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4076441
一个金牌主持的心路历程一个美好时代的集体记忆
首次披露主持数年春晚经历,畅谈聚光灯下的非常生活
这里有,朱军主持数年春晚的幕后故事
这里有,朱军经营幸福人生的岁月感念
这里有,能让每一个人感动的中国往事
这本书,是朱军的坦诚之作。
他以率真的笔触,写下了这些故事。朱军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细细梳理他个人的非凡经历,细细品味他人生的独特味道。
在本书中,他将首次讲述连续主持数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幕后故事,披露他从甘肃电视台走上央视舞台的非凡经历,展现他和《艺术人生》中那些明星的台前幕后,细数他和妻子相濡以沫的美丽爱情,讲述他对国家、对时代、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在朱军的眼里,零点时刻是赞美快乐、感恩岁月的高潮时刻,是一个极富仪式感的神圣时刻,但它和华美的场面、恢宏的乐曲无关,它上演于每一颗鲜活的心灵里。
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几经反复,*后选择以“零点时刻”作为本书的主题。因为“零点”从来都是孕育无限美好的时刻,看似一无所有,实则包罗万象。
因此,我写下《我的零点时刻》,只愿在每一个零点的时刻,与你们一起,守望生命的起承转合,相惜岁月的静好清欢。
——朱军
朱军首次披露自己数年来主持春节联欢晚会的台前幕后,首次讲述自己的人生感悟。朱军在书中回忆了那些属于他自己的“零点时刻”:荣光时、黯然时、欢歌时、悲泣时……每一时刻的感悟,都使他的生命愈加厚重。
在《我的零点时刻》里,朱军将告诉我们,他为什么放弃兰州的优越生活,毅然选择北漂?他是怎样突出重围,战胜对手,成为央视晚会的当家主持?他和范曾、赵本山、周涛、董卿、冯巩等人的情谊,以及春晚舞台上发生的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
人生没有彩排(代序)
第一章:这一刻,与世俗无关
这个世界上,与我们亲近的人屈指可数。当面对父母、兄妹、妻儿,这些与我有着血脉相连的人们,我瞬间觉得这世界的世俗,一切与我无关。他们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幸福源,而我,只想拼了命地对他们好!
第二章:这一刻,与痴梦相守
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会有些不靠谱的梦想,我的青年时代也一样。怀揣着主持的梦想,我拿起背囊开始了远行。虽然翻篇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我相信机会总是愿意拥抱奋力向它奔跑的人。
第三章:这一刻,与恪守为敌
我时常问自己:难道这就是我的价值所在吗?我就只能做个“代言人”?那个时候,我太想向观众证明:自己不是石狮子,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朱军。
第四章:这一刻,与失意擦肩
2004年的除夕,钟声还没响,我脑子里已是“嗡”的一下子!天哪,我居然说错了!我不敢相信这个事实,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我怎么可能说错呢?
第五章:这一刻,与至简交融
站在台上这些年,那一个个不眠之夜汇成了我记忆中的良辰美景。虽然有过磨难、有过艰辛、有过哀愁,但我内心依旧坚守着当初的那份简单。在我看来,人生会因为简单而更精彩!
第六章:这一刻,与国家同行
当我身处异乡为异客的时候,“中国的朱军”成为了我唯一的名片。借助中国的力量和艺术的魅力,我和我的朋友们一次又一次地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风采。我为我有幸参与这些特殊的时刻而感恩雀跃!
零点时刻(代后记)
催泪四招让我潸然泪下
2005 年某个特殊的日子,我和老友冯巩聚到了一起,喝着啤酒,聊起了陈年旧事。聊着聊着,巩哥突然拿出了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甫一亮相,我的心脏立时揪紧。照片上是冯巩、我,以及卧病在床的老母亲,母亲戴着氧气罩,插着输液管,躺在中间,冯巩在左,我在右。
“那天临走的时候,老太太把我一个人叫过去,跟我说了一句话,至今我都没告诉你。”
“她跟你说什么了?”我连忙追问。这事一晃已经过去四年多。
“想知道吗?”在这个节骨眼上,他还卖起了关子。
“嗯。”我不禁连连点头。
“把酒喝了。”我把酒杯放到嘴边胡乱地喝了两口,一心等着冯巩揭晓谜底。
“没喝干净,你这儿养金鱼呢?”
一饮而尽之后,冯巩终于公布了答案:“老太太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冯巩啊,小军已经老大不小的了,你一定要帮我劝劝他,我连做梦都希望他能有个孩子……’为咱妈这句话,咱喝点儿……”
听着冯巩的这番话,摩挲着手中的照片——照片中的母亲虚弱地躺靠在病床上,却竭力让自己露出笑容,她憔悴的脸让我心里阵阵疼痛。想到就在拍下这张照片数月之后,母亲便永远离我而去,我终于难以自持,禁不住潸然泪下。
这个特殊的日子正是2005年的除夕,而这个场景正是我和冯巩共同在春晚上表演的《笑谈人生》中的一幕。从排练到正式直播,这已经是我第三十次表演这个节目,而每一次,我的泪水总是控制不住。热闹如昔的春晚舞台上,身后的布景是我最熟悉不过的《艺术人生》现场,眼前的访谈嘉宾是老友冯巩,而我一直追问的是一个我早就知道了答案的谜面,要反复面对的是最挑动我泪腺的病榻上的老母亲。《笑谈人生》以《艺术人生》为蓝本,以戏谑的口吻总结了“催泪四招”——套近乎,忆童年,拿照片,把情煽,音乐一起,让你的眼泪流个没完。所谓“笑谈人生”,既有轻松的调侃,又有感动的泪水,现场观众的情绪也随着我们的表演起起伏伏,或哭或笑,无不出自真心。
春晚可不是咱撒野的地方
转眼就到了年底。我正在办公室制作《东西南北中》的春节特别节目,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朱军吗?我是袁德旺,我正式通知你,你现在是1997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人之一了。”我以为是自己出现幻听了,不敢相信地问道:“您说的是春晚吗?”他回答得斩钉截铁,容不得丝毫怀疑:“对,就是春晚,你看什么时候到梅地亚来一趟,咱们面谈一下。”那时候五棵松的影视之家还没盖好,春晚节目组驻在梅地亚,“好,您在哪个房间,我这就去!”放下电话,我直奔梅地亚。见了袁导,他像老朋友一样拉着我的手嘱咐我说:“小朱啊,要把握好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我们相信你!”
机会来了,来得如此之快,快得令我有些不适应,那个在中国电视文艺主持人心中相当于喜马拉雅高度的大舞台将有我的立足之地吗?直到亲临春晚排练现场,直到亲眼看到赵忠祥和程前,我才确信自己终于来到了春晚身边。
毫不夸张地说,赵忠祥老师一直是我的职业偶像,多少次做梦我都想和他站在同一个舞台上。程前当时人气也很高,他是我到了央视以后第一个想要追赶的现实目标。只有我和亚宁是第一次参与春晚。作为新人,每遇到问题,比如生僻的字拿不准,我就会去问赵老师,他总是认真地指导,同时赵老师还担当着春晚主持人团队中大家长的角色,负责把控总体的主持节奏,他会时不时地提醒我们:“小哥儿几个,咱这段节奏可以稍微放缓一些。”有一次排练完毕,我兴奋地问倪萍老师,真正直播的时候我们会在哪里对词啊?没想到,倪萍老师指着后台的一个狭长通道说:“咱就在这儿背词。”其实,来不及换服装的时候,那也是我们的更衣室。那个通道也就一米来宽,是舞台大幕的后方与墙壁隔出来的,我们就在那儿借着舞台透过来的光,来回溜达着熟悉台词。无论是台词的记忆还是情绪的酝酿,都需要一个准备过程,我们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状态里,互不干扰。这也使得我第一次对春晚主持人有了了解:舞台上的光鲜都是表面的,背后更注重的是专业上的精准。每次排练都会有旧的节目拿下去,新的节目加进来,所以每次的台词都不一样,而且我们还不能把台本拿走,每次排完都要还给导演组,回家还要凭印象回忆,于是那段时间我感觉天天都在背台词。
冥冥之中的交接
2000 年春晚,是我和赵老师最后一次在这个舞台上一起主持。那年的主持人共有20位之多,极尽铺陈新千年宏大气象之能事。开场也不同凡响,实拍效果取代了动画效果,CCTV专号飞机越过了青藏高原的雪峰,掠过了内蒙古的羊群,划过江南的小桥流水,在全国各地挂上了鲜红的龙旗——迎接龙年的到来。忽然专机“飞入”了演播室。两人从飞机里出场,说完一大段开场白之后,主持人才出场。彩排的时候,都是我和周涛负责走位,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直播那天从飞机上下来的也应该是我俩。当时我们还为此激动了好一阵,心想这次开场可真算牛气,心里一直美滋滋的。谁想,接到台本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这一段是“朱军、周涛(代)”。到了录制备播带的那天,神秘人始终没有露出庐山真面目。我俩暗地琢磨,这是代谁啊?赵老师和倪萍?不对啊!我们猜了半天都感觉不着边际。历年春晚开始前,各个节目都会向观众保密,以便留有新鲜感。但对于我们这些内部人员来说,看过无数次彩排之后,惊喜已经不再了。而这次的开场,算是给我们留了一个悬念。大年三十晚上,谜底揭晓——晚会总导演赵安和张晓海阔步走下飞机,给高呼“大开眼界”的观众们拜年。
除了参与主持,我还在第三篇章“中华儿女团聚情”中反串演出,把父亲的单簧管带上了2000年春晚的舞台。孙国庆和郭蓉分别拉起了大、小提琴,而韩磊、景岗山、江涛和我则吹起了长号、长笛、萨克斯和单簧管。在表演的曲目中,我特意选择了父亲喜爱的那首《花儿与少年》。小时候,父亲常拿这首曲子作练习曲,他也曾亲自教过我吹奏这首有着“西北之魂”美誉的曲目,只是我当时年少无知,怎么能够理解当年父亲沉默背后的那颗文艺之心。今日它在春晚大舞台上再次响起,婉转粗犷,自由率真,我以这样的旋律向父亲致意。
弦外之音同样绵长的还有赵忠祥和倪萍联袂出演的小品《品茶》。记得就在这届春晚前夕,赵老师对我和周涛说:“我的年龄越来越大,记忆力也不好了,这个舞台终将是你们的,这么多年了,我也该回家过年了。”《品茶》算是赵老师春晚的谢幕之作吧。在这个小品中,两个人化妆成白发老者,在除夕夜共同品茶话平生。两人互相挑毛病,赵老师直指倪萍的煽情,而倪萍则调侃赵老师的兰花指,说过之后,一笑置之,二人的默契观众一目了然。或许到了那个时候,什么褒贬荣辱的都看淡了吧。当听到他们自嘲为流星的时候,我在辛酸之余又忽感悲凉。我和周涛相视苦笑,彼此都懂了,他们是在以这种方式向春晚告别啊!个中滋味,或许只有身为同行的我们才能体会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