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299894
▲国内引进的首部也是惟一一本外国人写的科比传记
△美国资深NBA篮球作者追踪科比20年的精心力作:罗兰•拉赞比是NBA知名的记者、作家之一,他在书中尽可能地将自己告诉我们关于他所知道的科比的故事。
▲至今为止科比布莱恩特全记录:对于NBA球迷和科比球迷来说,这不得不说是了解自家偶像的必备圣经。
这是一本科比•布莱恩特的究极解读书,书中各个细节带你全方位了解科比这个冷漠而强硬,智慧而自信的NBA超级巨星。他的故事当然还在继续,但他那些让人为之疯狂的往事,这本书已经帮你完全记录、整理妥当,保证你看多久也看不腻。
作者罗兰•拉赞比作为美国NBA资深篮球记者,从1996年12月科比进入NBA的*场比赛开始,一步步记录科比的成长。本书从科比父辈开始讲述布莱恩特的故事,并没有任何盖棺定论只是通过各个细节向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科比、一个完整的科比。英文版本《SHOWBOAT :The Life Of Kobe Bryant》已于去年八月上市。
强势与弱势
经过“沙滩经典赛”的历练,从南加州回到费城后,球队内部的化学反应有了不小的提高。伴随着球队的每一场胜利,慕名来到现场观战的球迷越来越多。外界显然意识到了科比与他的球队所带来的好戏才刚刚开场。科比最终在1月回应了人们的期待,在狂胜马普尔纽顿高中的比赛里,他疯狂砍下了50分——这场比赛的片段,甚至在许多年后被用到了他的个人签名球鞋广告当中。
“网络在当时还不算发达,”唐纳回忆道,“电子邮件并不流行,甚至连录像都说不上普及。但球队还是照样获得了大量的关注:记者对我们围追堵截,他们会停留在过道中观看比赛,举着相机在我们的更衣室里大拍特拍,这叫人在一时之间感到无所适从。只有科比对此显得如鱼得水,面对媒体他始终都表现得像一个成熟的超级明星,坐着给自己的球鞋签名,再将它们抛出大巴窗外,送给小球迷这一类的举动。”
外界的关注也一样给球队注入了动力,施瓦茨说道:“当时球员们一个个都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好强逞能,堪称完美契合。简单举几个例子:球队中锋是身高6尺5寸的白人大高个布伦丹•佩蒂特,主要负责争抢篮板以及防守。他对此非常满意,因为他知道自己投篮不行,因此不会为了贪功得分而去争夺球权;处在大前锋位置上的是身高6尺3寸的杰曼•格里芬,他用出色的篮板以及十足的拼劲弥补了自己同样不擅长得分的缺点;再说后卫位置上的丹•潘格拉齐奥,作为一个射手,他的任务是在三分线上找到空位,在科比遭到包夹时接到传球命中投篮。每个人都像他们一样各司其职,不会有人脑子里产生那种‘嘿,我要多几次出手,多得点分’的念头,大家都知道对手一定会把大量的注意力集中到科比身上,他们会在适当的时候得到机会。这可以说是一支球队为了赢球所能达到的最理想状态了。”
“唐纳对球队的掌控方式就像沙舍夫斯基一样,”施瓦茨补充,“他了解该怎样与不同性格的球员相处,不会总命令科比说‘接下去你要这么做’,显然他理解科比的想法并且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来执教这个家伙。”
科比在球场的暴躁脾气是众所周知的,他本人也承认过这点——有时会像自己母亲一样突然发作,如果此时有人阻挡在他面前,通常不会有好下场。
在某天的训练之前,球队接到了这样的通知:由于别的体育馆出现了进水问题,篮球队的训练馆将被其他球队征用。
“唐纳不得不取消了那天的训练,”崔特曼讲起那天的情况,“篮球队的14个男孩一下都从体育管里跑了出来,激动到在走道里背着自己的教练击掌相庆。每个人都高兴得不行。”
但是科比并没有如此。
“这就是胡搞!”科比当时气恼得大叫,还狠狠地将手中的篮球砸向了地板,“怎么可以这样?!这支球队需要训练,我也需要训练,(让其他球队征用体育馆)简直就是胡搞。”
“科比的样子简直就是气急败坏,”崔特曼描述,“让人难以形容。”
施瓦茨也同样表示:“即使那时的科比还是个孩子,但仍然可以看到,一旦事情没有达到他的预期或者标准,他就会显示出暴戾霸道的一面。虽然我也不喜欢‘暴戾’这个词,可用在他身上刚好合适——科比希望每个人都能发挥出最好的表现,差一点也不行。要是结果并不如他所愿,他就会摆出一副‘我要揍扁你,揍到你再也不会忘记这个教训’的模样。”
最好的例子就是某次科比在训练中输球后发生的一切——那是他四年高中生涯里唯一一次在训练中输给了队友。
“那是场队内分组比赛的训练,”崔特曼回忆称,“三人一组打全场,在比赛快结束时,两边打成了平手。”
和往常一样,施瓦茨和科比在那场训练中被分在了同一组。当时场上由施瓦茨控球,而科比则跑出了空位准备接球执行最后一次进攻。但与往常不同的是,施瓦茨这一次并没有把球传给科比。
“施瓦茨做了一个给科比传球的假动作,紧接着重重地运了一下球,自己出手了,”崔特曼继续说,“当时的施瓦茨是球队板凳最末端的球员,是轮换中的第十五人。”
“对手想当然地认为科比会接到球,”施瓦茨解释,“因此我做了一个假动作传球,果不其然原本防守我的球员就跑去防守科比了。然后我就自己运球上篮,可惜的是我把那个球上丢了。之后对手拿到了球权,最终绝杀了我们。这一切发生后,科比立马就失控了,他像疯了一般大吼大叫,对着我说:‘你以为你是谁?!’和他相比,那时候的我简直又瘦又小,我完全被他的反应给吓住了。但他却没有半点善罢甘休的样子,继续冲我喊着:‘谁给你的自信投的最后一球?!’对此我完全不知道该作何反应,只好闭上嘴任由他滔滔不绝地在那里数落。”
“科比那时候就盯着施瓦茨,”崔特曼讲,“在之后的整整一个半小时里,他如影随形地缠在了施瓦茨身后,施瓦茨跑到更衣室他就跟到更衣室;施瓦茨跑进饮水间,他就跟到饮水间。我甚至怀疑他是不是想杀了施瓦茨。我心里泛起嘀咕‘科比这家伙到底在干什么?简直跟浑蛋没什么区别。不就是输了场训练吗?有什么好计较的’?”
整个教练组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试图与科比沟通或是让他冷静下来。
最终,施瓦茨再也无法忍受如此尴尬的气氛,他低声地发出了几句类似于“够了吧”“别说了”的抱怨。
“我也记不清自己具体说了些什么,”施瓦茨本人回忆,“反正大概的意思是‘好了我知道了,我把事情搞糟了,我让我们这组输球了’。科比听见我的话之后,突然死死地瞪住了我。”
这一切令科比朝着自己的队友发作了。
“科比就那样一言不发地看着我,”施瓦茨称,“但是我可以确定,他立马就会朝着我冲过来。我意识到再也不能待在原地干等着他的下一步动作了。于是我掉转身体,飞快地在科比面前逃走了。”
在科比的穷追不舍下,施瓦茨跑出了球馆。“我吓得不敢回头,”施瓦茨说,“脑子里一片空白,只一个劲地死命往前跑,等我到反应过来,发现科比没有再追我的时候,我已经跑到200米开外的医务室附近了。”
过了好一会儿,心有余悸的施瓦茨才敢回到球馆继续完成下面的训练。“在那天剩余的训练里,整个球馆都充斥着糟糕的气氛,”施瓦茨说,“没有人再提起科比刚刚的行为,和他相比,我只是球队替补中的替补,根本无关紧要。”
施瓦茨相信,即使在自己跑出球馆的那段时间里,球队的教练们仍旧没有阻止过科比的行为,他们放任了一切的发生。
这件事的发生,也让崔特曼倍感震撼。
“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我突然意识到,”这名助理教练说,“我有了这样的想法‘科比今天做的这一切实在太过分了。我都认识他三年了,从来没有见过他的这一面。我一直傻傻地以为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相处的小孩。没想到他竟然是这样一个浑蛋’。但接着我又发现自己可能是错的,‘不对啊?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态度,科比才能在球场上变得这么出色!这是他与生俱来和其他人截然不同的地方!正是这一点,能够让他成为下一个乔丹也说不定呢’!”
作为旁观者,崔特曼最终理解了科比,但作为当事人,施瓦茨却并不打算善罢甘休。一周后,在3对3的训练中,他被分到了与科比不同的小组,成了对手。“当时并不是由我来防守科比,在前一个回合里,他顶着我的两名队友强行投中了三分;球权转换后,我们快速出球直接发动反击,让科比陷入了2防1的局面。我料到他认为我肯定会传球而不是自己进攻,因为那时候他就站在我的面前,看起来想要制造我带球撞人。于是我反其道而行之,做了一个假动作传球,接着继续向前。”
施瓦茨的选择的确出乎了科比的预料——他直接顶着科比完成了上篮。
“科比在对抗后随即摔在了地板上,”施瓦茨回忆说,“教练没有吹哨示意犯规,这说明我的得分有效,对此我欣喜若狂。我把球捡起来,对准坐在地上的科比扔过去,然后兴高采烈地跑回去防守了。”
施瓦茨在回防的中途张开双臂,庆祝着这次“胜利”,却忽视了队友们正看着自己,并同时对他发出预警。“那一切像是如有神助,队友们都在那里指指点点,我以为他们是在说‘嘿兄弟,你从科比身上找回场子了’。但没想到,我一转过身,就发现一颗篮球正在以大概每小时30英里的速度朝着我的面门飞来,我吓得赶紧躲了过去。那动作就像是《黑客帝国》里躲子弹似的,我转身、扭头,一气呵成,要是稍微慢了半拍,后脑勺就会中招,估计我当场就会被砸晕过去。简直难以置信,科比居然毫无顾忌地拿球来砸我!”
“那是我印象中科比唯一一次企图用球砸别人,因为除了我没有第二个人会蠢到向他发起挑衅,”施瓦茨苦笑着说,“但我依旧感觉不错,因为至少我出了之前那口恶气。”
从这次与施瓦茨的摩擦中不难看出,科比在高四赛季累积了许多压力。实际上,在许多较为轻松的环境下,尤其是当有观众在场时,科比对于队友的失误仍然有着不错的宽容度。萨姆•莱恩斯仍能够记起在一场打平的AUU比赛最后关头,科比获得了轻松出手最后一投的机会,但最终他选择了把球传给处在空位的普通队友手里,“教练们到现在都对这件事津津乐道,那对科比来说太不寻常了。他放弃最后一攻的机会,没有投出擅长的跳投,但那个接到他传球的孩子,却没有把无人看防的上篮送进篮筐得分。为此科比完全有大发雷霆表示不爽的理由,但是他却保持了冷静,还抱了抱那个孩子,对后者说‘做得不错’。这一举动让我对科比感到非常佩服。”
“虽然常有意外发生,但球队还是凝聚在了一起,”施瓦茨在最后补充,“我们理解科比做出那些讨人厌的行为,是因为他有时候控制不住好胜的性格。所以总体来说,我们还是很喜欢他的。”
就连对手的球迷也知道科比有这般桀骜不驯的脾气,并想借此激怒科比:在一次对阵中区球队的比赛里,对方的球迷朝着科比大喊:“水货!水货!”当然,事实并非如他们所言。在那个赛季里,科比正在打破由威尔特•张伯伦保持的宾夕法尼亚州东南区高中球员得分纪录;并且在他的带领下,与同区对手相比天赋平平的劳尔梅里恩高中,也五十多年来头一次打进了州冠军赛。
劳尔梅里恩高中带着17场连胜的纪录结束了那年的常规赛。季后赛在2月17日开始,一直持续六周,由分区赛至州赛层层晋升,最终在3月结束。在分区赛第二场面对学院公园高中时,科比再一次拿下了50分,帮助球队狂胜对手。
“科比那天就像是在戏弄对手,”格雷格•唐纳讲起了那场比赛,“他没有在防守端遭到重点看防,这让我整晚都提心吊胆的,要知道每次面对那样的防守,科比都表现得像是用左手就能够拿到50分,有时甚至还会在比赛的最后炫技,展示胯下运球和超远投篮。所以我时刻都盯着场上的他,不断盘算‘我该在什么时候把他从场上换下来’,以避免他过度发挥冒犯对手。并不是我开玩笑,如果我不那样做,他拿个70分也不成问题。”
“科比在上半场就投进了6个三分。”崔特曼回忆。
这场比赛是科比高中生涯最后一次在劳尔梅里恩的主场打球。
科比在赛后这样说:“感谢球迷们对我的支持。这间更衣室、这片球场是我篮球生涯开始的地方,但遗憾的是,时间仍在继续向前走。”
或许科比的50分表演对教练唐纳来说是种提心吊胆——担心冒犯对手的体验,但对他本人而言却出奇地美好。即便在三年后,科比仍表示自己对高四赛季的那两场比赛记忆犹新,它们唤醒了科比作为一个得分手的本能,让他体会到了统治比赛的快感,欲罢不能。
科比的老对手唐尼•卡尔也一样对此印象深刻,他表示自己在多年后仍会想起科比在第二场50分比赛里的表现,并且发表了这样的评论,“科比在NBA向来被视作是一位得分大师。可大多数人不知道,其实他在高三高四时就具备了一个出色得分手应有的心理素质。每次站上球场面对对手,他心中不会有‘来吧,让我们好好较量一番’的想法,他只知道自己会统治比赛,打爆对手,他的目标就是拿下50分”。
卡尔还提到,科比总会反复地训练一些超高难度的投篮。因为他在赛场上时常受到两到三人的严密包夹防守。虽然在大多数时候,科比能够把球传给空位的队友让他们投篮;但是在比赛的紧要关头,即使队友身处空位也无法命中关键球时,科比就必须顶着多人防守来命中那些高难度投篮。“科比知道在某些特定时刻,就算队友跑出了空位,他还是要自己创造机会来完成出手,”卡尔表示,“那些富有创意并且十分先进的训练正是他为那样的场景所做的准备,让他拥有了命中关键球的大心脏。”
劳尔梅里恩在分区赛中一路过关斩将,他们在半决赛遇上了科茨维尔高中,对手阵中拥有科比AUU时期的队友——理查德•汉密尔顿。在这场位于费城的角斗场球馆举行(the Palestra)的比赛里,杰曼•格里芬对这名未来NBA球员的防守颇具成效。根据崔特曼的回忆,那场球赛门票被抢购一空,价格还炒得老高,“在半场比赛结束前的最后一秒,科比正对篮筐接球在理查德•汉密尔顿的防守下来了个转身暴扣。这一下引爆了全场,在中场休息我们走回更衣室的途中,两边的球迷都起立向科比喝彩致敬,那是20年来我在角斗场球馆见到观众呐喊声最响的一次,我们甚至不得不抬头向热情的观众示意——这就是科比在球场上的魅力。”
险胜科茨维尔进入分区决赛面对彻斯特高中,科比碰上了另一位AUU时期的队友——以速度著称的后卫约翰•莱恩汉。
劳尔梅里恩曾在上个赛季里有过27分惨败对手的尴尬纪录。为了时刻警醒自己不忘这一耻辱,每一位球员都在自己的决赛球衣上写下了数字27。在科比的扣篮鼓舞下,中场落后8分的劳尔梅里恩在比赛剩余时间紧咬比分,最终完成反超,以70:63拿下了分区冠军。
进入州冠军赛,劳尔梅里恩一鼓作气再胜三场。巧合的是,在州半决赛,他们将又一次在角斗场球馆与彻斯特高中交手——这是劳尔梅里恩最后一次与这支由未来的NCAA历史抢断王约翰•莱恩汉带领的球队交手。
“那一年的彻斯特十分厉害,”施瓦茨回忆,“他们全队上下一到五号位,每一个球员都比我们强。”
再次与老对手交手的紧张气氛甚至蔓延到了训练中,“那一段时间我们练得非常努力,”唐纳说道,“可惜事与愿违,面对如此重要的比赛,我们居然在赛前遭遇了伤病。”
“我们队里有一个高四年级的黑人小个,叫里奥•斯泰西,”施瓦茨补充,“我和他就像是不同肤色的孪生兄弟,他是黑人,我是白人。那天我们在做7对5的训练,我和里奥双人包夹科比,好让科比习惯在真实比赛中遇到的严密防守。原本里奥想要尝试抢断科比,没想到科比做了一个变向过人的动作,于是被骗到的里奥重重地一头撞在了科比的鼻子上。”
“里奥•斯泰西顶多也就5尺8寸高吧,”唐纳说,“他那一撞直接把科比的鼻子撞坏了。那时候距离州半决赛开始,仅有72个小时了。”
“科比的鼻子在流血,他拿了一个冰袋按在上面。”施瓦茨描述。
球队的工作人员们意识到了情况的严重性,他们用一块毛巾包住冰袋敷在科比的脸上作为应急处理,然后打算带科比离开体院馆进行治疗。
“在科比往体育馆外走的时候,他突然说把球给他,”施瓦茨回忆道,“于是有人就把球扔了过去,他在大概左侧三分线后面一两米的位置接到了球,然后用左手投篮,直接把球扔进了篮筐,头也不回地捂着受伤的鼻子走了。我当时坐在那儿都惊呆了,不敢相信刚刚发生的一幕。科比就像是在证明‘我的鼻子坏了又怎样,我在流血又怎样,只要给我球,我就能投进’。”
许多年后,施瓦茨在观看科比的个人纪录片《科比•布莱恩特的缪斯》时,再一次想起了这场面,面对职业生涯的无数次伤病,科比在片中这样说道:“如果比赛对你更加重要,你就不会在意伤痛。”
“我们不得不马上为科比找一个面具。”唐纳继续回忆。
但科比本人似乎并不喜欢以戴上面具的形象示人,在与彻斯特的半决赛开场前,他在更衣室内与队友讲话时直接脱下面具,将其甩到墙壁上,来振奋士气。
备受瞩目的州半决赛在角斗场球馆如期举行,观众们挤破了头就为了求得一个更好的视角观赛。在这场比赛里,莱恩汉出色的抢断在比赛中给王牌队的控球手们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崔特曼回忆称:“科比在半决赛里不断地出现失误,总共有8次之多。”
尽管如此,科比还是带领球队在前三节建立起微弱的领先优势,而第四节,莱恩汉凭借着抢断帮助彻斯特高中奋起直追。
“我们的控球后卫埃默里•达布尼在第四节连续失误了三到四次,”施瓦茨说,“他快急哭了。”
莱恩汉的速度也给科比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科比知道眼泪在球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施瓦茨说:“即使埃默里快要崩溃了,但科比还是在他身后尝试帮他挽回局面。”
“振作起来!你在干什么?”科比在一次暂停中对埃默里说。
“埃默里那时候才高二,”施瓦茨称,“却需要与莱恩汉对位,那家伙是我这辈子见过速度最快的一个了,他带着彻斯特把比分追了回来。”
接下来发生的一幕,是整个赛季最为关键的一刻。“科比始终保持位置帮埃默里协防延阻莱恩汉,”施瓦茨回忆,“结果在常规时间最后,埃默里借着科比的延阻盖掉了莱恩汉的上篮,把比赛拖进了加时。我觉得他的那次盖帽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科比,因为即使埃默里已经濒临崩溃边缘,科比还是给予了他支持,要不是如此,那场比赛早就结束了。”
“科比最终在那场比赛拿下了39分,还送出了他整个高中生涯的最佳扣篮。”崔特曼表示。
“他在加时赛里,一条龙把球带到前场,过掉了对方的所有球员,直接暴扣,还造成了犯规。”在唐纳眼中,科比的这次扣篮奠定了比赛胜利的基础。
即使科比力挽狂澜,带着被撞坏的鼻子带队完成了28场连胜并打进了州冠军赛,但当地的媒体还是认为他不该进入NBA。崔特曼说道:“体育电台还是在批评科比,说‘这小孩面对彻斯特高中的防守连球都运不好,他居然还想进NBA’?但我必须站出来替科比辩解,‘莱恩斯是当时全美最快速、最擅长抢断的球员’。”
诚然,因为难以适应受伤的鼻子带来的干扰,科比在半决赛上半场表现糟糕,三分出手的选择也不合理;整个前三节,他出手了25次,却只命中8球,这都让他看起来还需要四年大学的历练才够资格进入NBA。但是在第四节,正是找回感觉的科比拿下的12分,帮助劳尔梅里恩扛住了彻斯特的反攻,赢得了胜利。
与劳尔梅里恩争夺州冠军的对手是伊利卡特卓尔学院,在赛前开往比赛地点赫尔希公园球馆的大巴上,早早地充满了紧张的气氛。
“我以前非常喜欢大巴开去球馆的过程,”舒瓦茨讲道,“比赛前的紧张感会在路上一点点累积起来。科比会坐在最后一排——那是球队王牌的专属座位。队友们通常会在车上比拼说唱来放松情绪,玩得高兴时甚至还会站起身来跳跳街舞。大家轮流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时不时起哄,‘下个你上,再下个你上’。还会把篮球在车里扔来扔去。”
施瓦茨所说的的确都是放松情绪的好方法。不过从比赛开球那刻起,紧张感会再次陡然升起。伊利学院在决赛中首先掌控了节奏,他们在第一节让科比一分未得;第二节科比拿到了8分,但是伊利学院仍旧保持着21:15的领先;劳尔梅里恩在第三节短暂地获得6分领先后,又在第四节遭到了伊利学院的疯狂反扑,后者在终场前把比分追到了41:39。比赛时间所剩无几,伊利学院决定放手一搏,采取犯规战术将科比与他的队友送上罚球线。而劳尔梅里恩的球员们最终稳稳地命中了罚球,为这座身处郊区的小学校捧回了50年来第一座州冠军奖杯,也同样实现了科比入学第一天就怀揣着的愿望。
在赫尔希球馆里球迷们的见证下,科比与格里芬还有唐纳一起将硕大的奖杯举到了空中。
“那次夺冠之后坐大巴回家,是我感到最爽的一次,全队都高兴得不行。”舒瓦茨回忆。
为了庆祝夺冠,球队打算坐上消防车带着球队吉祥物斑点狗游行。不过在此之前,回到家乡的第一夜,新晋冠军们聚在了一位拉拉队成员家中——他们通宵庆祝,就像季后赛时一样,听着那年冬天Fugees乐队的大热专辑《The Score》,一起共度所剩无几的高中最后的欢乐时光。“那张专辑里有首歌唱的是成为第一名的感觉,”施瓦茨说,“当时我们所有人都在房间里坐着,那歌一放出来,我们全都感同身受,我们可是全州冠军!”
科比在决赛后告诉记者,自己终于有理由参加参加派对放松一下了。
的确如此,科比也参加了那次聚会,与同龄人们一起享受了整晚的美妙时光,沉浸在Fugees乐队的美妙歌声中——那张专辑里的一首歌曲正合适来形容当时的科比。
《准备好了吗?》——向NBA进发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