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723736
《中国宪法(第四版)》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1、根据2018年全国人大通过的第五次宪法修正案,对全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
2、根据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在国家机构部分增加了一章”监察机关”。
3、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以及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
4、根据司法改革的成果,对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部分进行了修改。
5、对教材的数据、文字等进行了订正。
《中国宪法(第四版)》是针对法学专业本科教学需要编写的宪法学基础教材。其以”宪法总论-公民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国家机构”为框架,以我国现行宪法规范与调整宪法关系的相关法律规范为依据,以中国宪法原理与宪法制度为主要内容,彰显宪法学的本源精神和基本语义。《中国宪法(第四版)》各章在阐释宪法学知识内容的同时,精选宪法事例,并指引思考方向,有效辅助教学的同时,亦对培养学生法律思维大有裨益。
《中国宪法(第四版)》根据2018年宪法修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等法律规定,以及近年来司法改革之成果,精编内容,更新事例,使本书融思想性与时代性于一体,更臻完善。
导言
上篇宪法总论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
第一节宪法的词源
第二节宪法的概念
第三节宪法的特点
事例与思考1-1福建省漳州市“纳税大户子女中考加分”事件
事例与思考1-2《立法法》修改——明确细化“税收法定”原则
第四节宪法的分类
第五节宪法的功能
事例与思考1-3重庆失独家庭集会维权
事例与思考1-4最高人民法院批准设立开发区人民法院
事例与思考1-5十八大之后的反腐
第二章宪法的历史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宪法史
事例与思考2-1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事例与思考2-2孙中山关于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三阶段说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宪法史
事例与思考2-3新中国成立之初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举措
事例与思考2-4斯大林的建议与1954年宪法
事例与思考2-5宪法草案全民讨论
事例与思考2-6我国的宪法修正案
第三章宪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宪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事例与思考3-1浙江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第一案
第二节人民主权原则
事例与思考3-2中国十大社会阶层
事例与思考3-3我国八大民主党派
事例与思考3-4民主党派“新生代”
事例与思考3-5回归宪法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改革小记
第三节基本人权原则
事例与思考3-6中国关于人权的基本观点
第四节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
第五节单一制原则
事例与思考3-7全国人大常委会五次解释香港基本法
第四章宪法的变迁
第一节宪法制定权
事例与思考4-11954年宪法的制定
第二节宪法渊源
事例与思考4-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事例与思考4-3中国认真履行气候变化承诺
第三节宪法结构
事例与思考4-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第四节宪法规范
第五节宪法解释
事例与思考4-5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第六节宪法修改
事例与思考4-6我国1993年修宪过程中的程序问题分析
第五章合宪性审查
第一节合宪性审查概述
事例与思考5-1从“女植物人”案看美国宪政体制
事例与思考5-2从同性婚姻案看美国宪法与宪政
第二节现代合宪性审查体制
第三节中国的合宪性审查制
事例与思考5-3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法规备案审查室
事例与思考5-4对收容遣送制度是进行合宪性审查还是合法性审查?
事例与思考5-5我国合宪性审查模式路在何方?
中篇公民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第六章公民基本权利一般原理(一)
第一节人权与权利概念
背景资料世界人权日
第二节基本权利主体与分类
事例与思考6-1中国首例冷冻胚胎继承纠纷案
第三节宪法上列举的基本权利与未列举的基本权利
事例与思考6-2罗伊诉韦德案
背景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关于我国人权状况的白皮书
第七章公民基本权利一般原理(二)
第一节基本权利效力
事例与思考7-1齐玉苓案
第二节限制基本权利的目的与界限
事例与思考7-2“非典”患者拒不隔离被逮捕事件
事例与思考7-3雇人跨县扔乞丐
事例与思考7-4限娱令
事例与思考7-5交通部强制安装车载导航
事例与思考7-6新闻报道“足球明星涉嫌赌球”诉讼事件
事例与思考7-7方舟子诉崔永元名誉权案
第三节基本权利的竞合与冲突
事例与思考7-8“馒头”事件
第四节公民基本权利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
第八章平等权
第一节平等权概述
事例与思考8-1“河南地域歧视案”
第二节平等权的内容与类型
事例与思考8-2全国首例户籍就业歧视案
事例与思考8-3深圳金融高管子女加分
事例与思考8-4蒋韬诉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身高歧视案
事例与思考8-5北京市居住证制度与平等权
第三节平等权的适用、效力与限制
事例与思考8-6以摇号方式配置小客车指标
事例与思考8-7张先著诉芜湖市人事局乙肝歧视案
事例与思考8-8先育后婚考公务员遭拒录事件
第九章政治权利
第一节政治权利概述
事例与思考9-1农民限报公务员
事例与思考9-2监狱能否限制罪犯的政治权利
第二节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第三节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事例与思考9-3手机短信“侮辱”县委书记事件
事例与思考9-4任建宇因网络发帖被劳教事件
事例与思考9-5秦火火网络谣言案
事例与思考9-6谢朝平出版《大迁徙》被刑事拘留案
事例与思考9-7厦门PX项目散步事件
事例与思考9-8湖南省浏阳市数千人游行示威,抗议化工厂镉污染
事例与思考9-9多个城市爆发针对日本“钓鱼岛国有化”示威游行事件
事例与思考9-10刘进成宣传宪法事件
事例与思考9-11广东省珠海市禁设各类条幅标语
事例与思考9-12杭州市制定地方性法规规定网络实名制
第十章宗教信仰自由
第一节宗教信仰自由的概念与历史沿革
第二节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功能与保障
事例与思考10-1离婚中的宗教信仰
第三节宗教信仰自由与宗教事务的管理
事例与思考10-2三亚海上观音圣像事件
第十一章人身自由
第一节人身自由概述
事例与思考11-1劳动教养制度的废除
事例与思考11-2裸聊是否应该受限制
事例与思考11-3故宫女模裸拍事件
事例与思考11-4优衣库不雅视频
事例与思考11-5深圳“卖淫女示众”事件
事例与思考11-6司法公开破除“司法神秘主义”
第二节生命权
事例与思考11-7同命不同价与平等权
事例与思考11-8死刑犯的生命权
事例与思考11-9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
事例与思考11-10内蒙古“呼格吉勒图再审案”
背景资料我国死刑复核权的下放与回收
事例与思考11-11换头术与生命权
第三节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事例与思考11-12拆迁信访学习班
事例与思考11-13“被精神病”六年半,徐林东获赔30万元
事例与思考11-14商店保安强令顾客脱裤检查
事例与思考11-15辽阳市一中学卫生间安装摄像头
第四节住宅安全权
事例与思考11-16夫妻卧室观看黄碟案
第五节通信自由
事例与思考11-17为配合“选举”监听电话
事例与思考11-18证监会有权查阅通讯记录
第十二章社会经济权利
第一节社会经济权利概述
事例与思考12-1昆明“女体盛”被禁事件
第二节公民财产权
背景资料我国私有财产宪法保障的历史回顾
事例与思考12-2重庆“钉子户”拆迁事件
事例与思考12-3北京APEC期间单双号限行等行政管制事件
事例与思考12-4《物权法》制定过程中的合宪性争论
第三节劳动权
事例与思考12-5限制部分人员从事娱乐业
事例与思考12-6终身禁业与劳动权保障
事例与思考12-7最低工资与劳动权
事例与思考12-8北京市颁布律师人事存档限制规定事件
第四节休息权
第五节社会保障权
事例与思考12-9养老保险中的平等权
第十三章文化教育权利
第一节文化教育权利概述
事例与思考13-1异地高考政策中的公民受教育权问题
事例与思考13-2西部教育免费
第二节受教育权
事例与思考13-3冒名顶替读中专转户口事件
事例与思考13-4“孟母堂”事件
事例与思考13-5高考鼓励性加分全部取消
事例与思考13-6被迫留学事件
第三节文化权利
事例与思考13-7《武媚娘传奇》复播满屏都是大头照
事例与思考13-8地方方言译制片被禁事件
事例与思考13-9黄海波被收容教育与广电总局封杀
第十四章监督权与请求权
第一节监督权
事例与思考14-1区伯嫖娼事件
事例与思考14-2公民投诉交警被拘案
第二节请求权
事例与思考14-3呼格吉勒图案与国家赔偿请求权
事例与思考14-4佘祥林“杀妻”错案与国家赔偿请求权
第十五章特定主体的权利保护
第一节妇女权利保护
事例与思考15-1女干部退休年龄争议
事例与思考15-2儿童福利院切除智障少女子宫事件
第二节儿童权利保护
事例与思考15-3七旬老人卧底丐帮揭黑
事例与思考15-4贵州省毕节市四名留守儿童自杀事件
第三节残疾人权利保护
背景资料《残疾人权利公约》的签署
第四节华侨、归侨和侨眷权利保护
第十六章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一节公民基本义务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背景资料《反分裂国家法》
背景资料新《国家安全法》的颁布实施
背景资料宪法知识纳入中考
事例与思考16-1拒绝服兵役被拘
下篇国家机构
第十七章国家机构概述
第一节国家机构的概念与本质
事例与思考17-1“全国牙防组”是什么机构?
第二节国家机构的演变
第三节国家机构的原则
事例与思考17-2陕西省国土厅否决法院判决事件
第十八章选举制度
第一节选举制度的基本范畴
事例与思考18-1选举权平等性原则
事例与思考18-2公民同时担任两地同级人大代表问题
第二节选区划分、选民登记与选举投票
事例与思考18-3流动人口在居住地取得选民资格
第三节候选人制度
第四节选举管理制度
第五节代表辞职与罢免制度
事例与思考18-4湖南省衡阳市人大代表贿选事件
事例与思考18-5全国人大代表职务的罢免
事例与思考18-6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的罢免
第十九章中央国家机关
第一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事例与思考19-1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
事例与思考19-2人大及其常委会能否对个案实施监督?
事例与思考19-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会期制度能够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功能吗?
事例与思考19-4立法起草多渠道
事例与思考19-5共和国质询第一案
事例与思考19-6全国人大“议案大王”
第二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事例与思考19-7《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引发争议:人大改变“橡皮图章”形象
事例与思考19-8《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法》成废案
事例与思考19-9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
事例与思考19-10婚检法规存在冲突,有人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
事例与思考19-11《公路法》修订案被否决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事例与思考19-12国家主席签署特赦令背景资料历任国家主席
第四节国务院
事例与思考19-13审计风暴:雷声大雨点小
第五节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二十章地方国家机关
第一节行政区划
事例与思考20-1撤销地区行政公署改为市级建制合宪吗?
第二节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事例与思考20-2新预算法颁布施行
事例与思考20-3岳阳市长“二选”风波:同一候选人能否两次参选?
事例与思考20-4湖南省人大罢免副省长
事例与思考20-5毛主席提议会议多开两天
事例与思考20-6福建省周宁县人大常委会否决上海市公安局刑拘人大代表的请求
事例与思考20-7李国喜专职人大代表工作室被撤销事件
事例与思考20-8晋江市人大常委会否决政府专项工作报告
事例与思考20-9立法听证
第三节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事例与思考20-10“驻京办事处”带来了什么?
第四节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事例与思考20-11“撤乡并镇”运动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什么?
事例与思考20-12直选乡镇长:违宪还是合宪?
事例与思考20-13下级政府状告上级政府第一案
第五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第六节特别行政区政权机关
第二十一章监察机关
第一节监察机关的性质和地位
第二节监察机关的职责、监察范围和管辖
第三节监察机关的监察权限
第二十二章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第一节审判机关
事例与思考22-1人大历史上的首例:法院工作报告未获通过
事例与思考22-2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
事例与思考22-3李慧娟事件:河南省种子条例案
事例与思考22-4湖南省永州市少女被迫卖淫案(唐慧案)
事例与思考22-5《行政诉讼法》修改与最高人民法院通知加入“不得干预”条款
事例与思考22-6乌鲁木齐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涉嫌单位犯罪
第二节检察机关
事例与思考22-7王鹏举报公务员考试作弊遭跨省刑拘案件
出版说明
法律出版社在其奋进发展的六十年光辉历程中,秉精诚之心,集全社之力,服务于我国法学教育事业,致力于法学教材出版。尤其在改革开放三十余年间,本社以”传播法律信息,推进法制进程,积累法律文化,弘扬法治精神”为宗旨,协同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规划并组织出版了国家”八五””九五”期间的法学规划教材,为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的法学教育和法治建设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进入21世纪之后,法律出版社又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和指导,相继规划并组织出版了”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法学规划教材,为我国法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付出了艰辛努力。
承蒙法学教育领域专家作者的信任,以及广大法律院校师生的支持,法律出版社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与积累,相继出版各类法学教材达四百余种。在学科范围方面,完成以法学核心课程为重心,涉及法学诸学科的”全品种”横向结构;在培养层次方面,健全以本科教育为根本,兼顾职业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纵向结构,进而打造”法律版”法学教科书体系,以期更好地为法学教育服务,为法治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近年来,法律出版社应因法学教育的发展变化,在教材编写体例及系列安排方面做出相应调整。在教材编写体例方面,结合当前教学实际与培养方案,将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讲授与灵活、丰富的法律实践和能力训练相结合,倡导教材内容差异化,增加教材可读性,以期更好地培养法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法学素养。在教材系列安排方面,全力推进新品教材编写与注重既有教材修订相结合,根据教材风格与特色进行适当的套系整合,集中现有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在编的规划教材,形成以”普通高等教育法学规划教材”为名的全新教材系列。
本系列教材多为出版多年并广受好评的经典教科书。此次全新推出,既是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法学教育出版事业的专家作者的崇高致敬,也是法律出版社为中国当代法学教育事业发展拳拳努力之情的真诚表达。法律出版社将以高度的精品意识和质量标准,不断丰富、完善本系列教材的结构和内容;除教材文本之外,还将配有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辅材料,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好书,同好老师和好学生分享”,法律出版社愿与法律共同体诸同仁,分享好书,分享智识,分享法治进程中的点点滴滴!
法律出版社谨识
2014年10月
第四版说明
本版教材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保留了原版的体例与核心内容。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1根据2018年全国人大通过的第五次宪法修正案,对全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
2根据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在国家机构部分增加了一章”监察机关”。
3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以及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
4根据司法改革的成果,对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部分进行了修改。
5.对教材的数据、文字等进行了订正。
在第四版出版发行之际,衷心感谢使用本教材的广大教师和学生,也特别感谢通过各种方式对本教材提出编写建议和意见的诸位,我们一定尽最大努力编写好一本宪法学教材,以回报诸位。
作者
2018年4月1日
第三版说明
本版(第三版)教材是在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保留了原版的体例与核心内容。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1.根据宪法学新的学术发展成果及国家新通过或新修改的相关法律,对全书的内容进行了修订。经过修订,文字表述更准确、严谨,内容更完整、与时俱进。
2.更换了部分案例或事例。自第二版出版发行以来,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更具有代表性的宪法案例或事例。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自2007年以来,每年发布年度性的”中国十大宪法事例”。在评选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的我国宪法事例。此次修订时,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或事例,替换了第二版中的相关案例或事例,使本版教材更具有时代性。
3.第二版教材在每章之后设”思考题”,此次修订,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取消了”思考题”一项,将其改为”知识点提示”。在此项下,将该章所涉及的重点、难点、基本知识点进行了罗列,冀能为学生学习每章的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指引作用。
在第三版出版发行之际,衷心感谢所有关心本教材的编写者与出版者,特别要感谢使用本教材的广大教师和学生,正是你们的使用、意见及建议,使我们更迫切地去思考、探索如何编写出一本合格的中国宪法学教材。本版在修订过程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邓静秋、吴敌协助作者进行了案例、事例的更换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
2016年7月8日
第二版说明
本版(第二版)教材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此次修订涉及的主要内容是:
1在本书中增加了大量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宪法事例,以更好地说明和阐释中国宪法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宪法原理的兴趣,使宪法学理论更好地联系实际。原版教材中没有关于宪法事例的介绍,采用了传统的教材体语言阐述问题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受到,学生对宪法原理与中国社会实际之间的关系更感兴趣。此次新增的宪法事例近百个,包括事例、案例、重大制度变革、背景资料等。同时,在每个宪法事例后,设定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思考有关的现实宪法问题。
2删除了一些涉及外国的宪法学原理方面的知识。原版教材中有一些关于外国宪法原理的介绍和阐述,考虑到本教材为”中国宪法”,应当以中国的宪法原理和宪法制度为主要内容,外国宪法的内容应当以必要为限。同时,从教学实践来看,本教材主要适用于本科一年级的学生,而作为一年级的法学本科生,在教材和教学过程中过多地介绍外国宪法的原理,在理解和接受上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加之本课程的课时也非常有限。因此,新版教材删除三万字左右的涉及外国宪法知识与原理的内容。
3依照新通过的法律及修改的法律增加或修订原有的内容。第一版教材出版于2004年,此后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公务员法》,修改了《人民法院组织法》《法规规章备案审查工作程序办法》,新通过了《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工作程序办法》等。在新版中,将这些法律及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增加进了相关的部分。
4对原有的文字表述和错误之处作了订正。在此次修改过程中,对原版教材的文字表述进行了全面的审改,使其更加准确、清晰,更加符合法学语言表述方式。在使用过程中,读者对某些地方的文字表述提出了不同看法,在此次修订过程中,亦采纳了读者的一些好的建议。
本版与原版相比较,字数上略有增加。新增的内容及删除的内容,大约占全教材原有字数的八分之一。
本版是在第一版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后修订而成的,相信它更能够适应本科生宪法学教学的需要和学生们学习宪法学知识的需要。同时,也殷切地期望本教材的使用者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设性的意见,以使我们在第三版中做得更好。
最后,衷心感谢使用第一版教材的教师和广大同学,特别要感谢在使用过程中对第一版教材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学者和同学们。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冯家亮、王书成两位同学协助作者进行了事例收集、文字校对等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2007年7月31日
编写说明
”中国宪法”是由教育部确定的法学专业本科生的基础和核心课程,同时,”中国宪法”的基本内容也是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中的必考内容之一。这是与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一致的,也是与作为部门法的宪法同其他部门法之间的关系相一致的。本教材是一本主要面向法学专业本科生的关于中国宪法的教科书,同时,本教材也兼顾了参加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考生学习宪法基本知识与制度的需要。
我国现行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施行。这部宪法的基本内容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下,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并依据我国改革开放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形成的。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全国人大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以修正案的方式,适时地对原有的宪法规范进行了部分修改,既保证了宪法的稳定性,又使宪法规范与我国发展的社会实际保持一致。本教材即是以我国现行的宪法规范和有关调整宪法关系的法律规范为依据而编写的。
以现行宪法起草为契机,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需要为动力,我国宪法学研究开始发展与不断完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巨大进步和变化,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我国宪法学的研究工作,使我国宪法学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阶段和时期。宪法学者基于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使命,对宪法学中的基本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一些宪法学者的研究成果,也正是得益于这些新的研究成果,本教材才得以有现在的编写体例和基本内容。
近年来,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发生了一系列涉及宪法适用的案例和事例,如1999年北京民族饭店的王春立等选举案、2001年山东的齐玉苓诉陈晓琪等侵犯受教育权案、2002年四川的蒋韬诉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身高歧视案、2003年广东的孙志刚被收容案、2004年安徽的张先著诉芜湖市人事局乙肝歧视案等。一方面,这些案件中所涉及的争议是否应当适用宪法予以解决,或者是否能够由法院通过适用宪法予以解决,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争论;但另一方面,这些案件的发生以及在整个社会所引起的广泛关注,说明我国民众的宪法意识和宪法观念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也说明我国社会目前已经发展到有必要适用宪法解决有关宪法问题、给公民提供宪法救济的阶段了。这些案件的发生以及最终解决方式,促使宪法学者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我国宪法的实施问题,特别是违宪审查制度的完善问题。同时,这些案件也使宪法学者在思考宪法问题时,不得不回归到”宪法是什么?””宪法的基本价值是什么?””宪法的精神是什么?”等这些宪法学的基本命题上来。
基于对上述宪法学基本命题的理解,我们在编写本教材时,主要在编写体例上进行了新的尝试,试图通过新的体例体现我们对宪法和宪法学的理解,并容纳相关的内容。本教材除导论外,由上、中、下三编构成。上编为宪法总论,包括宪法的概念、宪法的历史、宪法的原则、宪法的变迁和违宪审查;中编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平等权、政治权利、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监督权与请求权、特定主体的权利、公民的基本义务;下编为国家机构,包括国家机构概述、选举制度、中央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导论部分主要阐述宪法学概念、分类与研究对象,宪法学体系与研究方法,宪法学的地位;上编宪法总论部分主要阐述宪法学的基本原理;中编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部分主要阐述我国宪法中确认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原理、公民基本权利和公民基本义务;下编国家机构部分主要阐述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国家机构基本原则和各不同的国家机关性质、地位、职权及相互关系。
与通行的宪法学教材相比较,本教材主要是将国家基本制度方面的内容融入相关的部分。通行的宪法学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政治性内容的比重较大,如人民民主专政、政党、政协等,这些内容属于宪法学与政治学交叉的部分或者属于政治学特别是政治制度部分的内容,本教材为突出宪法学知识的专业特点及避免与政治学的内容过多重复,在内容上作了简化。在本教材中,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内容放到了宪法基本原则的”人民主权原则”部分,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容放到”财产权”部分,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放到”国家机构”部分,将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部分涉及体制的内容放到宪法基本原则的”单一制原则”部分,将民族自治机关和特别行政区机关的内容放到”国家机构”部分,将选举制度的内容放到”国家机构”部分。
本教材的这一体例及对宪法学相关内容的选择,仅仅是我们基于对宪法和宪法学的理解所作的判断,是否妥当,有待在使用过程中由广大读者和学术界的同仁予以评判。我们衷心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以使本教材更臻于完善,也使我国宪法学教材能够在学术争鸣和学术批判的环境中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
本书写作分工如下:
胡锦光: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节、第三节)、第五章、第十七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除第五节)、第二十一章。
韩大元:导言、第一章、第四章(第一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中篇、第十八章、第二十章第五节。
编者2004年9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