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1686910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有分辨的智慧和勇气,能传递爱和影响力,作者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教养方法,一是父母要像牧师带领门徒一样教养孩子,时刻警醒,做孩子的榜样;二是用九种生命品格陶铸孩子的人生基石,训练他们勇于面对成长中所遇到的种种挑战。
“我们不需要再多一本教出‘乖’小孩的书”。不只是因为市面上这种书太多,对于这个时代的孩子来说,他们的问题不在于他们看起来怎么样。或许他们看起来很“乖巧”,很“阳光”,甚至很“成功”,但他们的内心却是脆弱的、疲乏的,甚至是虚无的。他们或者完全拥抱了这个世界,或者与这世界完全格格不入。我们正在慢慢地失去我们的孩子……
那,他们所缺乏的到底是什么?
我想,是那些可以让他们一生甚至永生得益蒙福的生命品格,这些品格可以使他们的生命结出美丽的果子,这果子美丽直存留到永恒。
所以,或许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们都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我们所能给他们的*好的是什么?
读完这本书,你或许能找到答案,即或不能,它至少也能引起你思考些什么……
父母大都喜欢乖的孩子,殊不知光乖是远远不够的,表面顺服内心悖逆的乖孩子,常常是父母和社会的大麻烦!这种教育方法培养出的乖小孩,看起来很优秀,却缺乏内在力量和勇气,当遇到同辈或文化的压力时,很容易屈服,在黑白是非面前不敢坚持原则;当遇到挫败和险境时,容易逃避和放弃。
为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有分辨的智慧和勇气,能传递爱和影响力,作者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教养方法,一是父母要像牧师带领门徒一样教养孩子,时刻警醒,做孩子的榜样;二是用九种生命品格陶铸孩子的人生基石,训练他们勇于面对成长中所遇到的种种挑战。
推荐序一 /齐宏伟
推荐序二 /蒋佩蓉
推荐序三 /黄陈怡文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章 光乖远远不够
乖孩子布莱恩
乖的迷思
虚假的称赞与真实的肯定之间
疯狂追求卓越
“被拔苗助长”的珍
完美的牙齿
第二章 门徒训练式的教养
从管教到门训,教养也要与时俱进
缺乏联结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第三章 异象清楚
你看见什么
成长目标
寻找异象
射出的箭
帮助孩子确立异象
调整你的异象
第四章 拥抱真实
明尼苏达式的友善
劳拉的产业
一团糟的处境
讲求门面的父母
在虚假的世界里保持真实
树屋
杰米的世界
真实,平凡之美
培养真实品格七贴士
恩典孕育真实
第五章 学习倾听
索然无味的午餐
失去联结
渴望被人倾听
倾听(L.I.S.T.E.N.)
倾听的场所
好的榜样
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
第六章 显示同理心
女演员
超越酷
令人讨厌的一代
怯懦的父母
挑水工以撒
操练同理心
斯科特的改变
第七章
表达怜悯
培养孩子的怜悯心
父母为什么不愿培养孩子的怜悯心
如何让孩子学会怜悯
接待你的邻舍
第八章
培养辨别力
保护还是预备
遥控式的教养
内线进攻
不要让孩子生活太安逸
欢迎加入新兵训练营
第九章
勇敢设立界限
秩序
得释放的洞见
背包旅行的教训
为孩子设立界限
勇气
音乐会
第十章 喜乐与满足
乐于满足
不要让自己太严肃
幽默的七个益处
尊重差异
金屋华厦
满足不等于平庸
第十一章 充满热情地去爱
情感储备箱
爱与关系
什么是充满热情地去爱
失落的艺术——如何与家人相处
“跟随领袖”的游戏
第十二章 在败坏的世界里坚立孩子
入世,但不属世
光和盐
使你的家有盐味的四种方法
面对巨人
千变万化的孩子
旁观者
比赛
特拉维斯的转变
附录一 我们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和使命
附录二 18岁达到的目标
附录三 逐步放手,让孩子独立
附录四 后果计划表
中文版序
提摩太·史密斯
成为一名年轻的爸爸或妈妈是件让人兴奋的事,因为你期待着对这个年轻人做塑造的工作。你会很感激来自朋友和家人们的支持和祝福,他们会说,“你的人生将不再一样”,你也会将这视为赞美和鼓励。
但是,经过几个月的无休无眠,以及没完没了的换尿布、喂食还有换洗衣服,你就开始困惑:继续下去的盼望在哪里?
然后,你的孩子开始学会走路和说话,你发现他有了自我意识,而且并不总是顺服你。再后来,他开始上学,你会想,我要重视他学业上的成就,这会让我觉得做父母很好。但他在学校表现得很糟糕,老师通知你,并且告诉你孩子成绩不好。
于是,期待和盼望变成了失望和惧怕。你会默默地想,我对孩子的期待只有三个,而且合情合理:顺服父母,在学校表现优秀,给家庭带来荣耀。
正基于此你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养孩子?
诚实地讲,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这些失望。在那些心力交瘁、力不能胜的日子里,我们曾想过要归还那枚父母的荣誉勋章。
当我们和其他父母谈起这些时,发现父母们的期望值和现实各有不同。一些父母过于注重孩子的外在,比如取得优异的成绩、有良好的行为、在艺术和体育上要有专长;而另一些父母则过于注重孩子的内在,关注他们的情感、自我表达、内在品格和幸福感等。
但如果我们在这两者之间保持平衡,那又会怎样?这平衡意味着不,同时关注内在和外在。如果我们的焦点在于对孩子整全人格的培养以及预备他们迎接未来生活的挑战,那又会怎样?
我想,偏重一端会让我们深受其苦,使我们只能被动地做出反应,而平衡则会帮助我们积极地回应。
被动反应型的父母很容易受惧怕、羞愧或愤怒驱动。惧怕会引起我们的被动反应,就是当我们对孩子的未来产生担忧时,我们会担心他们不能进入好的学校,不能在乐团里担任重要的角色,或者不能在体育队里有好的表现。
当我们陷入羞愧时,我们也会被动地做出反应。如果孩子不能达到我们的期望,我们就会觉得别人也会认为他们一事无成。
当我们觉得孩子使我们蒙羞时,我们会变得很愤怒。如果他们的态度或行为表现得很无理,我们的反应会是以惩罚或者表达愤怒来控制他们。
惧怕、羞愧和愤怒会使我们成为被动反应的父母,而不是积极有影响力的父母。为什么?因为我们被动地做出反应时,常常会失去平衡。我们关注的更多是我们想要什么,而不是孩子需要什么。我们注重的是当下,是短期的回报,是“现在就获得好成绩”,而不是孩子长远的发展。
积极回应的父母则会意识到,每个孩子都会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机会让我们做出反应,而我们渴望的是要尽量减少对他们表达我们的惧怕、羞愧和愤怒。积极回应的父母会尝试找到内在关注和外在关注之间的平衡。他们知道,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应对孩子的问题,不需要在当下解决所有的问题。积极回应的父母会制订计划,知道该怎样预备孩子迎接未来的生活,也知道该如何引导他们迎接不同成长阶段来自内在和外在的挑战。
积极回应的父母有一个战略性的规划。他们不是套用一套公式或模板。
孩子们都倾向于抗拒模式化。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你试图对每个孩子都用一样的方式,你培养出来的孩子会不顺服,具有反抗性。当然,你可以期待他们有一些普遍的美德和行为,但要记得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被塑造具有独特的秉性、视角、热情和动力。积极回应的父母会为每个孩子都预备独特的发展计划。被动反应的父母通常会有一套自己的规范和模式,当孩子达不到这些要求时,他们很容易陷入沮丧。
我在辅导一位失望的被动回应型的父母时,对他说:“你的教育模式可以帮助你儿子进入有威望的学前教育学校,他可以在小学有优秀的表现,然后进入精英的预备学校,得到好的成绩,再进入一流的大学,毕业以后可以有丰厚的收入,过上舒适的生活,会受到别人的敬重,当你老了会很好地照顾你。但现在你很沮丧,因为你意识到这些模式很少有效。典型的公式化教养很难培养出有充分预备且有能力、有自信的年轻人。”
积极回应的父母教养孩子时,更强调整全人格的培养和完全的预备。
我注意到,在很多国家和文化中,我们迷恋于孩子的成绩,这只会造就出被驱使的、看似成功的孩子,但是,他们很脆弱,没有安全感,缺乏韧性。他可能会是一个很乖的孩子,但却没有为未来的生活做好预备。
更深入、跨文化、可传承的具有永恒意义的教养孩子的方式是什么样的呢?它应该可以挑战这个时代快餐式、肤浅又刻板的教育模式,提供有深度、可持续的解决方法和习惯,是真诚的,可以造就出有能力、有热情又自信的年轻人。
健康教养的目的不是要培养出有完美的外貌、乖巧又安全的孩子,而是要培养刚强的孩子。不是要培养好学生,而是要培养合格的公民。这是一个耗时耗力又充满挑战的过程,而且简单化的公式通常不起作用。所以,不要把它想得过于简单,也不要期待有什么简单化的公式可以套用,更不要采用外在导向型的教养方式。
总之,要警醒:培养乖小孩,会带来大危机。
媒体评论
史密斯强调从异象、真实、倾听、同理心、怜悯、辨别力、界限、满足和爱九个方面培育孩子的生命品格,不得不叹服作者观察得真准,也实在大有必要且太有必要。遗憾的是,我们当前的文化严重忽略了这些,我们太在乎外在的成功和大众的认可,从而忽略了内在生命和虔诚品格的培养。
——齐宏伟
牧师、作家,著有《上帝的火柴1-2》《与上帝拔河》《启示与更新》等书
现在的家长们可谓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但有时会偏重于训练孩子的表面顺服,而忽略了孩子内心的建立。史密斯却把父母的责任聚焦定位于门徒训练式的教养,那就是把自己的生命与孩子分享,训练他们建立荣耀上帝的生活信念。
——黄陈怡文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硕士,教育专家,四个孩子的母亲,著有《都是喂了爱》
本书的每一个句子,我都能与作者找到共鸣,而且在特别关键的地方做了标记。这是迄今为止我读到的关于教养孩子的*好的一本书。
——蒋佩蓉
麻省理工前中国区总面试官,儿童成长力专家、国际商务礼仪培训专家,著有《佩蓉的妈妈经》《丰盈心态养孩子》、《人生休止符》等书
在虚假的世界里保持真实
作为千禧一代,我们的孩子渴求真实的关系。他们听腻了各式各样的炒作、老套的宣传和无心的承诺。他们需要不轻易承诺但言出必行的人,这人就是你,他们的父母。
孩子们知道你并不完美,我可以作证。
孩子们知道怎样惹你生气,知道如何对付你,能让你轻易发怒!
毋庸置疑,因为我的孩子也是如此。
所以,放弃完美的念头吧,重要的是活出真实的自己。当你活得真实的时候,会营造出满有真理和恩典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你的孩子也会成长为一个真实的人。
保罗在写给歌罗西人的信中,所强调的正是这点:
所以你们既是上帝的选民,圣洁蒙爱的人,就要存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在这一切之外,要存着爱心,爱心就是联络全德的。(西3:12-14)
这便是真实关系的特质了。请注意,这段话并非文化上所批准的行为清单,也不是完美父母俱乐部的入会标准,它们是有效关系的资产,也是以基督为榜样的品格特质。
如果我们心存谦卑,就可以真实可靠。当我们具有安静的能力,就可以真实可靠。我们不需要令人瞩目,也不需要看起来卓越超群。真实帮助我们撤掉防卫,因为我们并没有要试图掩饰的东西,所以,当挑战来临时,我们不需要做出防卫。相反,我们心平气和而且自我节制。
真实的人不需要争强好胜。对他们来说,不是所有的事都要去竞争。他们也很容易饶恕别人,因为他们记得上帝给他们的恩典和饶恕。
真实的人可以爱别人,因为他们已经学会爱自己。他们也学会了接纳自己,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他们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
入世,但不属世
作为千禧年代的父母,我们正在预备孩子去争战。我们要训练他们勇敢、能干和委身。我们期望孩子能拥有美好的品格,那我们就要以身作则。我们期望他们在一边倒的文化中能成为有影响力的人。在这颓废的世界里,我们希望孩子能够依然站立。要培养出勇敢的孩子,我们需要把家看作是新兵训练营,而非退休所。
金梅尔有句话说得好:
教养模式的真正考验,在于如何装备孩子进入成人世界,成为人类至关重要的成员。注意我不是说“成为基督教社区的重要成员”。我们的孩子需要有能力在风气不好的大学里学习,有能力在疯狂追求物欲的贪婪环境下工作,更有信心在尽情享乐的社区成立家庭,但却丝毫不向周围的环境妥协。
在这方面,我们做得不够好。我们善于走,因为这更容易些。我们要不就把孩子丢给世界,让他们被淹没在文化的洪流中;要不就将他们隔离在基督教的次文化圈中,想保护他们不受“世俗人文主义”的影响。
然而,无论放弃,还是隔离,都不符合圣经。如果我们要忠诚热情地跟随基督,我们就不应该以这两种方式来教养孩子。他的命令是明确的:
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做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8-20)
你可能知道这段经文是基督给信徒的大使命,但你可曾留意在这之前的经文是什么?“然而还有人疑惑。”(太28:17)门徒们充满害怕。如果整件事只是个游戏,该怎么办?这会是以圣洁为包装的骗局吗?如何抵挡环绕我们的邪恶权势?
注意,耶稣并没有说:“把自己隔离在圣洁的小团体内。”大使命并非让我们“进入戒备森严的基督教堡垒,然后躲藏起来”,而是“去吧,在去的路上,传扬福音,使人做我的门徒”。我们不是与这个世界为伍,也不是躲避它,而是要去影响它。
让我们把大使命应用在教养上:
·我们所受的托付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跟随上帝的人。
·我们从上帝得到权柄来做这件事。
·我们并不孤单,因为我们有圣父的恩典、圣子的榜样和内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他赐下能力和指引。我们是靠着三位一体的信仰来行事。
·焦点不在于保护孩子,而是预备他们成为门徒和传福音的使者,如此才符合上帝对他们的心意。
·我们要以上帝永恒的诫命和法则为优先,而不是将焦点放在繁琐的规定、个人喜好和偏见上。澄清了焦点以后,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效法基督。
·上帝应许不离开,永远与我们同在,即使在黑暗的时刻,他也不会丢弃我们。
·“直到世界的末了”。我们帮助孩子做好准备的时间其实是非常有限的。时钟一刻不停地在走动,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末世的征兆。
我已经听厌了关于我们文化“世俗化”的各种讨论。在我看来,我们似乎已经放弃了对文化的主导权。我们越少参与到这个世界的文化中,它就越发嚣张跋扈,结果整个社会就会越来越世俗化。我们越往后退,我们对失丧世界的影响力就越小。我们需要入世,但不属世。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