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453274
人类史上*次将物种分类梳理
本书讲述了五百多种奇妙品种
一部阐释地球和生物的起源的科普读物
这是一部博物志,由动物史、植物史、矿物史、人类史、地球形成史五个部分构成。在描写动物时,布封带着亲切的感情,通过拟人手法为它们画像,一个个生动的形象跃然纸上,如善良可爱的小松鼠、温和憨厚的大象、相亲相爱的鸽子等;在论述矿物时,通过观察大地、山脉、河川、海洋,寻求地面变迁的根源,为现代地质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研究物种起源时,布封提倡“生物转变论”,指出环境、气候、食物等外在因素会让生物发生变异,这种观点直接影响了后来的进化论。
布封在本书中列举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进行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阐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
编 动物
章 家畜和家禽
节 马
第二节 驴
第三节 牛
第四节 羊
第五节 猪
第六节 狗
第七节 猫
第八节 鸡
第二章 野兽
节 鹿和狍子
第二节 兔
第三节 狼和狐狸
第四节 獾、松貂、白鼬
第五节 鼠
第六节 刺猬
第七节 河狸
第八节 狮子和老虎
第九节 豺和熊
第十节 大象
第十一节 犀牛
第十二节 骆驼
第十三节 斑马、驼鹿与驯鹿
第十四节 羚羊
第十五节 河马和貘
第十六节 羊驼和小羊驼
第十七节 树懒和猴子
第三章 飞禽
节 鹰和秃鹫
第二节 鸢与鵟、伯劳、猫头鹰
第三节 鸽子、麻雀
第四节 金丝雀、莺、红喉雀
第五节 南美鹤
第六节 鹡鸰和鹪鹩
第七节 蜂鸟
第八节 翠鸟和鹦鹉
第九节 啄木鸟
第十节 鹳和鹭
第十一节 鹤、野雁、野鸭
第十二节 山鹬
第十三节 凤头麦鸡和鸻
第十四节 土秧鸡
第十五节 鹈鹕
第十六节 军舰鸟
第十七节 天鹅和鹅
第十八节 孔雀
第十九节 山鹑和幼鹑
第二十节 嘲鸫
第二十一节 夜莺和戴菊莺
第二十二节 燕子
第二十三节 雨燕
第二编 植物
章 植物的概念和种类
节 植物的细胞
第二节 植物的组织和器官
第二章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节 光合作用
第二节 蒸腾作用
第三章 藻类植物
节 蓝藻门和红藻门
第二节 甲藻门、紫菜、轮藻门
第三节 绿藻门
第四节 褐藻门
第四章 苔藓植物
节 苔藓植物的结构和生殖
第二节 地钱、葫芦藓、金鱼藻
第三节 真菌类植物
第五章 蕨类植物
节 蕨类植物的特征和结构
第二节 桫椤和铁线蕨
第三节 鳞木和鹿角蕨
第六章 裸子植物
节 裸子植物的形态
第二节 裸子植物的代表植物
第七章 被子植物
节 根
第二节 茎
第三节 叶
第四节 花
第五节 果实
第六节 种子
第八章 森林
节 热带雨林
第二节 药用植物
第三节 油料作物
第四节 香料植物
第五节 糖料植物
第六节 粮食作物
第七节 纤维作物
第三编 矿物
章 自然元素矿物
节 金、银、铜、铂
第二节 砷和锑
第三节 硫、金刚石、石墨
第二章 硫化物和硫酸矿物
节 方铅矿和辰砂
第二节 闪锌矿、硫镉矿、辉锑矿
第三节 斑铜矿、黄铜矿、辉铜矿
第四节 黄铁矿、磁黄铁矿、白铁矿
第五节 脆银矿、深红银矿、车轮矿
第六节 黝铜矿和砷黝铜矿
第三章 卤化物
节 石盐、钾石盐、氯银矿
第二节 光卤石、冰晶石、萤石
第四章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节 尖晶石、红锌矿、赤铜矿
第二节 磁铁矿、钛铁矿、赤铁矿
第三节 红宝石和蓝宝石
第四节 水镁石、褐铁矿、水锰矿
第五章 碳酸盐、硝酸盐、硼酸盐
节 文石、方解石、白云石
第二节 孔雀石、蓝铜矿、钠硝石
第三节 硬硼酸钙石、钠硼解石、四水硼砂
第六章 硫酸盐、铬酸盐、钼酸盐、钨酸盐
节 石膏、天青石、硬石膏
第二节 重晶石、胆矾、明矾石
第三节 杂卤石、青铅矿、绒铜矿
第四节 铬铅矿和钼铅矿
第五节 黑钨矿和白钨矿
第七章 磷酸盐、砷酸盐、钒酸盐
节 天蓝石、蓝铁矿、独居石
第二节 绿松石、银星石、磷灰石
第三节 水砷锌矿、光线矿、钴华
第四节 砷铅矿、橄榄铜矿、臭葱石
第五节 钒钾轴矿、钒铜矿、钒铅矿
第八章 硅酸盐
节 橄榄石、硅镁石类、黄玉
第二节 十字石、硬绿泥石、红柱石
第三节 蓝晶石、蓝线石、蓝柱石
第四节 异极矿、符山石、绿柱石
第五节 电气石、黑柱石、斧石
第六节 锂辉石、硬玉、阳起石
第七节 针钠钙石、硅灰石、柱星叶石
第八节 白云母、锂云母、黑云母
第九节 中长石、奥长石、培斜长石
第十节 青金石、白榴石、方柱石
第四编 人类
章 人的一生
节 童年
第二节 成年
第三节 老年和死亡
第二章 恶劣的习俗迫使人类的本性丧失
节 对男性的迫害——割礼
第二节 女性的枷锁——贞操
第三节 习俗对女性的压制
第三章 论人
节 人的表情
第二节 人的本性
第三节 人的双重性
第四章 人的感觉
节 个人谈论自己初的感受
第二节 感觉的产生及传递
第三节 幸福——对长寿的体验
第四节 快乐和痛苦
第五章 论梦
节 梦:模糊的回忆
第二节 梦和想象
第六章 人类的社会
节 野蛮人和社会
第二节 社会的形成
第七章 人的优越性
节 人类与兽类的不同
第二节 人力改造自然
第五编 自然的世代
章 地球及其组成
节 自然的分类
第二节 地球
第三节 海洋和沙漠
第二章 自然的各个世代
节 宇宙的发展
第二节 洪荒时代
第三节 古老的物种
第四节 洋流和火山对地形的影响
第五节 初民生活
第六节 科学与和平
附:布封的进化观
节 物种退化
第二节 飞虫社会质疑
述评:学术界对布封的评价
节
布封和《自然史》
第二节 布封的进化论思想
第四编 人类
布封的《人类史》是为了探究人们演变的原因,本书主要讲述了以下几个问题:人类是什么时候出现在自然界中的?人类初的生活状态是怎么样的?人类有着什么样的本性?主要是哪些物质构成了人类?
布封认为,自然斗争导致了人类的诞生,所以他在《人类史》一书中说,人类不仅可以改造自然,而且本身也在被生命的内部活力改变着。此外,布封在《人类史》中还提出了“灵魂”这个重要的概念,他用这个词语解释物质的本性。布封说,生命是一种东西,它存在于物质中,而且只能存在于物质之中。同时,他还将人类与其他动物相比,从而得出了人类要比其他动物高级的理念。布封的言论都是在歌颂人类,体现了深受启蒙思想运动影响的资产阶级的积极思想。
第三章 论人
在前面两章中,布封讲述了人的一生的各个阶段,还有丑恶的社会习俗带给人们的迫害和压制。在这一章中,布封仔细描述了人的表情、本能、双重性格等特征。如同布封所言:“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是非常有用的,虽然我们不清楚对自身以外的事物是否有着更充分的认识”,只有我们认清了自己,才能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自然。在这一章中,布封提出了对人类来说很重要的观点,那就是人的生命和灵魂都存在于物质中。
节 人的表情
人类的外在感情是内心活动的体现,而且大部分与意识表现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能够通过身体运动表现出来,尤其是脸部运动。因此,我们通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能够判断出他的内心情况。
当人们想到一件非常渴望或者深感遗憾的事情时,便会感觉到体内出现一阵颤抖或者抽搐。这种现象来自于肺部——肺部提起会引起深呼吸,当人们了解了这种激情形成的原因后,突然发现现实无法满足渴望,此时就会不停地叹息,于是表现内心痛苦的悲伤就会出现;当内心的痛苦非常沉重时,眼睛中就会流出眼泪。
当空气由于肺部抽动进入胸腔,然后通过抽动形成叹息,此时每次的吸气声都会比叹息声更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抽泣。与叹息声相比,抽泣声交替得更快,而且夹杂着一些嗓音,但这种嗓音在呜咽呻吟时比较低沉,这时候抽泣声、呼气声、吸气声都很缓慢,模糊不清的呜咽声反复出现,随着悲伤、痛苦、沮丧的程度不同,这种声音的长短也会有所不同,但总是会重复若干次。吸气时间指的是呻吟时的空隙时间,这种时间间隔一般是相同的。号哭是放声大哭,声音几乎是同一个音调,尤其是尖声哭喊时。当然,有时候会以低音结束,因为叫喊得筋疲力尽了。
笑声是由断断续续的声音组成,它的形成原因是上腹急剧起伏引起的扭动。有时候为了顺利地发笑,人们需要低头前倾,胸部收缩,嘴角向脸颊两边张开,脸颊收缩并鼓起。在大笑及其他剧烈表情中,嘴唇都会长得比较大;但是,当心情非常平静时,嘴角会向两边微微翘起,嘴唇不会张开,面颊会出现轻微鼓起。有些人的脸颊在距离嘴角不远地方会出现凹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酒窝,它常常伴随着微笑出现。微笑体现了内心的满足和亲善,但也可以表现内心的嘲讽和轻蔑。不过,狡猾的微笑常常伴随着上下唇紧紧抿在一起的动作。
脸颊是无法产生动作的一个部位。当受到某些感情的影响时,脸颊上会出现红晕或者苍白,此外就没有其他的了。脸颊的主要作用是形成脸部轮廓,构成人的相貌。它与下颈、耳朵、额头一起形成了美貌,这比表达感情重要得多。
当人们感觉到耻辱、愤怒、骄傲、高兴时,脸上就会出现红晕;当人们感到害怕、惊吓、悲伤时,脸色就会变得非常苍白。这种脸色的变化是不能控制的,它表现了人们的内心活动,所以它不会受到人类意愿的支配。但是,意愿有时能够支配其他表情,因为一瞬间的思考就能转换情绪,甚至让脸部肌肉停止运动,但无法阻止脸色的变化,因为脸色是由主要器官膈膜引发的血液运动造成的,而内在情感决定了膈膜作用。
在各种情绪中,头部会出现不同的姿势和动作,谦虚、羞愧、悲伤时前倾;疲惫、可怜时歪向一边;自负时抬起;固执时挺直不动;惊讶时后仰;轻蔑、嘲讽、生气时反复摇晃,等等。
当人们在悲伤、高兴、羞愧,或者表达内心的爱慕、同情时,眼睛会鼓起。如果情绪变化很丰富,人们的眼睛会张大,视线会变得模糊,甚至会流泪,此时脸部肌肉的压力增大,嘴巴张开。这些情绪也会让鼻子发生变化,眼泪通过内通道进入鼻子中,并以一种断断续续的方式流出来。
当人们悲伤时,嘴角会下垂,下嘴唇上翘,眼皮被挤到中间,瞳孔向上,而且大约被眼皮挡住一半。脸部其他部分比较松弛,嘴角到眼睛的距离要比平时大一些,看起来好像脸变长了。
当人们感到害怕、惊慌、恐怖时,额头会皱起,眉毛直立,眼睑睁大,露出下眼皮挡住的瞳孔,还有上面的一些眼白;同时,嘴巴会张开,嘴唇收缩,露出两排白白的牙齿。
当人们表达嘲笑和轻蔑时,上嘴唇会向一边翘起,另一边类似于微笑时的动作,牙齿露出来,鼻子皱向嘴唇翘起的那边,嘴角后拉,同一侧的眼睛几乎闭起来,另一只眼睛张开,但两只瞳孔都下垂,好像在俯视一样。
当人们表示内心的嫉妒、狡猾、羡慕时,眉毛会下垂,眼皮上扬,瞳孔向下,上嘴唇向着两边翘起,嘴角稍微下垂,下嘴唇的中央部分向上突出,与上嘴唇的中央部分相碰。
人们在笑的时候,两个嘴角会后拉,稍微向上扬起,脸颊的上半部分上耸,眼睛似睁似闭,上嘴唇向上翘起,下嘴唇向下垂,嘴巴张开。大笑时,鼻子上皮肤会皱在一起。
臂膀、手及身体多个部位都能够表达情感,肢体表现出来的姿势和脸部运动还可以表达内心活动。例如,高兴时,眼睛、脑袋、手臂及整个身体都有变化;悲伤时,眼睛向下,脑袋歪向一边,手臂下垂,整个身体一动也不动。
情绪的反应独立于意志之外,但有些反应好像是由精神、意志所决定的,它可以让眼睛、脑袋、手臂、身体结合在一起做出反应,这些反应是内心为了保护身体,至少是为了满足情绪的需要,而且这是独立表现情绪的附带信息。例如,人们在表达爱慕、渴望、希望时,头部扬起,眼睛向上看,好像渴望得到某种东西一样。如果头部和身体都向前倾,表现出前进的样子,好像能够接近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或者伸出双手抓住它,伸出双臂拥抱它。相反,当人们在害怕、仇恨、恐怖时,我们常常会伸出双手,不自觉地转动眼睛和脑袋,慢慢向后退,好像要逃开灾难一样。这些动作好像是不由自主的,其实这是我们躲避事物的习惯,因为思维决定了这些动作,身体各个部分只是在直线思维命令,这也是人体具有灵活性的表现。
因为所有的外在情感都是内心活动的反应,而且大部分情感与意识表现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身体运动能够将意识表现出来,尤其是脸部运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判断他的内心活动。通过观察一个人脸部表情的变化能够窥视他的内心情况,但内心活动与外在形象没有关系,所以不能通过一个人的身体曲线或者脸部线条断定他的内心如何,丑陋的外表也可能会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不能通过样貌的美丑去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如何,因为外部轮廓与内心世界毫无关系,也没有建立合理推测的相关之处。
不过,古人还认同这种具有偏见性的观点,各个时期都有人研究关于相貌知识的占卜术。显然,关于相貌的知识是通过被观察者的眼睛、脸部特征、身体动作来推测他的内心情况,而鼻子和嘴巴的形状不会对内心活动、人的性情产生影响,如同四肢不能体现人的思想一样。一个人挺拔的鼻子是否代表他更有才能?而小眼睛、大嘴巴的人就比较愚笨呢?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占卜术对我们的预测毫无帮助,而通过所谓的相术观察得到的结论是非常荒谬的。
第二节 人的本性
在认识自我中,困难的是明确地认识构成人类的两种物质的本质。一种是无形的非物质,而且永远不会消失;另一种是有形的物质,而且会消失不见。
对人类来说,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有着重要意义,虽然大自然赐予我们各种器官,但我们仅仅是通过它们认识外部世界;虽然我们努力探索超越自我的存在,但始终忽略了我们本身所拥有的丰富的内在感觉。实际上,如果我们想要真正地了解自己,一定要重视这种内在感觉,因为这是我们进行自我判断的方法。但是,我们常常忽视这种感觉,虽然它始终存在于人体的感官中,但我们的各种欲望让感官的生机消失了,让它变得死气沉沉。
不过,永恒物质和稳定本质构成的本性始终没有消失,虽然有时候乌云会遮住太阳光,但太阳光的力量一直都存在,为我们指引方向。将这些指引我们前进的光芒集中起来,我们周围的黑暗就会消退。虽然前方不是一片光明,但在我们的前进过程中,始终有一把火炬为我们指引方向,让我们不会误入歧途。
在认识自我时,人类也会遇到各种困难,但的困难是明确构成人类的两种物质的本质。这两种物质一种是无形的非物质,而且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另一种是有形的物质,而且是会消失不见的。关于这种物质,我们肯定一种,否定另一种,这种否定有什么意义呢?这些否定无法体现出正确的观点。但是,我们肯定非物质的存在,而物质的存在保持怀疑态度,前者的本质是简单且不可分割的,而且仅仅有一种表现形式,那就是通过思想表现出来;而后者是可以接受感觉的形式主体。这两者都是非常稳定的,就像器官的本性一样,但有着很大的差别。为了对两者有初步的了解,我们要赋予它们真实的属性,然后将它们进行比较。
尽管我们几乎不会考虑自己的知识来源,但需要明白,我们只能通过相互比较得到知识。那些不能比较的东西,常常是难以理解的东西,如上帝这个概念就是无法理解的,因为“他”没有比较的对象。不过,所有能够比较、能够通过各个侧面进行观察的,还有可以进行相对思考的,都没有超出我们的知识。越是容易比较且可以通过各个侧面进行观察的事物,我们了解它的方法就会越多,越容易将多种观点综合起来,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我们已经证实了灵魂的存在,或者说灵魂与我们是一个整体,对于我们来说,存在和思考是相同的事情,与其说这个真理是深刻的,不如说它是凭借知觉得到的。灵魂独立于意识、想象、记忆等能力之外,对于积极思考的人们而言,我们的身体和外在事物的存在都是值得怀疑的。因为我们所说的身体是由长、宽、高组成的形体,而且属于我们。那么,身体除了与意识有关之外,还有什么相关呢?我们感觉到的物质器官是始终这样呢,还是为了适应物质逐渐变化成了现在的样子呢?我们的内在感觉(即灵魂)与外在器官的本质有什么相同之处呢?通过光亮或者声音刺激引发的内心感受,与传播光亮的物质或者声音形成的振动是否相似呢?其实,我们的眼睛和耳朵需要慢慢适应对它们产生作用的物质,因为感觉器官的本质与物质的本质一样,但每个人的感受有所不同。这一点是否能够证明,灵魂和物质的本性是不同的呢?
因此,我们认为,内在感受与引起感受的东西有着巨大的区别。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周围一些事物的本质,它们与我们的判断截然不同,因为感受与引发感受的东西在形式上没有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得到这样的结论,引起感受的东西的本质与我们想象中的很不相同。但是,我们可以肯定自己存在的真实性,当我们意识到物质仅仅是灵魂的一种表现方式或者观察方式时,肉体的存在就会变得非常可疑。当我们处于清醒状态或者睡眠状态时,灵魂会以不同方式进行观察,而我们死后它会以另一种方式进行观察。当我们的身体消失之后,对于灵魂来说,所有引起感觉的物质也就消失了。
虽然我们无法证明灵魂的存在,但根据一般观点可知,我们都认为灵魂是存在的。不过,当我们把物质和灵魂进行对比时,我们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而且存在着显著的对立情况。因此,我们认为灵魂的本质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属于一种至高无上的范畴。
第三节 人的双重性
当主宰人的本性中的两种本原都处于激烈运动中,而且这两种本原有着相似的力量时,这是人类痛苦的时刻。
一般来说,人类具有双重性,这种双重性的组成成分是人的天性和与行动截然不同的两种本原。在两种本原中,重要的本原是精神本质,也就是灵魂,我们还可以把它叫做意识的本原,而且它与表现为纯物质的本原(动物本原)是相对立的。我认为前者与安详、纯洁并存,它来自于科学和理性,所以还与智慧并存;后者是一股奔流不息的激流,往往会引发欲望或者错误的情绪。
不过,纯物质本原(动物本原)是先发展起来的,它在本质上存在于与人类的欲望相似或者相反的事物中,存在于内在物质感官引起的印象的运动中或者更新过程中。当我们的身体感到快乐或者痛苦时,动物本原的作用就会体现出来。首先,它会表现在身体上;然后,物品,我们能够意识到它的出现。相反,在这一点上,精神本原出现得比较晚,因为只有受到教育精神本原才能逐渐得到发展,逐渐变得完善,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只有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他们才能够获得精神本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思维能力、比较理性的人。如果一个人只会根据物质本原的内心感觉行动,缺少思想上的交流,那么,他将会变成一个傻瓜或者一个怪物。
接下来,我们讲述一个不受老师监督,生活得自由散漫的儿童。我们通过他的外在行为可以判断他的内心活动。我们发现,这些儿童的思考毫无顾虑,他们随心所欲地成长,他们表现出来的外部行动都是内心的真实情况。一般来说,他们不会因为什么事情过分激动,而且常常没有目的、没有计划,好像幼小动物一样自由地玩耍、快乐地运动,因此,他们的活动也是没有规律、随机的。不过,他们有时候会假装规规矩矩的样子,而且会适当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是因为那些教会他们思考的人常常提醒他们,他们变得规矩还表明,他们记住了与人们交流时获得的思想。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物质本原在童年时期占据主导地位。我们由此得出,如果孩子在童年时期受到的教育不能很好地发展他的精神本原,或者说精神本原不能很好地运作,那么,物质本原在他接下来的人生中依然会占据主要地位,这个人将会变得不受约束,总是无拘无束地行动。
当我们在自我反省时,我们很容易意识到两种本原的存在。人生中总是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有些片刻或者是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天、几个季节,我们不仅能够意识到两种本原的存在,还能够感受到它们两者在行动中的矛盾之处。而且,在这些时候,我们总是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但难以克制自己。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这些让人烦恼、厌恶的时刻,还有被人们叫做“头晕”的症状。当人们处于这种状态时,总是无法把注意力用在工作上,甚至会感觉自己无所事事。如果我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此时的自己好像被分成了两个人。其中,前者具备理智能力,后者具有想象力和幻想力,前者指挥着后者的行动,但在某些时候前者无法阻止后者进行的一些事情。相反,代表感性的后者往往能够约束前者,并进一步战胜前者,如同我们有时候很想行动,但始终没有行动一样,这就是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为什么有时候无法一致,甚至会截然相反。
当人们心情平静地照顾自己、朋友、亲人,冷静地处理各种事务时,表明此人的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明天 –
汉译经典系列值得学习研究,还得多读书多读书,多谢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