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205434
本书高扬社会主义理念,直面“中国问题”,以贯通中西、跨学科的学术视野,从文明、政治、社会、基层、经济各方面分析了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治理的优势与问题,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克服重重危机与挑战,并回答了干部群众关注和困惑的一些重大问题:
在世界资本主义包围中,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能否走得通?社会主义中国能否、又如何驾驭资本?中国社会主义如何从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发展?中国政治制度是否适用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如何把基层重建为以劳动人民为依归的共同体?如何把越来越多元和流动的中国社会重新组织起来?
书中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比如,面对国内外异常强大而又灵活的资本力量,中共党建的核心在于通过思想与制度建设保持政治主体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在于驾驭资本为人民服务;提出“评议式民主”的新思路;提出加强党的经典体系建设;提出把人民组织起来、落实基层直接民主的基层善治之道;提出保护人民的结社意愿、以人民社会包容公民社会的社会建设思路。
绪言
卷一 世界文明史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主义
一、文明
二、中国
三、社会主义
四、中国共产党
卷二 制度自信与中国政治改革
一、全球化—信息化与“短期行为的专制”
二、中国做对了什么?
三、从“自主性”到“先进性”与“代表性”
四、授权机制与问责机制建设
五、意识形态与干部队伍的政治标准
六、结语
卷三 组织起来,再造人民
一、基层变局
二、基层失序之险
1.组织的弱化
2.失序的民主
3.劳动人民的主体地位不彰
三、基层重建之道
1.组织起来
2.落实基层直接民主
3.“再造人民”
四、结语
卷四 激活人民社会
一、从“单位”到“社会”
1.重新认识单位
2.单位退出,市场进入
3.社会治理面临挑战
二、中国式结社革命
1.内生的中国式结社革命
2.被低估的中国式结社革命
3.多元而矛盾的中国式结社革命
三、以人民社会包容公民社会
1.辨析公民社会迷思
2.什么是人民社会
四、如何激活人民社会
1.组织起来,人人参与
2.保护人民结社的主体性
3.到群众中去,激活人民团体
4.创造性发挥国家保护社会的功能
卷五 骑在资本头上的社会主义
一、资本获得了优先性
二、21世纪中国的危机
1.中国的浮士德时刻
2.马克思批判在21世纪
3.危楼还望,叹此意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益性”市场经济
1.顶层规划
2.公有资本
3.平台型地方政府
4.民生国家
四、社会主义中高级阶段:驾驭资本的社会主义
1.“资本社会化”
2.劳动者“主体性”的解放
3.非物质性劳动的兴起
五、进于大同
跋
跋
“位卑未感忘忧国”,本书缘起于来自不同高校、不同学科,却又志同道合的几位青年学者对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共同关切与深深的忧患意识。
2014年1月,鄢一龙(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白钢(复旦大学中文系)、章永乐(北京大学法学院)、欧树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何建宇(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海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六人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就“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行了共七个半天的研讨,并分别撰写,形成初稿后于4月、6月两次听取修改意见。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全书观点是参加讨论人员思想相互碰撞、深入交流的成果。各位作者分别从文明、政治、基层、社会、经济的视角执笔撰写,具体分工为:鄢一龙(楔子、卷五)、白钢(卷一)、章永乐(卷二)、欧树军(卷三)、何建宇(卷四)。
我们特别致谢王海龙,他始终是我们讨论的充满热情的参与者,为全书贡献了许多智慧,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是本书集体作者中未署名的一员。
我们感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对本书写作和出版提供的支持。
我们感谢胡鞍钢教授、王绍光教授、韩毓海教授、谢小庆教授、江涌教授等对本书提出的中肯的修改意见。尤为感谢潘维教授、王绍光教授倾情作序,拙著为之生辉。
本书的主旨是:不自信无以立根本,不批判无以识当下,不创新无以图将来。
作为共产党员,我们不屑于隐瞒自己的立场与观点;作为学者,我们不惮于尖锐的批判与颠覆性创新。像开垦过的大地裸露自己灵魂一般,我们捧出我们的心灵。我们向读者呈上我们不尽成熟的思考,并恳切地希望得到你们热情的指正。
作者
2014年12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