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9584765
▲ 一部幸存于战乱中的珍贵手稿,一幅详实完整的日本手工艺地图
▲ 手工艺的朴素真诚之美,洋溢在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的旅途中
▲ 没有比手更神秘的机器,手工作业也可以说是心之作业
▲ 黄永松、马可、汪涵倾情推荐
手工艺都是建立在深远的传统之上的,一经倒塌,要再次树立起来,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传统如同一株大树,经过长年累月的成长盘根错节,若是不幸遇上了风暴而倒下,要再一次像以前一样树立起来是极为不易的。即便能够树立起来,也不会再有往昔的雄姿,还有可能会枯萎。
本书是1940年前后日本手工艺状况的一份详尽记录,是柳宗悦先生踏遍日本全境,根据亲眼所见写成,在战乱中得以幸存。读来仿佛身临其境,跟随他做了一次日本民艺之旅。手工艺的朴素真诚之美,洋溢在旅途中的每一步。日本今之为设计大国,源自过去之为手工艺之国,其精神一脉相承。
总序
序
前言 手工艺之国
第壹章
物品的背景
第贰章
日本的产品
第叁章
商品的性质
后 记
译后记
日本手工艺地图
“物随人长久,人随物安定。”美好的造物,让柳宗悦感动。这份感动,在现在成为一种思念,我想,有思念就会有传承。
—— 黄永松 《汉声》杂志创始人
十年前创建无用之始,田野调研的旅行中陪伴着我的就是柳宗悦的著作《工艺文化》。柳宗悦的书为所有人(而不仅是设计师)深入解读了手工日用之物是如何悄无声息地介入并改变着我们的生命品质……
——马可 设计师,无用品牌创始人
工艺之道不是可道之道,到*后一定是物我两忘,是制造者年复一年做出来的无人触及的玄妙,是拥有者年复一年用出来的惟他自知的情分,是一种偶尔会彼此念及到的朴素踏实的温暖。
—— 汪涵 主持人,作家
【序】
这本书写于战争时期,记载的内容大多是昭和十五年(1940)前后的日本手工艺的状况。很可能是战争招致了手工艺的崩溃。因此,我记录在本书中的一部分手工艺品,在战争结束后的今天已经完全成为过去的东西。就拿冲绳来说,那里的很多东西都已经成了回忆。然而,不管是什么地方,失传的手艺有朝一日定会东山再起。
现在,是不得不重建日本,特别是手工艺的时刻,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了今后对手艺活儿的需求。时至今日,我想是应该反省的时候了。日本必须更加充分地发展手工艺,所以,本书虽然说的是战争之前的日本,在战争结束后反而变成参考手册了。有的部分是作为值得追忆的记录,现在,我把它原样收入本书中。这样,通过这本书能够回顾在什么地方有怎样的传统,如果能够在那里生根并促进新的起步,对于著者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啊!
后,我想添上有关这本书出版的一两件小事。这本书于三年前完稿,根据日本出版文化协会的规定接受了审查,说是有一些语句不够妥当,接受了修订,如今回想起来当然是笑话。例如在佐渡一节中说到岛屿时,提及顺德天皇处被红笔批上了“消除”;在述说地理时写到“日本不是像朝鲜那样的半岛,而是个岛国”之处,朝鲜等句被抹杀了;在岐阜提灯处写到“虽然没有强度之美,却表现了热爱平和之心”,“平和”二字被认为是不合时宜;另有种种。就这样,在审查者的眼里终于成为了稳妥的原稿,交东云堂组版。然而不知道是凶是吉,战争使出版难以完成。加之其他种种事情,工作一度被中止,出版之事被重新转到了靖文社。策划期间战争结束,严格的统治崩溃,不久“文协”也解体了。我再次校订了原稿,做了很多增补修正,使之得到了面目一新的机会。
本来这本书是以青少年为对象而写的,尽量使用平易的叙述口吻,却因为不适应这样的写作方式,致使结果不够完善,此非我本意。可能它作为一般人的常识书更能发挥作用。关于本书的意图,在后记中已有陈述。
早准备好的大量插图,不幸在战火中化为乌有。因此又不得不劳烦芹泽介君全部重绘,并且送来了比原来更多的插图。我想读者们一定会喜欢这些插图的。编入时,并不一定跟其相对应的章节在同一页上。大都是以地方分类,顺次插入的。
现在想起来,这本书的草稿避免灾祸得以安全保存是一大幸事。可是本应和这本书同时出版的更重要的著作《民艺图录·现在篇》的所有原稿不幸被烧为灰烬,多年的努力受到了严重的打击。那本书本来应该成为本书好的参考书,实在可惜。
关于这本书的出版,受到了新井直弥、南方靖一郎二位的厚谊。另外,齐藤一二君给我安排了安静的房间进行补笔,我向他们表示深切的谢意。还必须重点提到帮助我做校正等工作的荒木道子女史。
柳宗悦
昭和二十一年(1946)正月下浣
于总州九十九里浜之寓居
【前言·手工艺之国】
日本至今仍然是个优秀的手工艺之国,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的确,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把亲眼所见广而告之。在西方,机械作业太过盛行,导致手工艺衰退,并且由于片面发展而出现了各种问题。因此,各国都在为复苏手工艺而努力。为何在机械作业的同时,手工艺也很有必要呢?是因为在用机械制造产品的同时,也有很多是机械不能制造的产品。倘若全部托付给机械作业,首先将会导致具有国民特色的产品变得贫乏,机械作业有着使世界产品趋同化的倾向。遗憾的是,机械往往被用来逐利,而产品则粗制滥造。而且,由于人类为机器所左右,剥夺了工人的种种乐趣。如此恶因使得优质机械制品的数量减少。为了弥补这个欠缺,无论如何都必须保护手工艺。手工艺的优点是能够在很多场合表现浓郁的民族特色,器物被踏实而仔细地制造出来。在这里,自由和责任得到保障,因为这样的工作伴随着快乐,同时还能显现出新产品的创造力。因此,手工艺是人性的工作,我认为这才是手工艺的特性。假如没有如此人性的作用,这个世界将会失去很多美丽的东西。在各国计划发展机械作业的同时,重视手工艺是理所当然的。现代西方提倡的“手工制作”,直接意味着“优质品”,应该有着信任人类之手的含义。
较之欧美,日本仍然是一个享受手工艺的国度,这是值得注意的。各地有着各自特色的产品,至今还在继续用手工制作。例如手抄纸、用辘轳制作的陶瓷器等,像日本这样依然兴盛的国度可能已经为数不多了。
然而遗憾的是,在日本反而没有普及手工技能之重要性的认识。不仅如此,认为手工艺已过时的想法愈来愈强烈。因此,很多人都不愿意从事手工艺。长此以往,手工艺就会衰退,而机械作业的兴旺时期即将到来。当然,我们并不愿意重复西方曾经的失败。为了保护固有的日本之美,应该更多地进行手工艺历史的教育,更加清楚地认识其优点,并使之更加优化,这才是我们的义务所在。
各种优秀的品种是通过怎样的工艺来表现的?这些能够在何处被发现?如果不亲眼看见就不能很好地去认识。这本书要告诉大家的就是这些事情。去各地旅行的时候,请把这本书放在背包的一角,它将会成为您旅途中的良友。
日本原来也被叫作“手工之国”。众所周知,国民的双手是多么灵巧,这一点从“手”字被广泛运用的程度也可以看出来。“上手”(优秀)、“下手”(笨拙),直接标示手的功能;“手坚い”(扎实)、“手并がよい”(本领)、“手柄を立てる”(功劳)、“手本にする”(榜样)的说法都和手有关联;“手腕がある”(有手腕)的意思是说有力量,所以就有“腕利”(有能耐)、“腕揃”(人才济济)等词语。此外,日语里有“読み手”(读者)、“书き手”(作者)、“闻き手”(听者)、“乗り手”(骑手)这样的词,几乎都是将动词加上“手”来表现人的动态的。与手有关联的文字太多了。
手与机器的差异在于,手总是与心相连的,而机器则是无心的。之所以手工艺会诱发奇迹,因为这不是单纯的手工劳动,其背后有心的控制,通过手来创造物品,给予劳动以快乐,使人遵守道德,这才是赋予物品美的性质的因素。所以,手工作业也可以说是心之作业,没有比手更加神秘的机器。为什么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手的工作非常重要,大家都有必要思索。
那么,自然授予人类的双手,在今天的日本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呢?这也是值得思考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