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660403
《资治通鉴》,是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史著。如梁启超所言:“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温公亦伟人哉!”
“谦德国学文库”版的《资治通鉴》(全八册)有以下几个特色:
1.装帧精美,简洁大方,全八册,方便阅读,也方便收藏。
2.内文排版字号打,行距疏阔,阅读体验舒适。
3.无删减,全本收录《资治通鉴》全文,性价比高。
4.定价亲民,符合更多普通读者的购买需求。
同类好书推荐
★中华经典诵读教S材
★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第一册目录
卷第一 周纪一
卷第二 周纪二
卷第三 周纪三
卷第四 周纪四
卷第五 周纪五
卷第六 秦纪一
卷第七 秦纪二
卷第八 秦纪三
卷第九 汉纪一
卷第十 汉纪二
卷第十一 汉纪三
卷第十二 汉纪四
卷第十三 汉纪五
卷第十四 汉纪六
卷第十五 汉纪七
卷第十六 汉纪八
卷第十七 汉纪九
卷第十八 汉纪十
卷第十九 汉纪十一
卷第二十 汉纪十二
卷第二十一 汉纪十三
卷第二十二 汉纪十四
卷第二十三 汉纪十五
卷第二十四 汉纪十六
卷第二十五 汉纪十七
卷第二十六 汉纪十八
卷第二十七 汉纪十九
卷第二十八 汉纪二十
卷第二十九 汉纪二十一
卷第三十 汉纪二十二
卷第三十一 汉纪二十三
第二册目录
卷第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
卷第三十三 汉纪二十五
卷第三十四 汉纪二十六
卷第三十五 汉纪二十七
卷第三十六 汉纪二十八
卷第三十七 汉纪二十九
卷第三十八 汉纪三十
卷第三十九 汉纪三十一
卷第四十 汉纪三十二
卷第四十一 汉纪三十三
卷第四十二 汉纪三十四
卷第四十三 汉纪三十五
卷第四十四 汉纪三十六
卷第四十五 汉纪三十七
卷第四十六 汉纪三十八
卷第四十七 汉纪三十九
卷第四十八 汉纪四十
卷第四十九 汉纪四十一
卷第五十 汉纪四十二
卷第五十一 汉纪四十三
卷第五十二 汉纪四十四
卷第五十三 汉纪四十五
卷第五十四 汉纪四十六
卷第五十五 汉纪四十七
卷第五十六 汉纪四十八
卷第五十七 汉纪四十九
卷第五十八 汉纪五十
卷第五十九 汉纪五十一
卷第六十 汉纪五十二
卷第六十一 汉纪五十三
卷第六十二 汉纪五十四
卷第六十三 汉纪五十五
卷第六十四 汉纪五十六
卷第六十五 汉纪五十七
卷第六十六 汉纪五十八
卷第六十七 汉纪五十九
卷第六十八 汉纪六十
卷第六十九 魏纪一
卷第七十 魏纪二
卷第七十一 魏纪三
卷第七十二 魏纪四
卷第七十三 魏纪五
卷第七十四 魏纪六
卷第七十五 魏纪七
第三册目录
卷第七十六 魏纪八
卷第七十七 魏纪九
卷第七十八 魏纪十
第四册目录
第五册目录
第六册目录
第七册目录
第八册目录
宋人书,如司马温公《资治通鉴》、马贵与《文献通考》,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清)顾炎武
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温公亦伟人哉!
——梁启超
我读《资治通鉴》几十年,一面看,一面研究……《资治通鉴》令我了解中国历史规律,差不多所有中国人也按这个规律行事。
——金庸
《谦德国学文库》出版说明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与科技超速发展,人们在体验经济繁荣和科技成果的同时,欲望的膨胀和内心的焦虑也日益放大。如何在物质繁荣的时代,让我们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安详,从经典中获取智慧和慰藉,或许是我们不二的选择。
之所以要读经典,根本在于,我们应当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从何而来,去往何处。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亦如此。一个爱读经典的人,其内心世界必定是丰富深邃的。而一个被经典浸润的民族,必定是一个思想丰赡、文化深厚的民族。因为,文化是民族之灵魂,一个民族如果不能认识其民族发展的精神源泉,必定就会失去其未来的生机。而一个民族的精神源泉,就保藏在经典之中。
今日,我们提倡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自提倡重读经典始。然而,读经典之目的,绝不仅在徒增知识而已,应是古人所说的“变化气质”,进一步,是要引领我们进德修业。《易》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实乃读经典之要旨所在。
基于此理念,我们决定出版此套《谦德国学文库》,“谦德”,即本《周易》谦卦之精神。正如谦卦初六爻所言:“谦谦君子,用涉大川”,我们期冀以谦虚恭敬之心,用今注今译的方式,让古圣先贤的教诲能够普及到每一个人。引导有心的读者,透过扫除古老经典的文字障碍,从而进入经典的智慧之海。
作为一套普及型的国学丛书,我们选择经典,不仅广泛选录以儒家文化为主的经、史、子、集,也将视野开拓到释、道的各种经典。一些大家所熟知的经典,基本全部收录。同时,有一些不太为人熟知,但有当代价值的经典,我们也选择性收录。整个丛书几乎囊括中国历史上哲学、史学、文学、宗教、科学、艺术等各领域的基本经典。
在注译工作方面,版本上我们主要以主流学界公认的权威版本为底本,在此基础上参考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使整套丛书的注译既能博采众长而又独具一格。今文白话不求字字对应,只在保证文意准确的基础上进行了梳理,使译文更加通俗晓畅,更能贴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古籍的注译,固然是现代读者进入经典的一条方便门径,然而这也仅仅是阅读经典的一个开端。要真正领悟经典的微言大义,我们提倡最好还是研读原本,因为再完美的白话语译,也不可能完全表达出文言经典的原有内涵,而这也正是中国经典的古典魅力所在吧。我们所做的工作,不过是打开阅读经典的一扇门而已。期望藉由此门,让更多读者能够领略经典的风采,走上领悟古人思想之路。进而在生活中体证,方能直趋圣贤之境,真得圣贤典籍之大用。
经典,是一代代的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恩泽与财富,是前辈先人的智慧精华。今日我们在享用这一份财富与恩泽时,更应对古人心存无尽的崇敬与感恩。我们虽恭敬从事,求备求全,然因学养所限、才力不及,舛误难免,恳请先贤原谅,读者海涵。期望这一套国学经典文库,能够为更多人打开博大精深之中华文化的大门。同时也期望得到各界人士的襄助和博雅君子的指正,让我们的工作能够做得更好!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