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1057034
《汉书》又称《前汉书》,东汉班固撰。是我国**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230年间的历史。《汉书》包举一代,史料丰富翔实、记事详赡得体,是我们了解、研究西汉历史的基本史料。
《汉书》东汉班固撰,是我国**部纪传体断代史。本书体例大略与《史记》相同,惟改书为志,废世家入列传,并创《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准绳。本书包举一代,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资料。《汉书》(白文普及本)是为方便读者阅读传统文化经典而适时推出的。本书以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为底本,保证了其学术可靠性、文字准确性,是广大读者阅读《汉书》这部经典巨著的**读本。
《汉书》这部史学巨著,分为纪12篇,主要记载西汉帝王的事迹;表8篇,主要记载汉代的人物事迹等;志10篇,专述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以及各种社会现象;传70篇,主要记载各类人物的生平以及少数民族的历史等。班固作《汉书》沿袭《史记》的体例,所不同的是《史记》有世家,《汉书》没有;《史记》记载典章制度的部分叫作“书”,《汉书》改称“志”。《史记》贯通古今,不以朝代为限,所以叫通史。《汉书》纪传所记的都是西汉一代的史实,所以叫断代史。断代为史始于班固,以后列朝的所谓“正史”都沿袭《汉书》的体裁,正如刘知几所说“自尔讫今,无改斯道”了。可见,其史学地位之重要。此外,《汉书》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很突出。它写社会各阶层人物都以“实录”精神,平实中见生动,堪称后世传记文学的典范,例如《霍光传》、《苏武传》、《外戚传》、《朱买臣传》等。
本书以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为底本,保证了其学术可靠、文字准确。为保持阅读的连贯,删除了原点校本中《汉书叙例》、颜师古等人的注以及“八表”的表格等。而对广大读者来说,本书*的特点是方便阅读,书中涉及的大量古代人名、地名、书名等,如果不加注明,即使是专业人士,也难以轻松识别。
卷一上 高帝纪上
卷一下 高帝纪下
卷二 惠帝纪第二
卷三 高后纪第三
卷四 文帝纪第四
卷五 景帝纪第五
卷六 武帝纪第六
卷七 昭帝纪第七
卷八 宣帝纪第八
卷九 元帝纪第九
卷十 成帝纪第十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卷十二 平帝纪第十二
卷十三 异姓诸侯王表
卷十四 诸侯王表第二
卷十五上 王子侯表第三上
卷十五下 王子侯表第三下
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
卷十七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卷
卷十八 外戚恩泽侯表第六
卷十九上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卷十九下 百官公卿表第七下
卷二十 古今人表第八
卷二十一上 律历志上
卷二十一下 律历志下
卷二十二 礼乐志第二
卷二十三 刑法志第三
卷二十四上 食货志第四上
卷二十四下 食货志第四下
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第五上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卷二十六 天文志第六
卷二十七上 五行志第七上
卷二十七中之上 五行志第七中之上
卷二十七中之下 五行志第七中之下
卷二十七下之上 五行志第七下之上
卷二十七下之下 五行志第七下之下
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卷二十九 沟洫志第九
卷三十 艺文志第十
卷三十一 陈胜项籍传
陈胜
项籍
卷三十二 张耳陈馀传第二
张耳
陈馀
卷三十三 魏豹田儋韩王信传第三
魏豹
田儋
韩王信
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
韩信
彭越
黥布
卢绾一
吴芮
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
荆王刘贾
燕王刘泽
吴王刘濞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楚元王刘交
刘向
刘歆
卷三十七 季布栾布田叔传第七
季布
栾布
田叔
卷三十八 高五王传第八
齐悼惠王刘肥
赵隐王刘如意
赵幽王刘友
赵共王刘恢
燕灵王刘建
卷三十九 萧何曹参传第九
萧何
曹参
卷四十 张陈王周传第十
张良
陈平
王陵
周勃
子亚夫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