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559201丛书名: 《自然》百年科学经典 (十卷本)
这套《百年科学经典》丛书的出版,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多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发展的历史轨迹,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无数科学家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艰难求索、百折不回的精神世界。《自然》杂志作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科学期刊之一,反映了各个学科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概貌,报道了现代科学领域里最重要的发现。而这套丛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仅汇聚了狭义相对论的提出、量子理论的成熟、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这些具有开创性和突破性的大事件、大成就,还将一些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文章囊括进来,并展现了围绕同一论题进行的学术争鸣,这是一种难得的眼光和胸怀。科学之路是艰辛的,成功背后有更多不为人知的失败,前人的失败是我们今日成功的基石,这些努力不应该被忘记。因此,《百年科学经典》这套丛书不但能让读者了解对人类科技进步有着巨大贡献的科学成果,以及科学领域中的焦点和前沿问题是如何演变的,更能使有志于科学研究的人感受到思想激辩带来的火花和收获背后的艰苦努力,帮助他们理解科学精神的真意。
——英国著名的科学和科普作家、《自然》杂志顾问编辑 菲利普·鲍尔(Philip Ball)
在《自然》上发表的是新颖的、创新的、对世界确实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文章。这不仅对推动新一代的人思考问题,产生新的思维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学科交叉中有重大的发现。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滕吉文
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国外的一些出版单位合作,把《自然》一百多年来出版的论文的精选部分翻译成中文,介绍给中国,可以帮助读者追踪自然科学发展的轨迹与脉络,提高读者的科学素养和对于科学方法的认识。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新智
经过严格的、高水平的英文翻译,再经过严格的审校。能帮助我们对一百多年科学发展的历史有比较正确的、全面的理解。
——清华大学教授 尚仁成
外研社推出的这套《〈自然〉百年科学经典》是国内*部以英汉双语对照形式出版的《自然》杂志经典论文选集,荟萃了《自然》杂志自1869年创刊以来具有开创意义和影响力的经典科学文献,并将这些重大科研成果的原始文献原汁原味地呈献给中国读者。双语对照的形式不仅可以使读者领略文章的原貌,也更加便于中国读者阅读不同专业领域的文献,扩大受众群体,促进不同文化、不同专业领域之间的学术交流。
这套丛书收录的科学文献大部分是原创性的科研论文,另外也有少量综述、新闻快报和通讯评论等。通过纵览这些篇目,读者既能从微观上欣赏优秀科学家在处理具体问题时的超凡智慧,又能从宏观上了解各个学科领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总体概貌。
此外,该丛书还特意安排了几组系列文章,以展示真理的探求者们围绕同一论题进行的学术争鸣。从这些严肃的科学争辩中,读者将感受到碰撞迸发的思想火花和收获背后的艰辛探索。
丛书的编者为每篇文章都精心撰写了简短导读,这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全文大意,而且也可以为读者展现当时的研究背景,引领读者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去感受这些非凡科学研究所蕴含的价值。
——新华网
在这篇文章发表之前,我们对史前时代的了解全部来源于对古人骨骼和石器的研究。但是“分子进化”技术的先锋艾伦?威尔逊和他的同事们用现代人类作为了解过去的窗口。通过比较来源不同的147个人的线粒体DNA,他们发现现代人类共同拥有的20万年以前的非洲血统。这个结论已经通过传统的古生物学方法证实,但是这篇文章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祖先名人”从而吸引了大众的兴趣。因为线粒体DNA是母系遗传的,所以威尔逊和他的同事们假设了一个女人的存在,我们都是她的后裔,这就是“线粒体夏娃”。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定位单个原子》编者按
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在原子级分辨率上对材料表面成像的一种工具。随着它的针状金属尖端在材料表面上移动,电子通过隧道效应穿过针尖与样品表面的间隙从而产生电流,电流强度随间隙大小不同而发生改变,从而描绘出材料表面的形貌。20世纪80年代后期,通过在探针尖端应用电脉冲可以移动或改变材料表面。本文中加利福尼亚IBM研究实验室的唐?艾格勒和埃里克?施魏策尔描述了利用针尖在表面拖动单个氙原子并进行任意定位。他们用35个原子拼写出的公司名称成为纳米技术的一个标志。
《石墨碳的螺旋状微管》编者按
1990年报道的宏量生产笼状碳分子富勒烯的技术,激发了人们对类石墨碳复杂分子拓扑学的浓烈兴趣。在本文中,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显微镜专家饭岛澄男报道了其中最重要的发现:碳层可以卷成嵌套的管状形式。这些所谓的碳纳米管非常坚硬、坚固,已成为碳纳米技术研究的主要焦点,例如,该材料可作为超小的针尖、容器及导体。它们在某种意义上是完美的碳纤维——一种饭岛已经做过大量研究的材料。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