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2288959
编辑推荐
简明通俗讲佛经,醍醐灌顶悟人生,佛学宗师星云大师为您讲读佛教经典,释解人生之感。
经典不应封藏于深山古刹的“藏经楼”,应要走向人间各个阶层。佛陀的一言一行都印证生命的实相;佛经的一句一偈都是治病的良药。本书希望透过“简明通俗”的讲说,能像一根划亮的火柴,令听者闻者藉此鉴照到般若宝藏。
经典不应封藏于深山古刹的“藏经楼”,应要走向人间各个阶层。佛陀的一言一行都印证生命的实相;佛经的一句一偈都是治病的良药。本书希望透过“简明通俗”的讲说,能像一根划亮的火柴,令听者闻者藉此鉴照到般若宝藏。
内容简介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全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指最为坚硬的金属,喻指勇猛地突破各种关卡,让自己能够顺利地修行证道;“般若”为梵语妙智慧一词的音译;“波罗”意为到达彼岸;“蜜”意为无极。“经”者径也,学佛成佛之路。全名是指按照此经修持能成就金刚不坏之本质,修得悟透佛道精髓智慧,脱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而完成智慧(到达苦海彼岸),也就是所有众生如果想要修行成佛,都要经过《金刚经》的真修实证,开晤而后成就。
本书是对《金刚经》的现代解读,作者采用传统和现代融合的路数。参考清朝溥畹大师注疏。及相关之科释义解,辅以梁昭明太子三十二分为科目,再于每分设立简明的标题,切入每分的中心思想,并做白话泽述、原典标点、名相注解等释义。
当今社会,人们脚下步调匆忙,眼前歧路纷然,《金刚经》为世人提供持正、忠恕、勇猛精进的人生正道,并以此护持众生,像一根划亮的火柴,令听者闻者藉此鉴照到般若宅藏。本书对《金刚经》的阐述简明易懂,以图向世人证明:经典不应封藏于深山古利的“藏经楼”,而是能趋向人间各个阶层;佛陀的一言一行都印证生命的实相;佛经的一句一偈都是治病的良药。
本书是对《金刚经》的现代解读,作者采用传统和现代融合的路数。参考清朝溥畹大师注疏。及相关之科释义解,辅以梁昭明太子三十二分为科目,再于每分设立简明的标题,切入每分的中心思想,并做白话泽述、原典标点、名相注解等释义。
当今社会,人们脚下步调匆忙,眼前歧路纷然,《金刚经》为世人提供持正、忠恕、勇猛精进的人生正道,并以此护持众生,像一根划亮的火柴,令听者闻者藉此鉴照到般若宅藏。本书对《金刚经》的阐述简明易懂,以图向世人证明:经典不应封藏于深山古利的“藏经楼”,而是能趋向人间各个阶层;佛陀的一言一行都印证生命的实相;佛经的一句一偈都是治病的良药。
目 录
作者序
法会启建因缘分第一
一、六成就的重要
二、如是我闻的我
三、一时师资合会
四、生活即是六度
劝转般若法轮分第二
一、中道权实合一
二、般若不在别处
三、如来护念付嘱
四、安心两个问题
大乘菩萨发心分第三
一、广大心平等观
二、灭度无住涅
三、众生本性寂灭
四、菩萨心无四相
布施心应无所住第四
一、布施不住六尘
二、福德喻如虚空
三、无相施福难量
四、心应无住而住
布施心应无所住分第五
一、丈六金身非佛
二、佛身无住灭相
三、佛陀身随缘现
四、见法即见佛陀
真实信心解脱之道分第六
一、持戒修福入般若门
二、生实信种万亿善根
三、心不取法相非法相
四、佛陀说法借筏渡岸
无得无说破事理障分第七
一、佛陀无证悟无言说
二、菩提正觉无有定法
三、真理实相色空一如
四、无为法摄三贤十圣
般若为三世诸佛母分第八
一、七宝布施非福德性
二、受持般若胜七宝施
三、般若是三世诸佛母
四、扬眉瞬目处处般若
实相无相四果性空分第九
一、无惑断无四果证
二、离诤论得三昧味
三、灭习气人中第一
四、无想念住寂静处
庄严佛土无有住相分第十
一、成佛授记不着住相
二、随其心净佛土庄严
三、发大乘心应无所住
四、法身无相不可丈量
恒河七宝不如无为分第十一
一、财施破悭获福无量
二、受持读诵第一供养
三、深解经义解脱生死
四、无为福德究竟常乐
尊重正法平等流布分第十二
一、平等说法天人供养
二、法音流布如佛塔庙
三、奉行经教成就无漏
四、金刚妙谛具足三宝
如法受持第一义谛分第十三
一、三世诸佛同证般若
二、世界微尘因缘和合
三、三十二相不住诸相
四、广出妙法胜身命施
四相寂灭起大乘行分第十四
一、深解义趣三界第一
二、不惊不怖入般若海
三、行大忍辱离我法执
四、除灭四相发菩提心
信受奉行荷担家业分第十五
一、亿劫舍命不如净信
二、微妙般若贯通权实
三、乐二乘法不入究竟
四、般若佛母天人礼敬
金刚功德业障冰消分第十六
一、凌辱轻贱除先世罪
二、供养诸佛不如无心
三、末法众生狐疑不信
四、果报巍巍不可思议
直下究竟本无我体分第十七
一、无有众生实灭度
二、实无有法得菩提
三、一切法皆是佛法
四、菩萨通达无我法
如来遍观众生心性分第十八
一、五眼遍观众生界
二、佛世界如恒河沙
三、如来悉知众生心
四、三际妄心不可得
不住三心实相布施分第十九
一、无住行施因缘殊胜
二、无为福德周遍法界
见身无住离相见性分第二十
一、圆满报身非如来心
二、随形相好非真如体
解脱真性无法可说分第二十一
一、随缘说法不着法相
二、闻法无住假名众生
菩提性空得果无住分第二十二
一、证入空性得般若眼
二、圆满觉悟一无所得
净心行善法无高下分第二十三
一、平等法性远离四相
二、修一切善心无善法
宝山有限般若无价分第二十四
一、须弥山宝不如法施
二、四句功德绝去百非
生佛平等无我度生分第二十五
一、究竟离相降伏妄心
二、佛陀无我凡夫性空
法身遍满观想不得分第二十六
一、观三十二相非真
二、声色六尘是邪道
灭知见造生死业分第二十七
一、不住离相因果俨然
二、发菩提心离断灭见
不受不贪无住福胜分第二十八
一、无我无法证无生忍
二、菩萨所作不贪福德
正报无住如如不动分第二十九
一、不住佛果无来无去
二、清净法身遍一切处
依报无住世界假相分第三十
一、微尘世界虚妄建立
二、一合相者不可言说
总除诸执法相不生分第三十一
一、拂四见相解如来义
二、发菩提心生正知见
受持演说胜无住行施分第三十二
一、为人演说续佛慧命
二、菩萨正观有为即空
法会启建因缘分第一
一、六成就的重要
二、如是我闻的我
三、一时师资合会
四、生活即是六度
劝转般若法轮分第二
一、中道权实合一
二、般若不在别处
三、如来护念付嘱
四、安心两个问题
大乘菩萨发心分第三
一、广大心平等观
二、灭度无住涅
三、众生本性寂灭
四、菩萨心无四相
布施心应无所住第四
一、布施不住六尘
二、福德喻如虚空
三、无相施福难量
四、心应无住而住
布施心应无所住分第五
一、丈六金身非佛
二、佛身无住灭相
三、佛陀身随缘现
四、见法即见佛陀
真实信心解脱之道分第六
一、持戒修福入般若门
二、生实信种万亿善根
三、心不取法相非法相
四、佛陀说法借筏渡岸
无得无说破事理障分第七
一、佛陀无证悟无言说
二、菩提正觉无有定法
三、真理实相色空一如
四、无为法摄三贤十圣
般若为三世诸佛母分第八
一、七宝布施非福德性
二、受持般若胜七宝施
三、般若是三世诸佛母
四、扬眉瞬目处处般若
实相无相四果性空分第九
一、无惑断无四果证
二、离诤论得三昧味
三、灭习气人中第一
四、无想念住寂静处
庄严佛土无有住相分第十
一、成佛授记不着住相
二、随其心净佛土庄严
三、发大乘心应无所住
四、法身无相不可丈量
恒河七宝不如无为分第十一
一、财施破悭获福无量
二、受持读诵第一供养
三、深解经义解脱生死
四、无为福德究竟常乐
尊重正法平等流布分第十二
一、平等说法天人供养
二、法音流布如佛塔庙
三、奉行经教成就无漏
四、金刚妙谛具足三宝
如法受持第一义谛分第十三
一、三世诸佛同证般若
二、世界微尘因缘和合
三、三十二相不住诸相
四、广出妙法胜身命施
四相寂灭起大乘行分第十四
一、深解义趣三界第一
二、不惊不怖入般若海
三、行大忍辱离我法执
四、除灭四相发菩提心
信受奉行荷担家业分第十五
一、亿劫舍命不如净信
二、微妙般若贯通权实
三、乐二乘法不入究竟
四、般若佛母天人礼敬
金刚功德业障冰消分第十六
一、凌辱轻贱除先世罪
二、供养诸佛不如无心
三、末法众生狐疑不信
四、果报巍巍不可思议
直下究竟本无我体分第十七
一、无有众生实灭度
二、实无有法得菩提
三、一切法皆是佛法
四、菩萨通达无我法
如来遍观众生心性分第十八
一、五眼遍观众生界
二、佛世界如恒河沙
三、如来悉知众生心
四、三际妄心不可得
不住三心实相布施分第十九
一、无住行施因缘殊胜
二、无为福德周遍法界
见身无住离相见性分第二十
一、圆满报身非如来心
二、随形相好非真如体
解脱真性无法可说分第二十一
一、随缘说法不着法相
二、闻法无住假名众生
菩提性空得果无住分第二十二
一、证入空性得般若眼
二、圆满觉悟一无所得
净心行善法无高下分第二十三
一、平等法性远离四相
二、修一切善心无善法
宝山有限般若无价分第二十四
一、须弥山宝不如法施
二、四句功德绝去百非
生佛平等无我度生分第二十五
一、究竟离相降伏妄心
二、佛陀无我凡夫性空
法身遍满观想不得分第二十六
一、观三十二相非真
二、声色六尘是邪道
灭知见造生死业分第二十七
一、不住离相因果俨然
二、发菩提心离断灭见
不受不贪无住福胜分第二十八
一、无我无法证无生忍
二、菩萨所作不贪福德
正报无住如如不动分第二十九
一、不住佛果无来无去
二、清净法身遍一切处
依报无住世界假相分第三十
一、微尘世界虚妄建立
二、一合相者不可言说
总除诸执法相不生分第三十一
一、拂四见相解如来义
二、发菩提心生正知见
受持演说胜无住行施分第三十二
一、为人演说续佛慧命
二、菩萨正观有为即空
免费在线读
大乘菩萨发心分第三
三、众生本性寂灭
从发广大心平等观,灭度十类众生入于无住涅槃后,菩萨继而要有最胜心“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大乘起信论》云:“如实知一切众生,及与己身真如平等无别异故。”又《大般若经》云:“以一切众生本性寂灭,无灭可灭,本来是佛,无佛新成。”
由此知菩萨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也不执著有一切众生为我所度,自己是能度之人。菩萨应发最胜心,泯除妄想的对待,没有所度的众生,更没有能度的菩萨之名。菩萨修行的事业,有事理的分别:
(一)事相:觉悟发心,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
(二)理体:生佛平等,实无有众生得灭度者。
菩萨欲圆满菩提,着重发心要广大,要具备生佛平等观,更须别具慧眼,了透胜劣假名,能度所度随顺世谛的真相。
南阳慧忠国师,感念服务他三十年的侍者,想帮助他开悟。有一天吃饭的时候,国师唤道:“侍者!”
侍者立刻回答:“国师,做什么?”
国师无可奈何的道:“不做什么?”
过了一会,国师又叫:“侍者!”
侍者又回答:“国师,做什么?”
国师又无可奈何的道:“不做什么!”
过了一会,国师对侍者改口道:“佛祖!佛祖!”
侍者更茫然不解的反问:“国师,您叫谁呀!”
国师不得已,就明白开示:“我在叫你!”
……
三、众生本性寂灭
从发广大心平等观,灭度十类众生入于无住涅槃后,菩萨继而要有最胜心“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大乘起信论》云:“如实知一切众生,及与己身真如平等无别异故。”又《大般若经》云:“以一切众生本性寂灭,无灭可灭,本来是佛,无佛新成。”
由此知菩萨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也不执著有一切众生为我所度,自己是能度之人。菩萨应发最胜心,泯除妄想的对待,没有所度的众生,更没有能度的菩萨之名。菩萨修行的事业,有事理的分别:
(一)事相:觉悟发心,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
(二)理体:生佛平等,实无有众生得灭度者。
菩萨欲圆满菩提,着重发心要广大,要具备生佛平等观,更须别具慧眼,了透胜劣假名,能度所度随顺世谛的真相。
南阳慧忠国师,感念服务他三十年的侍者,想帮助他开悟。有一天吃饭的时候,国师唤道:“侍者!”
侍者立刻回答:“国师,做什么?”
国师无可奈何的道:“不做什么?”
过了一会,国师又叫:“侍者!”
侍者又回答:“国师,做什么?”
国师又无可奈何的道:“不做什么!”
过了一会,国师对侍者改口道:“佛祖!佛祖!”
侍者更茫然不解的反问:“国师,您叫谁呀!”
国师不得已,就明白开示:“我在叫你!”
……
书摘插画
修行小郎中 –
金刚经的中蕴含的智慧,需要长时熏修。据说诵读金刚经有大福德,但是前提是善男子善女人和持戒修福的人诵读才会有大功德。做坏事想着用金刚经来补缺自己的福德是不可能的。唯有持戒修福,时常诵读,更重要的是去行去做才会有不可思议福德。
罂粟花 –
把这本书读熟,就能理解金刚经的意理。六根的根性即是每个有情众生的常住真心。同时也讲明了;理可顿悟,事要渐修。在滚滚红尘中历事炼心,在现实利益中能否放下眼前的切实利益之心。这才是转凡成圣的关键。
guxinjian1026 –
金刚经犹如道德经,短小精悍,对于初学者,解读参阅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