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镜花缘》
1.忠实原着:原貌呈现清嘉庆二十三年李汝珍亲自监刻的定本,完整收录100回,全新精校典藏。
2.通俗易懂:全书共132个注释,解释生僻字词,随文掌握注释,扫清阅读障碍。
3.精编附录:收录书中主人公游历的33个奇幻国家特点大全,随看随查,便于阅读。
4.插画精美:精彩呈现全新精美拉页大图,演绎光怪陆离的古风异想世界。
5.装帧现代:字体排版疏朗,环保轻型纸锁线装订,既护眼又轻便,适合阅读收藏。
《儒林外史》
1.名家作序:特邀当代著名作家鲁羊亲撰序文,独特视角解读《儒林外史》,拓宽读者思路。
2.忠实原着:以清嘉庆八年卧闲草堂善本为底本,完整收录56回,全新精校典藏。
3.通俗易懂:全书共294个注释,解释生僻字词,随文掌握注释,扫清阅读障碍。
4.插画精美:突破性收录国内新锐插画师6幅全新绝美古风插画,古典与现代风格交织完美。
5.装帧现代:版式舒简流畅,内文纸采用70g轻型纸,适合阅读收藏。
《老残游记》
1.世纪经典:一个世纪以来,《老残游记》中文印行版本多达186种,并被译成8国语言在海外广为流传。
2.精美插图:收录精美手绘插图,大气呈现中华大地山水风貌。
3.精校精编:依据1906年天津《日日新闻》善本为底本勘校,全新精校典藏。
4.装帧现代:精心设计文字版式,版式舒朗,设计精美,便于阅读收藏。
一部激发想象力的中国古代奇幻小说巨着
本书前四十回,讲述才子唐敖官场失意,海外游历的冒险故事,跟随主人公的脚步,您将游历小人国、大人国、女儿国、黑齿国、无肠国等四十多个奇城异国,目睹奇风异俗、奇人异事、奇花异果、奇鸟怪兽。
本书后六十回,讲述唐敖之女唐小山,原为百花仙子,因百花被女皇武则天强令寒冬开放,违法天条,被贬下凡。唐小山涉海寻父,途中结识了九十九位花仙子转世的才女,然而,她们的命运并不在自己手中……
本书问世两百多年来,流传海内外,被誉为小说版《山海经》。
《儒林外史》
一部写透中国古代官场的百科全书式小说:
执金杯饮酒的狂狷儒士,只身逃婚的叛逆才女,酷爱男风的名门基友,隐居山林的真儒贤人,死磕科考的哭号童生,招摇撞骗的冒牌诗人,劝女殉夫的礼教狂徒,从淳朴上进的孝子变为贪婪虚伪的卑鄙之徒……
全书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九十多位,一张张面孔似曾相识,一个个故事独立又精彩,读起来轻松畅快,犹如身临其境。
《老残游记》
一部讲透中国官场规则、潜规则的传世经典小说
本书主人公老残,不入仕途,浪迹江湖,凭借医术糊口,游走中华大地,看似跌宕曲折的游历,实则是潜入官场内部的冒险。
老残一路走,一路看,茫茫官场,芸芸百官,玉贤、刚弼等“清官”的真实面目、官场晋升的手段和细节,一一浮出水面,读来不寒而栗;中国传统官场文化中的规则与潜规则,再无任何遮掩!
本书问世百年,赢得“中国近一百年内无此小说”之盛赞,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着。
《镜花缘》
第一回 女魁星北半垂景象 老王母西池赐芳筵
第二回 发正言花仙顺时令 定罚约月姊助风狂
第三回 徐英公传檄起义兵 骆主簿修书寄良友
第四回 吟雪诗暖阁赌酒 挥醉笔上苑催花
第五回 俏宫娥戏夸金盏草 武太后怒贬牡丹花
第六回 众宰承宣游上苑 百花获谴降红尘
第七回 小才女月下论文科 老书生梦中闻善果
第八回 弃嚣尘结伴游寰海 觅胜迹穷踪越远山
第九回 服肉芝延年益寿 食朱草入圣超凡
第十回 诛大虫佳人施药箭 搏奇鸟壮士奋空拳
第十一回 观雅化闲游君子邦 慕仁风误入良臣府
第十二回 双宰辅畅谈俗弊 两书生敬服良箴
第十三回 美人入海遭罗网 儒士登山失路途
第十四回 谈寿夭道经聂耳 论穷通路出无肠
第十五回 喜相逢师生谈故旧 巧遇合宾主结新亲
第十六回 紫衣女殷勤问字 白发翁傲慢谈文
第十七回 因字声粗谈切韵 闻雁唳细问来宾
第十八回 辟清谈幼女讲義经 发至论书生尊孟子
第十九回 受女辱潜逃黑齿邦 观民风联步小人国
第二十回 丹桂岩山鸡舞镜 碧梧岭孔雀开屏
第二十一回 逢恶兽唐生被难 施神枪魏女解围
第二十二回 遇白民儒士听奇文 观药兽武夫发妙论
第二十三回 说酸话酒保咬文 讲迂谈腐儒嚼字
第二十四回 唐探花酒楼闻善政 徐公子茶肆叙衷情
第二十五回 越危垣潜出淑士关 登曲岸闲游两面国
第二十六回 遇强梁义女怀德 遭大厄灵鱼报恩
第二十七回 观奇形路过翼民郡 谈异相道出豕喙乡
第二十八回 老书生仗义舞龙泉 小美女衔恩脱虎穴
第二十九回 服妙药幼子回春 传奇方老翁济世
第三十回 觅蝇头林郎货禽鸟 因恙体枝女作螟蛉
第三十一回 谈字母妙语指迷团 看花灯戏言猜哑谜
第三十二回 访筹算畅游智佳国 观艳妆闲步女儿乡
第三十三回 粉面郎缠足受困 长须女玩股垂情
第三十四回 观丽人女主定吉期 访良友老翁得凶信
第三十五回 现红鸾林贵圮应课 揭黄榜唐义士治河
第三十六回 佳人喜做东床婿 壮士愁为举案妻
第三十七回 新贵妃返本为男 旧储子还原作女
第三十八回 步玉桥茂林观凤舞 穿金户宝殿听鸾歌
第三十九回 轩辕国诸王祝寿 蓬莱岛二老游山
第四十回 入仙山撒手弃凡尘 走瀚海牵肠归故土
第四十一回 观奇图喜遇佳文 述御旨欣逢盛典
第四十二回 开女试太后颁恩诏 笃亲情佳人盼好音
第四十三回 因游戏仙猿露意 念劬劳孝女伤怀
第四十四回 小孝女岭上访红蕖 老道姑舟中献瑞草
第四十五回 君子国海中逢水怪 丈夫邦岭下遇山精
第四十六回 施慈悲仙子降妖 发慷慨储君结伴
第四十七回 水月村樵夫寄信 镜花岭孝女寻亲
第四十八回 睹碑记默喻仙机 观图章微明妙旨
第四十九回 泣红亭书叶传佳话 流翠浦搴裳觅旧踪
第五十回 遇难成祥马能伏虎 逢凶化吉妇可降夫
第五十一回 走穷途孝女绝粮 得生路仙姑献稻
第五十二回 谈春秋胸罗锦绣 讲礼制口吐珠玑
第五十三回 论前朝数语分南北 书旧史挥毫贯古今
第五十四回 通智慧白猿窃书 显奇能红女传信
第五十五回 田氏女细谈妙剂 洛家娃默祷灵签
第五十六回 诣芳邻姑嫂巧遇 游瀚海主仆重逢
第五十七回 读血书伤情思旧友 闻凶信仗义访良朋
第五十八回 史将军陇右失机 宰少女途中得胜
第五十九回 洛公子山中避难 史英豪岭下招兵
第六十回 熊大郎途中失要犯 燕小姐堂上宴嘉宾
第六十一回 小才女亭内品茶 老总兵园中留客
第六十二回 绿香园四美巧相逢 红文馆群芳小聚会
第六十三回 论科场众女谈果报 误考试十美具公呈
第六十四回 赌石砚舅甥斗趣 猜灯谜姐妹陶情
第六十五回 盼佳音虔心问卜 预盛典奉命抡才
第六十六回 借飞车国王访储子 放黄榜太后考闺才
第六十七回 小才女卞府谒师 老国舅黄门进表
第六十八回 受荣封三孤膺敕命 奉宠召众美赴华筵
第六十九回 百花大聚宗伯府 众美初临晚芳园
第七十回 述奇形蚕茧当小帽 谈异域酒坛作烟壶
第七十一回 触旧事神往泣红亭 联新交情深凝翠馆
第七十二回 古桐台五美抚瑶琴 白□亭八女写春扇
第七十三回 看围棋姚姝谈弈谱 观马吊孟女讲牌经
第七十四回 打双陆嘉言述前贤 下象棋谐语谈故事
第七十五回 弄新声水榭吹箫 隐俏体纱窗听课
第七十六回 讲六壬花前阐妙旨 观四课牖下窃真传
第七十七回 斗百草全除旧套 对群花別出新裁
第七十八回 运巧思对酒纵谐谈 飞旧句当筵行妙令
第七十九回 指迷团灵心讲射 擅巧技妙算谈天
第八十回 打灯虎亭中赌画扇 拋气球园内舞花鞋
第八十一回 白□亭董女谈诗 凝翠馆兰姑设宴
第八十二回 行酒令书句飞双声 辩古文字音讹叠韵
第八十三回 说大书佐酒为欢 唱小曲飞觞作乐
第八十四回 逞豪兴朗吟妙句 发婆心敬诵真经
第八十五回 论韵谱冷言讥沈约 引毛诗佳句美庄姜
第八十六回 念亲情孝女挥泪眼 谈本姓侍儿解人颐
第八十七回 因旧事游戏仿楚词 即美景诙谐编月令
第八十八回 借月旦月姊释前嫌 逞风狂风姨泄旧忿
第八十九回 阐元机历述新诗 溯旧迹质明往事
第九十回 乘酒意醉诵凄凉句 警芳心惊闻惨淡词
第九十一回 拆妙字换柱抽梁 掣牙签指鹿为马
第九十二回 论果赢佳人施慧性 辩壶卢婢子具灵心
第九十三回 百花仙即景露禅机 众才女尽欢结酒令
第九十四回 文艳王奉命回故里 女学士思亲人仙山
第九十五回 因旧恙筵上谈医 结新交庭中舞剑
第九十六回 秉忠诚部下起雄兵 施邪术关前摆毒阵
第九十七回 仙姑山上指迷团 节度营中解妙旨
第九十八回 逞雄心挑战无火关 启欲念被围巴刀阵
第九十九回 迷本性将军游幻境 发慈心仙子下凡尘
第一百回 建奇勋节度还朝 传大宝中宗复位
附录
《儒林外史》
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第二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第四回 荐亡斋和尚吃官司 打秋风乡绅遭横事
第五回 王秀才议立偏房 严监生疾终正寝
第六回 乡绅发病闹船家 寡妇含冤控大伯
第七回 范学道视学报师恩 王员外立朝敦友谊
第八回 王观察穷途逢世好 娄公子故里遇贫交
第九回 娄公子捐金赎朋友 刘守备冒姓打船家
第十回 鲁翰林怜才择婿 蘧公孙富室招亲
第十一回 鲁小姐制义难新郎 杨司训相府荐贤士
第十二回 名士大宴莺脰湖 侠客虚设人头会
第十三回 蘧駪夫求贤问业 马纯上仗义疏财
第十四回 蘧公孙书坊送良友 马秀才山洞遇神仙
第十五回 葬神仙马秀才送丧 思父母匡童生尽孝
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
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
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第二十一回 冒姓字小子求名 念亲戚老夫卧病
第二十二回 认祖孙玉圃联宗 爱交游雪斋留客
第二十三回 发阴私诗人被打 叹老景寡妇寻夫
第二十四回 牛浦郎牵连多讼事 鲍文卿整理旧生涯
第二十五回 鲍文卿南京遇旧 倪廷玺安庆招亲
第二十六回 向观察升官哭友 鲍廷玺丧父娶妻
第二十七回 王太太夫妻反目 倪廷珠兄弟相逢
第二十八回 季苇萧扬州入赘 萧金铉白下选书
第二十九回 诸葛佑僧寮遇友 杜慎卿江郡纳姬
第三十回 爱少俊访友神乐观 逞风流高会莫愁湖
第三十一回 天长县同访豪杰 赐书楼大醉高朋
第三十二回 杜少卿平居豪举 娄焕文临去遗言
第三十三回 杜少卿夫妇游山 迟衡山朋友议礼
第三十四回 议礼乐名流访友 备弓旌天子招贤
第三十五回 圣天子求贤问道 庄征君辞爵还家
第三十六回 常熟县真儒降生 泰伯祠名贤主祭
第三十七回 祭先圣南京修礼 送孝子西蜀寻亲
第三十八回 郭孝子深山遇虎 甘露僧狭路逢仇
第三十九回 萧云仙救难明月岭 平少保奏凯青枫城
第四十回 萧云仙广武山赏雪 沈琼枝利涉桥卖文
第四十一回 庄濯江话旧秦淮河 沈琼枝押解江都县
第四十二回 公子妓院说科场 家人苗疆报信息
第四十三回 野羊塘将军大战 歌舞地酋长劫营
第四十四回 汤总镇成功归故乡 余明经把酒问葬事
第四十五回 敦友谊代兄受过 讲堪舆回家葬亲
第四十六回 三山门贤人饯别 五河县势利熏心
第四十七回 虞秀才重修元武阁 方盐商大闹节孝祠
第四十八回 徽州府烈妇殉夫 泰伯祠遗贤感旧
第四十九回 翰林高谈龙虎榜 中书冒占凤凰池
第五十回 假官员当街出丑 真义气代友求名
第五十一回 少妇骗人折风月 壮士高兴试官刑
第五十二回 比武艺公子伤身 毁厅堂英雄讨债
第五十三回 国公府雪夜留宾 来宾楼灯花惊梦
第五十四回 病佳人青楼算命 呆名士妓馆献诗
第五十五回 添四客述往思来 弹一曲高山流水
第五十六回 神宗帝下诏旌贤 刘尚书奉旨承祭
《老残游记》
001 ︱ 自 序
003 ︱第一回
土不制水历年成患 风能鼓浪到处可危
011 ︱第二回
历山山下古帝遗踪 明湖湖边美人绝调
019 ︱第三回
金线东来寻黑虎 布帆西去访苍鹰
027 ︱第四回
宫保求贤爱才若渴 太尊治盗疾恶如仇
035 ︱第五回
烈妇有心殉节 乡人无意逢殃
044 ︱第六回
万家流血顶染猩红 一席谈心辩生狐白
053 ︱第七回
借箸代筹一县策 纳楹闲访百城书
063 ︱第八回
桃花山月下遇虎 柏树峪雪中访贤
072 ︱第九回
一客吟诗负手面壁 三人品茗促膝谈心
081 ︱第十回
骊龙双珠光照琴瑟 犀牛一角声叶箜篌
090 ︱第十一回
疫鼠传殃成害马 痸犬流灾化毒龙
098 ︱第十二回
寒风冻塞黄河水 暖气催成白雪辞
109 ︱第十三回
娓娓青灯女儿酸语 滔滔黄水观察嘉谟
117 ︱第十四回
大县若蛙半浮水面 小船如蚁分送馒头
125 ︱第十五回
烈焰有声惊二翠 严刑无度逼孤孀
134 ︱第十六回
六千金买得凌迟罪 一封书驱走丧门星
144 ︱第十七回
铁炮一声公堂解索 瑶琴三叠旅舍衔环
154 ︱第十八回
白太守谈笑释奇冤 铁先生风霜访大案
163 ︱第十九回
齐东村重摇铁串铃 济南府巧设金钱套
173 ︱第二十回
浪子金银伐性斧 道人冰雪返魂香
老残游记续集
185 ︱自 序
187 ︱第一回
元机旅店传龙语 素壁丹青绘马鸣
196 ︱第二回
宋公子蹂躏优昙花 德夫人怜惜灵芝草
205 ︱第三回
阳偶阴奇参大道 男欢女悦证初禅
214 ︱第四回
九转成丹破壁飞 七年返本归家坐
222 ︱第五回
俏逸云除欲除尽 德慧生救人救澈
232 ︱第六回
斗姥宫中逸云说法 观音庵里环翠离尘
242 ︱第七回
银汉浮槎仰瞻月姊 森罗宝殿伏见阎王
252 ︱第八回
血肉飞腥油锅炼骨 语言积恶石磨研魂
261 ︱第九回
德业积成阴世富 善缘发动化身香
老残游记外编卷一(残稿)
我幼年时候所尤为喜欢的是《镜花缘》。林之洋的冒险,大家都是赏识的,但是我所爱的是多九公,因为他能识得一切的奇事和异物。
——周作人
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
——汉学家费施曼
此书志怪却华美,便是《魔戒》中塑造的世界也差了三分。
——豆瓣网友
《镜花缘》里的女儿国一段是永远不朽的文学。
——胡适
《儒林外史》
吴敬梓撰写的反映他所处时代现实生活的小说《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讽刺文学作品。这部小说以封建社会的一个浪荡公子为中心, 把许多故事贯串起来,不论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描绘,都远远超过了前人。
——英国大百科全书
《儒林外史》 是一部优秀的讽刺小说,它由一个个生动的短篇故事组成。作者吴敬梓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他通过小说尖锐地讽刺了由于官吏的僵化而造成的*腐败的社会,这个社会充满了虚伪和出卖灵魂的人物。
——法国的拉鲁斯大百科全书
《儒林外史》嘲世讽俗之真挚味,给读者一种深刻的印象,书卷之气,盎然浮动,无与伦比,所以当然应与《红楼》并列作为小说之双璧。
——日本著名汉学家,国立山口大学教授。
中国古典小说包括《红楼梦》在内,难得如《儒林外史》写出的白话那么纯粹,而能代表中国人的语言。
——著名学者、中国文学研究家夏志清
这是真自由,真平等,——这是我们安徽的一个大文豪吴敬梓想要造成的社会心理。
——著名学者胡适
变化多而趣味浓,在中国历来作讽刺小说者,再没有比它更好的了。
——著名学者鲁迅
吴敬梓惜墨如金,从不作冗长的描述。书中人物众多,各有特性,作者只讲一个小故事,或用短短几句话,活脱脱一个人就仿佛站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
——著名学者季羡林
这本书告诉我们,世界如此庸俗,如此低级,身为人类已经没有自恋和抒情的余地。要命的是,它的每一句话,都准确到令人魂飞魄散。
——中国先锋标杆作家鲁羊
汉语文化当中有一种乐、趣,所以在从古至今一直有滑稽、诙谐、风趣,这个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传统。在汉语文学当中这方面的代表作应该是《儒林外史》。
——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华人作家哈金
《老残游记》
中国近一百年内无此小说。
——严复
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信仰,并见于内。
——鲁迅
我平生所见,有清一代的奇才、异人、你们没法框他的人,我佩服的只有两个人:前有曹雪芹,后有刘铁云!
——周汝昌
只有精细的观察能供给这种描写的底子;只有朴素新鲜的活文字能供给这种描写的工具。
——胡适
文字之机趣,描写之生动,有眼人自会辨别。
——林语堂
《老残游记》是‘近乎革命式的成就’。
——夏志清
清末有一册《老残游记》……刘鄂信笔写来,有一种很特殊的诚恳在里面。
——阿城
这本书是古老的中国文明在其衰落之前的zui后一篇伟大的赞歌。
——普实克
第一回
女魁星北斗垂景象 老王母西池赐芳筵
昔曹大家《女诫》云:“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节而不可无者也。今开卷为何以班昭《女诫》作引?盖此书所载,虽闺阁琐事,儿女闲情,然如大家所谓四行者,历历有人:不惟金玉其质,亦且冰雪为心。非素日恪遵《女诫》,敬守良箴,何能至此。岂可因事涉杳渺,人有妍媸,一并使之泯灭?故于灯前月夕,长夏余冬,濡毫戏墨,汇为一编。其贤者彰之,不肖者鄙之;女有为女,妇有为妇;常有为常,变有为变。所叙虽近琐细,而曲终之奏,要归于正,淫词秽语,概所不录。其中奇奇幻幻,悉由群劳被谪,以发其端,试观首卷,便知梗概。
且说天下名山,除王母所住昆仑之外,海岛中有三座名山:一名蓬莱,二名方丈,三名瀛洲。都是道路窎远,其高异常。当日《史记》曾言这三座山都是神仙聚集之处。后来《拾遗记》同《博物志》极言其中珍宝之盛,景致之佳。最可爱的,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青之草。他如仙果、瑞木、嘉谷、祥禾之类,更难枚举。
内中单讲蓬莱山有个薄命岩,岩上有个红颜洞,洞内有位仙姑,总司天下名花,乃群芳之主,名百花仙子,在此修行多年。这日正值三月初三日王母圣诞,正要前去祝寿,有素日相契的百草仙子来约同赴“蟠桃胜会”。百花仙子即命女童捧了“百花酿”;又约了百果、百谷二位仙子。四位仙姑,各驾云头,向西方昆仑而来。行至中途,四面祥云缭绕,紫雾缤纷,原来都是各洞神仙,也去赴会。忽见北斗宫中现出万丈红光,耀人眼目,内有一位星君,跳舞而出。装束打扮,虽似魁星,而花容月貌,却是一位美女。左手执笔,右手执斗;四面红光围护,驾著彩云,也向昆仑去了。
百谷仙子道:“这位星君如此模样,想来必是魁星夫人—原来魁星竟有浑家,却也罕见!”百花仙子道:“魁星既为神道,岂无匹偶。且神道变幻不测,亦难详其底细。或者此时下界别有垂兆,故此星以变相出现,亦未可知。”百果仙子笑道:“据小仙看来,今日是西王母圣诞,所以魁星特命娘子祝寿;将来到了东王公圣诞,才是魁星亲自拜寿哩。但这夫人四面红光护体,紫雾盘旋,不知是何垂兆?”百花仙子道:“小仙向闻魁星专司下界人文。近来每见斗宫红光四射,华彩腾霄。今以变相出现,又复紫气毫光,彻于天地。如此景象,下界人文,定卜其盛。奈吾辈道行浅薄,不知其兆应在何时何处。”百草仙子道:“小仙闻海外小蓬莱有一玉碑,上具人文,近日常发光芒,与魁星遥遥相映,大约兆应玉碑之内。”百花仙子道:“玉碑所载是何人文?我们可能一见?”百草仙子道:“此碑内寓仙机,现有仙吏把守,须俟数百年后,得遇有缘,方得出现。此时机缘尚早,我们何能骤见。”百花仙子道:“不知小仙与这玉碑可能有缘?可惜我们虽成正果,究系女身,将来即使得睹玉碑人文之盛,其中所载,设或俱是儒生,无一闺秀,我辈岂不减色?”百草仙子道:“现在魁星既现女像,其为坤兆无疑。况闻玉碑所放文光,每交午后,或逢双日,尤其焕彩,较平时迥不相同。以阴阳而论,午后属阴,双亦属阴,文光主才,纯阴主女。据这景象,岂但一二闺秀,只怕尽是巾帼奇才哩!”百花仙子道:“仙姑所见固是,小仙看来,既使所载竟是巾帼,设或无缘,不能一见,岂非‘镜花水月’,终虚所望么?”百草仙子道:“这派景象,我们今日既得预睹,岂是无缘。大约日后总有一位姐姐恭逢其盛。此时渺渺茫茫,谈也无用,我们且去赴会,何必只管猜这哑谜。”
序·世界如此庸俗
有人说,写作乃百工之一种,不可拔高其地位。其实有一种写作,照此说法,恐怕要排在百工的末等,或等外。因为写作者并未如期领取其工钱,白忙乎,曹雪芹养活后世食客何止千万,他可没拿一文稿酬。吴敬梓穷到米缸叮当响,天冷时,绕着南京城疾走“暖足”,一部字字珠玑的杰作,也没让他晚景小康。
公元十八世纪,中国先后诞生了其漫长王朝时期两部最奇怪的长篇小说,其中尤为惊人者,就是这本《儒林外史》。如果文献资料无大讹错,则此书最迟成稿于一七四九年。最早出版日期约在一七六八年之后,距成稿二十年,距作者逝世十四年,而见于记载的“最早刻本”,迄今未曾发现。
这本书一直被界定为“讽刺小说”,乃是天大的误会。即使说它“以公心讽世”,是第一流的讽刺小说,也不过说明这种误会是善意的。所谓讽刺者,取人类品性之拙劣部分,描而绘之,令观者于滑稽可笑处见其真相。讽刺是留有余地的,甚至显示了极好的“正能量”。倘若作者所见,并非世道人心之局部或侧面而是全部表里,则讽刺将一变而为绝望。
如果硬要将它说成“讽刺小说”,那就无异于说我们的生存方式就是讽刺,而且未必是文学意义上的“自我讽刺”,造物者有时扮演的角色,正是超能的讽刺家。
看《儒林外史》,横看竖看,觉得里面没一个好人,也没一个坏人,都是局限在自己视野中的普通生物。“势利”二字,虽万千变相,或微如毫芒,或大如椽木,终究所向无敌,无人得幸免。作者寄寓深意的先贤祠之建立,及拜祭仪式,虽力求郑重庄严,却丝毫不能让我心生敬意。
也有几个人,似乎不同:书的开头,写了个王冕。中间,冒出一个拿赤金杯子喝酒的杜少卿,别人骂他败家子,说他的杯子不过是铜的。到了结尾,作者似乎想收敛锋芒,下笔极恬淡,说几个市井高人的行径,在我看来,已是于事无补。老话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这几个人说,老子不在乎。世界默默然,泛起一丝微笑,似乎在说:“老子也不在乎!”
如果有人问,这书写了什么呀,我会断然回答一个字:俗。加一个字,庸俗,恶俗。从来没有人将世界写得这么俗,这么猥琐,这么低级,这么荒芜。紧跟其后的曹雪芹,虽然把整个叙事套在无限虚无的框架中,让一切繁华和挣扎,归于“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也没有弄得这么彻底。除此之外,并无其他。
又有人问,只写这些吗?有意思吗?难道他是古代的段子手,说些笑话,让后人开心?说真的,笑话自然不少,有时还挺辛辣,如果拆解原作,断章取义,只看点节选,确实就近乎浅显的段子了。但是,回顾这本书的全部五十五回(我也认为五十六回幽榜太恶搞,恐非文木老人的手笔),在长时间偷笑之余,我不禁要正色告知,看完整本书,就笑不出来了。老话说,哭的日子在后面呢。
不是哭,是比哭还难受。因为这本书告诉我们,世界如此庸俗,如此低级,身为人类已经没有自恋和抒情的余地。要命的是,它的每一句话,都准确到令人魂飞魄散。
这本书,写人如写蝼蚁,没有主人公,没有谁更重要,在叙事者的视野里,那些人不断出现,张牙舞爪,须尾俱全,生动之极,然后不断消失,有的过些时候会再来,有的就不再看见,即所谓“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迄”。这种写法,给人的印象,就是事无分巨细,人难辨高低,浑然一体。在我看来,这不是形式层面的写法,而是作者能显示真相的唯一方式。是一种冷峻的哲学。是世界观。
那么,它是一本让人绝望的书?是,至少会让你绝望一时。可是,真正的奇妙之处在于,经过这种深入的绝望之后,你的心不是变得冰凉,从此孤高傲世,而是渐渐在平静中温暖起来。然后,你会爱这个世界,爱上无比庸俗的人类,爱上他们蝼蚁般的纷繁和虚妄——
这是我读《儒林外史》的切身感受。我想说,在斜逸旁出、交错缭乱的各种叙事线索的上方,作者的目光,如朝阳一般,照耀着书中蠕蠕而动的众生,照耀着自以为置身书外的我们,而生活所至之处,都仿佛让我们在不断重温这部伟大的中国小说,了不起的人类之书。
我的耳边,此时悠悠回响着全书的最末一句:“自此,他两人常常往来。当下也就别过了。”
鲁羊于南京东郊
2017年3月17日
第一回
土不制水历年成患 风能鼓浪到处可危
话说山东登州府东门外有一座大山,名叫蓬莱山。山上有个阁子,名叫蓬莱阁。这阁造得画栋飞云,珠帘卷雨,十分壮丽。西面看城中人户,烟雨万家;东面看海上波涛,峥嵘千里。所以城中人士往往于下午携尊挈酒,在阁中住宿,准备次日天未明时,看海中出日。习以为常,这且不表。
却说那年有个游客,名叫老残。此人原姓铁,单名一个英字,号补残。因慕懒残和尚煨芋的故事,遂取这“残”字做号。大家因他为人颇不讨厌,契重他的意思,都叫他老残。不知不觉,这“老残”二字便成了个别号了。他年纪不过三十多岁,原是江南人氏。当年也曾读过几句诗书,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教书没人要他,学生意又嫌岁数大,不中用了。其先,他的父亲原也是个三四品的官,因性情迂拙,不会要钱,所以做了二十年实缺,回家仍是卖了袍褂做的盘川,你想,可有余资给他儿子应用呢?
这老残既无祖业可守,又无行当可做,自然“饥寒”二字渐渐的相逼来了。正在无可如何,可巧天不绝人,来了一个摇串铃的道士,说是曾受异人传授,能治百病,街上人找他治病,百治百效。所以这老残就拜他为师,学了几个口诀。从此也就摇个串铃,替人治病糊口去了,奔走江湖近二十年。
这年刚刚走到山东古千乘地方,有个大户,姓黄,名叫瑞和,害了一个奇病:浑身溃烂,每年总要溃几个窟窿。今年治好这个,明年别处又溃几个窟窿。经历多年,没有人能治得。这病每发都在夏天,一过秋分,就不要紧了。
那年春天,刚刚老残走到此地,黄大户家管事的,问他可有法子治这个病,他说:“法子尽有,只是你们未必依我去做。今年权且略施小技,试试我的手段。若要此病永远不发,也没有什么难处,只须依着古人方法,那是百发百中的。别的病是神农、黄帝传下来的方法,只有此病是大禹传下来的方法。后来唐朝有个王景,得了这个传授,以后就没有人知道此方法了。今日奇缘,在下倒也懂得些个。”于是黄大户家遂留老残住下,替他治病。却说真也奇怪,这年虽然小有溃烂,却是一个窟窿也没有出过。为此,黄大户家甚为喜欢。
看看秋分已过,病势今年是不要紧的了。大家因为黄大户不出窟窿,是十多年来没有的事,异常快活,就叫了个戏班子,唱了三天谢神的戏,又在西花厅上,搭了一座菊花假山,今日开筵,明朝设席,闹的十分畅快。
这日,老残吃过午饭,因多喝了两杯酒,觉得身子有些困倦,就跑到自己房里一张睡榻上躺下,歇息歇息。才闭了眼睛,看外边就走进两个人来:一个叫文章伯,一个叫德慧生。这两人本是老残的至友,一齐说道:“这们长天大日的,老残,你蹲家里做甚?”老残连忙起身让坐,说:“我因为这两天困于酒食,觉得怪腻的慌。”二人道:“我们现在要往登州府去,访蓬莱阁的胜景,因此特来约你。
车子已替你雇了,你赶紧收拾行李,就此动身罢。”老残行李本不甚多,不过古书数卷,仪器几件,收检也极容易,顷刻之间便上了车。无非风餐露宿,不久便到了登州,就在蓬莱阁下觅了两间客房,大家住下,也就玩赏玩赏海市的虚情,蜃楼的幻相。
次日,老残向文、德二公说道:“人人都说日出好看,我们今夜何妨不睡,看一看日出,何如?”二人说道:“老兄有此清兴,弟等一定奉陪。”
秋天虽是昼夜停匀时候,究竟日出日入,有蒙气传光,还觉得夜是短的。三人开了两瓶酒,取出携来的肴馔,一面吃酒,一面谈心,不知不觉,那东方已渐渐发大光明了。其实离日出尚远,这就是蒙气传光的道理。三人又略谈片刻,德慧生道:“此刻也差不多是时候了,我们何妨先到阁子上头去等呢?”文章伯说:“耳边风声甚急,上头窗子太敞,恐怕寒冷,比不得这屋子里暖和,须多穿两件衣服上去。”
各人照样办了,又都带了千里镜,携了毯子,由后面扶梯曲折上去。到了阁子中间,靠窗一张桌子旁边坐下,朝东观看。只见海中白浪如山,一望无际,东北青烟数点,最近的是长山岛,再远便是大竹、大黑等岛了。那阁子旁边风声呼呼价响,仿佛阁子都要摇动似的,天上云气一片一片价叠起。只见北边有一片大云,飞到中间,将原有的云压将下去,并将东边一片云挤的越过越紧,越紧越不能相让,情状甚为谲诡。过了些时,也就变成一片红光了。
慧生道:“残兄,看此光景,今儿日出是看不着的了。”老残道:“天风海水,能移我情,即是看不着日出,此行亦不为辜负。”章伯正在用远镜凝视,说道:“你们看!东边有一丝黑影,随波出没,定是一只轮船由此经过。”于是大家皆拿出远镜对着观看。看了一刻,说道:“是的,是的。你看,有极细一丝黑线,在那天水交界的地方,那不就是船身吗?”大家看了一会,那轮船也就过去,看不见了。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