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2859068丛书名: 科学大师传记精选
小约翰.纳什(John Forbes Nash,Jr.,1928-2015),数学家,前麻省理工学院助教,后任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主要研究博弈论、微分几何学和偏微分方程。由于他与另外两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这本感人至深的生动传记中,西尔维娅.娜萨逼真地再现了一个数学天才的一生。。30岁以前,他解决了一系列数学界公认的难题,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此后,他遭受了灾难性的精神崩溃,成为普林斯顿一个在黑板上乱涂数字命理疯话的幽灵人物,几乎被世界所遗忘,直到他从癫狂中苏醒,获得诺贝尔奖。
本书获1998年美国书评界传记奖,2000年美国数学联合政策委员会传播奖。
本书已译成6种语言出版,并被改编成同名获奖影片《美丽心灵》。
同类图书推荐:
数学的奇妙之处,就是从日常生活的繁杂表象中,提炼出简单而出人意料的规律。博弈论、囚徒困境、纳什均衡,都是如此。
纳什(John Forbes Nash,Jr.,1928-2015)的研究生推荐信是这么写的:“我推荐纳什成为您的研究生。他今年19岁,是个数学天才。”
纳什无疑是个天才,他在博士论文中引入“纳什均衡”,深刻地影响了博弈论的发展。在30岁以前短暂而辉煌的传奇生活中,他解决了一系列数学界公认的难题,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美丽而聪慧的物理专业学生艾利西亚成为她的妻子。
在盛名的*,纳什遭受了灾难性的精神崩溃,陷入可怕的精神错乱。他辞去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教职,沉浸在一系列奇怪的幻想之中,后成为普林斯顿一个在黑板上乱涂数字命理学疯话的梦幻般幽灵人物。他几乎被世界所遗忘。
但是,奇迹永存于世。在经受30年毁灭性的精神疾病困扰后,他竟然康复了,并因年轻时在博弈论方面的奠基性工作,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家庭渐渐恢复正常,他与妻子的故事也因电影《美丽心灵》的上映为人们津津乐道。
2015年5月23日,纳什夫妇在美国新泽西州不不幸遭遇车祸并去世。
本书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后获得1998年美国书评界传记奖,2000年美国数学联合政策委员会传播奖,还是美国受推崇的普利策奖的人物传记类后入围作品。
根据本书传记改编的影片《美丽心灵》获2002年度美国金球奖的四个主要奖项,分别是剧情片*影片、*男主角(拉塞尔.克罗)、*女配角(詹妮佛.康纳利)以及*剧本(艾奇瓦.戈德斯曼),成为*赢家。
序言
篇 美丽心灵
章 布卢菲尔德(1928-1945年)
第二章 卡内基工学院(1945年6月-1948年6月)
第三章 宇宙的中心(普林斯顿,1948年秋)
第四章 天才的学校(普林斯顿,1948年秋)
第五章 天才(普林斯顿,1948-1949年)
第六章 弈棋(普林斯顿,1949年春)
第七章 冯·诺伊曼(普林斯顿,1948-1949年)
第八章 博弈论
第九章 讨价还价问题(普林斯顿,1949年春)
第十章 纳什的对手想法(普林斯顿,1949-1950年)
第十一章 沙普利(普林斯顿,1950年)
第十二章 天才之战(兰德,1950年夏)
第十三章 博弈论在兰德
第十四章 征兵(普林斯顿,1950-1951年)
第十五章 一个优美的定理(普林斯顿,1950-1951年)
第十六章 麻省理工学院
第十七章 坏男孩们
第十八章 实验(兰德,1952年夏)
第十九章 赤色分子(1953年春)
第二十章 几何学
第二篇 割裂的生活
第二十一章 奇点
第二十二章 特别的友谊(圣莫尼卡,1952年夏)
第二十三章 埃莉诺
第二十四章 布里克
第二十五章 被捕(兰德,1954年夏)
第二十六章 艾利西亚
第二十七章 求爱
第二十八章 西雅图(1956年夏)
第二十九章 死亡与婚姻(1956-1957年)
第三篇 文火在燃烧
第三十章 奥尔登小径与华盛顿广场(1956-1957年)
第三十一章 原子弹工厂
第三十二章 秘密(1958年夏)
第三十三章 计划(1958年秋)
第三十四章 南极洲皇帝
第三十五章 身处暴风眼(1959年春)
第三十六章 鲍迪奇大楼的黎明(麦克莱恩医院,1959年4-5月)
第三十七章 疯子的茶会(1959年5-6月)
第四篇 失去的岁月
第三十八章 世界公民(巴黎和日内瓦,1959-1960年)
一部有关几乎失控的创造力以及一个受到内在心魔激励、终被其征服的数学天才的引人入胜的传记。一部展现令人难以置信的写作和报道技巧的佳作。
——曼德尔(Michael J. Mandel),《商业周刊》
《美丽心灵》描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示了神秘的数学世界和精神错乱的悲剧。
——辛格(Simon Singh),《纽约时报书评》
对纳什一生引人入胜的概述和他那个时代学术界历史有趣的描述……一个奇妙的诱人之谜。
——道格拉斯(Claire Douglas),《华盛顿邮报》
《美丽心灵》可与伦勃朗肖像画媲美,充满着幽暗的阴影和夺目的灯光效果……绝妙的写作和不同寻常的魅力……总之,一部才华横溢的书。
——巴图夏克(Marcia Bartusiak), 《波士顿环球报》
读者在随纳什一家经历了他的癫狂时期之后,将他的康复以及重新建立与妻子的联系纽带的能力看作一种胜利……《美丽心灵》是我读过的少数几部催人泪下的学者传记。
——曼(Charles C. Mann),《华尔街日报》
这部内容丰富、精工细作的著作,出人意料地也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关于爱情和成长的故事。
——安东(Ted Anton),《芝加哥论坛报》
纳什的人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精神旅程。娜萨的一流传记为我们描述了这个旅程。
——德夫林(Keith Devlin),《新科学家》
[娜萨]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采访者,在一些地方似乎揭开了远远超出人们想象的内幕……甚至提到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令人震惊的延误,终导致这个奖的一次彻底改革。
——米尔诺(John Milnor),《美国数学会公报》
纳什博士的故事如此刻骨铭心,以至于我会独自前往普林斯顿;及至真的到了这个地方,走过书中早已熟悉的拿骚大街、范氏大楼,却又觉得自己来到这里真是难以置信,更没想过要去晋见那一个人。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记得一个女孩子在堕入爱河的时候这样回答别人的询问:假如你没有爱过,我没法跟你解释;假如你爱过,我就不必解释。套用这个格式,我大概也可以说,假如你没有读过《美丽心灵》,我没法解释;假如你读过,我就不必解释。
我父亲在同他的朋友钱颖一教授谈起这本传记的时候得到启发,用这样一段话概括纳什博士的曲折经历:数学家把正无穷大和负无穷大视同为一个无穷远点,从而把无限伸延的实数轴结合成一个圆周,获得数学上宝贵的紧致性,即有限可操作性。如果把天才看作是正无穷大,那么白痴离负无穷大不会太远。纳什就是这么一个生活在无穷远区域的边沿人。推一推,他就掉下去了,将永远不能回来;拼命拉他,却未必能够把他拉住。现在,他终于回来了,那只能是爱的奇迹。
爱的奇迹。
然后想起艾利西亚以及他们身边的忠实朋友和支持者,正是这些人的热爱换来了纳什康复的奇迹。
……
也许纳什的故事就是一个生动例证,表明在人生的漫长博弈当中,无论命运对我们采取什么策略,疾病或其他挫折,献给爱人与朋友的忠贞之爱将使我们得到比采取其他策略——比如抛弃病人或自暴自弃——更好的结果,爱是我们的优势策略。
——王尔山
纳什是一个富有色彩、毛病许多但是对人类思想作出重大贡献的天才学者,特别还是一个既不幸而又万幸的学者。纳什是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取得数学专业的博士学位的,正是他的为非合作博弈论奠定基础的学位论文,导致他在40多年以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我喜欢博弈论,前后曾经在普林斯顿大学度过两年多时间,邀请人都是纳什的挚友库恩教授。出于这样的背景,我自然关心纳什的故事。我一向认为,学问故事和学者故事,常常可以给读者超乎具体学术的浸润和启迪。其他学问和学者故事是这样,围绕纳什的学问和学者故事,就更是这样。
——王则柯(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数学专业,现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致力于经济学教育现代化的工作,偶尔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表观察和提供意见。主要著作有:《混沌与均衡纵横谈》、《价格与市场-市场经济的价格理论及其应用》、《童心与发现》、《博弈论平话》等。)
到目前为止,纳什处在不间断的严重精神疾病的魔爪之下已经接近两年,疾病使他发生了很大变化。纳什的外貌和举止的改变是这样明显,以至于他在数学系的老朋友居然难以认出他来。1960年,在那个令人呼吸困难的夏天,那个来来回回走在普林斯顿的主干道上的男人显然深受困扰。他会光脚走进餐厅,黑头发垂在肩上,留着一把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僵硬,目光呆滞。女士们尤其觉得他很吓人,他从来不会直视别人的眼睛。
纳什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在校园里游荡,其中包括范氏大楼。在多数日子里,他穿着一件像罩衫一样的俄罗斯农民外套,如当时一个研究生记得的那样,正准备去“跟松鼠讲话”。他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和一个题有“零度”的剪贴簿。剪贴簿上贴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其标题指的大概是温度,在那种温度下,一切活动都停止了。他对明亮的色彩特别感兴趣。
他经常出现在休息室里,在那里“喜欢旁观别人下克里斯皮尔棋,也作一些神秘的简短评论”。比如说,有一次,费勒刚好站在附近,纳什并不特别对着任何人说:“我们应该怎样对付一个超重的匈牙利人呢?”另外一次,他说:“西班牙与西奈半岛有什么共同之处呢?”(此事发生在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之后。)他自己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两个单词都以S开头。”
当然,在范氏大楼里,人人都知道他是谁。资深教授有意避开他,范氏大楼的秘书们稍微有些怕他,因为他的身材和奇怪举止使他看来多少带有那么一点危险。有一次,纳什让系里的秘书亨利感到不安,因为他问她要一把锋利的剪刀。亨利大吃一惊,向塔克请教应该怎么做,那时塔克需要借助一根拐杖走路,根本不是纳什的对手,就说:“哦,那就给他好了,如果出了问题,我会处理的。”纳什紧紧握住那把剪刀,向一本摊开的电话号码簿走过去,剪下封面以及一张用原色绘制的普林斯顿地区地图。他把这些东西贴在他的笔记本上。
他找到一个可以交谈的研究生。兰多尔(Burton Randol)当时是数学系的一年级研究生,他回忆说:“我一点也没有因为他的古怪而感到头痛,在体格方面我也不怕他。我乐意和他说话,我们多少有点彼此欣赏。”他和纳什会在普林斯顿进行长时间而漫无目的的散步,兰多尔特别记得纳什的冷嘲式幽默感,那是“有意识的、自我指认的、自我贬低的。他知道自己是疯狂的,有时也就此开一些小玩笑”。
他间接地提到自己,通常用第三人称,自称是某个约翰冯拿骚,这个神秘人物的名字与约翰冯诺伊曼有着奇怪的相似之处,而且暗示了与拿骚大街的某种联系。拿骚大街是普林斯顿的主要街道,就同拿骚堂是这所大学校园里一座主要建筑物一样。他用相当深奥的语言谈论世界和平和世界政府,明确指出他在非常大的程度上与这些想法有关。不过,即便不是完全不提起,他也很少说及自己在巴黎和日内瓦的真实经历。
——————————————————-
生活的长河平静流淌。尽管有了斯德哥尔摩的童话般经历以及诺贝尔奖得主的崇高地位,纳什夫妇仍然住在那所隔音砖砌成的房子里,前面是沿着小径盛开的绣球花,对面是普林斯顿火车站。现在他们有了一个新的烧水壶、一个新的屋顶、一些新的家具,仅此而已。(纳什已经有能力支付他承担的那一半房屋按揭款项。)他们定期拜访的朋友很少,其中包括曼加纳罗(Jim Manganaro)、布劳德夫妇,当然还有博雷尔夫妇,这是他们多年来一直拜访的朋友。他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是没有别人想象的那么大,占据主要地位的仍然是赚钱谋生和照顾约翰尼这两个基本需求。艾利西亚每天坐火车去纽瓦克,纳什已经不再开车,乘“丁奇”号小电车进城,在高等研究院吃午饭,下午去图书馆,难得也会去他的新办公室。如果约翰尼不是在医院或路上,他常常将约翰尼带在身边。
生活重新开始,不过,在纳什过去做梦的日子里,时间却没有停滞不前。就像温克尔(Rip Van Winkle)、奥德赛(Odysseus)和难以计数的虚构的空间旅行者一样,他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抛在脑后的世界在他不在的时候已经向前发展。昔日出类拔萃的青年现在陆续退休,或者快要离开人世。孩子们则步入中年,那个身材苗条的美人、他的妻子,现在是年届六旬的成熟妇人。至于他自己,70岁生日很快就要到来。
有时候他觉得自己侥幸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日益衰老,相信自己可以重拾当初抛在一边的工作。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拖到六七十岁再从事他本该在三四十岁进行的研究”的人!在诺贝尔奖得主自传中,他写道:
从统计学看来,没有任何一个已经66岁的数学家或科学家能通过持续的研究工作,在他或她以前的成就基础上更进一步。但是,我仍然继续努力尝试。由于出现了长达25年的部分不真实的思维,相当于提供了某种假期,我的情况可能并不符合常规。因此,我希望通过目前的研究或以后出现的任何新鲜想法,取得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不过,很多时候纳什不能工作。有一次,他告诉库恩说:“那个幽灵只在很晚的时候出现,在晚上6点之后,因为即便是一个幽灵,也会有普通人的问题,需要去看医生。”在另外一些时候,他会在自己的计算中发现一个错误,或是知道一个大有前途的想法其实已经被别人探讨过了,再不就是听说了一些新的实验数据,使他的一些猜测显得不那么有意义。
在这样的日子里,他满怀悲伤遗憾之情,诺贝尔奖不能恢复他已经失去的某些东西。在纳什看来,人生的基本乐趣来自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而不是与别人的亲密关系。因此,对他过去的成就进行表彰虽然带来了一种慰藉,却也让人突然充分意识到他现在究竟有能力做什么的令人苦恼的问题。正如纳什在1995年指出的那样,在长期患精神疾病后获得诺贝尔奖,并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真正引人注目的,是“在患精神疾病一段时间之后仍有高度思考能力(而不仅仅是在社会上值得高度尊敬)的人们”。
纳什在一群精神病医生面前对自己的情况作了直截了当的描述。1996年马德里演讲结束之前,他在回答一个提问时说:“要在丧失理性之后恢复理性,恢复正常生活,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不过,他接着停顿了一下,向后退了一步,然后用一种更加坚定、更加确信的语气说:“但是,这样的事情也许并不存在。假设你见到一个画家是有理性的,但假设他不能画画,却可以保持举止正常,这是不是一种真正的治愈呢?是不是一种真正的解救呢?……我并不认为自己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康复者例子,除非我能做出某项出色的工作,”他又用一种忧愁的耳语一般的声音补充说,“虽然我已经很老了。”
1995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提出向他支付3万美元,打算出版他的选集,纳什没有答应,当时他的心里就充满了上述想法。“从心理学角度上看,自从我很不幸地长时间没有发表东西以来,我就是有问题的。”他对库恩说。简言之,他不愿意因承认自己这一生的杰作已经完成而将日后的研究成果排斥在外。
正如纳什所说的那样:“我不想仅仅由于希望将自己看作一个(像他们所说的那样)仍然积极投身研究、并非躺在自己荣誉上面睡觉的数学家,而且假设自己确实能行,就出版一套论文选集。我当然也知道,如果选集不在现在出版,也有望在以后能增添一些出色的新成果的时候出版。”但是,当他怀有这些想法的时候,他跟自己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同样不得不将要面对或者已经面对再也不可能取得过去那种成果的前景。有些人一直比其他人更加积极,然而,岁月催人老毕竟是人生的一大严酷现实,而且这一点对数学家来说显得更加紧迫。对于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而言,数学是一种年轻人的游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