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20106684丛书名: 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
王安忆独辟蹊径通过一位女性一生的情与爱窥探一座城市的性格,一个时代的变迁。王琦瑶之于时代历史的意义就像是弄堂之于上海,是一闪而过背景,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少了王琦瑶这样的小人物,再辉煌的时代也显得空洞乏味。少了那老式的弄堂,再华丽的上海也缺少了些个性韵味。她不是大人物,不会名留青史,但她却是那*贴近上海“芯子”的人。
作者以平缓冷静的语气、细致入微的笔触为我们搭设了一座通往故事现场的桥,呈现了一场末世繁华的海上旧梦。
《长恨歌》讲述了一个名叫王琦瑶的上海女人一生的故事,从“沪上名媛”的闪亮登场到被人残害的狼狈落幕,她像是处于一个热闹舞池,在华丽的舞步的催促下与身边的人短暂的相识又分离,想要奋力抓住*后一个依靠却为此丢了性命,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始终与她命运的变换携伴前行的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变迁,四十年的时光跨度足以是一座城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弄堂里巷看似盛不下这庞然大物,可它的触脚早已潜入王琦瑶生活的角角落落,牢牢地捆绑住了她。
第一章
1.弄堂
2.流言
3.闺阁
4.鸽子
5.王琦瑶
第二章
6.片厂
7.开麦拉
8.照片
9.“沪上淑媛”
10.上海小姐
11.三小姐
第三章
12.程先生
13.李主任
第四章
14.爱丽丝公寓
15.爱丽丝的告别
第二部
第一章
1.邬桥
2.外婆
3.阿二
4.阿二的心
5.上海
第二章
6.平安里
7.熟客
8.牌友
9.下午茶
10.围炉夜话
第三章
11.康明逊
12.萨沙
13.还有一个程先生
第四章
14.分娩
15.“昔人已乘黄鹤去”
16.“此处空余黄鹤楼”
第三部
第一章
1.薇薇
2.薇薇的时代
3.薇薇的女朋友
4.薇薇的男朋友
第二章
5.舞会
6.旅游
7.圣诞节
8.婚礼
9.去美国
第三章
10.老克腊
11.长脚
第四章
12.祸起萧墙
13.碧落黄泉
体现人间情怀,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笔调,深入上海市民文化的一方天地;从一段易于忽略、被人遗忘的历史出发,涉足东方都市缓缓流淌的生活长河。《长恨歌》的作者用自己独到的叙述方式,抒写了一位四十年代平民出身、美丽、善良而又柔弱的女性的不幸的一生和悲剧的命运。其间,包含着对于由历史和传统所形成的上海“弄堂文化”的思考与开掘,对于那些远离了时代主潮、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妇女与弱者的深深的同情。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间情怀洋溢在字里行间,渐渐地浸润出了那令人难以释怀的艺术的感染力。
——茅盾文学奖获奖评语
王安忆的《长恨歌》出手便是与众不同。她细写一位女子与一座城市的纠缠关系,历数十年而不悔,竟有一种神秘的悲剧气息。
《长恨歌》填补了《传奇》、《半生缘》以后数十年海派小说的空白。
——王德威
这个从海上旧梦中走出来的女子,经历了20世纪的沧桑,然而,王安忆的此番书写却有着独特之处。她并不是让她的故事深深地嵌入20世纪的历史动荡中,而是让她置身于历史的边界,让历史在她身上投下一道阴影。与其他20世纪历史控诉性或颠覆性的书写不同,20世纪的历史暴力在他身上划下几道伤痕——这当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她却能规避历史的强大暴力,她的故事几乎是完好无损地保持了旧上海的故事。
——陈晓明
王安忆的成熟期和爆发期应该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尤其《长恨歌》。我觉得她写出了非常成熟的,能够和中国小说传统相呼应的这种小说。她也体现了九十年代整个中国文学成熟的一些迹象。
——张清华
手炉的烟,香烟的烟,还有船老大的昆山调,搅成一团,昏昏沉沉,催人入睡。外婆心里为王琦瑶设想的前途千条万条,最终一条是去当尼姑,强把一颗心按到底,至少活个平安无事。可莫说是王琦瑶,就是外婆也为她心不甘的。其实说起来,外婆要比王琦瑶更懂做人的快活。王琦瑶的快活是实一半,虚一半,做人一半,华服美食堆砌另一半。外婆则是个全部。外婆喜欢女人的美,那是什么样的花都比不上,有时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心里不由想:她投胎真是投得好,投得个女人身。外婆还喜欢女人的幽静,不必像男人,闹哄哄地闯世界,闯得个刀枪相向,你死我活。男人肩上的担子太沉,又是家又是业,弄得不好,便是家破业败,真是钢丝绳上走路,又艰又险。女人是无事一身轻,随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便成了。
……
云极潇湘 –
王安忆的一枝笔,把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写得哀婉动人,在那些细小而琐碎的描述中,我们看到生活在弄堂里的女人们的生长、躁动、幻灭及怨望。我想,合上书的那一刻,面对王琦瑶眼前飞速闪动的四十春秋,发出“四十年功名尘与土”的感慨,即使说不上一语中的,至少也是恰如其分的吧。 不可否认,王琦瑶,这个上海弄堂里典型的女儿,是长袖善舞的。她懂得自己的好,也对自己的劣处一知半解;这样的状态,已经是极好的了。完全了解自己的人,世界本是没有的。只要不只看到自己的好处,偶尔懂得隐去自己劣势的女人,又恰好深谙如何利用自己的本钱和本事的… 展开评论
王安忆的一枝笔,把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写得哀婉动人,在那些细小而琐碎的描述中,我们看到生活在弄堂里的女人们的生长、躁动、幻灭及怨望。我想,合上书的那一刻,面对王琦瑶眼前飞速闪动的四十春秋,发出“四十年功名尘与土”的感慨,即使说不上一语中的,至少也是恰如其分的吧。 不可否认,王琦瑶,这个上海弄堂里典型的女儿,是长袖善舞的。她懂得自己的好,也对自己的劣处一知半解;这样的状态,已经是极好的了。完全了解自己的人,世界本是没有的。只要不只看到自己的好处,偶尔懂得隐去自己劣势的女人,又恰好深谙如何利用自己的本钱和本事的道理,王琦瑶单凭这一点就可以在各种各样的交往中游刃有余,而那些繁杂的关系也可以说被她打点得条条明晰。 她和吴佩珍的“小姊妹情谊”,带着闺阁的浓重气息。虽然这关系是单纯的,却各怀心情。她们那聪明与愚讷,美丽与平庸……不平等的搭配中虽然藏着同情,含着讨好,却没有嫉妒,没有威胁,种种矫情里,却也有着几分真心。她与严师母之间则更为微妙,各有各的隐衷,也各有各的所求。她们的友情是芥蒂结起来的,越是勾心斗角,越是亲密无间,不能一日不见。她与女儿薇薇的关系也异于常日母女,走在街头的两人,不是母女,倒像姐妹。做女儿的嫉恨母亲的美丽,做母亲的羡慕女儿的青春。一切都要对着来,不禁让人长叹一声:“冤孽”。 这几段关系也许各有不同,但我们可以从中明确的看到王琦瑶的态度在,她是有原则的,而她的原则(或者说她的底线)不容侵犯。对吴佩珍,她自是收放自如的,该慷慨的时候从不小气,该矜持的地方自然更要拿得住。从不受诱惑,当然也从不心软。吴佩珍自然是学不会这些的,她心甘情愿的奉献,而王琦瑶也心安理得的享受着。对于蒋丽珍和严师母也是如此,王琦瑶从不例外。她的手段,她的态度,全是四个字:“收放自如”。而对于薇薇亦如是,即使是心下再有多少不忍,多少疼惜,她终于是把持住了自己:“只说了一句:‘待男人太好,不会有好结果’。”她的心底,还是守着自己的。 与王琦瑶面对同性的“收放自如”相比,她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则显得多少有些被动。与李主任的恩爱只当是年少懵懂,暂且按下不提,可我们也不能忘记她在蒋丽珍和程先生“三人关系”中的强势与主动。没错,王琦瑶选择李主任,的确是舍弃爱情而择权势的,但在爱丽丝公寓里一日又一日的等又是意味着什么呢?“等”,是因为有所求的。王琦瑶是得到了优渥的生活,但在一日一日唱针下流泻的梅兰芳里,我们还是看到了,她失去的心。上海弄堂里的王琦瑶,一点亏也不得吃的王琦瑶,在这段关系里是得是失,终不言而明。 与康明逊亦如是。两人话里来话里去,捉迷藏的游戏玩到底,终还是毛毛娘舅的一句“我没有办法”和在厨房忙出的一头油汗,让王琦瑶为他生下了一个孩子。萨沙只不过与程先生一样,是这段关系中的又一个陪衬,一个替死鬼。而老克腊,更是只用一点点坚持,用脸上被匡出的几道红杠就换得了王琦瑶的屈服。此刻的王琦瑶,已毫无强势可言。或许是年华逝去的原因吧,她一次比一次更脆弱,更彷徨,甚至说,是不知所措的。她的心劲,她的原则,她的自控力都已不见,还剩下的些手腕,也通通的翻了过来,只对女人。 那么,是天下间男女都如此吗?男人在面对女人是也同样无法“收放自如”吗?我想不是。王琦瑶的三轮车在身后苦苦追赶时,李主任只是从透过车窗上的纱帘看着她退出他的视线;当王琦瑶对康明逊说“孩子是萨沙的”的时候,康明逊只是呆呆地说“对不起”;当老克腊面对王琦瑶欲揭开秘密的真心的时候,他居然从她家逃了出来,心想:“那地方再也去不得了!” 这真是天下间最大的讽刺。与之相比,王琦瑶对程先生和萨沙,也许说不上是善良,至少是有良心在的!而四十年里她爱过的三个男人,带给她的又是什么呢?只有李主任留下的那一盒金条,成为了她万般无奈中的后盾和靠山。可更讽刺的是,从一次次大风大浪中过来的王琦瑶,最后也死在这唯一的靠山上。作者的用心,不言而喻。 作为人类的一半,女性从诞生起就面对这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她们敏感,她们脆弱,她们厌恶孤独又期望自立。由于重感性的天性使然,女性的人际关系中情感的成分保留得多一些,功利因素的干扰也相对要少一些。当她们心下最脆弱的部分得到回应或受到重视时,她们的感情会达到一个“峰值”,甚至全盘付出。而男性则受理性及社会期望的影响,面对选择更实际,更冷静,甚至是毫不留情。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诸多悲剧的产生。王琦瑶的四十年华,她对情与爱的追求,她一生成败,可以说是皆从中来。 当王琦瑶倒在床上的那一刻,爱、恨、情、仇皆化为过眼云烟。四十年功名,尘与土。是是非非,自有后人评 说。
绿水悠悠 –
想想也不值得,这看这本书,一下午痛哭了两回,眼睛都肿了,看完后,整个人好像虚脱了一样,有点像沉在里面起不来了。许久没有这种感觉了。 说回书本身,很感人,很压抑。心里觉得委屈,又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委屈,该向谁诉说这委屈。性格开朗的我,本不喜欢少女时代心机重的上海小姐, 但看到第二部分,王琦瑶拼死生下女儿那些部分,我理解她了。只是一个为了爱情的女人。
且从容 –
最近,断断续续终于把王安忆的《长恨歌》读完了,其实这本书早在2000年就已经获得了我国文坛上最具影响的茅盾文学奖,所以现在才看到这巨作,不免惭愧。书中王安忆对上海的描写真是惟妙惟肖,又特别的细腻,尤其是写弄堂、留言、闺阁、鸽子等,每一章节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书中的人物虽然不很多,却围绕主要人物王琦瑶,写了一个女人四十多年的情与爱,又通过这一女人写了上海滩的时代变迁。长篇小说到处可读,但像《长恨歌》这样,用散文手法写长篇小说又写得如此让人感动,让人思索,令人回味无穷的却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