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75060
著名导演伍迪•艾伦近二十年来首本传记,为你揭秘他未被曝光过的访谈记录及鲜为人知的私生活。害怕蟑螂、不敢靠近泳池,认为生活毫无意义、爱情转瞬即逝……尽可能满足你的好奇心!
—–
1.著名电影艺术家
伍迪•艾伦,著名电影艺术家、作家和单簧管演奏家,被誉为“美国电影界难得的知识分子、继卓别林后杰出的喜剧天才”!三大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无数,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法国电影凯撒奖、日本电影学院奖也均收入囊中!
—-
2.近二十年来首本传记
这位美国导演即将迎来82岁生日,本书是近二十年来他的*本传记。不像传统的传记小说那样繁琐记录人物生平,本书选取伍迪•艾伦为大众所不熟知的另一面,勾勒出了在电影、文章或采访中看不到的他!
—-
3.《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执笔,曝光访谈记录以及众多私人照片
美国畅销书作家、《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戴维•伊万尼尔,通过众多采访和与导演本人的交流,揭秘伍迪•艾伦未被曝光过的访谈记录以及为人所诟病的私生活!害怕蟑螂、不敢靠近泳池,认为生活毫无意义、爱情转瞬即逝……这本书将满足你所有的好奇心!
伍迪•艾伦,当代集编、导、演于一身的著名电影艺术家、作家和单簧管演奏家。他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以及人物性格特征,终其一生探讨道德、性、犹太身份、头脑与心灵永恒的斗争这几个艺术主题,让观众深陷在不合常理却又充满梦幻色彩的世界中。畅销书作家戴维•伊万尼尔通过众多采访和与导演本人的交流,将伍迪•艾伦人生与事业的重要时刻联系在一起,勾勒出了在电影、文章或采访中看不到的他:害怕蟑螂、不敢靠近泳池,20多岁就能挣很多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完全为了保护自己而做导演、认为生活毫无意义、爱情也是转瞬即逝……
章 那是一种魔力
第二章 “写作拯救了他的生命”
第三章 现实中的“百老汇的丹尼•罗斯”
第四章 “伍迪,是我”
第五章 沐浴在蜜中
第六章 “ 坚韧、浪漫,如他所爱之城”
第七章 拯救伦纳德•西力的女人
第八章 迪克和伍迪
第九章 “伟大作品的惊人潜质”
第十章 性、谎言和录像带
第十一章 伍迪再次一鸣惊人
第十二章 钢铁般的勇气
后记 打动全世界
附录 电影作品年表
初次见面 我按下了门铃。
从伍迪的朋友那儿听说他从不看邮箱。不管是真是假,但我想让伍迪知道我在写他的传记,并且还有几个问题想问问他,于是就带着一封信来到了他家。
楼上有个人探出脑袋和善地看着我,我抬头对他说:“我有封信想给艾伦先生。”“稍等,”他答道。不久门开了。他笑着从我手里接过信,说了句“太好了”。
我成功了。好吧,还算不上成功。我找到了艾伦,但还没开始深入接触。信中我向艾伦介绍了自己,告诉他我已经采访过很多了解他的人,包括长期以来跟他合作的经纪人杰克•罗林斯(Jack Rollins);影评人约翰•西蒙(John Simon)、安妮特•因斯多夫(Annette Insdorf)、
理查德•席克尔(Richard Schickel);乐队前五弦琴师辛西娅•塞耶(Cynthia Sayer);以及在塔米蒙特见证他写作、表演的席德•韦德曼(Sid
Weedman)。我还在信中告诉他,在我眼中《罪与错》和《西力传》是他的杰作。
第二天我就收到了伍迪发来的电子邮件。(据说他不用电子邮箱,估计是助手基尼帮忙录进电脑的。) 从那以后,我与艾伦有过几次邮件来往。他选了一些问题回答,始终很客气。我一共写过5 本传记,从中得到的重要经验是:那些名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模样其实与大众所见的光环下的形象不大一样。不过伍迪•艾伦是个特例,他塑造的人物形象让大家自然而然地觉得那就是他本人。我还记得写托尼•班奈特(Tony Bennett )个人传记时的情形。他向大众展示的是一个亲切可爱的形象,而纽约音乐制作人及经纪人伦尼•特里奥拉(Lennie Triola)却告诉我,“那个人是个怪物。”不管是否准确,他的话让我觉得很有道理。而对于身兼编剧、导演、演员数职的伍迪•艾伦来说,问题则显得更复杂了。虽然他坚持说电影中只有某些细节是真实生活,大部分属过分夸大,但不可否认他的电影的确反应了他的人生。他还是好莱坞历史上一个在各类电影—无论是喜剧、爱情剧、讽刺剧还是戏剧等—中都塑造同一类型角色的演员,而且能巧妙地将角色融入情节。从来都是同一类性格角色,艾伦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在现实和戏剧之间轻松转换。格劳乔(Groucho)永远是格劳乔,在电影中表演着他的独角喜剧。
杰克•本尼(Jack Benny )永远是杰克•本尼,表演着个人风格独特的独角喜剧。鲍勃•霍普(Bob Hope )的电影都有鲍勃喜剧的特色。电影编剧导演盖瑞•特拉西诺(Gary
Terracino )认为,“当今的喜剧演员,例如威尔•法瑞尔(Will Ferrell)、亚当•桑德勒(Adam Sandler )等,发展方向与前人不同。他们在喜剧中给我们呈现的滑稽场面是行之有效的,将人物融入剧中以显示他们是‘在演戏’”。伍迪在电影中就是他自己,他所塑造的人物特征一直没变,而每一部影片又各具特色。与格劳乔、鲍勃•霍普、杰克•本尼等不同的是,艾伦不仅是演员,还是编剧和导演。他很清楚如何能够完美地融入人物性格特色。《西力传》可以看作是体现他如何看待自己职业生涯的一部作品。艾伦塑造的形象正是自己想要的,电影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他对约翰•拉尔(John Lahr )说道,“无论我想制作
什么电影,都能成功。无论是不是喜剧,任何主题我都能找到我理想的演员阵容。只要有预算,重拍什么都没问题。宣传片、预告片、配乐等也都在我的控制范围内。”拉尔曾经问艾伦,要是失去了对自己电影的掌控会发生什么,他回答道,“那我宁愿走人。”他没开玩笑。身为艺术家的他从未想过将制作电影的某些权力出卖给他人,也没想过强迫自己去超越;他也不会勉强自己去迎合某些权贵。一直以来,他都保持着单纯的工作状态,专注于表达自己。他与时俱进又不过分华丽,他态度真诚,一直坚持用思考和抽象叙事的经典方法。可以说,他是美国戏剧史上的传奇。约翰•福特(John Ford)、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卓别林(Chaplin )都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但没人能像艾伦这么全能,从令人捧腹的笑话到引人深思的故事情节,样样在行。“有时候感觉艾伦对西方人所向往的东西了如指掌,”肯特•琼斯(Kent Jones )在《电影评论》中提到,“向往逃离当前令人不满的状况、向往一片让人有充实感的土地、向往可以逃离乏味工作的慰藉、向往遗忘过去、向往美好爱情、向往一丝好运。”
“只有卓别林与他稍微有些相似,”盖瑞•特拉西诺说道,“也只有卓别林的名字能流传千古。他也曾闻名全球,火了将近30
年,但后来也难免走错方向,名声一落千丈。而伍迪可从未辜负过伍迪这个名字。”艾伦与卓别林一样,“自学能力强,为人低调忧郁,小心翼翼,”约翰•拉尔写道,“他们俩都是喜剧天才,以喜剧为生但实际并不是真心喜爱这项艺术。”
在接受拉尔的采访中,艾伦谈到了卓别林屏幕形象与自己塑造的角色的区别。“我一直很推崇弗洛伊德,后来整个戏剧舞台关注点也转向人物心理方面,”他说道,“大家突然对精神层面感兴趣了,想了解人物心理过程。”
“数量上来说,他简直可以与莎士比亚媲美,”《周六夜现场》《盖瑞•山德林秀》《抑制热情》等节目的编剧艾伦•泽维贝尔(Alan Zweibel )谈及艾伦的作品时说道。“看看他作品的数量,那么多电影、书籍、戏剧、专辑。再看看他的职业,写作、导演、表演等等,几乎无所不能。”
艾伦的一切都很特别,不仅他的电影作品独具匠心,他还对流行音乐及名人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没有人能超越他,他塑造的人物形象独一无二。“正是因为伍迪•艾伦,人们不再那么在意自己的外表,”影评人保利娜•凯尔(Pauline Kael )写道,“能够轻松对待曾经让自己焦虑不堪的某些行为举止、性癖好等。他成为了美国英雄。大学生们都崇拜他,梦想着将来能成为他这样的人。”
他的电影作品内容丰富,情节层层叠叠,给观众欲罢不能的感觉。每一次看都有不一样的收获。艾伦能很好地处理商业与演员的关系,他不介意起用不惑之年的女演员,也不在乎某个男演员是否有演出经验。他在电影《蓝色茉莉》中便大胆地让安德鲁•戴斯•克莱(Andrew Dice Clay )出演。他也不在乎演员红不红,不会过问演员所属经纪公司是哪家。他关注的只有电影的质量。正因如此,他不喜欢妥协,讨厌模棱两可。他说,我是个艺术家,请用与艺术家打交道的方式跟我相处。艾伦的作品对后来的电影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没有他的《西力传》和《星尘往事》就没有后来的《波拉特》和《布鲁诺》,也不会有艾伯特•布鲁克斯(Albert Brooks)、拉里•戴维(Larry David )或盖瑞•山德林(Garry Shandling )等人的作品问世。可以说,艾伦是一代人的坐标。“以前的喜剧是很有意思,”艾伦•泽维贝尔对我说,“但自从有了伍迪,变得简直不可思议!感觉翻开了新的一页,来到一个崭新的世界。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面,有一辈子都讨论不完的话题。伍迪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世界,创造了他的人物性格特征,让观众深陷在这样一个不合常理却又充满梦幻色彩的世界中。”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