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068925
费尔巴哈是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的优秀代表,他的唯物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不可或缺的思想源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特别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作为费尔巴哈哲学的主要内容和精髓,贯穿于费尔巴哈哲学理论的自始自终。
《宗教的本质》是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创作的宗教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45年。 全书概述了宗教的本质,提出神学就是人本学和自然学的论点。
承接《基督教的本质》所讲的“神是人的本质的异化”,本书进而提出人的依赖感是宗教的基础。自然是人生存的基础和依赖的*初对象。人为了摆脱依赖而把对象想象为具有人性的东西而崇拜。自然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书中集中批判了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指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自然的产物,批判了思辨神学对神的本质的掩盖和歪曲,论证神的观念起于人的依赖感,并从对神学目的论的批判进一步否定思辨神学。
该书系统扼要地阐述了费尔巴哈宗教哲学的基本思想,是西方哲学史和无神论史上的代表著作之一。
宗教的本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一○
一一
一二
一三
一四
一五
一六
一七
一八
一九
二○
二一
二二
二三
二四
二五
二六
二七
二八
二九
三○
三一
三二
三三
三四
三五
三六
三七
三八
三九
四○
四一
四二
四三
四四
四五
四六
四七
四八
四九
五○
五一
五二
五三
五四
五五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人的信赖感,是宗教的基础;而这种依赖的对象,亦即人依靠的并且人也自己感觉到依靠的那个东东西,本来不是别的东西,就是自然。
自然是宗教的原始对象,这一点是一切宗教和一切民族的历史所充分证明的。
自然不仅是宗教初的原始对象,而且还是宗教的不变基础、宗教的潜伏而永久的背景。
自然的存在,并不像有神论者所妄想的那样,寄托在上帝的存在上面,决非如此!恰好相反:上帝的存在,以至于上帝存在的信仰,只是寄托在自然的存在之上。
你的心是怎样的,你的上帝便是怎样的。人们的愿意是怎样的,他们的神便是怎样的。
自然之有变化,尤其是那些能激起人的依赖感的现象之有变化,乃是人之所以觉得自然是一个有人性的、有主意的实体而虔诚地加以崇拜的主要原因。
如果太阳老是待在天顶,它是不会在人心中燃起宗教热情的火焰。只有当太阳从人眼中消失,把黑夜的恐怖加到人的头上,然后又再在天上出现,人这才向它跪下,对于它的出乎意料的归来感到喜悦,为这喜悦所征服。
所以佛罗里达的古代阿巴拉支人(北美洲印第安人的族)当太阳出山落山的时候,唱着颂歌向太阳致敬,同时祈请它准时回来,使他们享受它的光明。
如果大地上一直有着果实,还有什么理由来举行播种节和收获节的庆典呢?大地上的果实之所以显得好像是些出于恩赐的、理当感谢的礼物,只是因为大地时而把它的宝库打开,时而又把它关闭。唯有自然的变化才使人变得不安定,变得谦卑,变得虔敬。明天的天气对我的营生是否有利,是说不定的,我是否收获得到我所种下的东西,是说不定的;所以对于自然的恩赐,我是不能像对于一宗贡赋或一件少不了的后果一样地信赖的。什么地方数学上的确定性宣告终结,什么地方神学便宣告开始——即使在今天,对于愚昧的人还是如此。
宗教的看法,是把必然的规律——在特殊现象和偶然现象中的——看作一个有主意的、能赏赐的实体。另一方面,欧里披德(希腊悲剧诗人)笔下的居克罗普(是希腊神话中的独眼的牧羊巨人)则抱与此相反的意见,亦即反宗教与无神的意见,他说:“不管大地愿意不愿意,它必须长出草来喂养我的畜群。”
评论
还没有评论。