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3084706
l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中国大数据人脉王赵国栋重磅新作。
l 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地之作,未来智能数字生态呼之欲出。
l 数字赋能实体经济的方法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路线图。
l *集团前副总裁、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专家合伙人车品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互联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周涛,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国家大数据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单志广,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姚江涛,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大数据治国战略研究”课题组联袂推荐!
l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国家行政学院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盘古智库三大智库鼎力支持!
l 湛庐文化出品。
数字经济时代,国家大数据战略如何落地、经济结构如何转型、实体经济如何被赋能?
数字经济时代,在以BAT 为代表的互联网在国内摧城拔寨、在国外合纵连横并占据技术、商业模式、人才、资本等巨大优势的情况下,传统产业如何才能不被“通吃”?
数字经济时代,谁将成为下一轮产业革命的新标杆?谁将破局“小、散、乱、弱”,成为传统行业的“独角兽”?
《数字生态论》提出了全新的智能经济组织形式——数字生态,为数字赋能实体经济提供了方法论,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实体经济提供了路线图;《数字生态论》是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地之作,是传统产业参与数字经济、实现转型创新的一把钥匙。
《数字生态论》是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中国大数据人脉王赵国栋重磅力作,他重新定义了产业生态,为传统产业和投资搭建了全新路径。本书通篇以农信互联的“猪联网”为例来阐述数字生态论的基本观点,揭示农信互联如何破局“小、散、乱、弱”,实现转型创新,成为传统产业变革的新标杆、独角兽。未来一定属于数字生态平台,也一定属于跨行业联营者。
推荐序1 数字生态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之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
“大数据治国战略研究”课题组
推荐序2 混沌的边缘,是一切开始的地方
单志广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
国家大数据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
推荐序3 当我说出未来这个词时,个音节已属过去
姚江涛
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前 言 数字生态论,本土原创产业发展理论的先声
01数字正在重塑实体经济
产业生态,数字经济的基本单元
深度融合实体经济与新兴产业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解决之道
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实现价值循环的高效与低廉
破除行业壁垒,促进产业高度融合
02当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入产业,就形成了数字生态
数字生态三大核心要素
如果不是一个整体,就不足以成为数字生态
理解数字生态的层次性
03 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增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历史性选择
从业务经营到产业重组
万物互联,每个行业都将形成一个数字生态
数字重组产业,产业高效跃迁的关键
历史的选择
04 中间市场,破除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核心
未来智能数字生态呼之欲出
生态金融闭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信息流与生态治理
生态物流,兵家必争之地
产业生态的枢纽——交易市场
大数据是产业生态的核心资源
“公共品”服务,强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从产业生态到复合生态,再到数字经济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05 EOP,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之大成,落地多行业、多企业的联营运营
全行业服务,缔造产业型互联网
跨行业联营,数字生态的精髓
至关重要的跨业务协同
跨系统链接,多行业数据大融合
业务碎片化之痛
生态金融,没有一分钱空转
06 生态赋能,响应时代召唤的投资理念
生态赋能型投资之道
赋能实体经济的“六脉神剑”
数聚资本的使命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打造独一无二的投资管理体系
重塑产业生态的宏大蓝图
的投资机遇,就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空间之中
后 记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 谢
在数字经济时代,以产业生态为*小经营单位的数字经济, 将整体性超越以企业为*小经营单位的传统经济。《数字生态论》正是推动国家大数据总体工程顺利实施,推动国家大数据战略顺利落地的方法论与路线图。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大数据治国战略研究”课题组
中国在诸多领域的创新发展已经进入无人区,只能立足自己的实践,探索自己的道路,总结自己的方法,形成自己的理论。只有理论令人信服,实践令人钦佩,我国的产业才能理直气壮地走出去,才能行稳致远,打造出未来的“数字一带一路”。
单志广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国家大数据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
赵国栋先生的《数字生态论》原创性地提出将产业生态作为数字经济的基本单位,突破了传统产业的企业边界学说,揭示了数字经济时代生产组织形式的特殊性。《数字生态论》是每个企业家都需要深入思考的战略议题,为读者提供了理解并参与数字经济的一把钥匙,去开启属于其自身企业转型创新、迎接新时代的智慧之门。
姚江涛
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过去,我们一直聚焦在大数据对互联网和新兴产业的落地之上,创新出了无数前所未有的商业模式。而现在,终于到了为传统企业赋能的时刻!《数字生态论》将为我们构建起全新的智能数字生态,让实体经济融入数字经济的巨大浪潮之中!
车品觉
阿里巴巴集团前副总裁,红杉中国基金专家合伙人
数字经济时代,谁将成为下一轮产业革命的新标杆?谁将破局“小、散、乱、弱”,成为传统行业的“独角兽”?《数字生态论》重新定义了产业生态,并为传统行业和投资搭建了全新路径。未来,一定属于数字生态平台,也一定属于跨行业联营者。
周涛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互联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混沌的边缘,是一切开始的地方
单志广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
国家大数据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
混沌的边缘是一切开始的地方,文明的新生孕育在融合碰撞之中。未来的世界是数据驱动的智慧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事业,伟大的时代铸就伟大的梦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在这个转型发展的历史时期,必须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十九大报告深刻阐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战略任务和推进路径,给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体方略和行动指南。
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快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部分企业和行业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国际标准。但是,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非常严峻,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第二,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第三,地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第四,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有产方有业,有业方有家,有家方有城。产业发展失衡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当今信息时代,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成为破解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根本问题的突破口。《数字生态论》试图从构建数字经济生态体系的角度给出一套现实可行的路径和逻辑严谨的方法。
事物发展总是沿着阻力小的方向前进。在经济发展领域谁能有效降低总体交易成本,有效提高总体运行效率,谁就代表着正确的发展模式、正确的发展方向、先进的生产力。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不是孤立的产业,也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切切实实可以带来实体经济高速成长的新动能、新引擎。但是,高技术到底如何重塑实体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后的经济组织形态会是什么样的?这一直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数字生态论》试图从内生动力机制的角度给出自己的答案。
要在产业发展领域讲好自己的故事。虽然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有些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但理论研究方面的滞后,已成为制约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掣肘。中国在诸多领域的创新发展已经进入无人区,只能立足自己的实践,探索自己的道路,总结自己的方法,形成自己的理论。只有理论令人信服,实践令人钦佩,我国的产业才能理直气壮地走出去,才能行稳致远,打造出未来的“数字一带一路”。
当然,理论的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就《数字生态论》而言,敢于创新性地构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理论,这本身就是十分值得赞赏的行为。不过,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还需要在我国大数据战略的推进实践中,不断深化、不断调整、不断完善。
历史潮流,浩浩汤汤。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以及软弱者,只有敢于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为大数据产业的吹鼓手和实干家国栋兄的力作《数字生态论》点赞!
[前言]
数字生态论,本土原创产业发展理论的先声
写作《数字生态论》这本书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2014 年年初。当时,我跟几位资本市场的朋友讨论在有了大数据之后,产业的发展趋势到底和过去有什么不同。美国以通用电气公司为代表,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德国紧随其后,提出了工业4.0 的概念。学术界和政府都在研究应对之策。随后,工信部发布《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互联网 ”的说法也开始迅速风靡全国。诚然,互联网必须和各个产业深度融合,我们也必须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迈进。总体而言,产业升级的大目标是明确的。但是在路径和方法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关于“互联网 ”的争论尤甚。
令互联网界的人士欢欣鼓舞的是,“互联网 ”带来了互联网与产业的融合。我们当仁不让,可以继续延续辉煌!另外一拨人则反复强调,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应该立足产业,发挥互联网工具属性,所以应该叫“ 互联网”。这种争论的背后反映了人们在产业与互联网融合路径中的矛盾。
一方面我们看到以BAT 为代表的互联网在国内摧城拔寨、在国外合纵连横,尽管体量巨大,但依然脚步轻盈,其拥有技术优势、商业模式优势、人才优势、资本优势,甚至是文化优势。在这些巨大的优势面前,传统产业岂不是要被“通吃”?
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在电商的冲击之下,传统零售业的日子步履维艰。手机普及的时候,MP3、傻瓜式照相机都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消失殆尽。一些大型机构也开始正面作战,一家大型国有银行曾经推出电子商务网站,试图切入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但是现在除了这家银行的员工外,没有多少人会登录这个购物网站。
事实上,产业互联网化的步伐已经在悄然加速。只是做得好的都和BAT 没有什么关系,而且大都在媒体的聚光灯之外。
譬如工商银行的融e 购,立足工商银行800 家大型企业客户,希望托管这些大客户的采购业务。凡是在工行融e 购上下单采购原材料,工行提供所有的、完整的金融解决方案。通俗地说,客户根本不用考虑花钱的事儿,工行会替你完成所有的授信、支付、结算等工作。当然,前提是你所有的资金账户都在工行。譬如青岛软控,本来是一家做橡胶设备的公司,“脑袋一热”搞了橡胶交易市场,顺带参股相关的专门做橡胶贷款的金融机构;找钢网是在典型的传统钢贸领域运用互联网的例子;红领西服在服装行业探索出了网络定制的模式;尚品宅配在家具行业解决了大规模家具定制的问题。红领西服和尚品宅配都是将轻工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实现了个性化定制生产。三一重工、中联高科等企业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大型工程机械设备的远程管理与控制,可以利用电子围栏技术判定这些设备是否处在工作区域。在这些技术和数据的支持下,设备可以实现从卖到租的转变,进而融合金融租赁业务的升级。
不过这些案例零散地分布在不同的行业,或解决这个行业交易的问题,如找钢网;或解决这个行业供应链的问题,如融e 购;或解决个性化定制问题,如尚品宅配等,不一而足。那么这些产业实践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可以总结出来为人效法吗?
在2011 年年底,我提出了“数据成为资产”的理念,这是思想上的巨大突破。上述这些例子,无一例外,如果没有大量的数据支持,缺少数据挖掘算法,是无法实现的。
大数据本身具备价值多样性的特征。有人弃之如敝屣,有人得之如至宝。当你从任意维度获取了全行业某类数据时,就具备了跨行业融合的潜力。大数据价值多样性的特征给数据密集型企业打开了多行扩张之门。
2013 年,我提出了企业应该实行数据多元化的战略。这个思想也反映在了《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这本书中。
但是企业进行数据多元化扩张,对所涉行业有哪些冲击呢?又会带来怎样一幅商业图景?我们认为,基于数据进行多元化扩张,终会形成产业生态。2015 年,我出版了《产业互联网》一书,提出产业生态、大数据、生产性服务业三个要素,并强调生产性服务业要借助大数据,与产业生态紧密融合,这是根本性的发展经济之道。《产业互联网》指出了企业多元化战略的方向性问题,即生产型企业向服务业扩张,而服务性企业则把触角向生产端延伸。终,大家都会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生态。
直到发现农信互联这家企业,我才找到完整地实现产业生态蓝图的案例。
农信互联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全面提升了生猪养殖行业的生产效率,同时大幅度降低了交易成本。他们在生猪养殖这个行当浸润了20 多年,为生猪养殖企业、料药苗企业、经销商、屠宰场提供了全面的服务,帮助养殖者更好地养猪、更好地卖猪,让他们不用担心资金问题、防疫问题和运输问题等。大量的中小企业在农信互联的帮助下,迅速扩大生产规模,走上了规范化、现代化的养殖之路。
农信互联总是别出机杼,他们思考的重点始终围绕着这4 个方面:
l 始终围绕着产业如何集中、如何升级、如何提供公共服务的问题展开,解决的都是产业中具体的困难、痼疾和潜规则。
l 始终围绕着组织如何治理、如何人尽其用的问题展开。解决的是平台与团队及个人如何有效整合,形成新的组织形态,带来的是人才富集、生机勃勃的中间市场。
l 始终围绕着生产要素如何高速流转的问题展开。譬如价格信号的形成和传递,资金借贷的秒贷秒还,所有金融业务、交易业务都实现了情景化、场景化,嵌入到业务流程中去了。
l 始终围绕着如何做好行业服务的问题展开。标准化、流程化的服务应该在线上完成,培训、交流、配送等服务应该在线下完成。一个业务流程既有线上部分,也有线下部分,有机地整合在了一起。
换句话说,农信互联始终致力于解决的一个基本命题就是,“养猪”这个产业生态包括了生产端的饲料厂、养殖厂,包括了流通环节的经销商,包括了下游的屠宰厂,甚至肉食加工厂,包括了零售商,还有为他们服务的金融机构、物流企业等,这些林林总总的企业构成了一个“整体”性的“巨”系统——“产业生态”,并提出了应该如何发展、运营和治理的问题。
这就是数字生态论关注的核心。产业生态在实践中存在已久,但只有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把生态中各个要素数字化,然后整合形成一个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就是数字生态。
与其讲那些分散的孤立的案例,不如把“猪联网”讲全这样带给人们的启发更大,也更具说服力。所以《数字生态论》这本书通篇都是以“猪联网“为例,阐述数字生态论的基本观点。
与以往的命名不同,这次笔者直接给自己脸上“贴金”,把自己的观点称为“理论”。
能解释过去,预测未来,是判断是否能够成为理论的根本标志。就像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不但解释了火星“进动”的现象,还能够预测“引力波”这么神奇的东西。广义相对论预测了100 年以后人们才能观测到的现象。这才是伟大的理论。
数字生态论为什么可以成为理论,就是它可以预测未来,会形成一个又一个产业生态,这些产业生态彼此协同、交易,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复合产业生态,而林林总总的复合产业生态一起构成了数字经济蔚为大观的图景。一个产业生态就是一个小型的“经济体”。
产业生态涉及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在产业生态中,企业边界会变得模糊,而行业的边界同样也在消弭。把这些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联系”在一起的普遍机制是什么?这是数字生态论重点探讨的内容。把这些普遍联系的机制标准化、流程化,形成支持跨行业、跨企业运营的平台,就是生态运营平台(Ecosystem Operation Planform),简称EOP。
数字生态论是在“系统论”坚实的地基上建构的产业发展理论大厦,包括企业管理理论、组织理论、微观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因为在“经济体”中既有一般公司的管理特征,又有市场化的调度机制,甚至还有经济学中的货币雏形。所以,只有我们突破分门别类的理论框架,融合相关学科的观点、看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然后正确地看待它、理解它、接纳它、传播它,才会掀起下一轮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潮。
数字生态论在管理思想、组织思想、微观经济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所创见。它不但解释了过去那些企业如何成功,也揭示了未来成功的崭新道路。数字生态论之于企业,会形成企业顶层战略;之于地方政府,会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方法;之于行业,则会彻底推动其转型升级,并平衡、充分地发展。
因此,我把数字生态论归结为理论,属于产业发展理论。
数字生态论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提出了体系化、结构化的产业发展理论框架,而是在于指出了一条不同于美国的经济发展之路,不同于传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道路。从此,促进产业发展,勿需言必称美国,勿需再以美国的产业集中度和产业生产效率作为衡量中国产业发展水平的标准。从此,互联网的发展摆脱了过去我们只能“拷贝”美国硅谷的做法。在过去,硅谷没有做的而我们做了,就会受到那些有外资背景的投资机构的百般诘问。
这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产业发展中的具体表现。中美产业结构完全不同,中国是时候走出自己的经济发展之路了,是时候总结本土的优秀商业实践、提炼本土的原创商业思想了。
数字生态论是中国本土商业原创思想的先声。我希望从此以后,无论是中欧商学院、长江商学院,还是北大商学院、清华商学院,都以讲述中国本土的案例为主。因为未来数字经济的大潮注定由中国本土的企业来承担,而不是让传统的互联网公司担当数字经济的旗手。未来成为数字经济主角的肯定是像农信互联那样深耕行业、融合技术,形成生态运营能力的“产业生态运营商”。因为他们在切切实实地致力于提升“劳动生产率”,致力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的变革,而这恰恰是传统互联网公司多年以来的盲区。
我希望从此以后,国内的投资机构不再以外资为标杆,而是走出一条扎扎实实的立足中国、扎根产业、运用资本、全球拓展的路径。与产业的发展融合,与数字经济的脉搏相合,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雄心相符。
我希望从此以后,本土的创业者,尤其是传统行业的创业者,坚定信心。未来属于那些“泥腿子”、挽着裤腿儿、光着双脚、立于产业大地上的人;未来属于那些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改造传统行业,升级传统行业的人,他们朴实无华,以问题为导向,立足中国,融通世界。这些人才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希望。
《数字生态论》包括两部,分别出版。本部着重讲述产业生态的特征,第二部着重讲述产业生态的构建以及与之匹配的价值观、文化、政策环境等内容。真正开始动手写作本书是在农信互联完成A 轮融资以后。因为之前我们担任领投角色,有各种杂务需要处理,难以静心写作。但是也只有投资,才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它。
农信互联也是我们投资的个项目。对我们投资机构而言,个投资项目意义重大。就像一场战役,首战必胜是我们的信条。投资农信互联奠定了我们投资的格局和境界,注定了我们将走出一条和任何投资机构都不尽相同的路。
不能成为一个生态运营商的公司,我们不投;不能融入生态,为生态做贡献的技术公司,我们不投。换句话说,我们投的是像农信互联一样,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产业面貌的公司和具备潜在的生态统治力量的公司。遇到这样的公司,我们不仅仅会大力投资,还会利用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系统化的资源运营能力,介入到公司战略和并购整合的业务中去。然后,一起去改变这个行业。
当大家都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是帮助落后的、分散的行业逐个实现转型升级。我们在每个行业都在寻找农信互联这样的合作伙伴,资本充当空军,核心企业充当陆军,我们一起打造远洋的航母舰队。唯有此,才能把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提出的“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落到实处,才能切切实实地解决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根本矛盾。
撸起袖子加油干,膘着膀子一起干,方不负这个变革的大时代!
本书中不区分数字生态和产业生态,这两个词根据上下文不同交替使用。
一般而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被视作“经济体”,其内部的经济组成自成体系,其内部市场活动、经济联系更为活跃、紧密。产业生态内部各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货物、物流、资金资产循环形成超越地域概念的新型经济组织。因此,借用“经济体”的概念,我们可以把产业生态理解成跨地域的经济体。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