去何从了。
——张绍刚
《吐槽大会》主持人
迪安的书里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指导,很多都是我过去苦心孤诣才学到的教训,我真希望那时候就有这样的书籍。
——史蒂夫·艾伦(Steve Allen)
《今夜秀》(The Tonight Show)*任主持人
[序言/前言/推荐序](根据图书内容任选)
让生活的庸常瞬时生动
《吐槽大会》主持人 张绍刚
给这本书写序,紧张死,就像人家米其林大厨出了一本菜谱,旁边一吃货腆着脸要给人家写序一样,何德何能啊?关键多容易闹笑话!让你写吧,丢人呢?不然你写吧,都张嘴了,怎么也得给点面儿。于是,就有了这篇战战兢兢的序。
为了不丢人,讲几个故事得了。
回说脱口秀,是2016年的夏天,《吐槽大会》,主咖是吴宗宪宪哥,我以他朋友的身份当嘉宾。过程非常磨难。首先,我的槽点太多,黑的发亮,处于全国领先行列,不知道上了台会被大家糟蹋成什么样子。其次,之前没说过,现场跟演出似的,不停机不补录,说不好,就更黑!提前两天开始熟悉稿子,感觉,我靠,这谁写的,怎么想的,好好笑!然后,一对不认识的男女出现在面前,让我说给他们听。接下来,就是摧毁式的体验了:“张老师你这儿别停顿,一停就露‘底’了。”“张老师这儿您能柔和点儿吗?现在的语气跟骂人似的。”“张老师您能加快点儿语速吗?您这不是主持节目,是脱口秀表演。”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整个过程,女老师眼神果敢刚毅,不容置疑,男老师则绝不置疑,完美地阐释了教授和助教的人物关系。而我,瞬间,原本就不多的自信索性荡然无存,一个以讲话为职业的人,生生被批的体无完肤,你开始怀疑,自己配不配吃这碗饭。上场前,手脚冰凉,哆嗦,迈不开腿,严格按照二位老师的要求完成,真的不知道说的好不好,因为直到现在也没敢看过,不过两位老师说还不错。这是我的次,并且由此认识了王思文和程璐两位老师。
后来机缘巧合,开始主持《吐槽大会》,老师们的培训越来越严格,要求越来越多,教授和助教一如既往地默契,而我也变得越来越聪颖,然后自信回来了一些。跟编剧们有了更多的接触,发现有趣的灵魂真的千姿百态,不过仍然不知道他们是用哪部分的脑子才能想出来这么多匪夷所思的笑话,重点是,逻辑严密、层次丰富,于是笑话就更好笑。
2017年4月,我邀请笑果文化的表演者和编剧,在北京的几所高校做巡演,所到之处,现场都跟要爆炸似的,笑到头疼。由此认识了梁海源,一个普通编剧,长得很有欺骗性,像受气包一样唯唯诺诺,但是一张嘴,各种梗喷薄而出,猝不及防,刚反应过来,他已经像被人欺负过一样,贴墙根儿走了。连续几场下来,我的好奇,是这些梗到底怎么来的,思考依据是什么,究竟有没有方法论。程璐和海源说,他们翻译过一本书,就是简单的行业入门思路搭建书,可惜没人给出,自筹资金印了几百本,据说已经绝版了。就是各位拿着的这本《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不过那个版本因为错字连篇,所以很有保存价值。
再接下来,做《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第二季,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帮写并说着脱口秀的人们,知道了脱口秀这种语言形式,知道了原来它在中国同样能够落地生根,还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尝试着自己写写、自己说说,好像到了这本书重出江湖的时候了。
以上都是冠冕堂皇的活法,关键是,他们红了,有人愿意给他们重新出版了。
即便不想说脱口秀,也没有人不想让自己说话变得有意思吧,想象一下,沉闷的饭桌上,您触景生情,随口来一段子,顿时全桌的美女觉得原来你是如此有趣之人,当然,不排除同在桌上的领导再次印证了你以前留给他的嘴快舌长的恶劣印象。
所以,看这本书有风险,它可能让你加倍的有趣,也可能会让你加倍的讨人厌。看您自己何去何从了。
让人高兴的是,一种文化形式可能通过节目和这本书,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脱口秀的核心是好笑,而不是中心思想;谁没事说完了话还总结中心思想,除了领导。
时至今日,我都不算会说脱口秀,因为我不会写;所以更崇拜那些创作者们,让生活的庸常能瞬时生动。他们都说,这本书好。
后,表达一下我的立场:本书书名很诡异。脱口秀是说的,为啥要手把手地教?!真要教,也得是~把~吧。
这好像是一个烂梗!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